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血浆置换治疗2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对其病死率及生化指标改变的影响,研究置换的血浆量、置换次数及治疗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并能显著改善各种血清生化指标,增加血浆置换量和次数能提高治疗效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采用血浆置换疗效明显好于中期及晚期患者。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肯定的治疗效果,选择适当血浆置换量、置换次数及治疗时机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将5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组、单用人工肝治疗组、单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联合治疗组病死率22.22%,胆红素下降明显,白蛋白回升,凝血酶原活动度好转,HBV DNA转阴或载量下降。血浆置换治疗可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可加快肝功能好转,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43例,均给予护肝对症治疗,并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22例,用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21例不做任何抗病毒治疗.结果 治疗组生存率(81.8%)与对照组生存率(61.9%)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6):120-129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45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血清HBV前C/BCP变异检测及临床意义;舒肝宁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等综合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乙型慢重肝“毒损肝体”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探讨……[编按]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5,(7):115-118
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胆碱脂酶动态变化与重型肝炎转归,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血清TNF—α、sIL-2R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钱英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经验介绍,重型乙型肝炎血清HBV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其意义,重型肝炎患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经验。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和血浆置换治疗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结果在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均出现过至少一种并发症,以感染最多见,感染又以自发性腹膜炎常见,其次为胆囊炎。另有肝性脑病1例,肾功能损害1例,低钠血症4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和PTA均明显好转,生存出院。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病毒和血浆置换,能挽救一些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对 3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给予血浆置换 59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血常规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1或P<0 05 ),PTa上升 (P<0 05)。不良反应较轻。早期重症肝炎 7例全部存活(100% ),中期重症肝炎 15例中存活 10例(66 7% ),晚期重症肝炎 10例存活 3例(30% )。结论 血浆置换对早、中期慢性重症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病情凶险、进展快速、预后不佳,应用常规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法疗效不够理想,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现在是治疗慢重肝的主要辅助手段之一,血浆置换是国内应用最多的ALSS治疗方法。进行血浆置换的过程中如何建立有效、安全、方便的血管通路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选择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持续血液滤过透析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3种人工肝支持方法进行86例次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肾功能、血氨、凝血功能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以同期住院的33例常规综合治疗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血清总胆红素治疗前424.33±120.67μmol/L,治疗后降至331.09±117.91μmol/L,总胆汁酸、血氨下降、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P<0.01),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皮疹,3例次治疗中出现明显血压下降,经对症处理能较快恢复,1例次MARS治疗结束时出现消化道出血。治疗组生存率为35.1%,高于对照组的21.2%(P<0.01)。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王英超  张敏  李永勤  耿坤静 《肝脏》2012,17(8):570-571
目的 探讨目前临床应用人工肝治疗方法之一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对3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应用血浆置换80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判断安全性及可行性,另有31例病情相近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人工肝治疗组患者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明显缓解,缓解率达96.25%.血清胆红素平均降低55.38%,2个月存活率比对照组高24.52% (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 5%,未发生大出血、休克等即刻严重并发症及应用血制品引起的重叠感染,患者耐受良好.结论 血浆置换可显著改善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4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TBIL、ALT、血氨均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血清HBV DNA定量极显著降低(P〈0.005),ALB、PTA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半年随访,存活34例(70.8%)。结论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法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3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74例次。结果:36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存活率为 63.9%(23/36),总不良反应率为 24.3%(18/74),病人耐受性好。结论:血浆置换对于重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浆置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治疗组成活率61.11%,高于对照组的31.03%(P〈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和内科综合治疗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影响因素,评价血浆置换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比对1997至2004年间收治的42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和内科综合治疗对其疗效及生化指标改变的影响,同时观察置换的血浆量、置换次数及病程的不同阶段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血浆置换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性别、血型无关;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有关;与腹膜炎、门脉高压症无关;并发症与治疗效果负相关;置换次数与治疗效果正相关。血浆置换治疗与内科综合治疗效果对比尚不能确定谁优谁劣。血浆置换可在病程的不同阶段改善患者部分肝功能和血常规指标,提高临床综合治疗效果。结论选择适当血浆置换量、置换次数及治疗时机有助于提高血浆置换的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灌流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62例次血浆灌流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ALT从531.0±130.5U/L下降至221.4±128.0U/L,AST从432.4±79.1U/L下降至160.7±98.8U/L,TBIL从253.5±70.2μmol/L下降至138.6±80.4μmol/L,PTA从36.5±7.3%上升至57.3±8.5%,治疗后患者好转率达73.3%。结论血浆灌流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体内病理产物大量积蓄,严重抑制了肝细胞的再生及其他脏器的功能。清除体内积蓄的病理成分成为重型肝炎治疗的重要环节。以血浆置换为主的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阻止了肝脏病变进一步发展,以达到肝脏功能恢复的目的。笔者对本院42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实施了ALSS血浆置换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恢  李芹  张娟娟 《传染病信息》2009,22(5):305-307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组加用中药,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决定血浆置换次数。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临床治愈8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3.0±1.3)次,对照组进行(5.2±1.9)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血浆置换的次数,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42例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的转归,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设对照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比较血浆置换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血浆置换后的不良反应。结果42例患者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ALT、AST、TBil、Cr均降低(P〈0.05),CHE、PTA均升高(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一周后,AIJT、AST、TBil、Cr、CHE、PTA无明显改变(P〉0.05);42例患者最终基本治愈出院36例(85.72%),死亡6例(14.28%),与对照组相比,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血浆置换78例次后仅有10例次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82%。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主要实验室指标,降低了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且不良反应少,对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闽宁  骆梅兰 《肝脏》2002,7(4):284-285
重型肝炎起病凶险、急骤 ,早期即可并发感染 ,而此时多为人工肝治疗最佳时机。为了解血浆置换治疗对肝衰竭继发感染的影响 ,对我院 3 7例重型肝炎患者 80例次血浆置换治疗进行临床及实验室观察 ,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重型肝炎 3 7例 ,其中乙型 3 3例 ,非甲~戊型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操作指南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一、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操作方祛 国内应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是一整套包含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治疗重型肝炎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单用或联合应用以上技术。 入院后重型肝炎患者均按常规检查和采用肝细胞生长素、甘利欣、苦黄、白蛋白、血浆等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