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琳  陈勇 《新疆医学》2015,45(1):125-127
职业性皮肤病的发病与接触和过度使用化学物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职业性皮肤病约占职业病总数的50~70%。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时刻与各种化学、物理和生物危害因素相接触,然而因为没有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这种通过皮肤接触有害物质导致的后果和风险水平,这就使得创建一整套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因素的方法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欧盟范围内职业性皮肤病有关主要政策以及识别、评估和控制职业性皮肤病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劳动中以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为主要原因引起的皮肤及附属器的疾病[1]。其特征是除了皮肤改变外,还有职业性特征,也就是说其皮肤改变是由于职业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例如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化工厂硝酸与氮氧化物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情况。方法将某化工厂227名接触硝酸与氮氧化物的工人分为直接接触组139名和间接接触组88名,另外选择98名某事业单位非接触硝酸与氮氧化物的管理人员为对照组,并对三组人员进行职业性体检。结果直接接触组慢性结膜炎的发生率高于间接接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将两接触组合并后分析,发现牙釉质缺损的发生率随工龄增加而增高(x^2=9.28,P〈0.01)。结论该厂硝酸与氮氧化物对工人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建议加强车间内通风排毒设施,督促作业人员配戴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并加强营养,以保障工人健康,防止职业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4.
职业性黑变病是由于工人长期接触沥青、煤焦油、石油类产品或长期吸入这类挥发物而致皮肤慢性炎症,最终发生皮肤色素沉着。2004年,我县某橡胶厂先后有4例皮肤“黑变病”病人经台州市职业病专家诊断组确诊为职业黑变病。为此,我所对该厂4名病例、其他作业工人、作业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并对作业场所进行相关毒物监测。  相似文献   

5.
钴(Cobalt)是许多工业领域需用的稀有金属。辽宁省某厂炼钴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较严重的皮肤损害,对生产造成了影响。作者等于1977年4月起在现场进行调查,并随访三年。关于钴引起的职业性皮肤病,国内尚无报导,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工农业建设正在飞跃地发展,新的厂矿大批地兴建起来,新工人大量地增加,使用和生产的新的化学物貭也日益增多,在这样的形势下,保护工人的健康,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职业病是卫生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务。职业性皮肤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涉及面广,并可造成生产上很大的损失,所以在职业病中占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几年来,在党的教育下,我们对职业性皮肤病給予了应有的重視,除了对发病情况严重的单位进行系统的調查外,  相似文献   

7.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的皮肤病变湖南省肿瘤医院(410006)刘保安,粟占三,陈森林长期因职业关系接触砷,因治疗的需要服用含砷制剂或生活环境中含砷浓度过高等都可导致慢性砷中毒。我们对湖南雄黄矿从事砷作业的489名工人作了全身皮肤检查,确定其中362人患有与...  相似文献   

8.
应用在橡胶工业上的化学原料种类繁多,不下百余种,这些化学物质常能引起各种皮肤病,在诸“职业性皮肤病”专书中均有较详细的论述,我们在1955~56年间曾对上海市某大橡胶厂的工人进行了检查,除了见到手掌皮肤角化皸裂,胼胝,指甲损害,擦伤,烫伤及皮炎外,发现了黑皮病患者十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从事造纸业工人的职业性皮肤损伤,我们观察了造纸业的基本生产阶段和发现了形面职业性皮肤损伤病因的因素。最近三年来,阿尔汉格尔斯克联合造纸厂医院共观察了102名各种职业性皮肤疾患的工人。最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疾患,便是皮炎,其中因酸或碱的作用而发生者占40%,因松节油和乙烯漆作用者12%,发尘物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规范石家庄市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和职业病网络直报流程。方法对1例特殊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案例的诊断及网络直报过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某学校教师在办公室因临时性工作接触了大量含有染料、胶类物质的劣质塑料工艺花,后导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结论职业病诊断机构应依法诊断少见职业病,并按规范完成网络直报,以达到职业病三级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化学烫发剂引起接触性皮炎是烫发工人易患的职业性皮肤病。为了摸清本市烫发室工人的发病情况,研究防治对策,我站和玉林市站联合对本市20家烫发室部分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调查方法①采用现场调查,询问登记、医学检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②斑贴试验:对既往曾发生皮损和现有皮损的20位烫  相似文献   

12.
陆日贵  孙琦 《广西医学》2004,26(7):1036-1037
铅是一种银白色金属,溶点高,易溶于稀硝酸、碳酸、有机酸中,它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用途,但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作业工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会引起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尿铅的含量可以反映人体接触铅的情况,是铅中毒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1〕。为了解某冶炼厂车间  相似文献   

13.
在患者感染HIV后所发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HIV相关的皮肤病,皮肤病分为感染性皮肤病、非感染性皮肤病和皮肤肿瘤三种。临床上能够通过观察皮肤病的相关症状来得出患者机体免疫能力被破坏的程度。HIV感染患者存在多种多样的皮肤损害,大多数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其具有比较高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同时,其还具备与常规治疗措施抵抗的特点,所以如果患者已经发生了严重的HIV机会性感染,则应该采取HIV血清学检测,本文主要是针对患者皮肤症状和体征的首发表现来研究HIV感染情况并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利肤宁乳膏对职业性痤疮试用效果观察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教研室曹树义郝志辉左厚声刘志敏张焕斌蒋运玲职业性痤疮是工业生产工人常见的皮肤损害,多发生在化工、冶金、炼焦、市政建设等行业工人[1]。有报道在炭黑生产工人中的职业性痤疮患病率高达58.5%[2]。...  相似文献   

15.
乙二胺对人体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乙二胺对人体的影响,本文用回顾性方法对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109名接触乙二胺的工人进行调查,以同单位不接触乙二胺的104名机加行管人员作对照调查,调查数据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乙二胺浓度为4-1000mg/m^3时,可使接触者发生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乙二胺对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乙二胺能引起职业性哮喘,皮肤过敏反应,哮喘和皮肤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水平,本资料提示乙二胺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神经毒作用,刺激作用及致敏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职业性肺癌是职业性肿瘤中的常见病,它的职业特点较为明显,多数发生于接触致肺癌物质作业的工人。目前国际组织确认的职业有关的可致肺癌的致病物质有:铬、镍、砷、铍、石棉、煤烟、煤焦油、电高幅射和芥子气等。和以上这些物质密切接触的工人其肺癌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得多,石棉作业工人肺癌发病率高于一般工人7倍,总之,职业性致肺癌因素已经初步为人们所认识,因此积极改善作业环境、定期的、及时的对从事这些工种的作业工人体检,可以达到不发病、少发病、或早发现、早治疗,以保扩工人的健康。职业性肺癌的临床检验方法较多,其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某企业职业性硝酸甲苯(TNT)对眼晶状体的损害及其检出情况,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某厂563名有职业性TNT接触史人员进行白内障回顾调查.结果 诊断为职业性TNT白内障209例,检出率为37.12%,职业性TNT白内障发生与不同车间、工种、接触工龄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调查和现场勘查,表明接触工龄越长,职业性TNT白内障的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镉对人体铜,锌和镁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职业性镉接触工人尿铜,锌和镁排泄的变化。方法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分别对镉接触组和对照组测定血和尿中镉及β2-微球蛋白,测定中总蛋白,铜,锌及镁含量,以及尿肌酐校正尿量。结论镉能引起职业性接触镉工人尿锌和镁排泄增高。  相似文献   

19.
在1810名皮毛乳肉行业工人中进行了职业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的研究,内容包括皮肤变态反应、血清学、骨关节X线片、甲皱皮肤微循环、免疫球蛋白以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等项目的检测和检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职业性布病的诊断标准,并将布病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后者再分为轻、中、重三度。  相似文献   

20.
工业生产中,长期少量接触化学毒物,尤其趋肝性毒物所引起的肝损害、肝肿大、肝区痛等,临床上用“慢性职业性中毒性肝炎”一词,或“慢性职业性化学性中毒性肝炎”。几年来,我们在职业性体检及职业病住院患者中,见到肝肿大者,为数不少。如接触铅的蓄电池作业工人,肝肿大达4.4%,接触五氯酚钠达10.5%,接触有机磷(包括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达6.6~14.1%,接触无机磷(包括黄磷、五硫化二磷等)达15.5~20%,接触多种毒物的化学试剂的生产工人达53.2%,接触硝基苯及铬酸达69%~(1、2、3、4)。虽然这些结果未完全排除病毒性肝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