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小雪  高鸣乡  邱敏  孙丰慧  代敏  任科 《中草药》2020,51(23):5998-6005
目的 探究丁香挥发油的耐药性和丁香挥发油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活性,为后续丁香挥发油联合抗生素治疗MRSA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丁香挥发油、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丁香挥发油与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生长曲线法分析丁香挥发油联合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MRSA的抑制作用;通过耐药性诱导实验,分析丁香挥发油对MRSA标准株ATCC33591耐药诱导30代后的MIC变化,分析丁香挥发油的耐药性。结果 耐药性分析发现,MRSA临床分离株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88.57%)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77.14%),耐药率相对最低的为诺氟沙星(74.29%)。FIC指数分析显示,丁香挥发油分别与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联用呈现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其中协同作用分别为42.86%、37.15%、34.28%、34.28%,相加作用分别为28.57%、25.71%、22.86%、42.86%,无关作用分别为28.57%、20.00%、42.86%、22.86%,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时17.14%实验菌株呈拮抗作用。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丁香挥发油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对MRSA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诱导耐药实验结果显示,亚抑菌浓度的丁香挥发油连续诱导MRSA菌株30代后,MIC无变化;而相同条件下环丙沙星的MIC升高至原来的16倍,说明丁香挥发油不易产生耐药。结论 丁香挥发油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用时呈现不同的作用,多数MRSA菌株呈协同和相加作用,可降低临床喹诺酮类抗生素抗MRSA感染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作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后,该菌株对苯唑西林敏感性的变化,旨在筛选能增强MRSA对抗生素敏感性的中药,为临床治疗MRSA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33种常用抗菌中药制备提取物,作用于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采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药作用前后苯唑西林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为具有增敏作用。结果:中药作用前,苯唑西林对MRSA的MIC为128-512 μg·mL-1,白及醇提物作用后,MIC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能够增加MRSA(271)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结论:白及醇提物能增强MRSA(271)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抗生素配伍使用,有望恢复抗生素的杀菌效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对多重耐药ST17无乳链球菌有抑菌活性的中药,为其引起感染的控制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从74种中药配方颗粒中,筛选对多重耐药ST17菌株有抑菌活性的中药。检测有中等以上抑菌活性中药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 以及分别与红霉素或克林霉素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 共筛选出黄柏、黄连、桑白皮、甘草、五味子、大黄、鸡血藤和地榆等8种有中等以上抑菌活性的中药,其MIC依次为2、0.512、1、16、32、64、8、8、8 mg·mL-1,MBC依次为8、1、8、32、64、32、16 ~ 32、16 ~ 32 mg·mL-1。与黄连联合用药时,所有红霉素或克林霉素耐药株FIC ≤ 0.5。【结论】 黄柏、黄连、桑白皮、甘草、五味子、大黄、鸡血藤和地榆对多重耐药ST17无乳链球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对于红霉素或克林霉素耐药株,与黄连联合用药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儿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和耐甲氧西林株(MRSA)基因型分布,为临床治疗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MRSA进行药敏试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进行MR-SA基因多态性分析,WHONET5.4软件进行药敏数据分析。结果 28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耐药62株,MR-SA检出率21.60%。MRSA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25.81%~100%。对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为53.23%~85.48%,对呋喃妥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为6.45%~27.42%,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其中MRSA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MSSA(P<0.05)。经RAPD分型,62株MRSA分为5型,以Ⅰ型和Ⅲ型为主。结论本地区儿童MRSA感染较高,且有不同耐药谱,加强儿童感染MRSA耐药性监测和了解MRSA流行情况,是防止耐药性进一步蔓延和MR-SA感染爆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6,(5)
目的:探讨绿茶及其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绿茶浸出液及绿茶主要化学成分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观察绿茶浸出液及其中主要化学成分联合常见抗菌药物对MRSA的抗菌作用。结果:绿茶浸出液对10株MRSA的MIC范围为0.125%~0.500%;茶色素为256~512μg/m L、茶多酚为128~256μg/m L、茶多糖为512~1 024μg/m L、咖啡因和茶皂素对10株MRSA的MIC范围均1 024μg/m L。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他啶、红霉素在与绿茶浸出液联合应用时对MRSA的抑菌圈均大于单用抗菌药物,环丙沙星联合绿茶浸出液对MRSA的抑菌圈小于其单用时。茶多酚与苯唑西林或茶多酚与头孢他啶联合应用较单用抗生素时对MRSA的抑菌圈更大。结论:绿茶及其提取物对MRSA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茶多酚。  相似文献   

6.
吕美艳  方杭  陈俊  王蔚  徐象威 《新中医》2023,55(17):1-6
目的:了解永康市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以为新型抑菌药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从医院检验科分离出MSSA和MRSA菌株,同时制备7种中草药提取物进行MSSA和MRSA抑菌实验,并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10月—2022年9月分别检出MRSA 208株,MSSA 586株,菌株来源主要是痰液、分泌物、脓液和血液;其中,MRSA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完全耐药,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完全敏感;MSSA对苯唑西林、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完全敏感;7种中草药的水提物和有机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抑菌效果,但是对节白蜡树有机物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且对本地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在640μg/mL~1 280μg/mL之间。结论:永康市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性MRSA菌株,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仍可以作为治疗MSSA和MRSA感染首选药物,7种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对节白蜡树有机物提取物对MRSA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能具备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各类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获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并用WHONET5.3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a间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330株,其中MRSA 228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四环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50%,对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不同的药物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可作为MRSA重症感染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病原茼分布特点,并检测主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对AD患者皮损处采取微生物标本,并收取同期住院的非AD患者皮肤创伤处微生物标本,分别作AD组与对照组,标本接种于血平板、普通巧克力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分区划线分离培养,应用MircoScanwalkaway96进行鉴定,并对所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中的标准,耐甲氧西林用琼脂筛选试验证实(苯唑西林6btg/mL)。结果: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从皮肤科门诊343例年龄2~15岁之间AD患者皮损部位获得331株病原菌。AD皮损处细菌检出率为96.5%,其中金葡菌176株占53.2%,其中MRSA65株,所占金葡菌的36.9%;对照组1373例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总1195株,革兰阴性杆茼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97株,仅占所有病原菌的16.5%,其中MRSA119株,所占比例高迭60.4%。AD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远高于对照组(X2—133.38,P〈0.001),但MRSA所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却显著低于对照组(x0=39.263,P〈O.01)。AD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克林霉素、庆大、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棒酸、亚胺培南、头胞唑啉和复方新诺明等的耐药率低于对照组,其中AD组MssA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MIC均值高于对照组。结论:金葡菌感染与AD病情密切相关,AD患者高比例的金葡菌更可能是社区获得或源自身感染。针对金葡菌感染的AD患者,为保留万古霉素仅用于危及生命的感染,可选用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Linezolid等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感染灶的扩散与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抗铜绿假单胞菌牛物被膜及与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和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100 g·L-1,阿奇霉素200 mg·L-1,两药联合后MIC分别为25 g·L-1和25 mg·L-1抑菌分级指数(FIC)0.1875,提示两药协同作用明显.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SMIC5.1,3d均为15.6 g·L-1,7 d31.25 g·L-1;SMIC801,3,7d均为250 g·L-1,形态观察提示黄连解毒汤SMIC80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与阿奇霉素有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08株葡萄球菌感染分布及变化。结果:共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表皮葡萄球菌68株,溶血性葡萄球菌39株。葡萄球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败血症等。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超过90%,对头孢唑林、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超过50%,对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超过35%,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并呈现多耐药性。万古霉索对葡萄球菌敏感,应作为治疗严重葡萄球菌感染者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1.
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金葡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SSA)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乙醇提取物进行了1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84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28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的MIC50、MIC90分别为0.315、0.315和0.63、0.315 mg/mL.结论五倍子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84株MRSA和28株MSSA)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对48例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26例(54%),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2例(46%),以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晚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占优势。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13%)最低。革兰阴性杆菌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阿奇霉素、红霉素、头孢呋辛均耐药,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21%)最低。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及发病类型选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滇南本草》收录的24种中药材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17株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初步探讨它们联合用药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牛津杯扩散法对中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初筛,再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阳性药物及其联合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评价联合用药的抑菌效果。结果 18种中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石榴皮、黄芩、金银花、旋复花、丹参抑菌效果显著,石榴皮对所选所有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MIC多为3. 125 mg·ml-1,联合用药后大部分均表现出协同相加的抑菌效果。结论《滇南本草》中蕴藏着丰富的抗菌中药资源,单用时石榴皮抗菌活性显著,联合用药时丹参与黄芩联用抗菌范围最广,抗菌效果最强,在抗感染新型药物研发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邱敏  龙娜娜  高鸣乡  周洋莹  孙丰慧  林琳  代敏 《中草药》2019,50(7):1629-1635
目的探讨丁香油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以及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联合使用抗MRSA的体外活性。方法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丁香油、丁香油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对2株MRSA标准株和32株MRSA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棋盘法分别测定丁香油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生长曲线法分析丁香油以及丁香油和头孢氨苄联合使用对MRSA生长的影响。结果丁香油具有明显的体外抗MRSA活性,MIC为0.25、0.51 mg/m L。丁香油分别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联合使用时,FIC指数集中分布在≤0.5和0.5~1,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其中与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和头孢吡肟的协同率分别为58.8%、97.0%、64.7%;丁香油能明显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MRSA活性,降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用量,使其MIC50和MIC90降低为单独用药的1/4~1/2和1/2~1。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丁香油能明显延长MRSA延滞期,抑制其生长速度,生长量明显降低,且抑制MRSA生长呈明显量效关系;当丁香油(1/4 MIC)与头孢氨苄(1/4 MIC)联合使用后,MRSA生长几乎被抑制。结论丁香油不仅自身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还具有协同增效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MRSA作用,具备治疗MRSA感染新药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泰利霉素与常见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达托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15年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收集的4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4株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通过药物作用,使用96孔微板法定量结晶紫染色检测菌株产生物膜的能力,通过cfu计数方法对生物膜中的细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亚抑制浓度下(4×MIC),泰利霉素明显优于阿奇霉素或克林霉素抑制MSSA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优于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抑制MRSA生物膜的形成。在8×MIC浓度下,泰利霉素优于阿奇霉素或克林霉素清除已经形成的MSSA菌株生物被膜,优于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清除已经形成的MRSA菌株生物被膜,同时,对已经形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中活菌的杀灭作用,泰利霉素与达托霉素作用相似,明显优于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结论:泰利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疗效优于阿奇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或达托霉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数种中药饮片对多重耐药菌(MDROs)的抑菌作用,总结抑菌中药饮片筛选经验。方法:收集临床感染患者血液标本、冲洗液、尿液、伤口分泌物中获得并培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0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500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300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150株,取黄连、黄柏、大黄、金银花、野菊花、鱼腥草、黄芩、雷公藤、赤芍生药饮片,进行药敏鉴定,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按照对MRSA抑菌效果MIC、MBC大小从小到大排序前分别为黄芩(MIC=20ng/ml,MBC=20ng/ml)、黄连、黄柏与赤芍、大黄、野菊花鱼腥草、雷公藤、金银花;按照对MRCNS抑菌效果MIC、MBC大小从小到大排序分别为黄连(20ng/ml)、黄柏、大黄、黄芩、赤芍、金银花、野菊花、鱼腥草、雷公藤,MBC从小到大分别黄连(20ng/ml)、黄柏、黄芩、大黄、赤芍、金银花、野菊花、鱼腥草、雷公藤;按照对CRAB抑菌效果MIC大小从小到大排序分别为黄连(MIC=20ng/ml)、黄柏、黄芩、金银花、大黄、金银花、鱼腥草、雷公藤、赤芍,MBC从小到大分别为黄连(MBC=20ng/ml)、黄柏、野菊花、黄芩、大黄、金银花、鱼腥草、雷公藤、赤芍;按照对CRPA抑菌效果MIC、MBC大小从小到大排序分别为黄连(MIC=80ng/ml,MBC=80ng/ml)、黄柏、黄芩、大黄、金银花、野菊花、鱼腥草、雷公藤、赤芍。结论:不同中药饮片煎剂对不同类型MDROs抗菌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黄连总体抗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不同煎煮时间处理的复方中药银翘散、桂枝汤对临床常见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作用及电镜下细菌细胞形态结构变化。方法:采用MH琼脂稀释法分别对来自临床的30株甲氧西林耐药MRSA和30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进行敏感性对照试验,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银翘散和桂枝汤对两组不同的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统计学显示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煎煮时间处理的银翘散对各组细菌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亦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不同煎煮时间处理的桂枝汤对各组细菌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抗生素选择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治疗由MRSA引起的感染,复方中药同样可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鱼腥草、黄连和大青叶的联合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药基法测定鱼腥草、黄连和大青叶乙醇提取物对常见耐药菌株的抑制作用,用棋盘试验法评价鱼腥草与黄连、鱼腥草与大青叶、黄连与大青叶的联合抑菌作用。结果:鱼腥草、黄连、大青叶对7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比革兰氏阴性菌强;而且对金葡球菌标准株与耐药株的MIC值基本相同。二联合用时,鱼腥草+黄连、鱼腥草+大青叶、黄连+大青叶对供试菌株多表现为协同、部分协同或相加作用,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氐菌的抗菌活性较强。结论:鱼腥草、黄连、大青叶对7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金葡球菌标准株与耐药株具有基本同等的抑制效果,二联配伍使用对耐药菌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进行五倍子对224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观察。方法:用琼脂稀释方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五倍子对MRSA、MRSE、MSSA和MSSE的MIC50均为0.051mg/ml,其MIC90分别为0.102、0.203、0.102、0.102mg/ml。结论:五倍子对MRSA(84株)、MSSA(28株)、MRSE(84株)和MSSE(28株)的抑菌效果均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金银花、黄连、黄芩等10种常见中草药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方法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MRSA,采用水提法制备抗菌中草药无菌药液,通过打孔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MRSA的抑菌圈大小,通过两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10种常见中草药对耐MRS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黄连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依次为金银花、大黄、黄芩、马齿苋、紫草、苦参、射干、黄柏、艾叶.结论 抗菌中草药对MRSA临床株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有望成为抗MRSA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