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理工科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发展的特点。方法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mental quality questionnaire for armymen,MQQA),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一90),对某理工科军队院校1771名学员进行团体测评,比较年龄、军龄、年级和文化程度等心理素质差异。结果①学员心理素质的聪慧[(68.67±9.45)分]、忠诚[(75.98±8.97)分]、勇敢[(68.46±9.12)分]、自信[(65.72±6.61)分]、耐挫[(67.07±8.33)分]、总分[(345.90±37.79)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和青年军人常模(P〈O.01)。②学员心理素质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有显著的年龄差异(P〈0.01),随年龄的增长,心理素质总分呈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③学员心理素质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有显著的军龄差异(P〈O.01),心理素质总分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军龄3年是转折点。④学员心理素质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有显著的年级差异(P〈O.01),1年级学员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显著低于2、4年级,高于3年级(p〈O.01),3年级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显著低于2、4年级(P〈O.01)。⑤学员心理素质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有显著的文化程度差异(P〈O.01),专科心理素质得分显著高于本科、硕士和培训学员(P〈O.01),本科忠诚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硕士(P〈O.05),硕士耐挫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本科和培训学员(P〈O.05)。结论理工科军校学员心理素质较好,呈现明显的年龄、军龄、年级、文化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军事演习中海军不同类别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参演军人的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对军事演习中112名海军官兵进行测试。结果①被试SCL-90得分,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或P〈0.01),躯体化和抑郁因子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5);②农村籍组2个因子(焦虑、精神病性)高于城市组(P〈0.05);有军演经历组4个因子(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得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无军演经历组(P〈0.05或P〈0.01);士兵组3个因子(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得分显著高于军官组(P〈0.05或P〈0.01);③演习中不同兵种军人的3个因子(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潜艇部队的5个因子(人际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附加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总均分显著高于水面舰艇部队(P〈0.05或P〈0.01),且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陆战旅(P〈0.05)。结论军事演习条件下海军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平时,并低于一般人群;兵源户籍、参演经历、人员类别、兵种不同的参演军人心理健康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48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24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训练前;自责、幻想、退避的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训练前;退避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两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的求助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退避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自责、退避的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改善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团体心理训练对军医大学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训练教材,对54例军校护理新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同时设置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于训练前后对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团体心理测评.进行训练前后两组样本的配对t检验.结果 ①团体心理训练后,试验组SCL-90躯体化、焦虑因子和阳性项目数得分非常显著下降(P<0.01),总均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躯体化得分非常显著下降(P<0.01),恐怖和阳性项目数得分显著下降(P<0.05);②团体心理训练后,试验组SAS得分非常显著地下降(P<0.01),对照组SAS得分显著下降(P<0.05);SDS得分,两组前后测量差异不显著(P>0.05);③团体心理训练后,试验组支持利用度得分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军医大学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军校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72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36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野外驻训官兵两组训练前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训练前,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提高野外驻训官兵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突发灾难事件后维和官兵的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经历突发灾难事件的维和官兵(122例)进行自评;对维和官兵采取综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干预4周后复测SCL-90;对干预前后的SCL-90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军人常模(P〈0.05);干预前有心理障碍(28例,23.0%)与干预后(7例,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l,P〈0.05);干预后除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各因子分与军人常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灾难事件后针对维和官兵开展的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明显.值得总结综合的心理危机干预经验.  相似文献   

7.
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个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系统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个性的影响. 方法: 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教材,对90名(训练组)军人进行为期6 mo的心理素质训练,有效被试79人;同时选择生活在同一营区的90名军人作为对照组,有效例数77人. 采用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16PF),对训练组和对照组军人于训练前后进行团体心理测评. 进行干预前后两组样本的成组t检验. 结果: ①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训练后16PF中有恒性、敢为性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得分明显升高(P<0.05),忧虑性得分明显降低(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士兵训练后16PF中有恒性、敢为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士官训练后16PF稳定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P<0.05),适应与焦虑因素得分明显降低(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军官训练后16PF乐群性因子得分明显升高(P<0.05),忧虑性因子得分明显降低(P<0.05);训练前两组16PF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对培养军人某些个性特征有较好的效果,不同层次的军人训练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三峡农村外迁移民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对象接受居民基本情况表与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的测查。结果①移民组的SCL-90除去敌对、恐怖和偏执三个因子以外,其他都高于当地居民组(P〈0.05);②男性移民与女性移民的恐怖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年龄段的移民SCL-90各因子分比较:症状总分和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强迫和焦虑因子得分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减少(P〈0.05);⑤在安置地不同实际居住时间SCL-90各因子分比较:躯体化、强迫、恐怖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移民SCL-90与PSSG的相关分析:症状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因子与消极情绪体验呈正相关(P〈0.05),偏执因子与生活事件呈正相关(P〈0.05),移民SCL-90与SSRS的相关分析:症状总分和躯体化、焦虑、敌对因子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与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焦虑和偏执因子与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移民组与当地居民组心理健康状态有明显差异,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好移民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法轮功痴迷者心理状态。方法对31例法轮功痴迷者进行EPQ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和SCL-90症状量表分析。结果EPQ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P分和N分高,E分低均有显着差异(P〈0.05),L分显着较高(P〈0.001)。SCL-90以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显着高于常模(P〈0.01-0.05)。结论法轮功痴迷者心理素质存在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318名入院体检改装高性能战斗机的飞行员和160名普通飞行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并与我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SCL-90测试各因子分值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与普通飞行人员比较,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SCL-90评分中躯体化和焦虑因子项分值较低(P〈0.01和P〈0.05),强迫、精神病性因子项分值较高(P〈0.05);其余各因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我国军人常模,部分症状因子有别于普通飞行人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彝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一、二年级2894名汉族、彝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对其心理健康特点比较分析。结果①少数民族卫校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0.3%,心理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佤族48人(55.8%)、傣族75人(41.4%),彝族258人(41.0%),哈尼族182人(40.2%),汉族557人(39.1%),拉祜族46人(38.3%);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38.6%)、人际关系敏感(33.2%)、恐怖(27.5%)、敌对性(25.3%)、抑郁(23.6%)、焦虑(22.4%)、偏执(21.9%)、精神病性(17.4%)、躯体化(13.7%);②除敌对外,各民族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③少数民族卫校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多数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④佤族心理健康水平最差,彝族、拉祜族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其他各族。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张继刚  杨维玲  杨蕾  张洁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33-134,137
目的调查分析驻藏部队官兵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驻西藏部队官兵208名,以在西藏高原居住时间为标准分为适应组和习服期组,分别采用PSQI和SCL-90量表进行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习服期组PSQI总分明显高于适应组(P〈0.01),而且影响睡眠的各个因子的得分除催眠药物之外都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适应组的得分(P〈0.05、P〈0.01)。驻藏部队官兵SCL-90总分和强迫症状、精神病性、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P〈0.01);并且适应组躯体化、精神病性、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值非常显著地高于习服期组(P〈0.01),而SCL-90总分和人际敏感等其他因子分值与习服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原缺氧环境下,习服期组官兵由于尚未完全适应高原环境,其睡眠质量较适应组差;而适应组官兵由于驻藏时间较长,其心理健康状况差于习服期组。应根据驻扎时间等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改善驻藏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52名住院慢性乙肝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只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然后对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慢性乙肝患者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等7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在实施心理干预后,除恐怖、偏执外,其它各因子及总分心理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心理干预辅助药物治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P〈0.05或P〈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西北军校部队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120名西北军校部队生进行测试。结果:西北军校部队生SCL-90的各项分值以及阳性项目数均低于全国常模,仅偏执分值高于1995年军校学员,其他项都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北军校部队生的心理素质有较大的提高。说明定期研究分析战士的心理状况,对提高战士的心理健康有作用,对帮助部队管理,提高战斗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预备役参训官兵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将300名官兵分为干预组(n=150)与对照组(n=150),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未接受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两组训练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测评干预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情况。结果两组训练前SCL-90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后干预组的SCL-90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干预组心理干预后SAS、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参训官兵心理健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训练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747名新兵随机分为综合心理干预组(382例)和对照组(365例)。在新兵训练期间,对干预组新兵进行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和心理咨询在内的综合心理干预。利用SCL-90、SAS和SDS在新训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心理状态测定,并统计各组新兵训练伤发生情况。结果:新训结束时,心理干预组战士在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项的分值、在SAS和SDS中的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组战士训练伤中的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损伤、训练伤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对于训练伤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50例心室感知心室起搏抑制型(VVI)人工心脏起搏器植人患者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进行独立地测评、分析。结果: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比术前心理问题有所改善,尤以恐怖更为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敏感(P〈0.05)。结论:尽管心脏起搏器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在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06/2013-06月期间接诊的1126例海岛官兵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3例,对照组官兵给予个别心理咨询辅导,观察组官兵给予团体心理辅导,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 items personality factors questionnaire,16-PF)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海岛官兵经团体心理辅导之后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辅导后SES评分(38.05±1.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8.75±3.81)分,差异显著(t=51.7216,P〈0.05);观察组辅导之后16-PF各因子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在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维护中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赵丹  龙仕柏  林莉莉 《海南医学》2013,24(21):3170-3171
目的 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聘用人员心理健康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62名聘用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并进行训练前后比较.结果 躯体化[(1.30±0.25)分vs (1.18±0.21)分]、强迫[(1.42±0.32)分vs(1.30±0.30)分]、人际关系[(1.38±0.32)分vs (1.20±0.28)分]、抑郁[(1.28±0.26)分vs (1.12±0.20)分]、焦虑[(1.24±0.20)分vs (1.13±0.16)分]5个因子平均得分以及总均分[(1.28±0.18)分vs (1.20±0.14)分],训练后均比训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应对方式因子中,训练后解决问题[(0.69±0.22)分vs (0.84±0.14)分]和求助[(0.58±0.20)分vs (0.72±0.18)分]两个因子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能显著提高聘用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65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结果 SCL-90得分:最低90分,最高450分,总均分142分,标准差57.8分,症状自评因子分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阳性评分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以总均分≥160分作为标准,本次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教师83人,占总数的23%,因子频数分布及比例分布,以SCL-90因子分≥2分的个数,有心理问题的81人,与SCL-90总均分≥160分非标准的83人基本相似。男女之间在因子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教育主管部门应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