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的胃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储菌库,定居着一个十分复杂和活跃的微生物群落,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保持着动态平衡。脾虚证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经典证型,大量研究表明,脾虚证与肠道微生物关系密切,肠道菌群的平衡是脾主运化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肠道菌群失调则会出现一系列脾虚的表现。此外,肠道菌群是健脾中药多糖成分代谢、发挥疗效的重要介质,而健脾中药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发挥治疗作用。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与脾虚证在生理、病理以及健脾中药药效发挥上的关联,立足于肠道菌群研究脾虚证,旨在为揭示中医脾虚证的内涵提供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稳态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拮抗病原微生物定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肠道菌群与中医理论中"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和中医脾失健运互为因果。本文从脾虚证与肠道菌群失调的联系、中医健脾方剂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2个方面进行综述,阐明从脾论治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稳态,以期为进一步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中医健脾方剂作用机制提供借鉴。关于中药方剂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充分体现疾病或是证候的临床特点,在建立成熟的证候模型或病证结合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宏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等微生态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中药制剂对肠道微生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明确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某一疾病优势肠道细菌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中药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有效物质基础、揭示其作用本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毅  冯晓桃 《中医杂志》2011,52(15):1264-1266
回顾了关于"脾主运化"理论的论述,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明确提出"脾主运"和"脾主化"两个不同概念,从发病的社会背景、证候属性以及治则治法对脾虚失运证和脾虚失化证加以区分,以胰岛素抵抗为切入点,探讨"脾运失司"与"脾化失司"在物质代谢方面的病理生理异同,深入理解传统中医"脾主运化"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中的脾并不是单纯的现代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附加了消化和免疫等多种人体生理功能的脏器。中医理论认为脾有运化、统血、升清功能,脾主运化是其核心,是整个饮食物代谢以及营养吸收过程的中心环节,其生理功能与机体消化吸收、能量供应、水液代谢等过程密切相关,包含小肠泌别清浊和大肠传导的功能;现代解剖学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和免疫应答的功能,两者具有相关联的部分。在人体的胃肠道里共存着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群中绝大部分参与了脾、胃、大肠、小肠等的生理活动。文章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阐述了脾主运化、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三者的关系,脾失健运会引起肠道微生物组群的改变,是引起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因素。西医多靶点的治疗方式与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不谋而合,依据心力衰竭证型辨证施治,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发挥中医药多靶点、辨证论治及未病先防的优势。脾主运化的正常与否和肠道菌群微生物稳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些年来随着学界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心力衰竭患者体内代谢物的变化,以肠道微生物稳态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切入点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发病率、患病率已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指标因素之一是患者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现代中医学家认为,慢性肾脏病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治疗大法为健脾补肾。而脾居中焦,具有运化抗邪之功能,这种运化抗邪的功能与肠道菌群对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极其相似,后者可能是脾生理功能的生物学基础之一。本文从现代肠道微生态与代谢的角度系统阐述了从中医“脾”论治慢性肾脏病(CKD)的现代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与脾胃的联系:中医“脾”生理功能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可能与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等的影响有关;2.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慢性肾脏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其肠道微生态也发生紊乱,从而产生蛋白结合毒素,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愈后,基于此对CKD进行防治是现在研究的热点;3.慢性肾脏病从脾胃论治的源流和现状:慢性肾脏病迁延日久,损耗人体正气,属于慢性疾病中虚劳性疾病的一种,脾虚是其核心病机之一,因此健脾法应该贯穿治疗的始终。且在前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理论,提出了基于系统生物学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医证候学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肝郁脾虚证作为临床多种疾病常见证候,涉及多系统病变,肠道菌群的紊乱也可引起多系统的病理变化。分子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为证候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就肝郁脾虚证在神经、消化、内分泌、代谢系统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陈紫薇  陈明 《陕西中医》2020,(11):1627-1631
脾为后天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以后天滋先天,使从脾论治成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经典方法。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最庞大的“器官”——肠道菌群与“脾”的功能非常密切。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是加速CKD进展的重要环节,基于脾肾互根互用的中医原理,收集、整理肠道菌群与CKD代谢功能、免疫应答及肾脏损伤关联的文献,从肠道菌群与机体功能代谢和内环境稳态的角度进行探讨,认识到运用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的丰度、结构和代谢功能,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达到调节肾脏代谢和免疫应答的作用,提出肠道菌群是从脾论治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提到的"甘入脾"指出了甘味药入脾健脾的作用;"甘味"与药物中含有的糖类成分有关。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基础病因之一,采用益生菌和益生原辅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一定的疗效。中医学认为,脾虚型是肠易激综合征的普遍证型,健脾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以甘味健脾中药的多糖成分对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的作用为契机,揭示"甘入脾"的机理,从而为考察健脾中药的有效成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已在基因、分子层面进行了揭示。中医典籍无关于"肠道菌群"的记载,其功能的论述散见于脾的相关章节。笔者通过多年临证探索,提出针对糖尿病治疗的助脾散精法,并发现助脾散精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糖尿病治疗有其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学研究发现,中医脾虚证与肠道菌群紊乱关系密切。白术被称为"脾脏第一要药",在治疗脾虚证、调整肠道菌群紊乱方面作用显著。从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两方面对白术及其制剂调整肠道菌群治疗脾虚证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从微生态学研究白术及其制剂治疗脾虚证调整肠道菌群紊乱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4篇。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治疗UC疗效整合、确切,具有多靶点系统调控、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其药理学特征表现为抗炎、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作用。通过对大肠湿热、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瘀阻肠络、寒热错杂、热毒炽盛证7种临床常见证型,及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健脾温肾、温阳化湿,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温中补虚、清热化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痢7种治法所对应的临床优效16首经典名方、8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理学特征、作用机制及临床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优效方药治疗UC的药理学特征和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体系,从源头促进中医药在UC临床中西医治疗领域的科学应用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龙  赵远红  吕强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105-1107
通过对典型病案的治疗分析,阐发术后远期粘连性肠梗阻归属中医肠结范畴。病位在肠在腹,正气亏虚为核心要素,治疗不可一下以蔽之。当析证审机,温中降逆、辛散开结立法,缓急有度、标本兼顾也可取效,临床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外基质沉积及瘢痕组织形成,是各类慢性肝病向各类终末期肝病转变的关键病理过程。近年来,中医药被证明在防治肝纤维化方面成果突出,中医学对肝纤维化具有极富特色的诊疗理念,认为肝纤维化基本证候病机中“虚损”为其根本,并集中表现为气虚络瘀、肝郁脾虚和肝肾阴虚等证型,通过对以上3种常见肝纤维化证型总结相应常用效验方剂的临床及药理学研究进展,归纳其调控肝星状细胞命运、调节胆汁酸代谢、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肝窦内皮血管化等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益气升阳理论的代表方,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然各方运用症状轻重、证机、治法却略有不同。文章总结认为:补中益气汤,气虚程度较重,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热不显,治疗重在补中升阳;升阳益胃汤,气虚程度较前轻,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湿热兼见,治疗偏于祛湿清热;升阳散火汤,气虚程度最轻,证属脾胃气弱,气郁化火,内热明显,治疗偏于升散郁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临床中药热熨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用药规律及其毒性中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应用和组建新热熨方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中药热熨治疗KOA的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2019...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于"用推即是用药"理论的津沽健脾益气推拿法治疗婴儿脾虚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推拿专病门诊86例便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予以纠正不良喂养习惯、加强排便训练、被动腹部运动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津沽健脾益气推拿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妈咪爱治疗,7 d为1个疗程,并于3个月后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Wexner便秘评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6.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Wexner便秘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发现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津沽健脾益气推拿法治疗婴儿脾虚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婴儿脾虚便秘症状,缩短排便频率,从而改善肠动力障碍,且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属于中医胸痹、心悸等病范畴,现今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动物模型研究逐渐成为中医药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冠心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分析,发现气阴两虚证是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将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严格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系统检索,搜集与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临床试验相关的所有文献,分析其临床评价指标,用以探索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旨在建立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张辉  吴昊  田纪凤  任秦有  杨建刚  郑瑾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76-1078
[目的]观察乌梅丸联合四君子汤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放射性肠炎提供有效治法。[方法]将60例放射性直肠炎(脾胃气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梅丸联合四君子汤,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放射性损伤(RTOG/EORTC)分级、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卡氏评分(KPS)等。[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RTOG分级、KPS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总缓解率,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乌梅丸联合四君子汤治疗放射性肠炎(脾胃气虚型)确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与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主要中医证型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CFS肝郁脾虚组、肝肾不足组、气滞痰阻组、心脾两虚组和正常组患者分别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E-prime认知心理学测试开展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各主要中医证型组CFS患者MoCA量表总分及各模块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肝肾不足组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模块分、注意模块分均低于肝郁脾虚组和气滞痰阻组,且延迟回忆模块分低于气滞痰阻组(P<0.05);心脾两虚组MoCA量表总分、注意模块分均低于气滞痰阻组(P<0.05)。各组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例数为肝郁脾虚组2例、肝肾不足组7例、气滞痰阻组0例、心脾两虚组4例、正常组0例;肝肾不足组认知功能水平较正常组下降(P<0.05)。各主要中医证型组CFS患者的B反应时长于正常组(P<0.05),T2|T1正确率和One-back正确率均低于正常组(P<0.05)。肝肾不足组、心脾两虚组与气滞痰阻组相比,B反应时延长、T2|T1正确率下降(P<0.05);肝肾不足组T2|T1正确率低于肝郁脾虚组,One-back正确率低于气滞痰阻组和心脾两虚组(P<0.05)。[结论]各主要中医证型CFS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受损,且各组受损程度不一。肝肾不足组和心脾两虚组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较重,气滞痰阻组、肝郁脾虚组较轻,且肝肾不足组CFS患者出现轻度认知障碍(MCI)较其他证型多,可早期对该证型CFS患者开展中医药干预以防治其认识功能受损、延缓MCI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