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30~59岁年龄段居民对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2010年1月~3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在广东省鼻咽癌高发的中山市小榄镇两个社区30~59岁年龄段居民中,随机抽取1460名居民,采用现场一对一的方式问卷调查。[结果]30~44岁年龄组居民对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45~59岁年龄组居民(P〈0.05),高中及以上文化组居民对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组居民(P〈0.05)。经过健康教育后,居民对癌症早诊早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加了约35%,有77%的居民能接受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有81%的居民能够承受100元以上的健康体检费用。[结论]年龄因素、受教育程度影响人群对癌症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开展癌症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认识水平对开展肿瘤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地区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影响认知的可能因素,为有效提高知晓率,促进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的接受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7-2016年间,江苏、安徽、山东及河南4省首次参加食管癌或胃癌早诊早治项目40-69岁居民进行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问卷调查,共计覆盖22个区县132195人。描述性分析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利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计纳入128787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调查人群防癌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08%,其中男性(49.51%)高于女性(46.82%)。按年龄分组,40-49岁居民防癌核心知识知晓率最高(49.44%)。居民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其中,高中及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为50.15%,未正式上过学组的知晓率最低,为41.79%。收入较高组的知晓率(52.22%)高于收入较低组(44.76%);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组(57.00%)高于无家族史组(46.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为男性(OR=1.038)、文化程度高(高中及以上OR=1.391、小学/中学OR=1.351),收入水平较高(OR=1.210)以及有恶性肿瘤家族史(OR=1.311)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高,年龄为50-59岁(OR=0.938)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最低。结论 我国中部农村地区癌症核心知识的总体知晓水平较低。且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及恶性肿瘤家族史是影响居民防癌意识的因素,今后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道娟  刘江惠  梁迪 《中国肿瘤》2021,30(6):437-444
摘 要:[目的] 了解河北省居民对癌症的认识水平,以期为今后的癌症防治和健康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非随机抽样和匿名方式,共获得河北省11个地市、2个省直管市和1个雄安新区36 747份有效问卷。应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等统计分析各个因素和知晓率的关系。[结果] 河北省居民总体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9.0%。女性知晓率为79.4%,高于男性(78.2%)。城市地区居民知晓率(80.5%)高于农村地区居民(77.7%)。25 岁以下的青少年知晓率最低(70.8%),25~44 岁组和45~64 岁组知晓率最高,均为79.7%。研究生及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为86.2%,未进行正规上学的知晓率最低,为66.4%。医疗卫生行业的知晓率为80.9%,高于非医疗卫生行业的71.7%。参加过癌症筛查项目或防癌体检的知晓率为80.3%,高于未参加过癌症筛查的78.3%。从不吸烟的居民知晓率最高,为79.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城乡分布、文化程度、职业、吸烟情况和癌症筛查或防癌体检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河北省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总体知晓和认同情况较好,应继续加强癌症预防与控制宣教,提高河北省全民癌症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祝德  杨健全  王中琼 《中国肿瘤》2014,23(10):834-837
[目的]了解四川省巴中市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患病情况,分析居民防癌知识认知情况,为制定防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0~69岁居民为筛查对象,进行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筛查。对筛查对象进行癌症防治综合知识问卷调查。[结果]食管炎症及食管轻、中、重度异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7.81%、5.63%、1.99%、0.79%,食管癌检出率为0.21%。居民对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是我国的常见癌症等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男性、有肿瘤家族史、年龄较小及文化程度高者防癌知识得分较高。[结论]应针对不同筛查对象加大癌症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人群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省大众癌症知识知晓现状及需求,为四川省癌症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遂宁市、射洪县、成都市武侯区及龙泉驿区四个地区进行现况调查,方便抽样的方法邀请筛查人群及社区人群参与癌症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以50分为合格,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402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中位年龄57岁。问卷评分中位得分为50分,该调查人群的知晓率为50.1%。45-69岁人群的知晓率最高(58.5%)。90%的调查对象能正确认识癌症预防的重要意义。针对较为简单的癌症相关常识,调查人群的认知度较为令人满意,而对癌症的早期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认知不足。 结论:调查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应进一步加大肿瘤防治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6.
越秀区居民接受防癌知识教育4年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颜  柳青  曾楚华  李俊东  杨基然  王梅华  万德森 《癌症》2000,19(11):1036-1039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防癌知识宣传教育的有效方式,提高居民对癌症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方法:分别于1996年和2000年在广州市越秀区调查495名和1170名居民对肿瘤的认识和知识来源,并进行了前后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居民对各种癌症病因认识的平均得分由10.49分提高到38.80分,提高了28.31分;对癌症早期症状的平均得分8.91分提高到35.13分,提高了26.22分;居民对癌症知晓率从7.9%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徽省成年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安徽省癌症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13个县区7800名年龄在18岁及以上且自愿参加的常住居民进行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并对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徽省成年居民总体癌症防治知晓率为74.39%,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烟经历是影响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调查对象对“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为我国常见癌症”“戒烟、少饮酒措施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肿块、疼痛为及时就诊的警示症状”这3个条目的认知很高,知晓率超过90%,研究人群对“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少可以减少1/3的癌症”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根治约1/3的癌症”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0.96%和26.71%。[结论]安徽省成年居民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于少数知识条目的知晓率较低,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调查分析,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人群的癌症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部分地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对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法,对乌鲁木齐市4个区癌症风险评估系统评估的40~69岁上消化道高危人群进行癌症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用序次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癌症防治知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150名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平均年龄(53.31±7.57)岁.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癌症防治知识得分平均为11分.高危人群对癌症早期阶段的知晓率为11.0%.40~49岁组、50~59岁组人群癌症防治知识得分均高于60~69岁组人群(OR=2.312、1.766).大专及以上人群的癌症防治知识得分高于高中/中专、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OR=0.511、0.296、0.144),文化程度高是癌症防治得分的保护因素.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癌症防治知识得分高于无肿瘤家族史的人群(OR=1.461),有肿瘤家族史是癌症防治得分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对癌症防治早期阶段的知晓率较低,应着重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开展有关癌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磁县居民不同年龄组癌症发病类型分布情况。方法:分析磁县收集整理的2013-2017年癌症发病资料,并计算不同年龄组癌症发病类型的构成。结果: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间累计新发癌症8 965例,男性及女性分别占总癌症发病构成的57.01%和42.99%。男性发病前五位的癌症类型分别是食管癌、胃癌、支气管肺癌、肝癌和结直肠肛门癌,构成分别为30.42%、23.83%、19.23%、8.88%和4.54%;女性发病构成前五位的癌症类型分别为食管癌、胃癌、支气管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肛门癌,构成分别为26.49%、14.12%、13.65%、10.59%和5.71%。从年龄组与癌症类型的构成结果显示,男性、女性发病构成主要癌种为食管癌、胃癌、肺癌。结论:不同年龄组段的癌症发病类型各有不同,针对不同年龄组人群采取不同的疾病干预和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贺  曾红梅  邹小农 《中国肿瘤》2018,27(8):561-567
摘 要:[目的] 了解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影响认知的相关因素,为今后肿瘤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的制订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2007~2016年间,以江苏、安徽、山东及河南4省首次参加食管癌、胃癌及肝癌早诊早治项目的34个乡镇为调查现场,以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对282 272名35~69岁居民进行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平均得分为57.7分,57.41%居民的认知得分在40~70分之间,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以及有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是影响防癌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调查人群对“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吸烟、饮酒为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可减少癌症发生”及“肿块、疼痛为癌症警示症状”的认知水平较高,知晓率均在90%以上;对“职业危害是癌症的危险因素”以及“消除职业危害可减少癌症发生”的认知水平较低,知晓率仅20.26%和20.95%。66.35%的居民愿意接受的健康体检频率为每年一次,但大多数居民(55.14%)所能承受的最高自费体检费用为100元以下。[结论] 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居民对癌症核心知识的知晓程度偏低,对癌症常见的危险因素、警示症状等知识的认知不够全面,需要接受系统的防癌知识教育。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居民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程度不同。应着重对认知水平较低人群开展多形式癌症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居民主动防癌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死亡率有升高趋势,该研究旨在分析中国近30年结直肠癌死亡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分层汇总中国大陆居民1987—2015年结肠、直肠和肛门癌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模型估算各人群及各年龄组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其死亡在人群水平上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结肠、直肠和肛门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0.50%,农村AAPC=0.57%],女性死亡率小幅度下降[城市AAPC=-0.59%,农村AAPC=-0.45%];65岁以下男性和75岁以下女性居民死亡率基本呈下降趋势,65岁以上男性和75岁以上女性居民基本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的死亡风险,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1.46倍(95%CI:1.40~1.52),男性是女性的1.38倍(95%CI:1.32~1.42),每增加5岁,死亡风险平均增大51%(OR=1.50,95%CI:1.49~1.51),每过1年,死亡风险平均增加0.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0,P=0.47)。结论:中国结直肠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有地区、性别及年龄差异,男性居民呈上升趋势,女性居民呈小幅度下降趋势;高年龄组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9、2021年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变化。方法:分别于2019年4~5月和2021年4~5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利用“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匿名问卷开展调查,招募≥18岁四川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选取2021年调查对象为处理组,2019年调查对象为控制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两组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匹配,并分析PSM匹配后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变化。结果:经过PSM,2021年与2019年调查人群成功匹配20 140对。实现两组调查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所在经济区等特征上的分布达到均衡后,2021年四川省居民总体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67.96%)高于2019年(6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564,P <0.001),但两次调查的总体知晓率差距由匹配前的5.09%下降至匹配后的4.94%。结论:与2019年相比,2021年四川省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今后应系统地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密市农村地区30~59岁年龄段妇女对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2008年5月~2008年7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在河南省新密市宫颈癌高发地区的大隗镇,在30~59岁年龄段的妇女中,随机抽取2143名妇女,采用现场一对一的方式问卷。[结果]30~44岁组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应地高于45~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P<0.01)。[结论]防癌抗癌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新密市大隗镇调查对象的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特别是30~44岁组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人群。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45~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人群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的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14.
王悠清  杜灵彬  李辉章 《中国肿瘤》2018,27(12):921-925
摘 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肿瘤防治健康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纳入浙江省2587名居民进行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利用卡方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探讨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总体知晓率为78.4%。女性知晓率为78.7%,略高于男性的77.9%。按年龄分组,25岁以下的青少年知晓率最低,为73.9%,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知晓率最高,达到80.4%。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研究生及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为82.2%,小学及以下组的知晓率最低,为68.6%。医疗卫生行业的知晓率为84.6%,高于非医疗卫生行业的76.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浙江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影响因素。[结论] 浙江省居民对于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总体知晓和认同情况较好,应进一步加强癌症防治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癌症防治知识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湖南省慈利县农村地区30~59岁年龄段妇女的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方法]2006年8月~2006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在湖南省慈利县宫颈癌高发的高峰乡、宜冲桥乡及三合口乡,30~59岁年龄段的妇女中,随机抽取3618名妇女,采用现场一对一的方式问卷。[结果]30~44岁组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应地高于45~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P〈0.05)。[结论]防癌抗癌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慈利县调查对象的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特别是30~44岁组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人群.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45~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人群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的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16.
周敏茹  许志华  马福昌 《中国肿瘤》2021,30(11):834-840
摘 要:[目的] 分析2020年青海省肿瘤登记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1975—2020年死亡特征的变化。[方法] 基于2020年在青海省19个区县死因调查结果数据,并结合1975、2005年两次历史调查资料,按地区分层,计算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中标率与世标率)及0~74岁累积率和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等指标。[结果] 2020年青海省肿瘤登记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3 194例,粗死亡率116.89/10万,中标率为110.79/10万,世标率为111.15/10万,男性粗死亡率(140.80/10万)高于女性(91.68/10万),城市地区标化死亡率低于农村地区和牧区;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50~岁为死亡率明显增高年龄组。青海省肿瘤登记地区前10位恶性肿瘤死因分别为胃癌、肝癌、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胰腺癌、宫颈癌、脑瘤和前列腺癌,其中城市地区肺癌、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及中标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与牧区,农村地区与牧区胃癌和肝癌粗死亡率及中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宫颈癌中标死亡率牧区明显高于城市和农村地区。与1975年相比,2005年粗死亡率上升了67.51%,恶性肿瘤在全人群死因顺位中由第5位上升至第2位,中标率及世标率分别上升了38.55%及37.75%,0~74岁累积率上升了28.13%;与2005年相比,2020年粗死亡率上升了3.79%,恶性肿瘤在全人群死因顺位中仍然是第2位,中标率及世标率分别下降了28.51%及27.59%,0~74岁累积率下降了32.99%。[结论]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青海居民的生命与健康,各地区应广泛开展部门合作,加大癌症防控核心知识的宣传力度,并根据本地区癌症分布特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同时要加大力度开展胃癌、肝癌和女性“两癌”的早期筛查,提高癌症治愈率和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张楠  苏明珠  顾建华 《中国肿瘤》2019,28(7):494-498
摘 要:[目的]分析济南市社区居民癌症健康素养现状并探讨其对癌症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在济南市3个区随机选择5家社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社区内18~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分析居民癌症健康素养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癌症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癌症相关行为的影响。[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10份,济南市社区居民癌症健康素养水平为 62.9%;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参加过癌症相关健康教育是癌症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癌症健康素养越高,越倾向于不吸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注意饮用水健康、在患病或有症状时及时就医、参加针对癌症的体检或筛查,OR值分别为1.019(95%CI:1.003~1.036) 、1.017(95%CI:1.004~1.030)、1.019 (95%CI:1.005~1.033)、1.017(95%CI:1.002~1.032) 、1.019(95%CI:1.001~1.037)。[结论] 居民癌症健康素养受多种因素影响,高癌症健康素养人群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应制定和实施综合性的干预策略,逐步提升社区居民癌症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甘肃省居民对肺癌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肿瘤防治健康宣教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 法:在全省范围内采用 PPS(probabilityproportionaltosize)法随机抽取 8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 3个乡镇(街道) 开展肺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后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再对其进行随访调查,分析宣教干预前后肺癌防 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以及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宣教前后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宣教后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比宣教前高 21.4%;有序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 业是影响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因素。结论:甘肃省居民对于肺癌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经健康宣教后明显提升。 应根据我省地域特点、采取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癌症相关知识,尤其加强医疗机构、社区向居民提供癌症 防治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肺癌防治知识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月云  张燕茹  彭绩 《中国肿瘤》2015,24(12):981-984
摘 要:[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女性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宫颈癌筛查意愿,为针对性地提高社区人群参与防癌筛查依从性,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以社康中心为抽样单位,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结果] 调查样本4821例,被调查者中“多个性伴侣会增加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知晓率为62.1%,“早期宫颈癌能够治好”知晓率为60.2%,“目前已经有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查方法”、“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有关”与“宫颈癌发生有较长时间的癌前病变阶段”的知晓率分别为57.8%、43.0%和47.8%。83.3%的人愿意参加针对健康人群的防癌筛查,5.6%的人不愿意参加,不愿意参加筛查的原因主要是“太贵了”(33.3%),“没时间”(31.7%),“没钱”(13.7%)。26~55岁年龄组女性更愿意接受筛查(P<0.001)。深圳户籍和暂住人口比流动人口更愿意接受筛查(P<0.05)。文化程度越高,筛查意愿增强(P<0.001)。[结论] 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和外来流动人群是防癌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大多数人愿意参加防癌筛查,不愿意参加筛查的主要原因是筛查费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曌  芮媛媛  刘勇  张朗朗 《中国肿瘤》2023,32(12):917-924
摘 要:[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南昌市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方法] 根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收集和整理2018—2022年度南昌市城市居民高风险评估问卷和临床筛查结果,计算高风险率、筛查参与率、阳性检出率。[结果] 2018—2022年参与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共75 554人,其中男性占38.94%,女性占61.06%。整体人群高风险率为54.12%,男性高风险率为 53.86%,女性高风险率为5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人群主要分布在50~54、55~59、60~64和65~69岁4个年龄组,其中,65~69岁年龄组人群高危率最高(6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90.600,P<0.001)。评估出肺癌高风险率(29.54%)最高,其次为结直肠癌(26.02%)、上消化道癌(21.40%)、乳腺癌(20.22%)、肝癌(11.58%)。除乳腺癌外,男性各癌种高风险率均高于女性。高风险人群的总筛查参与率为40.64%,总阳性检出率为11.30%。 [结论] 癌症的早诊早治有利于降低癌症死亡率,提高居民防癌知晓率,扩大癌症筛查覆盖面,为建立高效的防癌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