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在小儿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首位,近年来由于受环境影响,发病呈上升趋势。化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发生髓外白血病将影响患儿长期生存。甲氨蝶呤通过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使叶酸不能转变为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酶而发挥辅酶作用。并且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可通过血脑、血睾屏障,起到预防髓外白血病的作用,从而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唐铁军  田亚男 《天津护理》2010,18(4):204-205
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已成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外白血病预防和治疗的手段。其广泛应用明显降低髓外白血病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长期生存率。但HD—MTX治疗中常常发生各种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黏膜损害、肝功能异常及骨髓抑制等。我科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因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后出现口腔黏膜损害继发感染的情况,经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浸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 (AL)的髓外浸润形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和睾丸白血病 (TL)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 ,常可导致骨髓复发而死亡。我们对我院收治的 186例AL中的 4 4例CNSL和TL患儿进行了回顾性的总结分析 ,以探讨避免其发生并延长小儿AL长期无病生存的措施。临床资料1 病例 我院自 1988~ 1996年收治小儿AL 186例 ,男 12 3例 ,女 6 3例 ,年龄 6个月~ 14岁。CNSL 30例 ,TL 7例 ,CNSL+TL 7例 ,这 4 4例中男 30例 ,女 14例 ,年龄 9个月~ 15岁 ,观察时间为 1~ 9年。有关AL和CNSL及TL的诊治均按国内统一标准[1 ] 。2…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影响成人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的顸后因素。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7月本院89例成人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髓外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免疫表型、染色体、诱导缓解方案、诱导缓解疗程数、获得缓解时间、aml1/eto融合基因表达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89例患者1—42个月随访(中位24个月)的5年预计总体生存率(OS)为(50.0±2.3)%,5年预计无复发生存率(RFS)为(47.0±1.9)%。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髓外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表达CD56、诱导缓解疗程数、获得缓解时间、aml1/eto融合基因表达、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为影响中国成人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D56表达、获得缓解所需时间、amll/eto融合基因变化以及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均是影响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的独立因素。结论:成人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性,其预后相对较差,对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aml1/eto阳性AML成年患者应该建议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5.
曹瑛  封蓉 《现代护理》1999,5(9):27-28
我科应用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加四氢叶酸钙(CF)冲击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通过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进行护理管理,取得良好效果。认为:HDMTX-CF疗法是防治髓外白血病,防止白血病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关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含量的测定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缓解后白血病干细胞含量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目的:通过测定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含量,研究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缓解后白血病干细胞含量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水平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白血病患儿113例次。采用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及单细胞悬液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单个核细胞染色、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分析及根据初诊免疫表型获得白血病相关表型,并采用该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进行单抗组合和流式细胞术测定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初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和非肿瘤对照组(P均〈0.017),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含量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P〈0.017)。②对33例次缓解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和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结果提示,①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也存在于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中,且当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获完全缓解时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含量却没有下降,但非肿瘤对照组标本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IPIC的含量极微。②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缓解后骨髓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含量和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由于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特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广泛开展,急性白血病的无病生存(DFS)率得到很大提高。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高达80%,成人ALL的5年EFS率在40%左右。随着完全缓解(CR)率的提高和DFS期的延长,髓外白血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一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则预后很差,3—5年EFS率仅为46%~70%。  相似文献   

8.
刘峥嵘  孙慧  张秋堂 《临床荟萃》2004,19(14):799-800
白血病是恶性克隆性疾病,广泛浸润骨髓及肝、脾、淋巴结等髓外器官。尽管Reiter等报道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的多少,与髓外浸润的严重程度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并不清楚。目前有关白血病细胞上黏附因子受体的表达与髓外浸润的研究较多.而有关髓外浸润与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CXCR4是趋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儿童白血病髓外浸润CT表现的认识。资料和方法:临床疑白血病复发及可疑白血病108例患儿均作CT增强扫描,23例证实髓外浸润、复发,其中髓外浸润首发3例。结果:23例髓外浸润。头颅脑实质内、脑膜浸润8例,胸部肺内、胸膜、纵隔浸润7例,腹部肝脾肾、后腹膜、肠系膜淋巴结浸润11例,首发髓外浸润绿色瘤3例。结论:白血病髓外浸润CT表现有一定特殊性,尤其对首发髓外浸润白血病要提高认识,以减少误诊,早作诊断。  相似文献   

10.
李慧霞  刘炜  李彦格 《临床医学》2011,31(1):122-123
目的通过对2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的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至2010年收治的227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其首发症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7例患儿中有误诊史的24例,占10.57%。误诊原因:①急性白血病首发症状多种多样,髓外侵犯多见,基层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造成误诊;②盲目使用激素,掩盖病情,造成误诊;③不重视血涂片及骨髓检查。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热及髓外病灶多见,对本病缺乏认识、盲目使用激素是误诊的首要原因,患儿临床表现特殊也是误诊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AML1 ETO融合基因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作用.方法 对AML1 ETO阳性或阴性的10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患儿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COX回归模型评估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预后因素.结果 ①103例AML患儿均进行了双诱导方案化疗.53例AML1 ETO阳性患儿第1疗程和第2疗程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0%和92%,远期复发9例(17%),53例患儿的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63.6±7.3)%和(74.5±8.9)%.50例AML1 ETO阴性患儿第1疗程和第2疗程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2%和94%,远期复发17例(34%),患儿的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52.2±6.1)%和(60.7±7.3)%.AML1 ETO阳性患儿远期复发率显著低于AML1 ETO阴性患儿(P<0.05),5年D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AML1ETO阴性患儿(P<0.05);②单因素分析显示AML1 ETO阳性患儿中,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出现事故或死亡的风险性越大(P<0.05).结论 相比较于AML1 ETO阴性的AML患儿,AML1 ETO阳性的AML患儿经治疗后,其疾病的远期复发率低,长期疗效好,并且年龄是影响其远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对无病生存的影响杨科,何学鹏,唐晓东,梅巍,滕爱萍,张凡为了延长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无病生存(DFS),我们在AML初次完全缓解(CR)后,单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和诱导治疗相类似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抗原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表现及疗效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78例初诊AL患儿进行免疫分型。【结果】6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45.3%表达髓系抗原,1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43.8%伴有淋系相关抗原的表达。CD34^+ALL及CD34~ALL在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肝脾淋巴结肿大等髓外浸润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25),在诱导治疗4周的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ALL)与My^-ALL在强的松试验反应及4周缓解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L与T-ALL在诱导治疗四周缓解率并无差异,但T-ALL较B-ALL更易复发,预后更差。【结论】儿童AL的免疫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罗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1):1330-1330
小儿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在小儿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主要表现为异常的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进行性、失控制地异常增生,浸润各种组织。本科2005-2007年共收治白血病患儿27例。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通过健康宣教,提高了患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了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急性白血病误诊1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常以特殊表现或单一的髓外症状首发,容易误诊.我院1995~2004年收治初发AL患儿349例,误诊126例,误诊率为36.10%.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告205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期采用强烈CODP+L-ASP和COAP+L-ASP方案,联合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及头颅放疗(18Gy)进行庇护所预防。使5年无病生存率(EFS)达到74.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降至1.5%,睾丸白血病复发率降至3.4%。治疗效果表明:早期强烈化疗及有效的庇护所预防是减少骨髓及髓外复发,提高EF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现代联合化疗可使急性髓系白血病(AML)70%左右取得完全缓解(CR)。CR后进行巩固强化维持治疗,40%左右可长期CR,20%左右难治,60%左右最终复发。在此,愿将药物治疗AML的一些体会与同道们切磋交流,使AML疗效进一步提高,争取更多的AML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甚至治愈。  相似文献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细胞的髓外浸润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白血病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白血病细胞的髓外浸润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改变是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重要条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类蛋白水解酶,而其中又以明胶酶(Ⅳ型胶原酶,MMP-2,9)尤为重要。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生物学性质及其在白血病髓外浸润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袁理 《全科护理》2014,(10):954-955
正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已成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外白血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广泛应用明显降低髓外白血病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长期生存率。HDMTX治疗中常常发生各种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黏膜损害、肝功能异常及骨髓抑制等[1]。甲氨蝶呤所致的药疹常表现为肢端  相似文献   

2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眼球浸润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眼球浸润一例韩丽英张熙伯龚玉萍吴惠如眼部病变是白血病髓外浸润的少见表现。本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7岁。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7年余,左眼胀痛伴视力下降2个月于1995年5月2日入院。7年前患者因左上腹包块住我院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