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从正,字子和。宋金时代(生于公元1156-1228年),睢州、考城(今河南睢州、兰考县东)人。其医学思想,取法于刘河间,但比河间晚36岁,故为河间的私淑弟子。系金元四大医家之一。张氏生活,放荡不拘,好赋诗饮酒,常与麻知几、常仲明等游乐于隐水(出自河南省许昌县)之上。在游乐中则畅谈医学。张氏遗著,有《儒门事亲》一书。此系张氏向麻知几、常仲明等谈论医学的内容,由麻知几整理而成。其中亦有出自常仲明手笔的。故《儒门事亲》一书,确系子和、知几、仲明三人合力而成。明·李濂《医史》称:“是书(指《儒门事亲》)凡十四卷,盖子和草创之,知几润色之,而仲明又摭其遗为治法心要”。《儒门事亲》共十五卷(不包括《三消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生于1860年,享年74岁[1]。张氏集一生医疗实践经验之总结,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开中西医结合之先河,内容精湛丰富,在学术上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张氏注重临床实践,通过亲自体会,对很多疾病及药物有独特的...  相似文献   

3.
河北名医张锡纯(1860~1933)总结平生临证经验之精粹,著成《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其学术思想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运用回归方程方法研究张氏临证药对——黄芪与知母配伍的剂量相关规律,并求出张氏药对的经验公式,进而指导临床实践。1 对象及方法1.1 研究对象:将《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中所有黄芪与知母药对全部列为研究对象,共计有18对,见表1。  相似文献   

4.
张从正被赞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誉满杏林,攻邪派代表性人物。张氏学验俱丰,对中医心理学学术思想多有创新,在心理疾病病因病机中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临证治疗上有情志相胜、习以平惊、逸以治劳、行为疗法、祝由术等多种方法,临床灵活多变,重视治病求本。《儒门事亲》一书是张氏一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精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心理学内容,张氏治疗心理疾病颇有心得,其辨证思想及诊疗手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草正义》是张山雷研究中药学主要著作之一,在体例上清晰完备,在内容上博采诸家学说,并详加考订,纠正谬误。书中体现了张氏辨证用药的主要特点,反映了其应用药物的实践经验和对一些药物研究的独到见解,进一步丰富中药药性理论的内容。张氏也对古今多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列举了一些滥用炮制法的谬误。全书处处体现着张氏辨疑纠谬、严谨求真、勇于批判、在批判中创新的治学态度,堪称中医药工作者治学之楷模。  相似文献   

6.
《医学衷中参西录》系近代名医张锡纯撰辑,书中自拟方剂一百六十余首,皆为张氏临证经验之结晶。张氏治病,不仅能阐发前贤,又能启迪后人,处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学承前贤,贵在不落巢臼,其以随证立法,处方虽平淡无奇,却用之颇效。兹将其妇科调冲方剂用药特点略举数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河北盐山县人,是近代具有革新精神的医学家。张氏学术渊源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且博及群书,兼采众之家长。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张元素在《医学启源》和《珍珠囊》二书中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独创见解。指出张氏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创制药物升降浮沉学说,并分别从气味厚薄、炮制、药物质地、用药部位,探讨与升降浮沉的关系。首次发明药物归经学说和引经报使学说,将《内经》“苦能坚肾”理论上升为“苦能坚阴”理论。其贡献对后世影响很大,下此以往的元明诸家都未脱张氏学说之窠臼。  相似文献   

9.
张从正乃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以攻泻而著称。其攻邪不仅表现在用药方面 ,还特别赏用刺络泻血针法 ,纵观其《儒门事亲》一书的针灸医案 ,大多采用泻血疗法。张氏的泻血疗法是承《内经》而来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 ,为后世刺络泻血针法的应用树立了典范。笔者不揣浅陋 ,对张氏刺络泻血学术思想加以论述 ,以期共同提高。1 经脉气血多少泻血论张氏以十二经脉气血的多少来指导临床刺络泻血。他认为 :血多之经刺之 ,能祛邪而不伤血 ;血少之经刺之 ,则使血受损而正不足 ,有助于邪气之虞。张氏据《内经》太阳、阳明多血之经 ,少阳为少血之经 ,…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富阳“张氏骨伤诊疗技术”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70余年历史,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疗法和满意的疗效成为中国中医骨伤科重要流派之一。为了使张氏骨伤技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全面总结张氏骨伤的临床经验,梳理其治伤思想,形成方、法、药、术融为一体富阳张氏骨伤诊疗规范,主编完成了富阳张氏骨伤的首部专著《富阳张氏骨伤诊疗技术》。使这一依靠口授心传、代代相传的古老医术,终于有了系统的、有形的文字资料,这对张氏骨伤诊疗技术的继承与发扬,对保护这一珍贵的社会财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代名医盐山张锡纯先生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以治内科疑难杂证闻名于世,但人们对张氏外科学术鲜有论及。虽然全书外科论著寥寥数篇,然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今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斧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张山雷《难经汇注笺正》一书对三焦概念的认识观点.[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张氏三焦概念的阐释进行分析.[结果]张氏对难经三焦概念阐释观点鲜明.其遵循王叔和“三焦分隶三部”说,并从部位分段、部位功能、阳气角度去阐释上焦、中焦、下焦三个断面的部位概念;张氏对《难经》错简之处进行大胆修正.[结论]张氏解释难经三焦为:1、部位概念;2、否认唐容川三焦油膜说;3、释三十一难“其府在气街”为疑错简或衍;4、以西医解剖生理学角度纠正徐灵胎释三十一难“下焦”之错注;5、释三焦为六腑之一概念;6、认为三十八难三焦“有元气之别焉,主持诸气”之说是“空虚着墨,莫可证实,终是无可奈何之措辞”之论.  相似文献   

13.
张锡纯是近代具有革新精神的医学家之一。他在精研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兼收现代医学之长,并裒集个人临证实践体会著成《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传世。书论立意新颖、见解独到,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向为医界所推崇。该书载录张氏自拟方190余首,其中有关活血化瘀法的方剂60余首,约占31.67%。而在医论、随笔、验案部分涉及活血化瘀方药的运用更是多不胜举。本文仅就张氏运用活血化瘀法的经验略做探析。1 虚劳证治与活血化瘀张氏治疗虚劳之证,常於扶正补虚的同时配用活血化瘀之法。他认为虚劳之成每与气血运行不畅相关。他说:“仲景於《金匮》列虚劳一门,特以血痹虚劳四字标为提纲。益知虚劳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又未有不虚劳者。”故主张“治虚劳必先治血痹,治血痹亦即所以治虚劳也”。因此,张氏谓:“今愚因治劳瘵,故拟十全育真汤,於补药剂中,加三棱、莪术以通活气血,窃师仲景之大黄(庶虫)虫丸、百  相似文献   

14.
近代医家张锡纯所撰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氏业医五十余载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书中医论新颖,经验宏富,医方精要,颇为医界后学所推崇。特别张氏那些发古阐微、穷源竞委的独到见解及源于实践、躬身亲验的临证经验更为后学者所援引效法。本文仅就该书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和诊治经验略做探述。1 温病析理有新见,不居旧说张氏在精诣《内》、《难》、《伤寒》及温病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于外感温热病的认识并不泥守前人之说,而是在前人之论的基础上又有个人的独创之见。前人认为伤寒、温病感邪有异,传变途径有别。如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谓:“伤寒由  相似文献   

15.
张锡纯治疗脑充血病方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是清代著名医家 ,虽主张中西医汇通 ,却仍以“衷中”为主流。张氏深研《内经》 ,论理颇明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多次论述脑充血病 ,他所拟的成方镇肝熄风汤、建瓴汤、起瘘汤、养脑利肢汤等均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研究其用药规律对本病的治疗颇有益处。张氏对脑充血病以中风论之 ,然从其症状来看 ,或眩晕 ,或头痛彻目 ,或突然昏倒 ,不醒人事 ,或偏身麻木 ,痿废不用 ,或口眼歪斜 ,种种证候 ,相当于风头旋 ,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等。张氏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载治疗本病医案 2 2则 ,有明确方药者 2 1则 ,总共出方 42首 ,从…  相似文献   

16.
河北近代名医张锡纯,毕生注重实践,精研医理.在理论上亦颇有建树,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为后世所推崇.张氏以擅治温病而驰名,他以白虎汤灵活化裁,曾挽救了许多危证.  相似文献   

17.
张锡纯为中西汇通学派创始人之一,他将自己毕生的医学思想及临床经验加以总结,着《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在医界流传甚广,很受欢迎。余也精心研读,因从事呼吸病专业,故特别着重研读了有关肺病的章节,深有感悟和收益,获张氏论治肺病的几点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张子和医著整理编校成《子和医集》,并作总结:1.概述张氏所存两部著作卷篇内容及其学术观点;2.分析张氏著作的形成,大致分为四个过程。其中部分为张氏亲自撰写,多数为他人整理收集编纂,但均反映张氏学术思想以及张氏与刘河间的师承关系;3.对《儒门事亲》的成书时间、初刊时间及其以后再次刊刻提出看法,认为先后经历三卷本、十四卷本、十五卷本三过程。十五卷本形成后开始分化为三个版本系统,并根据版本的刊行时间、质量、源流关系诸方面因素,选定《儒门事亲》编校的底本为邵辅刊本(即嘉靖·辛丑木刻本)。  相似文献   

19.
岳阳张氏正骨在发展过程中,基于"筋骨并重"的正骨理念,强调"治筋"在骨科临床中的重要性,将"筋骨并重"的理念贯穿于骨伤治疗的各个环节,包括辨证、手法、用药、手术、康复及护理等各个阶段,发展了中医筋伤理论及一系列"治筋"方法,并逐步形成"手法+微创+中药"三位一体的治筋体系。分析张氏正骨"治筋"理论源流及发展,简要介绍张氏正骨治筋技术体系中主要的特色技术与方法,认为张氏正骨治筋思路及其技术体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张锡纯学术思想探究丹徒县人民医院朱燕玲镇江市中医院欧阳坤根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河北盐山人,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此为先生毕业经验总结,内容精辟丰富。张氏三旬始习西人医学,致力发展医学,主张中西汇通,重视前人经验,继承发挥,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