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及Ⅰ、Ⅲ型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含/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R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 用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的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含量高于未含黄芪的培养液培养的细胞,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能上调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和促进Ⅰ、Ⅲ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氧(2%氧)对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总蛋白合成及Ⅰ、Ⅲ型胶原前α肽链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液体闪烁计数方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酶敏感的3H-脯氨酸掺入率来观察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变化,并检测3H-亮氨酸掺入率观察细胞总蛋白合成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前α肽链mRNA的表达.结果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在低氧第24、48小时胶原酶敏感的3H-脯氨酸掺入率较常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32%(P<0.05)和163%(P<0.01);低氧12 h起Ⅰ、Ⅲ型胶原前α肽链mRNA表达显著高于常氧培养的细胞.结论低氧能够直接促进体外培养的成年Wistar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和Ⅰ、Ⅲ型胶原前α肽链mRNA的表达,提示低氧对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代谢的直接调节可能是低氧性心肌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直接共培养模型在大鼠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离SD大鼠肺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采用ThinCertTM进行共培养,并分为4组:对照组加入无SiO2粉尘的培养基,SiO2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5、50和100mg/L的SiO2粉尘悬液,培养24h后,收集成纤维细胞和培养上清,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及Ⅲ型胶原(COLⅢ)的mRNA水平,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α-SMA、COLⅠ和COLⅢ蛋白。结果:SiO2处理组的α-SMA、COLⅠ和COL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SiO2质量浓度的升高,α-SMA、COLⅠ和COLⅢ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细胞直接共培养模型可用于大鼠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戴斌  崔猛  张宏 《重庆医学》2013,42(15):1724-1726
目的探讨高糖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正常糖(5.5mmol/L,对照组)和高糖(25mmol/L,高糖组)干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观察Ⅰ、Ⅲ型胶原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刺激12h可使心肌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加,Ⅰ、Ⅲ前胶原mRNA表达在12h升高,在24h达高峰,Ⅰ型前胶原mRNA升高幅度高于Ⅲ型前胶原mRNA;高糖刺激48h可使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Ⅰ型胶原蛋白升高幅度高于Ⅲ型胶原。结论高糖可促进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合成及降解影响的机理.方法用MTT法检测及原位杂交技术,对增生性瘢痕用白黎芦醇作用不同时间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1)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最大抑制率可达到93.69%.(2)Ⅰ、Ⅲ型前胶原mRNA 3 d已被明显抑制(P<0.01),7 d后表达强度进一步下降,白黎芦醇对Ⅰ型前胶原mRNA的抑制作用要比Ⅲ型前胶原强.结论(1)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2)白黎芦醇对Ⅰ、Ⅲ型前胶原mRNA有明显抑制作用,对Ⅰ型前胶原mRNA的抑制作用要比Ⅲ型前胶原强.  相似文献   

6.
白黎芦醇对胶原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合成及降解影响的机理.方法用MTT法检测及原位杂交技术,对增生性瘢痕用白黎芦醇作用不同时间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1)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最大抑制率可达到93.69%.(2)Ⅰ、Ⅲ型前胶原mRNA 3 d已被明显抑制(P<0.01),7 d后表达强度进一步下降,白黎芦醇对Ⅰ型前胶原mRNA的抑制作用要比Ⅲ型前胶原强.结论(1)白黎芦醇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2)白黎芦醇对Ⅰ、Ⅲ型前胶原mBNA有明显抑制作用,对Ⅰ型前胶原mRNA的抑制作用要比Ⅲ型前胶原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 β3 (rhTGFβ3 )在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normalskinfibroblast,NSFb ;hypertrophicscarfibroblast ,HSFb) ,应用不同浓度rhTGFβ3 ,通过放射免疫和Northernbloting杂交方法观察NSFb和HSFbⅠ、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录水平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有明显的不同表达 ;(2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 (分别加rhTGFβ3 ,终浓度为 1、5、10ng·L-1)Ⅰ、Ⅲ前胶原合成明显增加 (P <0 .0 0 1) ,Ⅰ /Ⅲ前胶原的比例变小 ;(3 )实验组rhTGFβ3 对NSFb和HSFb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rhTGFβ3 可有效提高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Ⅰ、Ⅲ型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相对含量 ,其对加速创面愈合及减少瘢痕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rhTGFβ3)在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NSFb;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HSFb),应用不同浓度rhTGFβ3,通过放射免疫和Northern bloting杂交方法观察NSFb和HSFb Ⅰ、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录水平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有明显的不同表达;(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加rhTGFβ3,终浓度为1、5、10ng*L-1)Ⅰ、Ⅲ前胶原合成明显增加(P<0.001),Ⅰ/Ⅲ前胶原的比例变小;(3)实验组rhTGFβ3对NSFb和HSFb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rhTGFβ3可有效提高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Ⅰ、Ⅲ型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相对含量,其对加速创面愈合及减少瘢痕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研究锤头型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核酶对各自靶RNA分子的切割活性及反应条件。同时观察两反义核酶对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含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的重组质粒(pT-Ⅰ、pT-Ⅲ),经体外32P标记转录后形成产物靶RNA。同时将含特异性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T-gⅠ、pT-gⅢ)进行非标记的体外转录,产物(核酶)与各自的32P-靶RNA按不同的条件混和反应,电泳后放射自显影观察结果。将构建好的核酶以脂质体包裹后导入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内,采用图像分析法观察核酶对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蛋白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 两种核酶在37 ℃、42 ℃均能有效切割各自的靶RNA,对Mg2+浓度的要求范围较宽(10~20 mmol/L);反应温度从65 ℃逐渐降至并维持在37 ℃的条件下核酶切割活性显著提高。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胶原蛋白生成降低,胶原生成明显受抑制。结论 针对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的核酶能有效地在体外对靶RNA进行切割并能有效地抑制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离Si O2粉尘对循环成纤维细胞RNA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法测定c Fb(循环成纤维细胞)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胶原Ⅰ、胶原-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的表达:和未加上清液比较,浓度在20、40、60、80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0到80浓度组表达水平增加。结论:经游离Si O2粉尘刺激AM的培养上清液刺激循环成纤维细胞后随二氧化硅浓度增加存在对胶原Ⅰ、胶原-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体外研究锤头型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核酶对各自靶RNA分子的切割活性及反应条件。同时观察两反义核酶对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含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的重组质粒(pT-Ⅰ、pT-Ⅲ),经体外^32P标记转录后形成产物靶RNA。同时将含特异性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T-gⅠ、pT-gⅢ)进行非标记的体外转录,产物(核酶)与各自的^32P-靶RNA按不同的条件混和反应,电泳后放射自显影观察结果。将构建好的核酶以脂质体包裹后导入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内,采用图像分析法观察核酶对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蛋白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 两种核酶在37℃、42℃均能有效切割各自的靶RNA,对Mg^2 浓度的要求范围较宽(10~20mmol/L);反应温度从65℃逐渐降至并维持在37℃的条件下核酶切割活性显提高。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胶原蛋白生成降低,胶原生成明显受抑制。结论 针对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的核酶能有效地在体外对靶RNA进行切割并能有效地抑制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和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Northern印迹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经TGF-β1作用后,肺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增强,也可见TGF-β的mRNA杂交信号和其蛋白的阳性反应.结论 TGF-β1能够促进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前胶原;TGF-β能促进肺成纤维细胞自身合成TGF-β.认为肺成纤维细胞自分泌TGF-β是肺纤维化进行性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方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及MMP-1mRNA的影响。方法:12例SSc患者分成SSc对照组(初诊未治疗者)、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每组3例。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分别给予青霉胺和强的松、温阳通络方煎剂、青霉胺和强的松加温阳通络方煎剂口服,疗程2个月。SSc对照组在治疗前取血分离血清备用;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治疗2个月后取血分离血清。另取正常及SSc患者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并以上述血清处理,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然后提取总RNA,以设计的引物逆转录生成cDNA,然后PCR扩增、凝胶电泳后图像分析Ⅰ、Ⅲ型胶原及MMP-1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SSc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及MMP-1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SSc对照组比较,20%含药血清处理后各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均〈0.01);中药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P均〈0.01),中西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0.01);各组间SSc皮肤成纤维细胞MMP-1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量增加,温阳通络方在一定程度上干扰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I、III型胶原mRNA表达,而对MMP-1干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离 SiO2粉尘对循环成纤维细胞 RNA 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 PCR 法测定 cFb(循环成纤维细胞)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胶原Ⅰ、胶原-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 mRNA 的表达:和未加上清液比较,浓度在20、40、60、80μg/m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0到80浓度组表达水平增加。结论:经游离 SiO2粉尘刺激 AM的培养上清液刺激循环成纤维细胞后随二氧化硅浓度增加存在对胶原Ⅰ、胶原-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 表达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16.
Yang HM  Li FY  Chai JK  Yu Y  Cao WH  Jing S  Liang LM  She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68-2270
目的研究细菌脂多糖(LPS)对增生性瘢痕患者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LP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不同浓度(0.005—1.0μg/m1)的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刺激,并对刺激后细胞传代至表型稳定(第8代),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LPS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剂量一效应关系。分别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未经LPS刺激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LPS刺激浓度在0.005.0.5μg/ml范围内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均P〈0.01),均在0.1μg/ml浓度点作用达高峰;当LPS刺激浓度到达1.0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促进胶原酶mRNA表达,且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均P〈0.01)。当LPS刺激浓度为0.1μg/ml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量与阳性对照组近似(均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LPS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原始诱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转染人转化生长因子-β3(hTGF-β3)基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BK-CMV)-TGF-β3质粒转染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TGF-β3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RI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的浓度。结果 构建的TGF-β3质粒可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并增强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下调Ⅰ/Ⅲ型胶原比值。结论 转染hTGF-β3基因可调节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脉冲Nd∶YAG激光对培养肥厚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能量密度(500J/cm2、1 000J/cm2、1 500J/cm2和2 000J/cm2)脉冲Nd∶YAG激光(波长1 064nm,脉宽150μs)照射培养肥厚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照射后24h分别用 3H-脯氨酸掺入法和斑点杂交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肥厚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Ⅰ型前胶原mRNA水平在500J/cm2照射后无变化,1 500J/cm2、2 000J/cm2照射后显著降低(P<0.001);1 000J/cm2照射后,肥厚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与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和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水平却无变化(P>0.05).结论一定能量密度(1 000J/cm2)脉冲Nd∶YAG激光对体外培养肥厚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红外线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HSF)中c-Jun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为红外线引起光老化损伤的分子机
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被分为对照组(无红外线照射)和实验组(红外线照射);用
MTT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ICC)方法检测各组c-Jun和Ⅰ、Ⅲ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
果MT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组中红外线照射对HSF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红外线照射下调Ⅰ型胶原
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Ⅰ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越明显(P<0.01);红外线照射成纤维细胞12 h
后Ⅲ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都呈照射剂量依赖性下调(P<0.05,P<0.01),24 h后Ⅲ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都呈照射
剂量依赖性上调(P<0.05,P<0.01);红外线照射上调了c-Ju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呈照射剂量依赖
性(P<0.05,P<0.01)。结论红外线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上调c-Jun表达,抑制Ⅰ型胶原表达,干扰Ⅲ型胶原表达,这可能是
其引发和促进皮肤光老化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用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肌腱构建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外伤病人术中修剪的多余肌腱和皮肤组织,一部分用于石蜡包埋做组织学检测,一部分用酶消化法培养细胞,取第2代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测.本实验采用偏光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进行比较;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细胞荧光、RT-PCR 技术从蛋白水平、RNA水平比较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的情况.结果偏光显微镜下可见肌腱组织中以粗大的Ⅰ型胶原为主,而皮肤组织中Ⅰ、Ⅲ型胶原交错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和显示石蜡包埋的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的Ⅰ型胶原染色均为强阳性,肌腱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阴性,皮肤组织Ⅲ型胶原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荧光显示第2代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Ⅰ、m型胶原染色均为阳性.RT-PCR灰度分析结果示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25±0.03,Ⅲ型胶原肌腱组织不表达.第2代肌腱细胞与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灰度比值为1.09±0.05,Ⅲ型胶原灰度比值为0.93 ±0.08.结论人正常肌腱组织和皮肤组织中在胶原组成上均以Ⅰ型胶原为主.第2代人肌腱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相近,均合成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皮肤成纤维细胞很有可能成为肌腱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