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PTEN和p53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炎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0例浸润宫颈癌组织中PTEN基因和p53的表达.结果 PTEN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2%、73.33%、40%、36.67%,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有关(P<0.05),宫颈癌p53阳性的中PTEN缺失为70.83%,而p53阴性PTEN的缺失为6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和p53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测定宫颈CIN中PTEN可作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筛选指标,PTEN 与p53检测还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erbB-2、p53两种癌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组织,并选择1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erbB-2、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CerbB-2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6.7%、66.7%;p53分别为0、13.3%、68.9%.从正常宫颈上皮到CIN到宫颈鳞癌,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脉管浸润和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表达率仅与病理分级相关(P<0.05);CerbB-2和p53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和p53的表达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P53,P16,PRb的表达与宫颈上皮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珊  王鹤林  宋增武  易蓉 《江西医药》2011,46(2):120-122
目的探讨P16,P53和PRb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2例宫颈鳞癌和10例宫颈炎标本中P16,P53和PRb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在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为0%,90.9%,100%,其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在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为10%,36.1%,41.7%,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1.00);PRb的表达率为0%,95.5%,10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宫颈炎-CIN-宫颈癌的演变过程中,P16和PRb的表达成递增趋势,具有高度相关性(r=0.807,0.668),而P53的表达与疾病演变过程呈低度相关性(r=0.331)。结论 P16和PRb的表达强度在宫颈CIN到宫颈癌的演变过程中逐步升高,P53表达则主要出现在病变的早期阶段。P16,PRb和P53结合应用有助于宫颈CIN分级和宫颈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妇科门诊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行宫颈癌筛选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其中宫颈炎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20例、CINⅡ~Ⅲ期20例,宫颈癌Ⅰ期8例,宫颈癌Ⅱ期2例。对患者分别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高危HPV-DNA检测,分析宫颈病变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炎、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宫颈癌患者病毒感染率分别为36.00%、55.00%、80.00%、70.00%、90.00%,宫颈癌HPV-DNA载量高于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分布范围(1.0~99.9),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宫颈癌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分布范围(100.0~1000.0),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发生率高于CIN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范围为1000.0及以上,CINⅠ期发生率高于CINⅡ期、CINⅢ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可反映宫颈病变情况,在宫颈癌筛选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提高宫颈癌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Survivin、PTEN和PC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这些因子表达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早期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PTEN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早期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PTEN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PCNA在早期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Survivin和PTEN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PTEN和PCNA可能在宫颈癌细胞的凋亡和增殖中发挥协同作用。Survivin和PTEN异常表达作为一种潜在的预测宫颈上皮内瘤皮(CIN)转归的指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和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宫颈炎组织1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不同分级组织53例和宫颈鳞癌15例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和Ki67表达。结果宫颈鳞癌和CIN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表达明显高于子宫颈慢性炎症组织;细胞周期素D1表达与CIN分级程度成正相关。Ki67阳性表达与CIN分级程度成正相关,在宫颈鳞癌中有显著性(P<0.01);Ki67在细胞周期D1阳性表达组的标记指数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细胞周期素D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宫颈CIN及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Ki67与CIN及宫颈鳞癌发生有关,细胞周期素D1及Ki67与CIN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7.
廖林虹 《江西医药》2014,(12):1408-1410
目的:研究p16和IMP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97例CINⅠ、78例CINⅡ、68例CINⅢ和2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和IMP3的表达。结果 p16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5.7%、97.4%、97.1%和91.7%。p16在慢性宫颈炎与低级别CIN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CIN和慢性宫颈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没有差异(P〉0.05)。IMP3在慢性宫颈炎和CINⅠ中不表达,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23.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16的表达强度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升高,IMP3表达主要在病变的晚期阶段。 p16和IMP3结合应用有助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取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 820例,采用HC-Ⅱ方法检测其HPV-DNA含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 294例,阳性率25.32%,各种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91.89%,宫颈腺癌67.67%,CINⅢ92.76%,CINⅡ85.30%,CINⅠ56.58%,慢性宫颈炎19.21%。慢性宫颈炎与其他5个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Ⅰ组与CINⅡ组、CINⅢ组、宫颈鳞癌组、宫颈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Ⅱ组、CINⅢ组、宫颈鳞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病毒负荷量尤其是持续性高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的发生及宫颈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PIEN和P5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鳞癌组织及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50例正常宫颈组织PTEN和P53的表达.结果 5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20例PTEN阳性表达占40%(20/50),31例呈P53阳性表达占62%(31/50);30例宫颈非典型增生组织中,21例呈PTEN阳性表达占70%(21/30),10例呈P53阳性表达占30%(10/30).5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TEN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0/50)和0%(0/50);PTEN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P<0.05),P53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P<0.05).结论 PTEN和P53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EN和P53检测为进一步阐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寻找有效地抑制宫颈癌的演进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dm2蛋白和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 epithelialneo plasia,CIN)和宫颈鳞癌、腺癌发病中的作用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143份宫颈石蜡标本中mdm2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慢性宫颈炎相比,mdm2蛋白及p53蛋白在宫颈腺癌及鳞癌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57 例p53 蛋白阴性染色中,mdm2蛋白阳性染色达51例(占89.47%),其列联系数r=-0.75。结论mdm2 蛋白的表达与p53 蛋白的积聚呈负相关;mdm2蛋白与p53 蛋白参与了宫颈癌前病变和浸润癌的发病;mdm2 蛋白和p53 蛋白联合检测可能对宫颈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notch-1、p16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接收的83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例相对正常的宫颈组织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otch-1、p16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按照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CIN I级、慢性宫颈炎、正常宫颈的顺序,notch-1阳性率分别为:92%、77.27%、57.14%、27.78%、0;p16阳性率分别为:94.35%、68.18%、64.28%、38.89%、0,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1、p16的表达和活化与在一定程度上与宫颈病变发展有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组织中notch-1、p16表达情况,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人乳头瘤病毒(HPV)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维吾尔族妇女正常或炎症的子宫颈组织标本30例为对照组,宫颈病理标本按病变程度及病理学诊断分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组、CINⅡ~Ⅲ组各30例、宫颈鳞癌组织30例子宫颈鳞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阳性率.结果 PTEN的蛋白表达率在正常或炎症的子宫颈组织、CIN Ⅰ、CIN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分别为83.3% 、73.3%、56.7%、23.3%,子宫颈鳞癌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减少,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HPV阳性率分别为43.3%、56.7%、76.7%、93.3%,HPV阳性率和子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病变组织中PTEN蛋白水平表达减少,与其宫颈病变呈负相关关系;是子宫颈组织恶变的信号.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PV感染在子宫颈病变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子宫颈癌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urvivin、Ki67和P6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Survivin、Ki67和P63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CIN、50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Cl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Ki67与P63三者阳性表达率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P均〈0.05)。在宫颈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Ki67阳性表达仅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63阳性表达仅与组织学分级相关;宫颈鳞癌组织中Ki67与P63、Survivin的表达均密切相关(P均〈0.01)。结论 Survivin、Ki67及P63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CIN及宫颈癌的标记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对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活蛋白1(AP-1)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c-jun和c-fo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c-jun和c-fos在7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20例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70例宫颈癌中c-jun和c-fo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0/70)、60.0%(42/70),在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3%(16/30)、63.3%(19/30),而在20例慢性宫颈炎的表达阳性率均为0;宫颈癌组与宫颈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与宫颈上皮瘤病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jun和c-fos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分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的大小等分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jun和c-fos在宫颈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 AP-1信号通路活化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c-jun和c-fos在致瘤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突变型p53基因在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进一步分析FHIT对子宫颈癌早期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 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10例CIN Ⅰ级、20例CINⅡ级、20例CINⅢ级宫颈组织;70例宫颈癌组织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p53的表达.结果 FHIT表达阳性:正常宫颈组20例,为100% (20/20);CIN Ⅰ组6例,为60%( 6/10);CINⅡ组8例,为40%( 8/20);CINⅢ组5例,为25% (5/20);宫颈癌组2例,为3%(2/70);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阳性:正常宫颈组0例,为0%(0/20);CIN Ⅰ组2例,为20%(2/10);CINⅡ组7例,为35% (7/20);CINⅢ组11例,为55%(11/20);宫颈癌组49例,为70%(49/70),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CIN和宫颈癌之间,FHIT和p53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FHIT的缺失和p53的过度表达是宫颈癌的早期、频发事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呈负相关,FHIT可作为高危型CIN的筛查,为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了解其与宫颈癌的发生、转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染色法,检测0steopontin在30例正常宫颈组织、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72例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结果0steopontin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和宫颈浸润性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3/30)、38.75%(31/80)和59.72%(43/72),有显著性差异,且呈上升趋势(P〈0.05)。在组织学分级方面,Osteopontin在高、中、低分化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89%(7/18)、59.46%(22/37)和93.3%(14/15),X^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0steopont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在浸润深度方面,Osteopontin在≤1/2肌层和〉1/2肌层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9/6(22/50)和95.45%(21/22),存在显著差异(P〈0.05)。Osteopontin在临床I期和≥Ⅱ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30/58)和92.9%(13/14),有显著性差异(P〈0.05)。Osteopontin在宫颈癌组织中无淋巴转移和有淋巴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68%(35/64)和100%(8/8),也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steopontin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组织分化、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成为今后判断宫颈癌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alectin-1,LN蛋白在慢性宫颈炎(20例)、CINⅠ(20例)、CINⅡ-Ⅲ(20例),宫颈鳞癌(40例)中的表达。结果 Galectin-1在宫颈慢性炎症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LN在各组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并且Galectin-1与LN呈负相关(P〈0.05)。结论 Galectin-1表达上调可能是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发生的分子事件;Galectin-1和LN在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C-myc基因与其相关蛋白E2F-1、P15INK4b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份宫颈鳞癌、61份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其中CINⅠ~Ⅱ级31份,CINⅢ级30份)和21份正常宫颈组织。所有病例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宫颈病变中C-myc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on二步法)检测各组中E2F-1、P15INK4b蛋白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随着宫颈从正常组织到发生CINⅠ~Ⅱ、CINⅢ直至发展为鳞状细胞癌,C-mycmRNA、E2F-1和P15INK4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mRNA在2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INⅢ与宫颈鳞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INK4b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INⅠ~Ⅱ与CINⅢ、CINⅢ与鳞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mRNA与E2F-1、P15INK4b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E2F-1与P15INK4b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C-myc癌基因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预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的不良转化。C-myc癌基因与E2F-1、P15INK4b蛋白共同作用于CINⅢ向浸润性鳞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