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边角料、天然橡胶(NR)、相应助剂和填料为主要材料进行共混混炼,再用模压法制备EVA边角料/NR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模压温度、模压时间和模压压力对复合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模压温度为145 ℃,模压时间为30 min,模压压力为12.5 MPa时,复合发泡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进一步测定了复合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和发泡倍率曲线,以及硬度和撕裂强度曲线. 实验数据表明,模压温度可改变复合发泡材料的交联程度,模压时间综合影响复合发泡材料的交联程度和泡孔大小,模压压力则与复合发泡材料泡孔生长有关,影响泡孔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压发泡法制备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nano-CaCO3、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等对EVA/nano-CaCO3复合发泡材料发泡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nano-CaCO3对复合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发泡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AC添加质量分数为9%、DCP添加质量分数为1.0%、nano-CaCO3添加质量分数为15%左右时,所得EVA/nano-CaCO3复合发泡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nano-CaCO3添加质量分数为0~15%时,可以明显地提高复合发泡材料泡孔尺寸的均匀性,泡孔变小,气泡个数增加;当其添加质量分数大于15%后,泡孔容易出现坍陷,泡孔变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醋酸乙烯(VA)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VA)/聚甲醛(POM)复合材料.研究表明,VA含量对POM/EVA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有显著地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结果表明,POM/EVA体系为相分离形态,其形态分布受到VA含量的影响.力学性能研究表明,POM/EVA50共混体系与纯的POM相比断裂伸长率增加了360%,但与EVA28,EVA70熔融共混时,却没有明显的改变.同时红外光谱分析与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在不改变聚合物基体结晶性能的情况下,仍能够有效地改善POM基体的力学性能,达到增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融法制备热塑性聚氨酯(TPU)/不同VA 含量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并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改善二者的相容性;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试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所得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EVA40与TPU的界面张力更低;TPU/EVA共混物的弹性模量随着EV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最高可达到TPU的8.5倍;TPU与VA质量分数为15%的EVA制备的共混物力学性能更好;EVA显著提高了TPU的形状固定率(Rf),而形状恢复率(Rr)略有降低;综合共混物的力学和形状记忆性能,TPU与EVA(VA质量分数为15%)的最佳配比为70:30;EVA-g-MAH提高了TPU与EVA的相容性;加入EVA-g-MAH后,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Rf明显提高,但Rr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SEBS-g-MAH共混材料,将其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下进行发泡,研究了SEBS-g-MAH含量对聚乳酸/SEBS-g-MAH体系的力学性能、动态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发泡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EBS-g-MA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减小、断裂伸长率显著增加;加入SEBS-g-MAH后,聚乳酸的储能模量增加,损耗因子减小;共混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较纯聚乳酸的初始分解温度增加;SEBS-g-MAH含量越高,SEBS-g-MAH在聚乳酸相中的分布越均匀,共混体系发泡后泡孔尺寸变化明显,发泡材料的密度越来越大,SEBS-g-MAH的加入改善了聚乳酸的发泡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质量分数为5%~20%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与聚丙烯(PP)的共混物为芯层、PP为皮层,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出了皮芯复合中空纤维.研究了复合比例、EVA含量、纺丝温度和挤出速率/卷绕速率匹配对熔融纺丝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熔融纺丝工艺:EVA质量分数为10%,皮芯此为60/40,纺丝温度为230℃,挤出速率为48mL/min,卷绕速率为500m/rain.  相似文献   

7.
将微波辐射改性胶粉与聚苯乙烯(PS)共混,通过扫描电镜(SEM)、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衍射(XRD)、拉伸和冲击试验等研究改性胶粉/PS共混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改性胶粉质量分数为8%时,改性胶粉/PS材料的冲击强度比PS的强度提高了183%,共混材料中改性胶粉以橡胶相分散在PS基体中,二者之间界面粘结良好。  相似文献   

8.
聚乳酸(PLA)与聚丙烯(PP)的相容性较差,界面相互作用较弱,导致PLA/PP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本文通过引入界面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以改善PLA/PP共混材料的相容性。并使用转矩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旋转流变仪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POEg-MAH对PLA/PP共混材料界面状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OE-g-MAH改善了PLA与PP的相容性,在PLA和PP相界面处形成了微交联结构,增强了PLA与PP的界面相互作用,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特别是在POE-g-MAH添加量为4wt%时,PLA/POE-g-MAH/PP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达到39.3%,相较于PLA/PP共混物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9.
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乙烯-醋酸乙共聚物(EVA)为基体材料,表现改性氢氧化镁为填料,红磷为阻燃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得到了低烟无卤阻燃电缆科,研究了EVA/HDPE的不同配比、氢氧化镁及红磷的不同用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VA/HDPE为3:1,表现处理氢氧化镁用量为70份(以树脂100份计),阻燃助剂红磷8份,加工助剂6份时,所得到电缆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良好,可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橡胶(CM)共混型热塑性硫化胶(TPV),通过在树脂相中HDPE与EVA的复合实现体系的增强,对其力学性能、断面微观结构及结晶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EVA/CM共混型TPV,当HDPE质量分数在0~20%的范围内,其动态硫化产物均表现出TPE的特征;随着树脂相中HDPE用量的提高,体系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趋于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与扯断永久形变趋于下降;FE-SEM的观察表明,动态硫化TPV的拉伸断面较平坦,且有微量纤维束,在刻蚀样品的表面均匀分散着CM硫化胶粒子,其平均尺寸为2μm左右;XRD的研究表明,随着HDPE含量的增加,TPV中结晶衍射峰强度增加,晶粒尺寸明显变大。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POE(聚烯烃弹性体)、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MA(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OBC Infuse(烯烃嵌段共聚物)4种材料对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进行共混改性,使用超临界发泡的方法制备了超轻且高弹的改性TPU发泡颗粒。预期发泡密度在0.15 g·cm~(-3)左右,此时TPU/POE、TPU/EVA、TPU/EMA和TPU/OBC Infuse对应的最佳发泡温度分别为130、134、135和132℃。将改性TPU发泡颗粒蒸汽成型制成板材,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板材的泡孔结构、尺寸和熔接面,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比纯TPU发泡材料,改性TPU柔软性更好,回弹性更高,其中,TPU/OBC Infuse改性板材弹性最好、压缩永久变形最小、熔接强度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碱处理改性芦苇纤维为增强体,以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P/EVA)的共混物作为基体,制备了PP/EVA/改性芦苇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的处理温度、碱浓度和处理时间对PP/EVA/改性芦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的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的NaOH,100℃水浴恒温3h为最优碱处理条件。PP/EVA/改性芦苇复合材料较PP/EVA/未改性芦苇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7.45%、26.80%和31.10%,与PP/EV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相比分别提高了154%和159%。POM和DSC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改性芦苇纤维有利于诱发PP/EVA共混基体异相成核。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螺杆挤出机作为反应器,以氢氧化镁(MH)为无卤阻燃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为增容改性剂,制备出硅烷交联聚乙烯无卤阻燃材料。通过测试体系氧指数、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采用SEM观察材料断面形貌,研究了交联度、氢氧化镁和EVA用量对复合体系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及EVA对硅烷交联/氢氧化镁(SXPE/MH)的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凝胶质量分数为69%时,复合体系的氧指数为26.4,比未交联的增加了7.3%,拉伸强度达到24.3 MPa,提高了55.8%;当m(MH)∶m(PE)=140∶100时,SXPE体系的氧指数达到28.5,但其拉伸强度为19.1 MPa,下降了20%,断裂伸长率仅为130%,下降了51.8%;当m(EVA)∶m(PE)=10∶100时,复合体系氧指数为27.3,断裂伸长率增加到270%,达到最大值,比未添加EVA体系断裂伸长率增加了64.6%。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天然橡胶(NR)和溴化丁基橡胶(BIIR)共混胶的硫化特性和力学性能及采用受阻酚类填充材料对共混胶性能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共混胶损耗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R中并用BIIR,随着BIIR用量的增加,NR/BIIR共混胶力学性能有所降低,NR/BIIR共混胶损耗因子tanδ增加,添加受阻酚类材料的共混胶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大的损耗和较好的减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来研究动态交联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中P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Ozawa方程适合于描述动态交联PP/EVA共混物中PP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EVA颗粒和动态交联的EVA颗粒都能够对PP的结晶起到异相成核剂的作用,促进PP的结晶.PP/EVA共混物和动态交联PP/EVA共混物中的PP结晶活化能(△E)均小于纯PP的△E,且后者略小于前者.共混和动态交联都没有改变共混物中PP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相容剂,对碳黑(CB)填充聚乙烯(PE)体系的相容性及流变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EVA、CB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VA可增加PE/CB体系的相容性;使CB在PE中分散的更均匀,从而提高了体系的拉伸强度;而CB的存在,使得体系相比于PE/EVA体系的冲击性能也有较大的提高。通过改变EVA、CB的含量,可达到控制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目的。在流变性能方面,在PE体系中添加EVA、碳黑使体系的流变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低频区出现弹性模量"第二平台",其弹性模量、损耗模量和粘度有显著的提高,损耗因子减小。  相似文献   

17.
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基材,研究了MH用量、表面改性和阻燃剂复配,以及交联剂等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MH改性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MH与基体的相容性。MH/APP复配阻燃体系具有协同作用,比例为55/15时LOI最高。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KMP-C8)作为交联剂其用量2.0phr最佳。  相似文献   

18.
HDPE/EVA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通过热机械共混,制得HDPE/EVA共混物,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对此类共混物的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DPE/EVA共混熔体为假塑性流体;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和切应力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粘流活化能随剪切速率的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对粘度与组分配比间的关系,Taylor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差较大,不宜用来描述HDPE/EVA共混熔体的流变行为,Hashin模型与Heitmiller模型的预测值均与实测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9.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以直接分散、一步法、二步法3种不同工艺制备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纳米TiO2复合材料,并探讨了制备工艺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FESEM与FT-IR测试手段表征纳米TiO2微粒在EVA中的分散性及结构。结果表明:将EVA、纳米TiO2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同时进行复合(一步法),可使后两者达到协同增韧EVA的作用,有利于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一步法工艺最佳,具有补强作用的TiO2微粒在EVA基体中的分散粒径小于100 nm,且当纳米TiO2颗粒的质量分数为1%时,对EVA的改性效果最佳。此外,FT-IR测试表明,纳米TiO2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EVA之间形成了新的键合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以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为基体树脂,采用塑化、挤出等工艺,得到两种树脂的共混发泡材料.由于PVC的阻燃性,PVC的加入则直接影响材料的阻燃性.讨论两种树脂在不同配比下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效果;在确定两种基体树脂的配比之后,研究配方中发泡剂、调节剂和发泡温度对材料发泡效果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泡孔形态;最后研究加工助剂对配方体系加工流变性的影响.得到利于加工的共混发泡材料,其密度为0.501 g/cm-3,燃烧氧指数3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