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孕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②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行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病人的子宫肌瘤组织和周围正常肌层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有丝分裂数.③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ER含量仅在增生期高于周围正常肌层组织(t=2.935,P<0.05),而PR在增生期和分泌期都增高(t=2.835,3.603,P<0.05,0.01);子宫肌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高于其周围正常肌层组织,差异有显著性(χ2=7.326,P<0.01);子宫肌瘤组织中细胞有丝分裂数分泌期高于增生期,但差异无显著性(χ2=3.427,P>0.05).④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孕激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蓉  周琦  叶学正  朱晓玲 《重庆医学》2007,36(19):1963-1964,1983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PR、p53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为21例,阳性率为43.75%,ER的阳性表达为32例,PR的阳性表达为33例,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8.75%,进一步分析发现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而ER、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PCNA计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p53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53阳性表达、ER、PR缺失表达及p53阳性表达组织中PCNA的高表达均提示肿瘤组织的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综合分析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i-67、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子宫肌瘤标本和52例瘤旁正常子宫肌层标本中Ki-67、ER及PR的表达情况,分析Ki-67、ER及PR的表达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子宫肌层与子宫肌瘤组织中ER、Ki-67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PR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层(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PR、ER、Ki-67的表达与肿瘤数量及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与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组织中PR、Ki-67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组织中ER的表达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P<0.01)。结论 PR可能参与了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ER与子宫肌瘤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4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Cx43蛋白与ER、PR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正常组)中的Cx43蛋白、ER及PR的表达.结果:(1)Cx43蛋白、ER及PR在正常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83.3%及86.7%,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7%、50.0%及5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Cx43蛋白、ER及PR在病理分级为G1的内膜癌中阳性率分别为80.0%、80.0%及80.0%,高于G2(60.0%、60.0%及46.7%)和G3者(10.0%、20.0%及30.0%),P<0.05;(3)浅肌层浸润的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59.1%、63.6%及86.3%,高于深肌层浸润者(均为12.5%),P<0.05;(4)手术分期为Ⅰ~Ⅱ期的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54.2%、50.0%及62.5%,Ⅲ~Ⅳ期者的阳性率分别为16.7%、50.0%及33.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x43蛋白、ER及PR与内膜癌发生有关,可作为诊断、了解病变程度和监测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Cx43蛋白与ER及PR的表达呈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PCNA表达和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MC)增殖活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子宫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us antigen,PCNA)、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含量。结果:PCNA在对照组和EM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82.4%,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不同分化程度的EMC中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但PCNA阳性指数(PI)评分,WD明显低于MD,LD,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与EMC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52,P<0.01);PCNA PI评分与EMC临床期别之间呈正相关(r=0.55,P<0.01)。EMC中ER,PR阳性例数分别为49例(66.2%)和56例(75.7%),PCNA表达与ER,PR受体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P<0.05)和-0.51(P<0.05)。结论:ER和PR阳性、PCNA PI评分较低的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异型性小;反之,表现为侵犯邻近组织、扩散、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ER,PR和PCNA表达之间有明显互补性。PCNA表达结合ER,PR检测具有方法简单、组织无需特殊处理等特点,适于对常规病理切片作回顾性研究,对鉴别肿瘤性质、预测预后均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人子宫肌瘤组织、相应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中硫酸基转移酶1A1(SULT1A1)、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肌瘤组织、相应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SULT1A1、ERα、ERβ和PR的表达,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SULT1A1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织中含量(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ERα、PR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组织(P<0.05)且与SULT1A1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ERα、PR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SULT1A1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过程中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ER、PR、PCNA、C-erb-B2在子宫腺肌症标本的表达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坚红  程忠平  胡莉萍  杨建明 《四川医学》2003,24(10):1039-1040
目的了解子宫腺肌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症患者45例和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平滑肌瘤患者38例的子宫切除的病理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ER、PR、PCNA、C-erb-B2的表达.结果 ER和PR在子宫腺肌症的异位内膜腺体和异位膜间质均有表达(P>0.05).PCNA和C-erb-B2的表达均为异位内膜腺体高于异位内膜间质(P<0.05).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平滑肌瘤的表达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ER、PR、PCNA、C-erb-B2在子宫腺肌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和PCNA的表达。结果 ER、PR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表达的高低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PCNA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其表达的高低亦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ER、PR与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分别为r=-0.361,r=-0.441,P<0.05)。结论 ER、PR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的联合检测在指导其内分泌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90例手术切除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PR、Cerb B-2及Ki-67在不同病理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转移等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样癌中ER、PR的阳性率高于其他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和Ⅱ期ER、P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Ⅲ~Ⅳ期,Ⅰ期Cerb B-2、Ki-67阳性表达率低于Ⅱ期和Ⅲ~Ⅳ期(P<0.05);G1级Ki-67阳性率低于G2、G3级,ER、PR阳性表达率高于G3级,Cerb B-2阳性率低于G3级(P<0.05);肌层浸润深度>1/2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肌层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1/2组,Ki-6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肌层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1/2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ER、PR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转移者,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在90例子宫内膜癌中,Cerb B-2与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Cerh B-2、Ki-67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不良预后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子宫肌瘤及周围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变化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子宫肌瘤组(S组)为手术切除的子宫肌瘤组织,对照组分别为子宫肌瘤周围邻近肌层组织(A组)及远离子宫肌瘤5 cm的正常平滑肌组织(B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EGFR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3组子宫组织中,ER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子宫组织中,P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组织中ER、EGF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的生长与子宫肌瘤组织细胞ER、EGFR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SSTR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STR各亚型及ER、PR的表达情况,分析SSTR各亚型的表达与ER、PR表达的关系.结果 在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STR各亚型(SSTR1、SSTR2、SSTR3、SSTR4及SSTR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5%,21.7%,23.3%及18.3%;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70%.SSTR3、SSTR4在中高分化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5);SSTR各亚型表达与患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SSTR2、SSTR4的表达与ER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SSTR3、SSTR5的表达与PR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着SSTR各亚型的表达,一些亚型的表达与ER或PR的表达相关,相应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STA)可能为SSTR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及预后判定提供新的靶点,对孕激素有效的子宫内膜癌,SSTA也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瑾蔚  蒋树娟  张羽 《现代医学》2009,37(4):268-27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病灶及其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38例子宫肌瘤(肌瘤组)的肌瘤病灶和在位内膜及30例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组)的腺肌病病灶和在位内膜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 肌瘤组和腺肌病组病灶的ER、P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内膜组织;肌瘤组中ER、PR表达均符合增生期高于分泌期的变化规律,腺肌病组ER、PR除在位内膜PR外均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结论 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含量的周期性变化有关,腺肌病病灶ER、PR的低表达和缺乏周期性变化及相应在位内膜ER也丧失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标本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腺肌病灶周边组织、正常肌层组织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正位内膜中ER、PR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腺上皮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80%,均低于其在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97.5%、95%(P<0.05),而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57.5%、60%(P<0.05);子宫腺肌病病灶周边组织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5%、52.5%,均高于正常肌层组织的表达率25%、27.5%(P<0.05),而低于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82.5%、80%(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ER、PR有关;子宫腺肌病病灶周边组织ER、PR的高水平表达可能是子宫腺肌病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子宫肌瘤组织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子宫肌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为77.5%,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为92.5%,相应子宫肌层组织阳性率分别为12.5%和4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及发展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组织中ER、PR、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p53及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9%和4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4%和94.3%,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5%和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和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1%和18.5%,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8.1%,明显高于I期和II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分级G3级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6%和17.6%,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2.4%,明显高于G1级和G2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和非腺癌患者的ER、PR和p5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Ki-67表达阳性率为84.5%,明显高于非腺癌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表达缺失和p53、Ki-67表达增高与子宫内膜癌有关,且与临床病理存在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橘荔散结丸对子宫肌瘤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橘荔散结丸对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层及瘤体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方法选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5例仅服用橘荔散结丸3个月以上又手术治疗的患者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ER、PR水平,选择15例未曾服用相关中西药物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做对照。结果2组肌瘤组织EP、PR的水平均高于子宫肌层组织(P<0.05),而对照组EP、PR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降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层及其瘤体组织中的EP、PR水平可能是橘荔散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PCNA表达和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carcinoma ,EMC)增殖活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4例子宫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usantigen ,PCNA)、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receptor ,PR)含量。结果 :PCNA在对照组和EM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30 .0 %和 82 .4%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在不同分化程度的EMC中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PCNA阳性指数 (PI)评分 ,WD明显低于MD ,LD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且与EMC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 = 0 .5 2 ,P <0 .0 1) ;PCNAPI评分与EMC临床期别之间呈正相关 (r =0 .5 5 ,P <0 .0 1)。EMC中ER ,PR阳性例数分别为 49例 (6 6 .2 % )和 5 6例 (75 .7% ) ,PCNA表达与ER ,PR受体之间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 - 0 .42 (P <0 .0 5 )和 - 0 .5 1(P <0 .0 5 )。结论 :ER和PR阳性、PCNAPI评分较低的子宫内膜癌 ,肿瘤细胞异型性小 ;反之 ,表现为侵犯邻近组织、扩散、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ER ,PR和PCNA表达之间有明显互补性。PCNA表达结合ER ,PR检测具有方法简单、组织无需特殊处理等特点 ,适于对常规病理切片作回顾性研究 ,对鉴别肿瘤性质、预测预后均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80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手术前不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10 mg/d,连服90 d;检测观察组用药前后子宫大小及血浆激素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手术患者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结果:观察组用药90d,子宫肌瘤体积较用药前明显缩小(P<0.05),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行子宫切除术者少于对照组(P<0.05),肌瘤组织中PR、EGF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ER仍有较高的强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肌瘤组织中PR、EGFR水平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刘杰 《当代医学》2016,(27):24-2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正常子宫内膜(C组)、8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B组)及80例子宫内膜癌(A组)的ER、PR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的相关性。结果 ER、PR在C组、B组、A组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且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在子宫内膜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期别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组织学分级来看,低分化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癌组织(P<0.05);肌层浸润深度>1/2的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肌层浸润深度≤1/2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ER、PR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活性的变化。方法  62例患者中子宫腺肌病 3 2例 (腺肌病组 ) ,无症状子宫肌瘤 3 0例 (肌瘤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腺肌病组在位子宫内膜、病灶 (包括异位内膜及其周围子宫肌层 )和肌瘤组正常子宫内膜及肌层ER、PR、EGFR、VEGF的表达。结果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较在位内膜低 (P <0 .0 5 )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及其周围的子宫肌层EGFR的表达较肌瘤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明显增加 (P <0 .0 1) ;VEGF在腺肌病组中表达明显高于肌瘤组正常子宫组织 (P <0 .0 1)。结论 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ER、PR的表达低 ,可能是其对治疗反应差的原因 ;EGFR对腺肌病的发病有一定作用 ;腺肌病异位内膜及其周围肌层VEGF表达增强 ,提示腺肌病子宫血管生成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