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柿蒂纹作为我国传统植物纹样,造型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以丝织物中的传 统柿蒂纹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梳理法对柿蒂纹样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归纳,提取柿蒂纹的整体造型及 叶瓣形态,从不同时期柿蒂纹样的造型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并探究其造型演变原因,分析总结出传统柿蒂纹造型 演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汉代为典型的抽象图形阶段、以唐代为主的写实花朵图案阶段、以及宋代以后的多 元素组合柿蒂窠造型,深入挖掘传统柿蒂纹样的造型美,对传统文化起到传承和学习的作用,同时也为更好地 将传统柿蒂纹样在现代设计中进行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黎族织锦以蛙纹为主要纹样,其造型具有抽象性,并由简单到复杂化发展。这种抽象的蛙纹造型承载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黎族的历史、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文化意义;它作为一种服饰纹样,体现了黎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拜之情;从生殖崇拜视角看,它还寄托了黎族人民希望民族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3.
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完成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从以动物纹为中心向以植物纹为中心的过渡。卷草纹的基本造型以作为主茎的“S”形曲线和作为枝叶的“C”形曲线在主体上相连接的骨架为基础,突出体现了纹样在节奏、对称和比例等构成要素方面的特点,以及由其构成形式所决定的卷草纹的装饰特点。  相似文献   

4.
佛教对传统莲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之一,应用较早。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播。受其影响,中国传统莲纹的造型、表现方法以及寓意均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丝绸纹样风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以考古资料为依据,从纹样的总体文化内涵上,分析其人文背景、造型特征、组织形式及寓意.归纳出这一时期丝绸纹样的构成特点,为继承和创新现代丝绸纹样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清代服用丝织品纹样为研究主线,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典型的丝绸服装款式与结构的相关分析,总结出由服装为主导因素所影响的丝织品纹样构成与设计制作等相关性,和由织物纹样决定的款式造型与裁剪使用等方面的特点。对服装款式造型进行分类解析,同时也从主纹样到局部装饰纹样进行分类阐述,比较明晰的展示织物图案的应用特点和使用方法,从而归纳出清代丝织服装纹样的构成要素和使用方法,为中国丝织品的设计与应用,民族服装的复兴与发展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葫芦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不仅应用广泛且具有丰富的吉祥内涵。文章基于近年来各地明墓中出土的明代宫廷服饰及博物馆馆藏的明代服饰,对其中出现的葫芦纹的图案构成、色彩搭配进行归纳分析。研究认为:明代宫廷服饰中的葫芦纹,图案构成饱满端庄、表现手法写实简炼、色彩搭配浓重富丽,同时葫芦纹有着生殖象征、趋吉祈福、辟邪祛灾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8.
彩陶纹样是远古先民为表达原始宗教思想而赋予的一种重要视觉形式。仰韶文化的鱼纹和鸟纹、辛店文化的双钩曲纹(犬纹)、卡约文化的鹿纹等,都不仅仅是用来美化陶器的装饰,也是人们图腾崇拜思想与氏族文化在彩陶纹样上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宝相花纹样是一种中国传统植物纹样与外来宗教文化相结合的植物纹样,在中国古代纹样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对宝相花成因的研究自是不能离开讨论佛教东传的过程,文章试图以佛教东传为时间节点,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以及织物、瓷器、陶器、壁画等文物,研究佛教传入前、佛教传入初期以及佛教发展鼎盛时期三个时间段内的宝相花纹样发展过程。从而解析莲花图案从本土植物图案演变到了具有佛教象征意义的宝相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彩陶纹样是远古先民为表达原始宗教思想而赋予的一种重要视觉形式.仰韶文化的鱼纹和鸟纹、辛店文化的双钩曲纹(犬纹)、卡约文化的鹿纹等,都不仅仅是用来美化陶器的装饰,也是人们图腾崇拜思想与氏族文化在彩陶纹样上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远古彩陶艺术丰富的纹样中,“鸟啄鱼”纹特殊而有趣。有人以图腾文化产物来解释“鸟啄鱼”纹,认为这是部落攻战的象征。笔者认为,远古彩陶上的“鸟啄鱼”花纹以及其他形式的鸟纹、鱼纹组合在不同的文化类型的彩陶中以不同的形式而存在,寓意生命的再生或新的生命的开始,并寓意了氏族的繁荣兴旺的某种原始宗教涵义。“鸟啄鱼”纹在后世亦有继承和发展,它在远古的确切意义仍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12.
主要探讨分形技术在纹织CAD中的应用。借助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研究开发纺织图形的数字化设计系统,并将其应用到纹织CAD系统中,开拓了花型设计的思路,为分形理论应用于实际进行了成功的尝试。该文简要介绍分形理论及分形图形在纺织纹样设计中的应用,重点讨论分形图形的优化处理及通过纹织CAD技术在织物上的再现过程,利用分形程序设计分形图形,经过优化处理将其作为纹织纹样使用,并结合现有的纹织CAD技术,实现分形艺术在纺织品上的再现。  相似文献   

13.
织物网格纹是民间织物中的一种主要图形设计方式,具有直线、方转角等基本形态和概括性强、单纯简练、适应性强等形式美感。织物网格纹的文化内涵包括从对自然的敬畏到对鬼神的崇拜、族群的交流与身份认同、对死的担忧与对生的祈愿;其图形设计存在由经纬网格构成主要框架、图形抽象变化以及对称与反复、变化与韵律等图形构成规律;从田字格网格纹框架、米字格网格纹框架下的图形设计以及网格框架的变化与创新几方面可知,织物网格纹设计方法在现代图形设计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将淮阳泥泥狗这一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应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田 野调查法对其造型、纹样、色彩及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重点对泥泥狗的纹样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分为点 线纹、女阴纹、太阳纹、花卉纹及其他纹样。最后选取泥泥狗部分元素进行服饰图案创新设计,展示民间艺术元 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对淮阳泥泥狗元素的创新设计还是应用,都应符合现代设 计理念,从多维度上进行创新,以便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5.
龟背纹是一种中国民间装饰纹样,一般为六角形连续状几何纹样。通过分析龟背纹的构图规则,提出了一种传统民间纹样生成算法。首先分析了龟背纹的最基本组成元素——图元,根据不同图元的对称性获得了组成图元的基本要素;然后通过旋转基本要素获得图元,平铺图元后获得整个龟背纹图案。通过定义符号,将图元生成流程参数化,获得了一般龟背纹的通用生成公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生成公式参数,可生成具有不同细节的龟背纹样。  相似文献   

16.
以收藏的苗族绣片为主要研究对象,绣片表面精美规整、做工精细,在同类几何苗绣中具有较高的艺术 价值,深入探究绣片的艺术特征与文化意涵,可以助力传承几何苗绣工艺和文化传统。通过对几何纹绣片的探究, 从苗绣的文化渊源与艺术风格作为出发点,重点归纳梳理绣片的材质特征、主题纹饰、色彩构成、构图形式、尺 寸数量 5 大艺术特征,最后解析绣片的技艺制作、纹样寓意、文化内涵等内在价值,以此折射出苗族刺绣所蕴 涵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民族精神。研究表明,绣片属于黔西南贞丰苗族几何纹平绣,其艺术特征是由于当地深层的 文化内涵以及苗绣文化传统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莫里斯纹样作为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性产物,是英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莫里斯纹样与中英贸易品代表—青花瓷的装饰纹样在图案选题、构图特征与造型手法等方面的共性。并从时代背景入手,总结出莫里斯纹样中的中国元素形成原因在于:17-19世纪通过中欧贸易,中国元素对欧洲艺术风格产生深远影响;莫里斯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以皖北地区民间儿童服饰品为研究对象,对皖北民间儿童的虎头帽、虎纹肚兜、虎头鞋等进行实物研究,分析其虎纹样设计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结合设计案例,从虎纹样的色彩、材料、造型、工艺四个方面探索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丝织、服饰纹样题材广泛,植物、动物、人物、器物、几何、文字、景物等题材都可用作装饰纹样,纹样风格则经历了早期的古朴淡雅,到中期的繁缛华丽,再到晚期的堆砌纤弱的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本文选取沈阳故宫织绣藏品中以八吉祥纹、汉瓦纹、寿字纹、八仙纹、暗八仙纹、楼阁纹为主体装饰纹样的文物17件,对这些纹样在我国古代丝织、服饰艺术史上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及吉祥寓意作考证及介绍,对这些文物的形制、纹样、工艺等方面作综合性介绍。  相似文献   

20.
我国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出现较早,但一直未能充分发育,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流行。唐代植物纹样以宝花和卷草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高度装饰化的特点,唐代以后植物纹样成为装饰主流,并向自然写生风格发展。因此中国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的发展可以分为起源、勃兴和盛行三个阶段,特别是它在晋唐时期的大量出现,与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