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综合医院医生群体抑郁、焦虑现状及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从医方层面为医患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提供实证和决策依据。方法以本院内、外、妇、儿和综合五大学部22个科室的260名医生为医方调查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PHQ-9)和焦虑自评量表(GAD-7)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以纳入调查的医生为基点,随机选取其管床患者3人为患方调查对象,采用医患关系量表对各科室医患关系紧张度进行评价,并同其抑郁、焦虑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60名医生中抑郁发生率为46.9%、焦虑发生率为46.5%,显著高于中国普通人群的抑郁、焦虑发生率。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紧张度的评价不一致,患方评价良好,而医方评价明显差于患方评价。各科室医生对医患关系紧张度的评价与其抑郁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评分较低,整体呈稳定良好趋势,未受医生群体及主管医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结论医生群体抑郁、焦虑发生率均较高,各科医生对医患关系紧张度的评价与其抑郁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患者对医患关系看法和医生群体焦虑抑郁并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组织中ER、PR、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p53及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9%和4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4%和94.3%,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5%和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和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1%和18.5%,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8.1%,明显高于I期和II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分级G3级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6%和17.6%,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2.4%,明显高于G1级和G2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和非腺癌患者的ER、PR和p5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Ki-67表达阳性率为84.5%,明显高于非腺癌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表达缺失和p53、Ki-67表达增高与子宫内膜癌有关,且与临床病理存在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针刺补泻效应的影响因素,阐述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和穴位特性对针刺补泻效应的不同影响。方法结合针刺补泻的研究进展,分别以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及穴位特性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结果以补泻手法为切入点发现,补法可促进机体亢进,泻法则可抑制机体亢进,补泻效应与补泻手法之间可形成明确的正相关性;机体状态对补泻效应的影响,体现于机体状态处于低下时,无论补泻均可使机体状态亢奋,而机体处于状态亢奋时,无论补泻均可使机体状态低下,补泻效应的产生在一定情况下依赖于机体状态的自我调衡;穴位特性对靶器官补泻效应的影响,体现于穴位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了穴位对靶器官的效应方向,同时穴位对靶器官的特定调控作用是其效应表达的重要基础之一。结论针刺补泻效应与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及穴位特性三方面皆有关系,针灸时需把握患者机体状态,辨明病证虚实,熟悉腧穴特性,施以正确的补泻手法,才能将补泻效应发挥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针刺补泻效应的影响因素,阐述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和穴位特性对针刺补泻效应的不同影响。方法结合针刺补泻的研究进展,分别以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及穴位特性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结果以补泻手法为切入点发现,补法可促进机体亢进,泻法则可抑制机体亢进,补泻效应与补泻手法之间可形成明确的正相关性;机体状态对补泻效应的影响,体现于机体状态处于低下时,无论补泻均可使机体状态亢奋,而机体处于状态亢奋时,无论补泻均可使机体状态低下,补泻效应的产生在一定情况下依赖于机体状态的自我调衡;穴位特性对靶器官补泻效应的影响,体现于穴位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了穴位对靶器官的效应方向,同时穴位对靶器官的特定调控作用是其效应表达的重要基础之一。结论针刺补泻效应与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及穴位特性三方面皆有关系,针灸时需把握患者机体状态,辨明病证虚实,熟悉腧穴特性,施以正确的补泻手法,才能将补泻效应发挥更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