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目的自制压力可控性简易钡气灌肠器(简称RSE)行钡气灌肠双重造影并测肠腔扩张压;结合结肠镜进一步诊断结肠病变.方法PCSE由湿化瓶、二联球、压力表等构成(测试不漏气).男58例,女29例,年龄14岁~68岁,平均51岁.检前洗肠三次并放液,部分行结肠镜后来造影.用100mL~22mL钡浆(60W/V%~80W/V%);加压(12.5kPa)灌气使领气渐压力肠腔,并记平衡压;记肠腔直径(横结肠或梗阻点以下直径)、部分用645-2020mg(检前5min肌注)作低张造影对比分析.结果肠腔畅、不全梗阻与完全梗阻者各62例,13例,12例.通畅结肠腔具较缓冲容量(按长150cm,直径6cm计,扩张后似长管,容积约πR2×L=3.14×32×150=4.2L);经3,4次灌气(1200mL~1600mL,12.5kPa)肠扩张达满意;MDP(适度扩张压)2.7kPa~5.4kPa,耐受性好.经统计处理(t检验,P>0.05),使用654-2对肠腔压及扩张无显著差异;不全梗阻压力变化不著;完全梗阻压力剧升,反应剧,不能耐受;低位梗阻(降结肠下)尤著(二、三次灌气后,压力>8kPa)适度加压灌气能进一步明确梗阻病变范围和性质.结论RCSE兼具准确、安全、实用、可操作性;测压及点片分析能进一步鉴别病变的梗阻情况,弥补内镜不足.PCSE可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婴儿肠套叠是指2岁以下儿童发生的肠套叠,为小儿外科常见急症,发病原因较多。肠套叠在未发生肠绞窄、肠坏死的情况下,行空气或气钡灌肠的复位成功率可达90%以上,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病例需要手术治疗,若贻误诊断,可致肠坏死、肠穿孔,造成严重后果。回顾1997-01/2003-06婴儿肠套叠手术治疗59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手术证实的79例小肠出血诊断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通过对手术证实的79例小肠出血进行分析,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79例小脑出血分别行小肠气钡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99mTc扫描、剖腹探查及术中胸镜检查,最后均得到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出血原风中,肿瘤39例(49.4%),以息肉、平滑肌瘤和肉瘤居多;憩室和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均为10例(12.6%);伤寒及克隆病均为8例(10.1%)在肠血管畸形3例(3.8%);其它1例。选择性动脉造影阳性率达75%(9/12);核素扫描阳性率为50%(2/4);小肠气钡造影为10.4%(2/19);6例剖腹探查,4例阳性,2例借助术中肠镜发现病变。结论:肿瘤占出血原因首位;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及伤寒也占较高比例(22.7%),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原因不明的反复出血应及时剖腹探查,术中肠镜可提高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4.
1病例简介 患者,男,37岁,因持续性心前区闷痛4h,伴出冷汗、咳嗽、恐惧感于2006年3月17日入我院心内科。当时心电图示:Ⅱ、Ⅲ、aVF,V7~V9导联ST段上抬0.10—0.15mV,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0.3ng/ml(正常值〈0.1ng/ml),CK—MB:40U/L(正常值0—24U/L),查体:Bp:105/7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HR:72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诊断: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及第一对角支末梢细小,可见80%狭窄,右冠脉的后降支未梢闭塞。术后常规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5.
结肠慢运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年来共收治结肠慢运输型便秘(slowtransitconstitpation,STC)24例,行结肠次全切除加盲肠/升结肠-直肠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4例患者,男2例,女22例.平均年龄56岁(34岁~68岁)半数以上有腹痛及腹胀,22例无便意,23例开塞露无效,24例均靠服泻剂才能排便,便秘史均>5a,每次排便时间20min~40min不等.患者入院后均行结肠运输时间测定及排粪造影检查.前者是po20粒X线标记物,5d后有16粒甚至更多残留于左半结肠处,正常时在5d后即应排净或只有4粒残留在左结肠.少数病例行肛管括约肌肌电图、肛肠测压…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22例,年龄18岁~39岁10问(16.4%);40岁一59岁33例(54.0%);60岁以上18例(29.5%)误诊时间2mo~6a,临床表现粘液血便36例(32.8%),便血23例(37.7%),大便次数多20例(32.8%),里急后重20例(32.8%),下腹痛15例(24.5%),大便变细8例(13.0%),腹胀6例(9.8%).病灶距肛门在3cm~12cm.本组直肠腺癌47例(7.l%),低分化癌4例(6.6%),未分化癌2例(3.3%),分类不清8例(13.l%)误诊菌痢23例(37.7%),痔疮9例(14.8%),慢性结肠炎9例(14.8%),溃疡性结肠…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4岁,因黑便10d,加重伴头晕、乏力5d收住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曾行胆囊切除术。入院后体检:体温36.5℃,血压120/60mmHg(1mmHg-0.133kPa),神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中度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全腹软,剑突下及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腹水征阴性,余无异常阳性体征。入院后患者排黑便,无呕血。血红蛋白62g/L,粪隐血(+)~(+++)。患者入院后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结肠镜检示:肠腔内大量血性液体,回盲瓣口见新鲜血液渗出。考虑小肠出血。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示:回肠末端病灶可能。行小肠造影示:回肠末端病变。行胶囊内镜检查示回肠末端多发性出血病变,见黏膜局限性隆起,表面充血、糜烂。  相似文献   

8.
健康人和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34例健康人和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表明:(1)34例健康人血压范围是:昼夜血压:12.4~17.0/7.8~10.gkPa(94~128/59~82mmHg),日间血压:12.8~17.3/8.0~11.2kPa(96~130/60~84mmHg),夜间血压:11.0~16.3/6.6~10.6kPa(83~122/50~80mmHg);(2)健康人及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曲线呈双峰一谷;(3)动态血压监测优于偶测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直肠癌术后不同方法、不同途径化疗用药对患者的生存及愈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手术及化疗禁忌证的直肠癌患者103例,随机分组.实验组52例,于术中分别置腹腔引流管和髂内动脉化疗泵,自术后d5开始将5-FU750mg,DDP60mg~80mg,MMC6mg~10mg、地塞米松10mg~20mg,2%利多卡因10mL~15mL等溶于生理盐水1.5L~2.0L中,自腹腔引流管注入,1次/d连用3d~5d.并于术后1mo将5-FU500mg,MMC6mg自化疗系注入,1次/wk,连用4wk为一疗程,休息10mo后重复.对照组51例,术后常规行静脉辅助化疗,方案同实验组化疗泵用药.结果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实验组治疗期间造血系统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实验组有2例局部复发(3.8%),5例发生肝转移(9.6%);对照组9例局部复发(17.6%),13例肝转移(25.4%);实验组3a生存率78.8%(41/52),5a生存率69.2%(36/52);对照组3a生存率60.8%(31/51),5a生存率49.0%(25/51),以上各种指标经X平方检验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术后腹腔灌注加髂内动脉置泵化疗对减少直肠腔术后复发、转移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显著性效果.  相似文献   

10.
肠套叠是导致婴幼儿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早期灌肠复位90 %可治愈 ,如病程超过 2天 ,尤其是出现严重脱水酸中毒或休克后 ,不仅需手术复位或切除坏死肠管 ,且病死率高达 2 %~ 5 %。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1月 ,我院误诊肠套叠患儿 13例 ,现分析误诊原因。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年龄 3个月至 6岁 ,误诊时间 12小时至 7天。其中 3例患儿仅表现为阵发性哭闹 ,误诊为肠痉挛 ;2例低热、呕吐 ,咽部充血 ,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胃肠型 ) ;3例粘液脓血便 ,大便常规示 WBC( + + ) ,RBC( + + + ) ,脓细胞 ( + ) ,误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 ;4例呕吐、腹痛、…  相似文献   

11.
灰阶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显像在129例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在肠套叠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129例肠套叠患儿行灰阶超声联合CDFI检查,并根据灰阶超声表现分型及CDFI所示血流情况选择治疗方案。结果119例X线监测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0例手术治疗后恢复(其中4例切除坏死肠段);随访1—2a,2例复发,行X线监测下空气灌肠复位后恢复良好。结论灰阶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显像可对肠套叠进行定性、定位诊断且可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增加FAM方案治疗胃癌疗效.方法我们自1989-04/1997-03用5-FU+ADM+MMC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共73例.其中标准FAM方案治疗42例(对照组);改良FAM方案治疗31例,用药的剂量及方法进行了调整(治疗组).73例均为初治病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方案:5-FU600ms/m2,静脉滴注,d1,d8,d29,d36;ADM30mg/m2,静脉注射,d1,d29;MMC10mg/m2,静脉注射,d1,每56d为一疗程,用1~3疗程.治疗组治疗方案:5-FU600mg/m2,静脉滴注(6h~8h),d1~d5;ADM50mg/m2,静脉注射,d1;MMC10mg/m2,静脉注射,d1,每28d为一疗程,用2~6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58.1%(8/3)优于对照组33.3%(1/42),(X2=4.4,P<0.05).对照组中位生存期9mo,治疗组为16mo(P<0.05).两组有效病例的中位生存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例的毒副反应均不严重,患者能耐受,因此治疗组化疗方案优于标准FAM方案,值得推广应用.结论改良FAM方案疗效优于标准FAM方案,毒副作用无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促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我们总结和分析577例NIDDM患者中高血压的检出率及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全部病例选自1994~1995年在我院参加糖尿病并发症检查的病例,其中男290例,女287例;年龄56.4士11.2岁(X士sx);病期57.9土66.8个月。参照1992年美国高血压协会制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即正常血压(GNHP):M18.4/<11.9kPa;轻度高血压(GHPI):18.7~21.2/12.0~13.ZkPa;中度高血压(GHPZ):21.3~23.9/13.3~14.6kPa;重度高血压(GHP3):…  相似文献   

14.
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14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41例(145次)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率和其中25例灌肠复位失败的情况.所有病例对整复率与病程、套叠部位、全身情况(肠梗阻、脱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141例空气灌肠整复率为827%,统计学分析表明.整复成功与否与病程长短(<24h为927%,48h~96h为501%),套叠部位远近(肝曲近侧为925%,降结肠到乙状结肠为533%),患儿全身情况(有无肠梗阻、脱水程度)有紧密关系.影响空气灌肠整复成功与否有多种因素,两种以上因素组合较单一因素更能预示灌肠复位的难易,认真选择适应证,提高整复技巧,将能提高整复率.结论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141例145次,整复率827%.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例1男,51岁,教师.因左上腹胀痛伴低热、消瘦2mo入院.否认结核病史.查体:T37.9℃,肝病容,消瘦,轻度贫血,可疑黄疸,肝掌(+),胸壁散在蜘蛛痣,腹平软,肝助下2.5cm,剑突下4.0cm、质地中等,脾肋下7.0cm,伴触痛,移浊(一)HBsAg(+),TTT16U,ALT26U;A/G=1/1.1AFP<20ng/L.CT示肝脾肿大,肝脾内散在多个直径0.5cm~5.0cm低密度占位病“变.胸片双肺正常临床诊断肝癌脾转移.手术切除脾脏及在肝结节,病理诊断为肝脾结核.例2男,35岁,工人.因左上腹胀痛1mo入院.否认结核病史.无阳性体征.胸…  相似文献   

16.
1对象和方法回.回对象慢性胃病86例,系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消化性溃疡60例,慢性胃炎26例.病程3mo一15a,平均5.3a所有患者均经纤维内镜或钡透确诊.入院后随机分成西咪替丁治疗组(Cim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48.l岁上2.3岁;复方安中院组(AZW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3岁上1.8岁.1.2方法Cim组0.8g/d分4农服;或回.2g/d,分2次静滴,复方安中院10g/次,3次/d,餐前温开水送服,lino为回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内镜作自身对照.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分级卜]…  相似文献   

17.
不同检查方法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小肠小血方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77例小肠出血病例,01~03年为A组与04~07年为B组,比较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的检查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小肠出血确诊率以及评估应用价值。结果男:女为1.57:1,平均年龄(48.18±20.53)岁。B组小肠出血的诊断率明显高于A组,71.1%(32/45) vs40.6%(13/32)。各种检查方法对小肠出血的确诊率依次为小肠镜诊断率最高,为70%(14/20);胶囊内镜为53.8%(7/13);血管造影41.0%(9/22);小肠核素26.7%(8/30);小肠气钡12.2%(5/41)。本组胶囊内镜诊断显性出血高于隐性出血(5/5vs1/3),小肠镜检出病例为急性大出血和慢性显性出血共14例高于胶囊内镜(7例)和其他检查的总和(11例)。结论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应用提高了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把握检查时机(活动性出血期)进行检查可明显提高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所以根据小肠出血方式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才能既经济、迅速且提高小肠出血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病例报告女,66岁.于1998-02-ZI因肝脏尾状叶血管瘤在外院行介入治疗,造影见肝左动脉自肝固有动脉发出,肝右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自肝左动脉分支灌注碘油stnL加平阳霉素20mp,肝右动脉分支灌注碘油2tnLbD平阳霉素4mp.治疗自觉右上腹部间歇性痛,伴呕吐,曾入我科诊治,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出院.1998-03-25再次入我科.查体:T37.8℃,P84次/whn,R16次俪n,BP19.0/12.0kPa.皮肤、巩膜天黄染,右上腹部触痛(++),莫菲氏征(+),肝区叩击痛(+)血93{[q?57U/L,WBC8.9X109/L,W.&3Z0.235,WLCR0…  相似文献   

19.
倪彩云  马莉 《山东医药》2001,41(18):40-40
198 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院收治小儿肠套叠 10 6例 ,其中误诊 2 4例 ,现报告如下 ,并分析误诊原因。临床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为 2个月~ 3岁 ,<2岁者 18例。误诊时间 <6h者 15例 ,~ 12 h者 4例 ,~ 2 4 h者 3例 ,~ 4 8h者 2例。误诊疾病 :1误诊为急性肠炎 15例 ,均以呕吐、腹泻、阵发性哭闹、面色较苍白、无明显腹胀为主要表现 ,伴有轻、中度脱水。经抗炎补液治疗病情无减轻 ,发现大便以血便为主 ,直肠指诊血便者 9例 ,右上腹触及包块 ,左下腹空虚感者 7例 ,X线腹透见大气液平 6例 ,疑为肠套叠作腹部 B超 12例。 11…  相似文献   

20.
马慧  袁志勇 《山东医药》2003,43(24):12-12
成年人肠套叠在我国较为少见。在成年人肠套叠中约90 %继发于肠道器质性病变 ,故其治疗方法与幼儿患者不同。1991~ 2 0 0 1年 ,我院共收治该病患者 2 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 7例患者中 ,男 14例 ,女 13例 ,中位年龄 5 1(17~ 72 )岁。 2 4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 ,其中 19例表现为发作性慢性腹痛 ,18例有恶心、呕吐症状 ,10例可触及腹部肿块 ,仅 6例表现为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3例有果酱样大便。术前明确诊断者 2 0例 ;10例可触及腹部包块者皆行 B超检查 ,其中确诊 7例 ;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 2 0例 ,确诊 16例。2 7例均行手术治疗 ,小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