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基于HLA/RTI的卫星组网仿真系统,在该系统中卫星节点、星间链路、卫星轨道和通信节点路由被划分为功能独立的联邦成员.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适用于不同的卫星星座结构,同时可以适应不同的路由策略和各类空间通信链路模型.最后通过统计卫星组网网管报文响应时间验证了该仿真系统的可行性.卫星组网仿真系统为卫星组网的其他研究提供了仿真验证平台.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卫星星务软件开发效率,消除卫星硬件产品研制进度对软件开发的影响,促进卫星仿真平台通用化发展,本文提出一种卫星通用化半物理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平台主要由星务计算机模拟器及星上电子学单机仿真模拟器两部分组成,利用通用化和模块化设计思想,开发具有通用化特点的星务计算机模拟器、灵活可配置特点的星上电子学单机仿真模拟器、标准化可重构的多通信接口和智能化系统测试接口,集成一套卫星通用化半物理仿真平台.利用该平台开展了多个型号卫星的星务软件开发设计工作,经验证,该平台对于不同型号卫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使用该平台进行软件开发,提高了星务软件开发效率,保证软件交付即可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TRNSYS软件平台建立了基于控制分析的变流量空调系统仿真器,并建立了R410a物性的显式快速计算模型。在该仿真平台上进行吸气过热度控制仿真实验时,发现制冷剂物性计算的连续性和复现性会影响控制仿真结果,因此对制冷剂物性计算模型做了合适的的修正,保证了仿真计算的连续性和良好的复现性。结果表明:经过修正的R410a物性计算模型仍能保持较高精度,并可以有效改善吸气过热度控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制高精度深海压力环境模拟实验平台,基于液体的可压缩性提出了一种双活塞式高精度水深模拟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和压力模拟系统的组成;分析了主、辅加压系统对系统量程和调整精度的影响,进一步地建立了压力系统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压力跟随性能。搭建了样机实验平台,进行阶跃、“下潜-保持-上升”压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静态精度0.02bar,动态精度0.1bar,验证了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利用反作用飞轮作为执行机构的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单轴气浮台半物理仿真缺乏仿真实物的全面性问题,研究基于nRF24E01无线RS232串行通信模块的多单轴气浮转台联动运行、Matlab XPC实时仿真技术、星载计算机及反作用飞轮和光纤陀螺物理实物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三轴气浮台半物理仿真的方案设计;利用该仿真系统对以反作用飞轮为主要执行机构的卫星偏置动量三轴稳态控制模式进行了半物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半物理仿真平台工作效果良好,能够实现偏置动量三轴稳态控制算例的仿真过程,并观测到三轴敏感器和执行器的联动运行效果,验证了半物理仿真系统方案设计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6.
徐开  金光  张刘  孙志远 《光电工程》2012,39(9):12-17
随着小卫星功能需求不断提升,小卫星同轨立体成像技术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针对某小卫星单线阵 CCD相机同轨立体成像期间的姿态控制半物理仿真展开研究.分析得出小卫星同轨立体成像过程中的姿态运行规律,对同轨立体成像的姿态控制算法进行设计,利用相似原理和姿态运行规律设计半物理仿真环境.基于高精度单轴气浮转台和星上部件建立小卫星立体成像姿态控制半物理仿真平台.利用该平台进行了同轨立体成像相关的姿态控制半物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小卫星立体成像过程中俯仰轴机动52°,用时67 s 完成,且达到三轴稳定状态.姿态控制指向精度优于0.05°,稳定度优于0.005°/s.表明设计的小卫星姿控方案可以完成单线阵 CCD 的同轨立体成像.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对影响卫星正常工作的地面干扰源进行定位的精度,提出卫星干扰源定位中四阶累积量时间差(TDOA)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高阶累积量的特性,在低信噪比,非相关或相关噪声环境下,对接收信号到达时间差做出精确估计,从而有效提高卫星干扰源定位的精度.仿真结果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对影响卫星正常工作的地面干扰源进行定位的精度,提出卫星干扰源定位中四阶累积量时间差(TDOA)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高阶累积量的特性,在低信噪比,非相关或相关噪声环境下,对接收信号到达时间差做出精确估计,从而有效提高卫星干扰源定位的精度。仿真结果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柴油机隔振系统虚拟平台模型。对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并按国军标GJB要求模拟系统横摇摆情况,分析受冲击时系统的响应。仿真结果表明,针对稳态情况设计的隔振装置具有一定的冲击隔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介绍振动环境工程仿真系统平台(SPVT-Simulation Platform for Vibration Test)),该平台综合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结构有限元计算、数据库管理、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多门技术,力求为振动环境试验的发展探索出一种试验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相互促进的途径.鉴于地面随机振动环境适应性评估在武器工程研制中的重要性,本平台对地面振动环境工程中的建模技术、试验再现技术、模型修正技术及计算机仿真、集成技术进行研究,最终建立一个面向设计、试验人员及领导的、可用的、能基本模拟振动环境试验的工程仿真系统平台,该平台的使用可以提高振动环境工程试验的工作效率、试前的预示能力、试后的分析能力并降低试验风险.可以为分析和试验人员极大限度地利用仿真和试验的结果进行相关的预分析和评估等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一种多普勒计程仪速度参照系统的误差源,该系统由差分卫星定位仪和平台罗经所组成。载体动力与航向控制不稳定、流速不稳定、流向不稳定、差分卫星定位仪的定位误差以及平台罗经的定向误差构成了测速参照系统的误差源。文章还给出了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从而可以了解速度参照系统的测速误差与主要误差源之间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基于LIPS-200电推进系统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平台构型和约束条件,通过分析研究确定了一种用于南北位置保持、可根据有效载荷承载需求进行选配的布局方案。该方案满足设备安装、管路焊接、热控实施、系统检漏、地面测试等方面的要求,并在平台初样电性星和结构星上进行了验证。理论计算表明,在卫星起飞质量、服务寿命不变的情况下,配置电推进系统时平台的有效载荷承载质量可提高约42.8%,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分别对运载火箭和卫星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在取得离散形式的频率响应分析结果基础上,采用有理多项式拟合技术,将火箭和卫星的频率响应函数转化成以部分分式表示的传递函数。根据星-箭对接的力学条件,可以在Simulink平台上建立起星箭耦合载荷系统模型。对此模型进行仿真便可得到在外力作用下星箭耦合载荷系统的瞬态动力响应。分别以简单的质量-弹簧模型、以及星箭耦合载荷模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基于传递函数的星箭耦合载荷分析方法,将柔性结构的动力学计算纳入到系统仿真的框架之中,为进一步实现结构-气动和伺服控制系统的耦合分析奠定了基础。该方法也为将火箭和卫星实测的频响特性直接应用于星箭耦合载荷分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平衡氢三相点复现装置复现难度大、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研制了基于闭环GM制冷机的新型平衡氢三相点复现装置。采用准绝热方法复现平衡氢三相点;基于Labview程序,实现了复现过程的自动测量与控制。该套装置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升了复现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套系统平衡氢三相点的复现性优于0.05 mK,标准不确定度优于0.1 mK。  相似文献   

15.
面向轨道装备的可视化人因综合仿真分析平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出一个集研究作业人员行为、作业设备和作业环境于一体的可视化人因综合仿真分析平台,为轨道装备设计方案提供直观可视、可重复的人体工程学评估手段。方法通过研究分析行为观察系统、运动捕捉系统、肌电测试系统、JACK虚拟人仿真系统和CAD设计及建模系统的功能及匹配性,构建能将真人作业虚拟化,能对虚拟动素进行评估,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视化人因适配分析,能生成虚拟人作业数据等功能的可视化人因综合仿真分析平台,并用案例论证了该平台的有效性。结论该平台适合用于轨道车辆、一些大型装备及相关工作空间设计方案的人体工效学评估。  相似文献   

16.
以某大型武器实装为背景,提出了用于模拟训练的一种基于视景仿真的虚拟系统设计方案。利用动力学仿真作为视景驱动,采用共享内存技术将驱动数据传给三通道立体视景系统实现界面输出。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实时性、逼真度、可靠性和费效比等指标方面较传统模拟系统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对地观测数字航空遥感地面仿真实验平台的系统组成、关键技术和系统实现。该地面仿真系统实现了对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飞行过程中的数字传感器控制、影像数据的存储显示监控以及数据的传输功能进行地面仿真,为开发适用于无人机平台的软硬件技术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地面验证平台。  相似文献   

18.
韩家湾煤矿通过建立矿井三维通风动态仿真模拟系统,首次实现对全矿井通风网络拓扑及属性,风机参数、通风构筑物三维数值化管理,通过与监测监控系统传感器实时数据对接比较,证明系统模拟数据真实可靠。根据所建立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平台,对该矿采煤工作面接续对应的通风调节方案进行预先仿真模拟,发现现有通风系统调整方案措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0kg以下的微小卫星的轨道维持、姿态控制、阻尼补偿、编队飞行等任务对微电推进技术及产品提出了明确的应用需求,不同类型的微电推进在不同功率范围内有着各自的优势。本文对中国微小卫星12U立方星LPPT-5脉冲等离子体电推进系统、150kg小卫星LPPT-25脉冲等离子体电推进系统、6U立方星LVAT-1真空弧电推进系统、引力波探测卫星LCT-10胶体电推进系统、低轨小卫星星座LHT-40霍尔电推进系统方案及研制进展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正在研制的LRIT-40射频离子电推进系统与LECR-50微波离子电推进系统研制情况及后续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陈功 《计量与测试技术》2021,48(3):81-82,87
以卫星定位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定位设备,是一类以卫星定位和基站通信为基础,实时提供人员位置信息和双向通信的穿戴型设备.针对穿戴型定位终端的关键项目检测中遇到的不具备定位数据的输出接口、检测环境不具可复现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可穿戴定位终端的检测装置的改进方案,实现在可控的外界环境下,对定位终端进行定位精度和捕获卫星信号能力等项目检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