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和血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血调和为人体正气充盛的物质基础.反之,气血失调则正气亏虚,百病丛生.从人体气血失调的角度探讨哮喘的基本病因病机,认为哮喘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气血失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在对王凤荣教授多年诊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冠心病与五脏的相关性做进一步探讨。王教授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特点因脏而异:心肺气虚,血行乏力,气血运行不畅;心阳不足,温通失职,痰瘀搏结,痹阻心脉;脾胃虚弱,水湿聚而成痰,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心脉不通,不通则痛,或心脾两虚,心脉失养,不荣则痛;肝气郁结,气机郁滞,痰浊血瘀内阻心胸;肾虚本亏,阴阳不足,心脉失养,甚或水饮凌心。冠心病病变类型与五脏有密切关系,甚至出现多脏同病的特点。从冠心病与五脏相关的角度,完善与充实了中医关于冠心病病因病机及证治系统研究的薄弱与不足,并确定了以整体调治为原则,从五脏相关论治冠心病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升降出入是气运动(气机)的基本形式,是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根本动力。冠心病与"心主血脉"功能异常直接相关,心与脾(胃)、肝(胆)、肺、肾以经络、三焦为通路,以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气机(升降出入)相互联系。若气机(升降出入)异常,则脏腑功能失调、津液失布、气血失和,既可引起气、血、阴、阳之虚以致心脉失养;又可产生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病理因素阻于心之血络,引起"心主血脉"异常。因此,气机升降失司是冠心病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4.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临床上往往先有气病,后有血病,由于气血相互影响最终出现气血同病。气病常见气虚和气机失调;血病常见血虚、瘀血、出血;气血同病,常见气血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通过梳理、分析气病、血病、气血同病的病机及临床表现,旨在为中医气血辨证及论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从心胆关系论治胸痹心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痹心痛常见于西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病因多为情志失调、饮食不当,病机多属气滞、血瘀、痰饮阻遏胸阳、心脉,与心脾肝肾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多从心脾肝肾论治,亦有从肺论治者,而从胆论治者较为罕见。笔者经查阅有关文献及在临证中不断探索、总结,略有收...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具有进行性恶化的趋势,易恶化为AMI或猝死。祖国医学认为UA当属“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气亏虚,心失所养。其中瘀阻心脉是其发病关键。现将近年来UA的活血化瘀的治疗研究概述如下。1辨证论治1.1益气活血法益气活血法多用于年老体衰或劳倦内伤而致心气亏虚,鼓动无力,心脉瘀阻的冠心病者。血为气母,气为血帅,二者在运行中相互为用。王清任云…  相似文献   

7.
毒邪所致心病病机是指毒邪侵犯心脏系统导致心的生理功能障碍,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形质发生异常的内在机制。本文将毒邪所致心系病机概括为毒气攻心、毒入营血、毒损心脉(络)、心经火毒下移小肠以及气阴两虚,温毒扰心6个方面。这对深入研究毒邪致病机理,明确其传变转归规律和辨证论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韩旭教授从胃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研究韩旭教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医案,从理论溯源、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总结韩旭教授从胃论治冠心病的临床诊疗思路及临证方药特点并予验案佐证。[结果]基于"心胃相关"理论,韩旭教授认为胃腑病变可导致心胸气血不畅而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病机总属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胃、心气虚、阴虚及阳虚,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通过辨证分别以理气通降、活血通络法,降胃导滞、通浊利脉法,通腑泄热、宁心安神法,益气和胃、活血通脉法,滋阴通降、养心和络法,温中助阳、散寒降逆法论治冠心病,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举案例具体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对冠心病的诊治不可忽视辨胃、养胃、通胃,韩旭教授辨证运用六法从胃论治冠心病疗效显著,对临床治疗冠心病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在发病过程中,心、肝、脾、肺、肾五脏虚损是病之本,气滞、血瘀、痰浊是病之标,标实本虚是冠心病的病机特点。分为心血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阳气虚衰8个证型。从益气活血、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祛瘀、宣痹通阳、理气化瘀法等方面论治。  相似文献   

10.
该文着重介绍周华老师运用全虫粉、蜈蚣粉、鹿角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认为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脉痹阻,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将冠心病心绞痛分为5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百病生于气出自《素问-举痛论》,精辟而凝练的阐明了气机失调是诸多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本,诸多疾病发生于气机失调,肝主疏泄重在调节气机。"从肝论治"则是针对"气机失调"这一基本病机的纲领性治法,本文以气为切入点,阐述了"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韩旭教授从气论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从冠心病的病名范畴、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阐述韩旭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并辅以临床治疗典型案例加以说明佐证。[结果]韩旭教授认为,气是人之本,冠心病的病机可以归纳为气虚和气滞,发病机理在于气血失调,治疗上应注重调理气机,使气血调和,并以"十六味流气饮"加减应用临床,疗效显著。[结论]韩旭教授从气论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在实践中行之有效,临床上以"十六味流气饮"加减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 (以下简称心衰 )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 ,为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或终末阶段。根据其临床表现 ,中医学认为其病机为心气亏虚、血瘀经脉、水湿停聚 ,终成气虚血瘀水停的气、血、水同病之证。临床上治疗大多依此病机立法而从气血水同病方面进行论治。本方拟就近年来从气虚血瘀水停论治心衰的现状作一综述。1 基础研究1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心气亏虚 ,因虚致实 ,瘀水停聚而成本虚标实之证。韩氏 [1]认为 ,心衰的病理变化可概括为心气亏虚、瘀血阻滞及水液停留的气、血、水病变 ,以心气虚为…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属中医喘息,水肿,心悸,怔忡,心痹,心水等病证范畴,阴阳两虚,心脉瘀带为其基本病机,虽阴阳俱损,但总以阳虚为主,兼有阴虚,为五脏精气虚衰,功能失调的疑难重症,在脏腑病理上虽为多系统虚损性改变,但病变重点以心肾为主,因虚致瘀是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瘀证的病理特点,气虚血滞,是导致体内水液潴留的始动因素,气血阴阳之虚与瘀血,水饮水实的标本虚实之间,表现为因果错杂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老年冠心病其病机系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乃气滞、血淤、痰浊、寒凝,导致心脉闭塞不通。治疗以益气法固本为主,根据临床见证,分别采用益气活血、益气养阴、益气温阳、益气化痰及益气养心安神法等。  相似文献   

16.
气血双补法作为一种常见补虚扶弱的中医治疗方法,可起到补益气血、扶正御邪的作用.现代临床多将化疗后骨髓抑制归为"虚劳"范畴,其基本病机多为气血两虚;综合文献及临床发现应用气血双补法疗效较好.从补益气血与骨髓抑制的关系着手分析,大体将虚劳本质归为脏腑功能虚损、阴阳偏衰;治疗多从肾、脾、肝、心论治,以调补脏腑气血;同时有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五脏论治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的病因病机,以病因病机为基础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古籍文献,并查阅近现代关于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的相关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及临床经验,从理论及治疗方面探讨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与五脏的关系。[结果]并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以水谷精微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为基本病因,以五脏失养为根本病机,临床表现以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期缩短、经间期出血、闭经等为主。在治疗方面,治脾宜健脾益气、养血祛湿,治肾宜补肾填精、调和阴阳,治肝宜补益肝血、疏肝解郁,治心宜补益心脾,治肺宜理气活血,同时五脏兼顾,辨证论治。[结论]从五脏论治营养不良性月经失调具有独特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痛""胸痹"范畴,病发于心,但与脏腑亏损,气血阴阳失调有关。沈舒文教授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病机为本虚标实,心气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从而导致气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气滞、痰浊、血瘀内生为患。治疗当补虚疗脏损与祛邪通心脉相兼顾,在标本虚实的动态变化中重建脏腑气血阴阳之平衡。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的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该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交互为患而出现心脉不通,心脉不荣,不通不荣则痛。目前中医治疗活血化瘀通络是最基本的治疗大法。笔者近20年来通过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认识到老年患者涉及病种多、兼夹证多,肾虚、脾虚和肝郁是治疗难收速效之原因,临床治疗应个体化,在活血化瘀通络的基础上应重视补肾、解郁安神、健脾。  相似文献   

20.
房颤的病机中医界医家众说纷芸,总结起来其病机特点有二:一者多因心之气血阴阳亏虚,痰饮瘀血痹阻心脉,或情志不调而致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而发为房颤,此为其普遍性;再者房颤属风象,感受外风或虚风内动,舍心滞络,发为房颤,此为其特异性。前者是房颤初始的、间接的病机,是心系及其他脏腑系统病证共有的,后者则是房颤的直接病机。其基本病机为虚风内动,病位在心,累及于脉,属本虚标实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