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对 2 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慢粒急变 )患者骨髓细胞多药耐药糖蛋白P -gp和bcl -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患者 2 4例 ,男性 16例 ,女性 8例 ,年龄 15~ 6 1岁 ,中位年龄 39岁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变 (慢粒急淋变 ) 8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变 (慢粒急非淋变 ) 16例 (M1型 3例 ,M2 型 5例 ,M4 型 2例 ,M5型 6例 )。对照组为 37例原发性急性白血病患者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发性急淋 ) 15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原发性急非淋…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皮肤损害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血病皮肤损害并不少见,但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1979年~1988年收治白血病176例,其中有皮肤损害8例(4.5%),现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皮肤损害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21~51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4例(2例急性变);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2例(均为M_2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1例(L_1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1例。其诊断依据:①白血病诊治过程中发生皮肤损害。②化疗后皮损消失。③局部皮肤活检有白血病细胞浸润。8例中5例经皮肤活检证实,3例化疗后皮损消失。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完全缓解(CR)率已达50~80%,但5年存活率仍不到20%。我院自1976年6月至1990年8月已有4例急性白血病经治疗后获 CR 且无病生存至今分别达13年、11年、7年及6年以上,仍存活,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长期存活4例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10~46岁;急淋1例(L_2),急非淋3例(M_22例、M_31例)。全部病例经临床、骨髓及细胞化学染色确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994年 12月至 2 0 0 0年 7月 ,采用羟基脲联合米托蒽醌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18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经临床、血像、骨髓像、细胞化学染色确诊 ,部分病例经免疫单抗分型确诊 ,符合FAB诊断标准。男性 11例 ,女性 7例 ,年龄 19~ 6 4岁 ,中位年龄 39.0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 8例 ,其中M13例 ,M2 4例 ,M4 1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 10例 ,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1例 ,其中L16例 ,L2 4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0 2×10 9/L~…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急白)由于长期使用化疗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多种广谱抗菌素,晚期病人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并发肺部霉菌感染常见,且易误诊,致加速病人死亡。为总结教训,现将我院急白尸检42例中,发现肺部霉菌感染18例,分析讨论如下。资料分析 18例急白均系本院住院确诊治疗,并在本院死亡尸检之病例。男14例,女4例。年龄4--60岁,平均28.5岁。急淋3例(L_22例,L_31例),急非淋9例(M_12例,M_2n3例,M_31例,M_41例,M_52例),慢粒急粒变2例,淋巴肉瘤白血病(淋肉白)4例。病程中数13.2个月(1月-46月)。主要症状及体征:18例均有中高热和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粘液或脓性痰),  相似文献   

6.
自1989年3月至1991年5月我们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2例。全部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血象、骨髓象、按FAB分类方法诊断急非淋M,型。现将其中13例用RA2周以上病例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性别:男7例,女6例。年龄14~20岁2例,21~30、31~40、41~50岁各3例,51~60岁2例,均为初发病例。诊断M_(3a)8例、M_(3b)5例,合并DIC者12例(DIC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RT、PT、TT、APTT、Fig及3P试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的治疗己有较大进展,Gale(1)报道已有80%儿童急淋,50%成人急淋经化疗可以治愈。但部分复发病例经多种治疗效果不佳。本文报道我院1987年3月~1988年3月间以MOAD方案诱导缓解8例复发急淋的结果,分析如下:一、病人: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14~51岁,中数年龄25岁。细胞类型;L_15例,L_23例。7例为首次复发,1例为二次复发。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79年1月—1982年2月,用我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从海南粗榧中提出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部分加用甲氨蝶呤或地塞米松作鞘内注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40例,现将其疗效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1.年龄 最小5岁,最大52岁,其中30岁以下27例。 2.性别男29例,女11例。 3.细胞类型 急粒21例、慢粒急变5例、慢粒3例;急淋8例、慢淋急变1例,急性单核细胞型2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以来用足叶乙甙、(VP_(16--213))安乐霉素(ACMA)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28例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病例:难治性及复发性AL28例,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21~69岁,中位年龄数40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血像,骨髓像及组化染色检查确诊。(1)难治性AL13例,系指AL经VCDP、HA、DA、等常规诱导缓解方案2~4个疗程无效者。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L)1例,急性髓细胞型白血病(AML)12例,其中:M_11例,M_2a_2例,M_2b3例M_41例,M_5a_2例,M_5b_3例。(2)复发性ALL7例,  相似文献   

10.
VDCA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2例屈凤星我院自1990年到1995年5月应用VDCA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32例。总结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一、病例32例病人,男19例,女13例,年龄:15~60岁(中位数年龄:26岁);全部...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液中白细胞计数>100×10~9/L,称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AL),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症候群,临床上常伴有高粘滞血症的症状,易发生颅内出血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资料笔者观察了1980年-1991年本院10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男6例,女4例,年龄16--68岁,50岁以下7例,占70%。①白血病类型:10例HAL中M_16例,M_32例,M_2、M_5各1例。②治疗方法:10例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除2例确诊后未来得及用化疗外,其余8例以HOCP或HOAP作为基本诱导缓解方案。  相似文献   

12.
我院血液组在1990年10月开始用鮀滨—华明阿霉素代替进口阿霉素对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尤其是着重观察了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现总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患者 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均经外周血象和骨髓涂片检查确诊。按FAB标准分类,M_1 3例,M_2 6例,M_4 4例,M_5 2例,慢粒急淋变1例,ALL4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2.0~52岁,中位数38岁。初治14例,复治6例。二、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阿霉素(Adnamycin,ADM)是一种较广谱的抗肿瘤药物,自1991年12月开始,我院用汕头鮀滨制药厂生产的“注射用盐酸阿霉素”对34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联合化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病例和方法本组病例均按全国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经临床、血液、骨髓象或病理而确诊,初治19例,复治15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15~65岁。血液病类型分为1.1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4例:其中M_1 1例,M_2 6例,M_3 2例,M_4 3例,M_5 2例。1.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其中L_1 3例,L_2 1例,L _3 2例。1.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例。1.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CML-A)2例。1.5 多发性骨髓瘤(MM)7例。  相似文献   

14.
VDCP方案治疗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DCP方案治疗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阮春慧,郝俊秀,杜法荣,陈玉云我院自1990年到1993年6月应用VDCP方案治疗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24例,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4例病人均符合急淋诊断标准,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  相似文献   

15.
感染为急性白血病的常见并发症.1988~1995年我科收治的各类急性白血病患者280例中有182例发生医院内感染,其中146例做了病原学检查,发现阳性者45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急性白血病共28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初诊者148例,复发者22例,完全缓解期进行缓解后治疗的复诊者110例.所有病例均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检查,部分病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确诊,符合文献的标准.280例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55例(其中M_1 35例、M_2 25例、M_324例、M_4 21例、M_5 48例、M_7 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  相似文献   

16.
以往认为妊娠合并白血病罕见,但近20年来随着白血病治疗的进展,使不少患者得到较正常的生活并有机会受孕。本文收集5例,作一报道。临床资料患妇年龄20~39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红白血病(红白)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  相似文献   

17.
余继英  柳丽瑰 《肿瘤》1993,13(3):122-123,127
对7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骨髓细胞进行G显带染色体分析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异常,以亚二倍体为主,伴有假二倍体及超二倍体;染色体结构异常,大部分见于急非淋白血病。在36例急非淋白血病中,16例有染色体异常核型,占44.4%;在42例急淋白血病中,1例有异常核型,仅占2.4%。  相似文献   

18.
皮肤及软组织的严重感染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井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死亡率高,治疗十分棘手,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治疗,治疗均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TDP辐射治疗局部感染,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情况: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28岁,平均病程85天。二、临床诊断:所有病例均经血象及骨髓涂片证实,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采用1976年FAB分类法分类,急非淋27例,急淋4例(见表1)。其中初治18例,复治13例。感染局部为肛周区12…  相似文献   

19.
凋亡调控与造血系统肿瘤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Fas抗原在白血病及淋巴瘤均有表达,Fas抗原可介导细胞凋亡;化疗引起白血病细胞凋亡增高。本文测定急性白血病Fas抗原表达率与凋亡率在化疗前后的变化,了解Fas抗原与凋亡率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病例 收集本院血液科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4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2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2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所有患者均经血象和骨髓象确诊,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占50%~89%,设12例献血员做对照。1.2试剂 抗Fas单抗购自法…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5年以上14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 14例进行随访观察。方法 选择化疗后完全缓解的病例 ,经巩固治疗 ,定期强化治疗并辅以免疫治疗。诱导缓解方案 :急淋采用 VMP、VDP、VDL P;急非淋采用 DA、HOAP、HA。WBC减少者采用 L DH(小剂量三尖杉酯碱 )或 HOP。 M3则采用 ATRA单用或联合化疗。 CR后以原方案巩固 1~ 2疗程 ,然后定期强化治疗 ,总疗程 4~ 5年。结果 长期存活 5年以上共 14例 ,其中存活 5~ 8年 6例 ,10~ 13年 4例 ,15~ 18年 2例 ,2 2~ 2 4年 2例。除 M51例外 ,余 13例现均存活 ,处于 CR1 期。结论 本组长期存活因素可能与治疗前临床病程较短 ,白血病细胞类型 ( M3占 8/ 14 ) ,年龄较轻 ,对化疗药物敏感性较强 ,坚持长期缓解后治疗以及辅以免疫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