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及其联合抗生素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对15株临床分离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观察其体外抑菌效果;同时采用棋盘法检测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联合临床常见4种抗生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对MRSA的MIC。结果?15株临床分离MRSA中,全部对苯唑西林耐药,11株对庆大霉素耐药,12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11株对克林霉素耐药;单独使用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时对15株临床分离MRSA的MIC范围为4.69~37.5 mg/mL;黄连解毒汤联合抗生素实验中,黄连解毒汤联合苯唑西林后对15株耐苯唑西林的MRSA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其中11株为协同作用,4株为相加作用;联合庆大霉素后对11株耐庆大霉素的MRSA有3株协同、6株相加、2株无关;联合左氧氟沙星后对12株耐左氧氟沙星的MRSA有1株协同、11株相加;联合克林霉素后对11株耐克林霉素的MRSA有9株协同、1株无关、1株拮抗。结论?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对MRSA有明显的抑菌效果;黄连解毒汤联合临床常用4种抗生素具有显著的协同抑菌效果,根据部分抑菌浓度值判断其联合抑菌效果依次为: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克林霉素。  相似文献   

2.
吕美艳  方杭  陈俊  王蔚  徐象威 《新中医》2023,55(17):1-6
目的:了解永康市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以为新型抑菌药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从医院检验科分离出MSSA和MRSA菌株,同时制备7种中草药提取物进行MSSA和MRSA抑菌实验,并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10月—2022年9月分别检出MRSA 208株,MSSA 586株,菌株来源主要是痰液、分泌物、脓液和血液;其中,MRSA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完全耐药,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完全敏感;MSSA对苯唑西林、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完全敏感;7种中草药的水提物和有机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菌效果,但是对节白蜡树有机物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且对本地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在640μg/mL~1 280μg/mL之间。结论:永康市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性MRSA菌株,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仍可以作为治疗MSSA和MRSA感染首选药物,7种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对节白蜡树有机物提取物对MRSA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能具备作...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5)
目的:探讨绿茶及其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绿茶浸出液及绿茶主要化学成分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观察绿茶浸出液及其中主要化学成分联合常见抗菌药物对MRSA的抗菌作用。结果:绿茶浸出液对10株MRSA的MIC范围为0.125%~0.500%;茶色素为256~512μg/m L、茶多酚为128~256μg/m L、茶多糖为512~1 024μg/m L、咖啡因和茶皂素对10株MRSA的MIC范围均1 024μg/m L。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他啶、红霉素在与绿茶浸出液联合应用时对MRSA的抑菌圈均大于单用抗菌药物,环丙沙星联合绿茶浸出液对MRSA的抑菌圈小于其单用时。茶多酚与苯唑西林或茶多酚与头孢他啶联合应用较单用抗生素时对MRSA的抑菌圈更大。结论:绿茶及其提取物对MRSA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茶多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壮药白花九里明水、醇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体外抗菌的作用,为临床治疗MRSA感染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制备壮药白花九里明水、醇提取物,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进行体外抑菌实验,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壮药白花九里明的水提取物抑菌圈直径为18~24 mm,醇提取物抑菌圈直径为11~18 mm;水提取物的MIC为31.25~250 mg/m L、MBC为31.25~250 mg/m L,醇提取物的MIC为31.25~250 mg/m L、MBC为62.5~500 mg/m L。结论壮药白花九里明水、醇提取物对MRSA菌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芳  彭音  李军  储士润 《中医药导报》2019,25(17):37-41
目的:以临床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菌株为研究菌,探讨白及和栀子乙醇提取物对抗生素作用细菌的敏感性影响。方法:制备白及和栀子的乙醇提取物,分别进行常规抗生素药敏试验和加入白及和栀子乙醇提取物的抗生素药敏试验,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白及乙醇提取物可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P0.05);栀子乙醇提取物可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的敏感性(P0.05);栀子乙醇提取物能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P0.05)。结论:白及和栀子乙醇提取物对不同种细菌的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影响不同。因此在中药治疗细菌感染时,需针对不同的细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XTT法和微流体系统观察评价新加达原散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生物膜内细菌数量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1)XTT法观测空白组、万古霉素组及新加达原散组(水提取、醇提取)对MRSA标准菌株生物膜成熟期膜内活菌的影响。2)Bioflux200系统中接种MRSA菌至观察区,细菌生物膜形成后分别在各进孔加入一定浓度的新加达原散水提物、醇提物及万古霉素,同时设立溶剂对照组和空白组。然后在0.5 dyne剪切力作用下连续培养30 h,观察各组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结果:1)XTT法观测结果显示,新加达原散可明显减少形成期及成熟期MRSA生物膜膜内活菌数量。2)2种浓度新加达原散水提物、醇提物组生物膜形成面积明显减少,空白组、溶剂对照组生物膜面积增大,万古霉素组生物膜形成面积较前减少,但无新加达原散2组明显。结论:新加达原散减少了MRSA生物膜膜内细菌数量。在流动状态下,一定浓度新加达原散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可抑制MRSA生物膜的形成;Bioflux200可以用于抑制细菌耐药中药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及对“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及活性部位.方法:规范提取白及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萃取后水部位、醇提后水煎液部位等4个部位,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以上4个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及MRSA共6株病原菌的MIC;用白及乙酸乙酯部位以两种给药方式对小鼠进行预防给药,测定白及对MRSA感染SPF小鼠的保护力.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受试病原菌均具明显抑菌活性,4个部位中尤以乙酸乙醇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其MIC为0.065 ~0.26 g·L-1;且白及乙酸乙酯部位对MRSA感染小鼠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其中尤以ip0.5 g·kg-1的保护达到100%.结论:白及对MSSA和MRSA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是其主要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认为,茶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某些鞣质具有抑制抗生素耐受的作用。从决明子、大黄、甘草等生药中也分离得到对MRSA有抗菌作用的成分,并且发现甘草中的甘草西定等低浓度即可抑制MRSA对苯唑西林的耐受性。本次探讨了多种多酚化合物对MRSA耐受苯唑西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3种常用MRSA抗菌药物针对MRSA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以及最低抑菌浓度(MIC),探讨比较利奈唑胺与另外2种抗菌药物对MRSA的抗菌作用。结果 3种抗菌药物在试验中表现出的对MR-SA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有差异,MRSA对利奈唑胺的药物敏感性略高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性略低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3种抗菌药物在对MRSA的MIC,半数抑菌范围(MIC50)和90%抑菌范围(MIC90)的比较中存在差异,利奈唑胺在MIC、MIC50、MIC90略低于另外2种药物。结论 3种药物的抗菌作用均非常明显,但利奈唑胺相比于另外2种抗菌药物有一定优势,是今后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及中药单体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结果。方法:通过文献法分析归纳有关对MRSA体外抑菌试验有效的中药及中药单体的文献报道。结果:中药及单体对MRSA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结论:中药及单体对MRSA的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尚不多,尤其对中药单体的抗MRSA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充分,尚待系统、深入、规范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