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中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安全套使用情况,探索该人群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并评价艾滋病干预服务对预防行为的效果。方法在中国西部三省市通过滚雪球抽样方式招募300名流动MSM,采用信息-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 motivation 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改编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构建调整的IMB模型。结果流动MSM安全套持续使用率为50.17%,性行为过程安全套持续使用率为50.51%。IMB模型中GFI=0.935、AGFI=0.910、CFI=0.980、NFI=0.903、χ~2值与自由度比率=1.230、RMSEA=0.028,模型拟合程度好。行为技巧、预防信息、预防动机、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文化程度、月可支配收入对使用安全套的总效应系数分别为0.691、0.249、0.207、0.346、0.137、0.056。结论艾滋病干预服务对预防行为有积极正向影响,今后干预工作应对流动MSM加强知识宣教和风险教育,注重行为技巧的培训,并增加服务力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农民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实施艾滋病预防行为的动机、行为技巧以及农民工人群的性行为情况,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在农民工人群的适用性及艾滋病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哈尔滨地区抽取建筑工地21处,用自制问卷对工地的农民工进行现场匿名调查。资料应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AS 9.1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应用AMOS 18软件进行IMB模型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58.21%。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家庭住址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别。在所调查人群中,有固定性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2.29%,有过固定性伴以外性行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7.58%。固定性伴性行为及非固定性伴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42%和8.20%。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4.41%,而其中安全套使用者占54%。IMB模型拟合良好(c2=184.995,DF=59,NC=3.136,RMR=0.076,RMSEA=0.079,GFI=0.927,CFI=0.915)。动机对行为技巧的回归系数为0.634,行为技巧对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627,信息对行为技巧及行为的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动机对行为的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民工人群艾滋病知识结构不平衡,对血液传播及性行为传播途径掌握程度高,对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掌握程度低。农民工人群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低。IMB模型在农民工人群适用。动机和行为技巧是影响艾滋病预防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行为技巧直接影响预防行为,动机通过激发行为技巧来间接影响预防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台州市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5年1-7月、2016年2-9月、2017年1-8月和2018年1-8月对台州市YMSM进行人口学与行为学特征、AIDS相关认知等问卷调查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检测。  结果  共调查YMSM 432人,56人有过异性性行为,其中14.3%异性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26.8%最近一次异性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HIV和梅毒检出率均为5.4%,未发现HCV阳性者,AIDS知识知晓率为9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在本地居住时间是YMSM异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台州市YMSM异性性行为者有传播HIV、梅毒的风险,AIDS知晓率较好,但仍存在商业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和不用安全套等知行分离情况。应针对已婚或本地居住时间<2年者中采取安全性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武汉市青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的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与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现状,对目标人群进行AIDS健康干预,为制定YMSM防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雪球抽样方法,对武汉市部分YMSM进行AIDS健康干预和追踪调查,并进行近期效果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艾滋病/性病(AIDS/STD)知识方面,大部分内容在干预后有明显提高(P〈0.05);安全套相关知识干预效果明显(P〈0.05);但是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却没有明显的改善(P〉0.05);避免感染AIDS采取的措施,干预前后略有不同。结论YMSM艾滋病KAP存在着明显的知识行为分离,较短时期内,健康干预对目标人群AIDS认知方面改变较易,但行为方面的改变却不明显,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收到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青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性感觉寻求水平与首次同性性行为状况的关系。方法 通过互联网宣传、外展活动以及例行的艾滋病自愿检测服务,招募YMSM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375名YMSM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为(18.98±2.11)岁,83.38%报告为双方自愿,61.93%的性伴年龄比调查对象大,50.94%在首次同性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35.12%的性伴为朋友。性感觉寻求水平与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及安全套使用状况均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71和-0.2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感觉寻求得分每增加1分,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由20岁以上降至18~20岁及18岁以下的可能性分别增加0.065倍和0.109倍(OR=1.065,95%CI:1.016~1.117;OR=1.109,95%CI:1.046~1.175),且首次同性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增加0.070倍(OR=1.070,95%CI:1.034~1.107)。性感觉寻求水平越低者,越倾向于与朋友发生首次同性性行为,而非偶遇性伴(OR=0.936,95%CI:0.900~0.974)。结论 性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者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越小、越倾向于选择偶遇性伴,且在首次同性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25岁及以下青少年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性感觉寻求与其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的关系。方法 于2013年5-11月通过互联网宣传、外展活动以及例行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招募403名YMSM,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 回收375份(93.05%)有效问卷。结果 YMSM中有37.9%首次同性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 最近6个月有55.7%发生多性伴行为, 51.7%有“419”(一夜情)行为, 5.6%有群交行为。性感觉寻求与首次同性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多性伴行为、“419”行为、群交行为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47、0.218、0.296、0.252)。分别以首次同性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多性伴行为、“419”行为、群交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性感觉寻求高者更有可能发生以上危险性行为。结论 青少年性感觉寻求水平对危险性行为有影响, 应加强基于人群性感觉寻求分析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教育, 强化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的风险意识, 从而更有效开展YMSM艾滋病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南京地区近5年青年男男性行为人群(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率,分析YMSM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2013-2017年南京市MSM人群横断面调查研究,筛选其中16~24周岁YMSM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调查的YMSM共1 029名。以未婚、汉族和自我认同为同性恋为主,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占73.66%。HIV、现症梅毒和既往梅毒总感染率分别为8.65%、4.18%和8.84%,5年间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YMSM通过网络寻找性伴的比例从63.96%上升至73.86%;最近半年发生无保护性肛交(unprotected anal intercourse,UAI)比例从55.86%下降至36.93%,最近一次肛交安全套使用比例从62.00%上升至8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近半年发生过UAI、YMSM性角色为被插入方和双重角色、现症梅毒感染是YMSM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 南京市YMSM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大部分YMSM接受过高等教育,今后应长期持续学校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综合措施的落实。应积极开发针对YMSM的网络干预措施和方法。坚持使用安全套和及时规范诊疗性病是降低YMSM人群感染HIV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中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 安全套使用情况,探索 该人群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并评价艾滋病干预服务对预防行为的效果。方法 在中国西部三省市通过滚 雪球抽样方式招募300 名流动MSM, 采用信息 行为 技巧模型(information motivationbehavioralskills model,IMB)改编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构建调整的IMB模型。结果 流动MSM 安全套持续使用率为 50.17%,性行为过程安全套持续使用率为50.51%。IMB 模型中GFI=0.935、AGFI=0.910、CFI= 0.980、NFI=0.903、χ 2 值与自由度比率=1.230、RMSEA=0.028,模型拟合程度好。行为技巧、预防信 息、预防动机、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文化程度、月可支配收入对使用安全套的总效应系数分别为0.691、 0.249、0.207、0.346、0.137、0.056。结论 艾滋病干预服务对预防行为有积极正向影响,今后干预工作 应对流动MSM 加强知识宣教和风险教育,注重行为技巧的培训,并增加服务力度和范围。 关键词:流动男男性行为者;IMB模型;艾滋病干预服务;预防行为 中图分类号:R512.9,R18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11 0816 06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襄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类滚雪球法,召集过去一年内有过插入性口交或肛交同性性行为的MSM作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梅毒和丙型肝炎三种抗体检测。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调查400名MSM,HIV感染率4.25%。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艾滋病防治知识得分、最近1周同性行为次数、最近一次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同性性行为时是否坚持使用安全套、是否接受过干预服务共7个因素影响HIV感染率(P≤0.10)。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中以上(aOR=0.25,95%CI:0.07~0.92)、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对(aOR=0.24,95%CI:0.07~0.77),最近一次与同性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aOR=0.065,95%CI:0.01~0.47)、接受过干预服务(aOR=0.007,95%CI:0.001~0.092)是HIV感染率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2017年襄阳市MSM人群HIV感染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针对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MSM,加大综合干预措施力度,提高艾滋病干预服务覆盖率,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同性肛交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从而遏制该人群的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艾滋病相关行为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用滚雪球抽样法,在绵阳市招募符合条件的YMSM进行艾滋病相关行为的基线调查,实施行为干预后建立随访队列,观察12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YMSM行为变化,采用χ~2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其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队列入组328人,随访调查198人(60.37%)。随访较基线调查:肛交、固定及偶遇性行为在近1次、近6个月的保护均提高(P均0.05),近1次肛交有保护从83.33%(105/126)上升到91.55%(130/142),近6个月肛交有保护从61.90%(78/126)上升到80.99%(115/142)。多因素分析结果:无风险认识,性伴相处坚持主张、6个月肛交每次主动准备安全套、近6个月固定性行为的YMSM发生行为正向变化的可能增加(P均0.05)。结论 YMSM行为改变明显,干预方法切实有效。行为变化与风险认识和行为的自主性等有关,应针对性开展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云南省MSM人群知晓率、行为等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为干预策略制定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3年在云南省连续开展MSM哨点监测,调查该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吸毒行为、干预措施覆盖等情况,进行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9 073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比例及安全套使用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低于同性,吸毒比例和患性病比例呈下降趋势(P<0.01).同居、低知晓率、外省/外籍、居住时间不足一年、文化程度低、未接受过干预、肛交次数多、未曾做过HIV抗体检测等因素为影响MSM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近4年MSM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初显,但多项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仍需重点关注同居、文化程度低、流动性较大、肛交次数多、有异性性行为的MSM干预,扩大干预覆盖面,继续强化落实HIV动员检测、安全套推广使用等核心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疫情及知识知晓和性行为现状,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2 - 6月,以绵阳城区MSM为对象,用滚雪球抽样法,在固定场所和知情同意下,进行调查对象招募和自填式行为学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监测436例,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8.4%(429/436),近1年做过艾滋病病毒(HIV)检测并知晓结果75.0%(327/436),近1年干预服务覆盖率92.0%(401/436)。HIV确证阳性率8.3%(36/436),梅毒现症感染率7.6%(33/436)。多因素分析结果: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366,95%CI:0.146~0.918)、接受干预服务覆盖(OR=0.154,95%CI:0.056~0.427)是HIV感染保护因素,近6月无保护性男性肛交是危险因素(OR=2.924, 95%CI:1.211~7.092)(P值均<0.05)。结论 该市MSM艾滋病知识知晓、干预服务覆盖及安全套使用率较高,HIV疫情相对低水平,但有所回升。应及时分析、解决存在不足,促进防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YMSM)rush poppers(以下简称rush)使用现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2016年9月—2019年9月,用“滚雪球”抽样法,在绵阳市进行YMSM rush使用和血清学的现况调查,用χ2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rush使用的影响因素。 结果 336名YMSM的rush使用率24.1%,使用时间中位数为4.5(2.0,12.0)个月,42.0%因好奇、29.6%因减少肛交疼痛、27.2%因寻求刺激使用,81.5%与固定性伴、28.4%与偶遇性伴共用,使用后30.8%发生无保护肛交。rush使用的 HIV-1阳性率12.3%,高于未使用的2.0%(χ2=15.544,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职业非学生(OR=1.992,95%CI:1.036~3.831)、知晓艾滋病知识(OR=2.617,95%CI:1.235~5.545)、有风险认识(OR=4.407,95%CI:1.220~15.918)、近6个月有商业性行为(OR=9.136,95%CI:1.228~67.985)、近6个月肛交人数增加(OR=1.732,95%CI:1.170~2.563)的rush使用可能更大,近1年接受宣传材料发放(OR=0.410,95%CI:0.203~0.825)、近1次肛交有保护(OR=0.346,95%CI:0.152~0.785)的rush使用可能更小。 结论 YMSM其rush使用较普遍,好奇是主要原因,与固定性伴共用常见。rush使用增加其高危性行为和HIV感染风险,应针对性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郑州市男男性接触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以郑州市男男性接触人群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94人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 结果 郑州市男男性接触人群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高,超过85%,对非传播途径问题回答的正确率较低.文化程度高的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研究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人群普遍存在高危性行为及双性性行为.84.4%研究对象最近六个月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33.5%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过安全套,36.7%偶尔使用.33.5%研究对象最近六个月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与异性有过性经历的研究对象中,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人占23.9%,绝大多数人从未使用或偶尔使用.94.5%的研究对象接受安全套宣传和发放,但接受艾滋病检测水平较低(45.4%). 结论 郑州市男男性接触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但仍存在高危性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是行为干预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Using the 1998/99 Ghana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 datase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behavior of men who think they are at risk for HIV/AIDS and those who indicate they have no AIDS risks. Us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borrows from rationale choice theory and individual-level characteristic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links between AIDS risks status and changes in preventive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 high levels of AIDS-related knowledge among men in Ghana. In addition, the majority of the men indicated that they had changed their behavior in response to AIDS although 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cite the avoidance of multiple partners rather than the use of condoms in their sexual encounters. In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and religion emerged as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changes in behavior. The fact that few men used condoms as an HIV/AIDS preventive method raises a number of policy issues, the implications of which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天津市大学生青年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Y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政策及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方法  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由深蓝组织于同志浴池、酒吧、QQ、微信和同性交友软件等渠道进行招募,收集18~24岁共470名大学生YMSM的HIV感染情况的4个方面影响因素(一般人口学特征、不安全性行为、成瘾性物质使用情况、HIV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70名研究对象中,HIV感染者21名(4.4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首次性行为年龄、HIV基本知识、是否吸烟、是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是否梅毒感染可能与HIV感染有关(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性行为年龄提前(OR=21.20,95%CI=3.09~145.43)、使用精神活性物质(OR=5.07,95%CI=1.77~14.48)、HIV基本知识欠缺(OR=3.38,95%CI=1.33~8.63)的大学生YMSM更易感染HIV(P值均 < 0.05)。  结论  天津大学生YMSM中有着较高的HIV感染率,应重视此类人群,结合其鲜明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校园艾滋病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山东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后续艾滋病防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1月—6月在山东省烟台市、威海市、滨州市3个地区进行匿名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126份,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MSM接受预防艾滋病服务及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后预防用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同伴推动抽样(RDS)方法了解深圳地区男男性接触者(MSM)的AIDS相关知识和危险行为。方法2007年10—12月在深圳地区应用RDS方法招募MSM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式问卷调查分析其HIV/AIDS知识、HIV风险感知、吸毒及性行为等。结果共招募351例MSM,平均年龄(27±6)岁,汉族占92.3%,未婚占78.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6.5%,非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占61.5%。最近6个月,92.9%MSM和男性有肛交性行为,86.9%有口交性行为;68.5%有多个肛交性伴,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仅为57.0%;74.1%有多个口交性伴,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仅为13.1%;9.7%曾与男男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其中24.2%不是每次使用安全套;28.5%MSM曾和女性(包括女性性工作者)发生性接触,其中仅36.8%每次使用安全套。13.7%MSM曾吸食过毒品。82.3%MSM艾滋病知识得分在7分以上(应得分为11分),但仅6.0%认为很可能感染HIV。结论深圳地区被调查的MSM的艾滋病风险感知认识程度低,且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加强MSM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促进行为改变,降低艾滋病性病传播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相关态度、行为和需求。〔方法〕对上海口岸海港、空港、铁路、保健中心等地的出入境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共收取有效问卷2307份。所有数据经SPSS12.0统计分析。〔结果〕出入境人员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和宣传资料;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89.6%以上,艾滋病的其他知识知晓率在60%~90%,艾滋病知识的影响因素是职业和文化程度;艾滋病的正确态度率为58.8%~91.6%;在性伴侣人群中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不固定的占10%左右;假设发生邂逅性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实际生活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艾滋病知识影响态度,但对行为影响不明显;国际旅行人员所需艾滋病方面的帮助依次为知识宣传教育,提供免费的病毒检测,提供免费安全套和电话咨询。〔结论〕需要加大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以外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重点加强文化程度较低、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关注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不固定的人群;需要根据相应的行为改变理论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