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钢为提高高炉经济技术指标,通过对2号高炉采取强化原燃料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改进喷吹煤质量、全风温操作和控制一定的氧过剩系数等措施,使得2号高炉煤比得到大幅度提高,2012年9月份以后煤比达到160 kg/t以上,其中,2013年4月份煤比为182.7 kg/t。  相似文献   

2.
对迁钢2号高炉180kg/t煤比的工业试验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改造喷煤设备、改善原燃料质量、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加强炉外管理等措施,2号高炉高煤比攻关达到了预期目的,高炉富氧率达到4%,利用系数达到2.53,煤比达到180.35 kg/t.  相似文献   

3.
吕定建  赵建芳 《炼铁》2011,(4):29-32
对日钢高炉长期使用低品质矿条件下的大喷煤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合理配矿、优化高炉操作等措施,取得了煤比187kg/t、燃料比525kg/t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施富氧、进行系统技术改造、改善原燃料质量及高炉操作等措施,天铁高炉煤比逐年提高,燃料比下降,最高月平均煤比达到150kg/t,入炉焦比390kg/t。  相似文献   

5.
邯钢4号高炉近年来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改善原燃料条件、优化高炉操作、提高风温、富氧喷煤等措施,使得煤比大幅度提升至164.7 kg/t Fe、焦比下降到了295.7 kg/tFe,燃料比500 kg/tFe以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施富氧、进行系统技术改造、改善原燃料质量及高炉操作等措施,天铁高炉煤比逐年提高,燃料比下降,最高月平均煤比达到150kg/t,入炉焦化390kg/t。  相似文献   

7.
对韶钢8号高炉低风量高煤比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提高煤焦置换比和优化高炉操作等措施,煤比提高到185 kg/t。  相似文献   

8.
舞钢1260m~3高炉自投产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煤比一度处于较低的水平,造成焦炭使用量大、吨铁成本高。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开展提高煤比、降低燃料比和吨铁成本的课题攻关。通过采取优化原料结构、提高热风温度、合理调整喷煤制度、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强化炉外保障等措施,煤比2016年下半年突破120 kg/t,2017年达到131 kg/t,2018年达到155 kg/t,创造舞钢高炉煤比的历史新高,其他技术经济指标也取得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安钢7号高炉大喷煤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钢7号高炉由于采取了改善原燃料条件、优化高炉操作、提高风温、富氧喷煤等措施,使得月平均煤比已达到180kg/t,单日煤比达到198kg/t,焦比345kg/t。  相似文献   

10.
石横特钢1#1 080 m3高炉通过细化铁前管理、控制铁水化学成分、优化高炉布料、改善炉前操作、经济喷吹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实现了2014年全年高炉炉况稳定顺行,高炉灰铁比18.30 kg/t,煤气利用率45.53%,燃料比511.07 kg/t,其中干焦比326 kg/t,煤比144.36 kg/t(富氧≤1 500 m3/h)。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安钢7#高炉喷煤节焦的生产实践情况。通过优化喷煤工艺、改善原燃料质量、优化高炉操作、加强炉外管理等措施,取得了煤比180kg/t、综合焦比500kg/t的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受原燃料质量的影响,高炉入炉料综合品位降低,渣比升高。为保证高炉顺行,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优化完善操作制度、合理控制高炉参数以及加强出铁管理等措施,实现了高渣比(405~415kg/t)条件下的强化冶炼,平均日产量达5039.67t,入炉焦比为352kg/t,燃料比516kg/t。  相似文献   

13.
莱钢3200m3高炉通过抓原燃料质量、优化炉料结构、实施烟煤与无烟煤混合喷吹,改进高炉操作制度、稳定炉温、改进煤枪、加强炉前出铁等措施,使喷煤比达到170kg/t,大焦比降至300kg/t,平均燃料比515kg/t,实现了低耗经济冶炼。  相似文献   

14.
曹锋 《中国冶金》2006,16(7):6-9
首钢1号高炉由于采取了改善原燃料条件、优化高炉操作、提高风温、富氧喷煤等措施,使得煤比大幅度提升、焦比显著下降。2005年11月,1号高炉煤比提高到136kg/t、平均焦比降低到322kg/t。  相似文献   

15.
对红钢3号1350m3高炉在入炉品位低于49.0%的中钛渣冶炼生产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提升炼铁生产综合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进步,在强化原燃料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炉体炉型维护管理、生产组织效率基础上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在渣比超过630kg/t条件下实现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利用系数保持2.350m3/(t·d)以上,同时也实现了本地资源应用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对武钢7号高炉自开炉以来指标不断创新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武钢7号高炉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管理、合理布料矩阵及大批重、高富氧以及严格的炉前管理等措施,各项指标不断创出新高,2007年6月高炉平均利用系数达到2.938,焦比达到290.4kg/t,煤比181.2kg/t,燃料比502.0kg/t.  相似文献   

17.
孔凡朔 《山东冶金》2005,27(1):9-11
改善炉内透气性、保证高炉良好的热状态是提高喷煤量的关键,济钢350m^3高炉通过采取设备改造,优选喷吹用煤,改善炉渣性能,调整操作参数,提高风温及富氧率等措施,煤比大幅度提高。2003年6月350m^3高炉平均煤比153kg/t,4%#高炉煤比达到181kg/t,入炉焦比降低到330kg/t。  相似文献   

18.
安钢3号高炉在大喷煤操作过程中,从优化喷吹操作、精料入炉、强化高炉操作和管理以及设备改造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了安钢300m^3级高炉进一步增加喷煤量,降低入炉焦比的生产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体现了高炉操作技术创新。攻关前、后指标对比,喷煤比提高了17kg/t,降低焦比23kg/t,喷煤节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太钢4350m~3高炉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实施高富氧大喷煤操作,摸索调整操作制度和优化操作参数,实现了煤比200kg/t、利用系数2.48和炉腹煤气量指数61.10m~3/(min·m~2)以上的强化冶炼。  相似文献   

20.
莱钢1#1880m3高炉自投产以来,经不断探索和完善炉内操作,加强原燃料管理和基础管理,确保了高炉长期稳定顺行。通过保证炉缸均匀活跃,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合理的理论燃烧温度、合理的焦批,实施低硅冶炼,适当提高炉渣碱度等,建立了完善的炉内操作制度;通过控制原燃料质量、确保布料精确等,严把原燃料入炉关;通过加强设备管理、炉前出铁管理等,强化基础管理。高炉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煤比168 kg/t,焦比355 kg/t,燃料比523 k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