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蛇床子素(OSL)的固体分散体,测定了OSL原料药、固体分散体以及机械混合物的体外溶解度,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光谱分析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SL固体分散物的溶解度与OSL原料药和机械混合物相比有明显提高;OSL分子和载体分子之间未发生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难溶性药物大豆异黄酮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制备大豆异黄酮与载体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物及物理混合物,并测定药物的体外溶出度。结果:固体分散物的体外溶出度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及大豆异黄酮原料的体外溶出度,且随载体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大豆异黄酮与载体比例为1:5的固体分散物可明显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难溶性药物大豆异黄酮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制备大豆异黄酮与载体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物及物理混合物,并测定药物的体外溶出度.结果:固体分散物的体外溶出度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及大豆异黄酮原料的体外溶出度,且随载体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大豆异黄酮与载体比例为1∶5的固体分散物可明显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丹参酮 ( tanshinone,TAN) -聚乙烯吡咯烷酮 ( PVP)的固体分散物在不同贮存环境中的稳定性以及对光和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固体分散物于常温和干燥的环境中避光密闭贮存1年 ,其中的 TAN溶出度基本保持不变 ,而在 40°C和相对湿度为 75 %的环境中放置 3个月 ,有TAN晶体析出 ,溶出度有所降低。此外 ,加入 PVP可明显提高 TAN对光和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自乳化固体分散体(DTX-SESD),并考察其体外特性。方法以自乳化辅料和PEG6000为载体制备多西他赛固体分散体,进行溶解度、体外溶出度和稳定性实验,考察不同自乳化辅料、不同制备方法、不同介质对溶出度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DTX-SESD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分别是原料药的约33.8倍和12.5(2 h)倍;自乳化辅料对药物溶出有显著影响;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制备的自乳化固体分散体溶出度好于熔融法;溶出介质对溶出无显著影响;自乳化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结论自乳化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多西他赛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硫氰酸红霉素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选用聚乙二醇6 000和聚维酮k30为载体材料,分别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硫氰酸红霉素固体分散体(ET-SD).采用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ET-SD进行鉴定,并对ET-SD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结果 固体分散体的X-射线衍射及DSC图谱确定了硫氰酸红霉素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体外溶出度实验表明其硫氰酸红霉素的溶出较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固体分散技术可以提高硫氰酸红霉素的体外溶出度,这为更有效地利用硫氰酸红霉素等生物利用度低药物提供一种新的制剂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头孢地尼固体分散体,以改善头孢地尼的溶出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头孢地尼固体分散体,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出度测定,差热分析(DSC)、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固体分散体中头孢地尼的分散状态。结果利用熔融法成功制备头孢地尼F68固体分散体;与头孢地尼药物及物理混合物比较,头孢地尼F68固体分散体中头孢地尼的溶出度明显增大,且溶出度随着载体的质量比例增大而增大;DSC、FTIR与SEM结果表明,头孢地尼与载体F68以无定形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结论以F68为载体,制备头孢地尼F68固体分散体可有效改善头孢地尼的溶出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齐墩果酸-纳米碳酸钙固体分散体,以期提高齐墩果酸的溶出度。方法?以纳米级碳酸钙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采用扫描电镜分析(SEM)、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表征,并对其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分析显示齐墩果酸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形态存在,体外溶出结果表明,齐墩果酸-纳米碳酸钙(1∶2,w/w)60?min的累积溶出度达到83.30%,显著高于齐墩果酸原料药。结论?将纳米碳酸钙作为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载体,能显著提高齐墩果酸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制齐墩果酸-PVP固体分散物,增加齐墩果酸溶出,并探讨其增溶机制。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齐墩果酸-PVP固体分散物。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体外溶出度测定等方法研究固体分散体中齐墩果酸的结晶性质及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 差示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证明药物的晶型消失,溶出度增加8倍。结论 通过固体分散法,药物以无定型或者分子状态分散于载体中,因而显著改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0.
桂利嗪-聚乙烯吡咯烷酮固体分散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桂利嗪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速率。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桂利嗪-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done,PVPk30)固体分散体并测定其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桂利嗪-PVPk30固体分散体的水中溶解度及体外溶出度均高于原药,且载体加入量越大,溶出速率越快;比例相同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明显高于其物理混合物。结论本实验所制备的桂利嗪-PVPk30固体分散体能加速体外溶出度和增大溶解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剂法制备了米索前列醇-PVP-EC固态分散体,经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红外光谱分析及稳定性实验表明:米索前列醇固态分散体的化学稳定性较原料药本身有显著提高,选用不同溶剂,米索前列醇与PVP的不同比例及不同分子量的PVP制备固态分散体对米索前列醇的化学稳定性无影响,经加速实验表明本品有较好的抗湿作用,溶解度实验表明本品的溶解度较原料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葛根素-聚乙二醇-6000(PEG6000)固体分散体以增加其溶出速率和溶解度。方法以PEG6000为载体,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固体分散体进行分析。结果以最佳工艺制备的葛根素固体分散体与葛根素原料药相比溶出速率提高了3倍,溶解度提高了17倍。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表明葛根素与PEG6000之间没有新的物相产生。结论葛根素-PEG6000固体分散体能极显著地提高葛根素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  相似文献   

13.
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制备了水飞蓟宾的固体分散体,并检测其体外溶解度及溶出速度。方法:选择尿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188等3种载体,用熔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并进行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最后进行了体外溶出研究。结果:水飞蓟宾在PVP中以无定型存在,在泊洛沙姆188中以微细结晶存在,在尿素中大部分仍以晶体形式存在,少量以分子状态存在。溶出研究结果表明泊洛沙姆188载体的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最大,溶出速度最快。结论:泊洛沙姆是提高水飞蓟宾溶解度及溶出速度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莲心碱固体分散体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质量。方法以莲心碱的累积溶出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出制备莲心碱固体分散体的载体及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立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其载药量。并对其释药特性进行考察。结果莲心碱固体分散体的最适分散载体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最佳制备方法为溶剂法;莲心碱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1;吸附时间为30min;溶剂量30mL。结论将莲心碱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提高其溶解度,为莲心碱相关制剂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不同工艺制备非洛地平/PVP VA64固体分散体,通过溶解度的测定,阐明出非洛地平固体分散体制备的最优制备工艺。方法以共聚维酮( PVP VA64)为聚合物载体,通过4种制备工艺(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冷冻干燥法及喷雾干燥法)制备非洛地平/PVP VA64固体分散体。考察其在水及PBS ( pH 6.8)两种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结果原形药物及物理混合物中药物溶解度较低(<0.4 mg/L)。微波-淬冷技术产生的药物溶解度最大(>1.4 mg/L),明显高于其他3种方法。结论微波-淬冷技术显著地改善了非洛地平的溶解度,更适合用于非洛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制备他克莫司固体分散体,提高他克莫司的溶解度、促进药物吸收。采用不同的水溶性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通过体外溶出度实验筛选出最优处方,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最优处方的固体分散体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实验研究其在胃肠道吸收特性。体外溶出结果表明,采用水溶性载体羟丙甲纤维素(HPMC E3)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最快;SEM、XRD和DSC结果表明,他克莫司以无定形形态分布于载体HPMC E3中;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实验结果表明,以HPMC E3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在胃肠道吸收比原料药显著增加。故以HPMC E3为载体制备他克莫司固体分散体可以有效提高溶解度,促进药物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丹参酮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6只。丹参酮组在术前3、2、1 d及术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0 mg/kg);同时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丹参酮组与对照组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2 h及再灌注4 h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大鼠后肢骨骼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再灌注4 h与缺血2h,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OD活性均增多(P〈0.05),而MDA含量均降低(P〈0.05)。丹参酮组大鼠血清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鼠再灌注4 h与缺血2 h比较,血清SOD活性进一步降低(P〈0.05),MDA含量进一步增多(P〈0.05);而丹参酮组大鼠再灌注4 h与缺血2 h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光镜下观察丹参酮组骨骼肌组织损伤比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ATPR)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以Lutrol F68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不同比例的ATPR固体分散体,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观察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结果 不同比例的ATPR-Lutrol F68固体分散...  相似文献   

19.
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水溶性联合载体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上是否优于单一载体 ,并制备速释型固体分散体。方法 :分别用 PEG 60 0 0、泊洛沙姆 Poloxamer 1 88及二者不同比例联合做载体制备尼莫地平与载体比为 1∶ 4的固体分散体。 X射线衍射法观察尼莫地平在分散体中的分散状态 ,并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考察其溶出速率。结果 :X射线衍射固体分散体中尼莫地平一部分呈分子状态分散 ,另一部分呈微晶状态分散。体外溶出试验中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结论 :联合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比单一载体的固体分散体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