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的起源、骨髓涂片中有没有早幼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结合嗜酸性粒细胞的起源,通过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及电镜细胞病理学对早幼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三种方法均可从形态学上对早幼嗜酸性粒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涂片上可以出现"早幼嗜酸性粒细胞"、中幼嗜酸性粒细胞、晚幼嗜酸性粒细胞、杆状核嗜酸性粒细胞、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尼曼-皮克病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3岁,儿科住院病人。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良好,肝、脾肿大,发育不良,不见长高,肝功检查:ALT 88 u/L,AST68 u/L,CHO 4.2 mmol/L,TG 2.1 mmol/L。血象:WBC 12.6×109/L,中性粒细胞0.37,嗜酸粒细胞0.05,嗜碱粒细胞0.02,淋巴细胞0.51,单核细胞0.05,HGB 126 g/L,PLT 76×109/L。骨髓穿刺显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增生活跃,早幼粒细胞1.6%,中幼粒细胞7.4%,晚幼粒细胞9.6%,杆状核14.4%,分叶核8.0%,嗜酸性晚幼粒0.4%,嗜酸性杆状核1.2%,嗜酸性分叶核3.6%,红系增生活跃,原红细胞0.8%,早幼红细胞1.6…  相似文献   

3.
<正> 患男,8岁,以左上腹包块1月住院。查体:贫血貌,皮肤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肋下3cm,质软,脾大,肋下12.3cm,质中,外生殖器正常。血象:Hb46g/L,WBC311×10~9/L,BPC219×10~9/L,可见幼稚中性、嗜酸、嗜碱粒细胞及幼稚红细胞,以中性晚幼粒为主,占0.46,中性粒细胞NAP(-)。骨髓穿刺干抽,活检时骨髓液涂片: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0.94,中性晚幼粒+杆状核0.75,嗜酸粒0.025,嗜碱粒0.035。红系受抑,仅占0.025。全片仅见1产板巨核细胞,中性粒细胞NAP(-),POX(+++)。骨髓活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脂肪组织消失,造血主质内以各阶段粒细胞增生为主,粒系前体细胞增多,可见幼稚粒细胞簇,以成熟粒细胞占优势,嗜酸粒细胞增多,红系细胞明显受抑,仅见个别幼红细胞,巨核细胞数增多,形态大小不一,呈多形性,可见微、小巨核细胞,成纤维细胞散在分  相似文献   

4.
苏琼  陆井之  辛继胜  欧剑峰  吴斌  石建荣 《医学争鸣》2003,24(14):1316-1316
1 病例报告 例 1,男 ,2 9岁 ,1996 0 8出现腹胀痛 ,出现腹痛 ,头晕、乏力、鼻衄及关节肿痛 2 0d入院 ,查体 ,轻度贫血貌 ,胸骨有压痛 ,脾未及 .Hb :10 6 g·L-1,PLT :180× 10 12 ·L-1,WBC :2 4 .5× 10 9·L-1,外周血原粒 :0 .0 2 ,早幼粒 :0 .0 3,中性中幼粒 :0 .2 2 ,中性晚幼粒 :0 .2 3,酸性粒细胞 :0 .0 8,碱性粒细胞 :0 .0 8.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粒∶红为 9.6 8∶1,以粒系增生为主 .原粒 :0 .0 8,早幼粒 :0 .0 72 ,中性中幼粒 :0 .2 4 8,中性晚幼粒 0 .15 2 ,嗜酸嗜碱细胞分别占 :0 .112 ,0 .0 2 8.红系 ,淋巴细胞增生减少 ,…  相似文献   

5.
急性嗜酸-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_(4Eo)。亚型白血病)较少见,而M_(4Eo)亚型白血病转化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者更少。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4岁,头晕,乏力1个月,于1990年1月30日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62g/L,WBC7.8×10~9/L,分类:中性分叶核74%,嗜酸1%,单核2%,淋巴23%。血小板76×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为49∶1,原粒+早幼粒52%,原单+幼单23%,幼稚嗜酸粒7.0%,成熟嗜酸粒4.5%。嗜酸粒细胞中可见嗜酸  相似文献   

6.
男,45,干部,住院号46706.因纳差,乏力、多汗,体重减轻20余天,1979年6月20日来我院就诊.体检发现,脾在肋下3cm,无贫血及出血体征.血象:红细胞415万,血红蛋白12g,白细胞13.7万,N68%,L6%,E3%,B3%,早幼粒细胞1%,嗜中性中幼粒细胞9%,嗜中性晚幼粒细胞10%,BPC7.2万.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16.6:1,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各期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2岁。因持续高热1周伴皮肤红色皮疹3天于1991年1月15日入院。患者有痛风史4年,时有左足第一历趾、凹趾关节及两踝、膝关节肿痛,发作时关节活动受限。血尿酸594.8~892.3卜mo几(尿酸酶法)。间断应用秋水仙碱及别嫖吟醇治疗。检查: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细小红色丘疹。颈部、两腋下及两侧腹股沟可扣及数个黄豆至蚕豆大的淋巴结,质中,活动,无触痛。肝肋下刚及,脾肋下 0.5 cm。左足第一蹄趾关节处肿胀,可扣及黄豆大的痛风石 1颗。Hb 80g/L,WBC 12X10’/L,N 0.70,L 0.20,嗜酸性粒细胞0.10,血小板数70X10’几。人院2天后病情进行性恶化,全身衰竭,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肝、脾进行性肿大,脾大至肋下4.scm。低蛋白血症,出现胸腹水并进行住增多。黄疽指数 30 U,谷丙转氨酶 200U,白蛋白 24 g/L,球蛋白 19 g/L;Hb 62g/L,WBC 18X 10‘/L,N 0.56,L 0.18,嗜酸性粒细胞 0.24,单核细胞0.02,血小板数50X10’几,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4.8X10’几。胸骨及骼骨穿刺液徐片:骨记增生活跃,原粒IO.01,原粒10.015,早幼粒0.0 2,中性中幼粒口.03,中性晚幼粒0.055,中性带状0.06,中性分叶0.05,嗜酸中幼粒0.025,嗜酸晚幼粒0.075,嗜酸分叶0.065,原红0.005,早幼红0.025,中幼红0.155,晚幼红口.13,单核0.025,浆细胞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2 4岁。因头晕、乏力伴酱油色尿 2个月于 1998年 12月 16日入院 ,尿色改变早晨较明显 ,下午较轻 ,偶有牙龈出血。体检 :贫血貌 ,巩膜黄染 ( )。胸骨无压痛 ,心肺(- ) ,肝肋下 2 .0cm ,脾肋下 2 .0cm ,血红蛋白 5 2g/L ,网织红细胞 10 % ,偶见有核细胞。白细胞 3 .4× 10 9/L ,中性粒细胞6 0 % ,淋巴细胞 2 6 % ,单核细胞 5 % ,嗜酸粒细胞 4% ,血小板6 0 0× 10 9/L ,骨髓象 :红系增生活跃 ,粒 /红 <1,红系呈巨幼变。黄疸指数 18U ,凡登白间接反应阳性 ,一分钟胆红素 /总胆红素 <2 0 %。尿胆原 ,尿胆红素 (- ) ,尿隐血…  相似文献   

9.
李×,女,36岁,于1983年10月4日自觉腹胀来院就诊。体检:躯干、脊柱、两下肢均有脊髓灰质炎所致畸形。肝肋下2cm,质软,脾肿大。A型超声检查:脾长162cm;肝斜径125cm,左叶长30cm。血红蛋白8.2g/dl,红细胞225万/μl,白细胞18,100~79,700/μl,血小板14.6~16.8万/μl。血象:早幼粒细胞1%,中性中幼粒细胞4%,中性晚幼粒细胞8.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47%,大单核细胞7%,嗜酸粒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性,第一胎,足月顺产。出生后1周因颈部皱褶处皮肤潮红、脐及脐周皮肤红肿首次入院。体检:营养佳,发育正常,五官端正,颈部及脐部患处均未见分泌物及脓肿形成,心肺肝脾均无异常发现。血象(多次检查):白细胞总数7,400~19,800,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在0~6%之间,淋巴细胞41~72%,单核细胞7~53%,嗜酸性细胞1~28%,各种白细胞形态无特殊,未见幼稚细胞。血红蛋白15~13克,红细胞440~520万,网织红细胞0.6~1.1%,血小板27~30万。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正常,E玫瑰花结试验31%。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正常。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红=0.87:1。早幼粒占11.75%,嗜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及杆状核细胞分别占0.25%、0.25%和2%,未见中性分叶核细胞;红细胞增生活跃;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巨核细胞比例基本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各系细胞形态正常。入院后应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又出现肛周炎合并肛痿,治疗2个月才基本控制感染而出院。1个月后又因患支气管肺炎再次入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8岁。因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年,高热、咽疼2天于1988年12月12日人院。患者1985年12月因面部浮肿验血发现WBC升高来我院门诊。体检正常。WBC 42×10~9/L,中性分叶+杆状核57%,嗜硷9%,并有原、中、晚幼粒。骨髓涂片:增生极度活跃,原+早幼粒1.5%,中幼粒10.5%,晚幼粒27.5%,杆状核16%,分叶核31%。红系受抑,巨核细胞较多。诊断CML。持续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患者男 ,30岁 ,因腰骶部疼痛 4个月余 ,伴肩痛 1个月入院。曾按腰肌劳损、类风湿关节炎给予中药治疗 ,疗效不佳 ,于 2 0 0 1年 10月 2 2日因腰骶部疼痛就诊我院骨科 ,查血常规 Hb90 g/ L,WBC71.7× 10 9/ L,PL T73× 10 9/L ,嗜酸粒细胞 0 .48。骨髓检查 :粒系增生明显活跃 (占 0 .92 ) ,中性细胞各阶段比例大致正常。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 (占5 3%) ,以早中阶段细胞为主 ,其嗜酸早幼粒细胞占 8%,各阶段细胞可见核质发育失衡、巨变、空泡变性、颗粒增多或减少且分布不均、核分叶增多等现象。外周血片 :可见各阶段幼粒细胞及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难治性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为难治性哮喘炎症类型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哮喘患者32例和COPD患者21例,分析临床资料,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后比较分析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分类百分比。结果①71.9%(23/32)的难治性哮喘患者存在严重的气流受限(FEV1<60%预计值),仅6.3%(2/32)的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60%患者(9/15)气道阻塞可逆性>12%,与COPD组临床特征相似。②68.8%(22/32)的难治性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28.1%(9/32)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61%);仅1例(3.1%)患者诱导痰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难治性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与COP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与COPD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据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分类百分比,难治性哮喘可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哮喘两种亚型,其中,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与COPD诱导痰检测有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顾立达  孙佩艳 《新疆医学》1996,26(3):171-17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在小儿中较少见,最终常死于急粒变,而有关小儿慢粒急淋变的报告甚少。我科曾收治2例,其中1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现报告如下。例1男,13岁,汉族。因面色苍白、乏力10个月,加重伴发热20天,于1988年3月6日入院。起病时曾住我院二附院。当时血象: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294×109/L,原粒0.01,早幼粒0.05,中幼粒0.17,晚幼粒0.20,杆状核0.21,分叶核0.28;血小板375×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64:1,原粒0.025,早幼粒0.06,中、晚幼粒各0.20.杆状核0.185,分叶核0.17,嗜酸中幼粒0.025,嗜酸晚幼粒0.07,嗜碱粒细胞0.025。确诊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在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和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CML)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观察了 5 2例CML和 2 3例aCML患者的骨髓涂片 ,分别计数各类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率 ,并分别观察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病态造血情况。结果 CML幼红细胞数显著小于aCML(P <0 0 1) ,CML幼粒细胞数显著高于aCML(P <0 0 1) ,CML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显著高于aCML(P <0 0 5 )。原始细胞数两者无差异 (P >0 0 5 )。两者红系、粒系和巨核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中幼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在鉴别CML和aCML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终末期表现多为急交,其急变类型常为粒细胞型,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型等亦有报道,现将我院一例慢粒急淋变报告如下: 路某,女,27岁,1983年3月因乏力、纳差,伴不规低热,在当地医院治疗(用药不详),症状有所缓解,一月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有鼻衄、龈血,上腹部包块,下肢关节疼痛,来我院就诊。体检:体温38.3℃,心率120次,呼吸23次,血压110/70。心肺(—),肝肋下2cm,剑下3cm,脾下界脐下4cm,右缘脐偏右1cm,质硬有压痛。化验:周围血白细胞160×10~2/L,中性中幼粒8,晚幼粒10,杆状核22,  相似文献   

17.
病人,男,75岁。因头晕乏力、盗汗 1 月,白细胞增多 1 d入院。查体: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未闻及异常杂音,肝肋缘下 4 cm,脾平脐,质韧、无压痛。血常规: WBC83.2×109/L,Hb 135 g/L,PC 135×109/L,中性粒细胞 0.61,淋巴细胞0.21,嗜酸性粒细胞0.06,早幼粒细胞0.02,中幼粒细胞0.02,杆状核粒细胞0.08。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异常增生,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红系相对受抑;巨核细胞增生,全片超过 50 个,以小巨核细胞为主;血小板不减少。染色体核型: 46, XY, t(9; 22)(q34;q11)[20]。诊断为慢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8.
现报道用F— 82 0血球计数仪查血常规 ,漏诊 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型 )。某女 ,2 7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 5d来院就诊 ,用F— 82 0血球计数仪查血常规 ,结果WBC 2 2× 1 0 9/L ,RBC 1 3 7× 1 0 9/L ,Hb 4 1 g/L ,PLT 4 3× 1 0 9/L ;分类 :嗜中性粒细胞 (N) 0 695,淋巴细胞 (L) 0 3 0 5,门诊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急性失血性休克收入住院。经 2d抗炎、止血治疗 ,效果不佳。后复查血常规红、白细胞、血小板更低 ,血涂片染色镜检分类 ,发现有幼稚粒细胞。再做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粒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早幼…  相似文献   

19.
诱导痰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诱导痰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哮喘患者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后取诱导痰,监测患者雾化前后症状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活性。结果:诱导后FEV1与诱导前FEV1比较轻度下降,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活性分别为(67.1±9.5)%和(79.9±10.5)%。结论:诱导痰检测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可行的检测气道炎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粒 )急变为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组 )者极为罕见 ,现报告 1例如下。患者 ,男 ,44岁。于 1998年 11月因左上腹胀伴乏力 1个月入院。病程中体重下降 ,鼻衄、齿龈出血、无发热。体检 :腋下可扪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 ,活动、质硬、无压痛 ,胸骨压痛 ,心肺无异常 ,肝脏未触及 ,脾大平脐、无触痛。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10 2× 10 9/L ,HGB 10 8g/L ,PCT 2 5 0× 10 9/L ,分类 :中幼粒细胞 0 2 ,晚幼粒细胞0 3 ,中性杆状核细胞 0 2 2 ,中性分叶核细胞 0 12 ,嗜酸粒细胞 0 0 1,嗜碱粒细胞 0 0 3 ,淋巴细胞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