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DD分解炉三次风管与上部生料管相对位置变化对炉内流场、温度场及组分浓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次风管上移至6.3m处时,三次风在上部生料冲击下出现了向下的反向旋流效应将O2输运至上部煤粉燃烧区,使得煤粉可以充分燃烧,炉温升高,NOx浓度也随之上升。生料管的下移占据了煤粉燃烧的空间,当生料管移动至7.5m处时,部分煤粉将绕过生料至炉上部完成燃烧。三次风管上移及生料管的下移都对炉内NOx浓度有很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三次风管的上移可以降低NOx浓度,但由于O2逐渐远离煤粉燃烧区使得煤粉燃烧会受到严重影响。计算了五种情况下的生料分解率发现,A(T1R3)情况下的生料分解率最高,可达87.5%。综合炉内温度、组分分布及生料分解率计算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推荐A方案,即三次风管与生料管分别位于4.4m和9.3m时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工厂5500 t/d三喷腾分解炉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双混合分数/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对分解炉内不同窑尾烟气速率下的温度场及组份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窑尾烟气速率对混煤燃烧的影响规律,并对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窑尾烟气速率为27 m/s时,混煤的主要燃烧区域占分解炉的2/3,煤粉燃烧的最高温度为1800 K,煤粉的燃尽率为95.69%,分解炉内温度场的分布满足生料分解的要求,同时亦避免了结渣现象的发生,且此时NOx的排放量低至399.8ppm;双混合分数法模拟结果符合混煤在分解炉的实际燃烧情况.  相似文献   

3.
以某水泥厂管道式分解炉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模拟分析褐煤在此分解炉系统中的流场特性、煤粉燃烧特性及煤粉燃烧耦合情况下碳酸钙分解情况.模拟结果表明:从分解炉锥体切向而来的三次风与来自窑尾缩口向上运动的高速烟气流相遇后,汇合成一股高速向上运动的主气流,煤粉流与生料流随着主气流在分解炉中心处向上螺旋式运动;煤粉的燃烧主要发生在分解炉下半柱体与锥体交界附近,并形成了高温区,且燃烧区域右侧燃烧情况优于左侧;在分解炉下柱体下半区域,碳酸钙迅速分解.在不进行SNCR脱硝处理的情况下,分解炉出口处NO含量仅为246.81 ppm,完全达到国家规定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某5?000 t/d生产线为对象,采用流体力学模拟(CFD),模拟了分解炉中气相流、煤粉燃烧和生料分解,分析了分解炉耦合气化炉前后分解炉内流场、温度场的分布情况,以及对生料分解率、煤粉燃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解炉独立运行情况下,较分解炉耦合气化炉时整体速度较小,出口风速从19.65 m/s降低至16.11 m/s,整体温度下降,出口温度由838 ℃降低至740 ℃,煤粉燃尽率大幅度降低,生料分解率降低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公司5500 t/d三喷腾分解炉内混煤燃烧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FLUENT软件,采用二步竞争反应模型及二混合分数方法,对炉内不同三次风速下的速度场、温度场及组分场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了三次风对混煤燃烧的影响规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二混合分数方法模拟结果符合混煤在分解炉内的实际燃烧情况;三次风速为26 m/s时,混煤的主要燃烧区域占分解炉的2/3,煤粉燃烧的最高温度为1940 K,煤粉的燃烬率为95.45%,分解炉内的温度分布满足生料分解的要求,避免了结渣.  相似文献   

6.
所有的分解炉都含有一定程度的分层流动,这将导致O2和燃料缺乏有效混合,造成燃料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的燃料颗粒被带入旋风筒内燃烧,将产生结皮,影响旋风筒的分离效率.Cherat水泥公司通过四根燃烧器煤粉喷入系统的优化设计,提高本地或高硫煤的替代率,以及碎轮胎的替代使用,并且使其有效燃尽,同时不产生结皮.结果显示,分解炉内煤粉燃尽率从88%提到98%,生料分解炉水平从77%提高到83%.  相似文献   

7.
浅析RSP分解炉二次燃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悬浮态下RSP分解炉内燃烧与分解反应的特点,计算了SC室与MC室的煤粉燃尽度和生料分解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次燃烧工艺,为进一步优化RSP分解炉燃烧与分解环境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水泥厂5500 t/d三喷腾型分解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温度场、速度场、组分浓度场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了底锥入口直径变化时炉内混煤燃烧规律和碳酸盐分解规律,确定了仿真条件下最佳入口直径,并通过现场测试验证了仿真计算模型的可靠性.通过仿真研究结果综合评价,确定计算条件下最佳入口直径为2.0m,此时,炉内流场合理,高温区范围最大,且其温度值能满足生料分解要求,煤粉燃尽率为91.87%,生料分解率为94.42%.  相似文献   

9.
我公司5000t/d生产线三次风管风阀开度为40%,窑内后过渡带结圈严重,窑内通风受到影响。在保证窑内通风的前提下,根据生产实际我们适当加大了三次风阀的开度,提高了分解炉内三次风量,使分解炉内煤粉充分进行辉焰燃烧,避免窑内煤粉圈的形成,提高了入窑分解率、喷煤管火焰形状及二次风温,提高熟料强度的同时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0.
低氮燃烧改造是燃煤电厂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最主要的策略之一。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因其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等优势在燃用烟煤的锅炉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煤/风比的进一步增加,NO_x降幅减小,未燃尽碳含量显著变大。与燃用烟煤的锅炉相比,燃用低挥发分煤种锅炉的低氮改造工作更加困难和复杂。四角切圆贫煤锅炉的三次风会影响风煤混合、燃烧气氛和温度,这些都会对煤粉燃烧过程和NO_x生成产生显著影响,若仅采用空气分级技术,并不能满足NO_x排放标准。因此,在低氮燃烧改造方案设计过程中,需寻求最佳的三次风布置方案以实现低氮高效燃烧。将一台300 MW四角切圆贫煤燃烧锅炉作为研究对象,采取CFD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三次风布置方式对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三次风布置在燃烧区下部时,下层一次风和三次风中的煤粉迅速着火燃烧,温度攀升,火焰中心上移; NO_x还原区变长,此时炉膛出口NO_x浓度最低,为405 mg/Nm~3;三次风的下移导致炉膛主燃区中上部氧量较少,煤粉不充分燃烧,燃尽率降低。当三次风布置在主燃区中部时,由于三次风风温较低,导致炉膛燃烧温度下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热力型NO_x的生成,炉膛出口NO_x排放量减少;三次风的喷入增加了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有利于煤粉的充分燃烧,燃尽率提高。当三次风布置在主燃区上部时,随着三次风位置的升高,三次风煤粉整体燃烧燃尽区域上移,折焰角附近温度依次升高;三次风位置的上移增加了NO_x还原区的长度,三次风喷口位置越高,炉膛出口NO_x浓度越低;三次风上移导致三次风煤粉在炉膛的停留时间变短,造成燃烧不充分,飞灰含碳量增加,燃尽率降低。此外,对改造后飞灰及大渣含碳量,炉膛出口烟温和NO_x浓度等参数进行现场测量,NO_x排放浓度模拟值和测量值分别为445和448 mg/Nm~3,飞灰含碳量分别为1. 92%和1. 48%,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测量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在Moldflow分析软件的基础上,对显示器后壳进行仿真研究,以翘曲变形量为质量指标,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单因素变动实验,保持注射工艺参数不变,研究显示器后壳底座连接口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对数据进行图表分析,结果表明显示器后壳尺寸定位68.58 cm(27英寸)时,底座连接口选用圆形,连接口位置距离底边26 mm,尺寸...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In spinning basalt fibres, the drafting force is in the same range as in spinning of glass fibres. The effect of the drafting force can not be considered in the calculation for the strength and rigidity of the bottom of the spinnere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Khimicheskie Volokna, No. 5, pp. 47–50, September–October, 2007.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