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药丸对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拟通过随机双盲对照应用电子药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疗效 ,对便秘症状、全胃肠传输试验 (GITT)和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方法 门诊随机入选的符合罗马II标准的功能性便秘 (FC)患者 5 3例 ,均在一年内经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 ,根据症状、GITT以及肛门直肠测压确定为慢传输型FC。对照组 2 4例 ,第一次服空白药丸 (模拟真电子药丸 ) ,2周后服真电子药丸。试验组 2 9例 ,第一、二次均服用真电子药丸。两组均在治疗期间遵医嘱每天早起一次性饮水5 0 0~ 80 0mL ,并培养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于服药丸前、服后 2周、4…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功能性便秘及其不同亚型与心理障碍关系. 方法1.对全部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结肠通过时间测定(Colonic transit test,CTT),参照AGA诊断标准,将FC分为正常通过型便秘(NTC)、慢通过型便秘(STC)、混合型便秘(MC)及出口梗阻性便秘(OOC)4组,对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和临床表现可疑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进行了肛直肠测压和排粪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针刺合谷、曲池、大肠俞、天枢、中脘对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确切临床疗效及其机理。方法 选取 4 5例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患者 ,分为三组 :针刺治疗组、生物反馈治疗组和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 ,从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 (如粪便量、及硬度等 )、助排方法的使用 (如泄剂或灌肠等 )、结肠传输时间、直肠肛管压力检查和胃电图、核素扫描胃排空试验等多角度研究。结果 针刺疗法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有效率为 5 3 3% ,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 6 6 7% ;针刺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排便困难、粪便太…  相似文献   

4.
2.63针刺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合谷、曲池、大肠俞、天枢、中脘对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确切临床疗效及其机理. 方法选取45例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三组:针刺治疗组、生物反馈治疗组和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从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如粪便量、及硬度等)、助排方法的使用(如泄剂或灌肠等)、结肠传输时间、直肠肛管压力检查和胃电图、核素扫描胃排空试验等多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评价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依照罗马Ⅱ标准选取的出口梗阻型便秘(OOC)18例,混合型便秘(MC)5例.应用GITT、CD、ARM、AES对OOC结肠传输功能、排粪过程、肛直肠压力及盆底肌形态进行测评.对8例存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严重OOC和MC病例给予A型肉毒毒素耻骨直肠肌注射治疗,并初步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动力学特点的评估,旨在为这类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50例功能性慢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年龄20 ~70岁,钡剂灌肠造影或结肠镜检查除外结肠解剖学及形态学病变.符合慢性便秘的诊断, 病程≥3月.均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排除功能出口型便秘.对照组20例为健康受试者.应用不透X线标志物法,检测5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患者的胃肠传输功能(4h胃排空,24h,4 8h,及72h的结肠传输率).结果便秘患者胃肠传输动力学评估与正常组比较,便秘患者4h胃排空(79. 10±3.56% vs 93.57±6.38%),48h结肠排出率(50.30±3.20% vs 85.19±4 .28)及72h结肠排出率(94.17±1.45% vs 98.33±1.95%)均明显降低(P<0.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50例便秘患者其中32例72h全结肠排空率低于正常组x-2s(94.43%), 计算其传输指数(TI)48h为0.34±0.05,72h为0.46±0.08,提示为结肠慢传输.1.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各区传输及传输指数STC组标记物在结肠各区段残留数均高于正常对照,比较STC结肠各段残留48h RC(6.26±3.20)多于LC(2.44±1.40)(P<0.01)和SR(2.2 0±1.42)(P<0.01).72h则标记物残留于LC、SR多于RC.提示结肠各段均存在传输缓慢,48h RC慢传输型,而72h表现为LC及SR慢传输.2.运动指数便秘患者的乙状结肠及直肠运动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C是CFC常见的类型,结肠传输试验及传输指数的测算有助于结肠动力障碍的病理生理学评估及分型诊断并为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探讨功能性便秘及其不同亚型与心理障碍关系。方法  1 对全部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结肠通过时间测定 (Colonictransittest,CTT) ,参照AGA诊断标准 ,将FC分为正常通过型便秘 (NTC)、慢通过型便秘 (STC)、混合型便秘 (MC)及出口梗阻性便秘(OOC) 4组 ,对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和临床表现可疑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进行了肛直肠测压和排粪造影检查。 2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elf ratingDe pression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 (Self ratingAnxietyScale ,SAS)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thehospitalanxietyanddepressionscale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的慢性便秘患者在肛管直肠运动、扩张时的直肠感觉上有无异同. 方法根据RomeⅡ诊断标准选择16例功能性便秘(FC)和22例IBS便秘型(IBS-C),均了解患者便秘的相关症状,运用液体灌注测压系统测量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松弛率等指标,利用电子恒压器检测直肠敏感性及顺应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临床上便秘患者常常伴有抑郁情绪,抑郁患者也常常伴有便秘症状,其机制不清。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了解便秘和抑郁的关系。方法:将60只SPF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组和慢传输便秘模型组。慢传输便秘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复方地芬诺酯灌胃,给药剂量为8 mg/kg,持续时间120 d。实验第100天开始随机予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组不可预见刺激21 d。正常组大鼠常规饲养。每周记录1次大鼠粪便粒数、粪便干质量及大鼠体质量。建模成功后检测各组大鼠粪便粒数、粪便干质量、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糖水偏爱百分比、旷场实验行为学得分、强迫游泳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组粪便粒数较正常组少(P=0.00)、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较正常组长(P=0.00);粪便粒数较慢传输便秘模型组多(P=0.00),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较慢传输便秘模型组短(P=0.00)。慢传输便秘模型组的液体消耗量、糖水偏爱百分比、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强迫游泳时间均较正常组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均高于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组(P0.01)。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建立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可表现出便秘现象,而慢传输便秘模型大鼠未能表现出抑郁现象,表明抑郁可以导致便秘,但便秘不一定会导致抑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48例便秘患者下消化道动力研究,探讨习惯性便秘、糖尿病便秘、肠易激综合征(IBS)便秘患者下消化道动力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1.观察组48例便秘患者病史均>2年,且已排除器质性病变.其中习惯性便秘患者18例、糖尿病便秘患者14例、IBS痛秘型患者16例.男性21例、女性27例, 年龄16~63岁,平均34.3岁.2.对照组健康志愿者15名.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20~ 61岁.平均年龄32.4岁.3.方法(1)全结肠通过时间采用Marks法,钡条购自北京航天航空技术所.根据运输指数TI,将异常传输患者分为结肠慢传输型0≤TI<0.5、出口梗阻型0 .5<TI>1.0和混合型TI=0.5.(2)直肠肛门压力测定采用购自瑞典CTD-Synectics公司测压灌注系统.通过直肠初始感知阈值(FSV)、排便感(DSV)、排便紧迫感(DUSV)、直肠最大耐受量(MTV)评价直肠敏感性.结果习惯性便秘患者TI=0.71±0.25,其中出口梗阻型占71.3%、慢通过型占23.9%、混合型占23.9%;FSV 46.32±3.99*、DSV 119.05±11.87*、DUSV 2 50.78±8.34*、MTV 329.63±17.65*.糖尿病便秘患者TI=0.39±0.18,其中出口梗阻型占33.4%、慢通过型占59.2%、混合型占7.4%;FSV 53.27±4.15*、DSV 124 .08±13.78*、DUSV 241.93±9.65*、MTV 310.85±14.67*.IBS便秘患者TI=0 .31±0.21,其中出口梗阻型占26.8%、慢通过型占62.3%、混合型占10.9%;FSV 28.14 4.35、DSV 70.52±12.32、DUV 175.36±21.34、MTV 283.34±19.89.对照组腹部平片显示无钡条存留.FSV 21.37±2.33、DSV 66.46±4.12、DUSV 192.39±9.56、MTV 274.73±25.08.全结肠通过时间在各组便秘患者均有延长,经t检验,习惯性便秘患者T I与糖尿病便秘和IBS便秘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各观察组直肠敏感性与正常组相比P*<0.05.结论根据TI和直肠敏感性,初步了解不同便秘患者的下消化道动力特点, 以便分别给予促动力剂、解痉剂、提高直肠敏感性药物和泻药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5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8例,年龄14~83(49.8±16.2)岁。患者在正常饮食情况下口服胃肠动力标记物胶囊一枚,于48 h后拍摄腹部立位平片,观察钡环标记物在分段结肠的分布情况,进而明确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诊断,并根据分型指导患者治疗。出口梗阻型患者明确有直肠前突及内脱垂者给予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慢传输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混合型及正常传输型便秘患者排便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大便性状的Bristol分级、大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65例患者中,慢传输型32例,出口梗阻型13例,混合型2例,结肠传输功能正常者18例。治疗4周后,失访7例。随访58例中,28例慢传输型患者、7例出口梗阻型患者、2例混合型患者及16例正常传输型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及排便困难程度均较前改善,治疗有效;另5例无效。结论 结肠传输试验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该疾病的临床规范化诊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CC)是一种以腹胀、排便困难、肛门梗阻感、排便不尽感或排便干硬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1],按其病理生理主要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NTC)及混合型便秘(mixed constipation,MC)[2]。CC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从3%到27%不等[3],并随着老龄化的进展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的慢性便秘患者在肛管直肠运动、扩张时的直肠感觉上有无异同。方法 根据RomeⅡ诊断标准选择 16例功能性便秘 (FC)和 2 2例IBS便秘型 (IBS C) ,均了解患者便秘的相关症状 ,运用液体灌注测压系统测量直肠、肛管静息压 ,肛管松弛率等指标 ,利用电子恒压器检测直肠敏感性及顺应性。直肠感觉用压力表示 ,采取时相性增压上升扩张的方式 (充气速率 38mL s)检测。同时以 1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两组中直肠肛管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直肠顺应性FC组明显低于IBS C (P <0 0 5 )及对照组 (P <0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评价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依照罗马Ⅱ标准选取的出口梗阻型便秘(OOC) 18例 ,混合型便秘 (MC) 5例。应用GITT、CD、ARM、AES对OOC结肠传输功能、排粪过程、肛直肠压力及盆底肌形态进行测评。对 8例存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严重OOC和MC病例给予A型肉毒毒素耻骨直肠肌注射治疗 ,并初步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跟踪随访 3个月至 1年 ,6例临床排便困难症状缓解 ,4例可撤掉或减少泻剂使用量 ,2例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缩短 ;2例肛直肠测压提示肛管静息压和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压较术前明显减低 ,矛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C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特征及其在FC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A型行为问卷,生活事件量表(LES)对44例功能性便秘行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进行社会、心理、行为状况的调查.同时根据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选择3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调查结果以均数(标准差及率来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参数,采用x2检验分析计数参数,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便秘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功能性便秘较为常见,又分为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慢传输型便秘(STC)及混合性便秘(MC)。国内外学者将难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症状缓解的功能性便秘称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对于此类患者,在长期无效的内科治疗下有增加肿瘤发生、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及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风险。外科手术是顽固性便秘治疗的最后选择。外科学者从未停止对便秘术式的改进,PPH-STARR、TST-STARR、金陵术等术式均有较佳疗效的报道。然而便秘的外科治疗仍然面临引发机制不明确、缺乏预判疗效的方法以及缺乏远期疗效的研究结果等问题。本综述首先阐述顽固性便秘的流行病学、治疗现况及诊断分类标准,并系统性回顾了便秘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效果的评估、术后并发症及当前外科治疗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了解便秘的外科治疗进展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是对功能性便秘及盆底肌功能紊乱患者进行肛管动力学检查, 了解其动力特点及肌电改变,探索非药物治疗肛直肠动力异常所致排便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 1.对象32例功能性便秘及盆底肌功能紊乱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6.7岁,均有持续1年以上排便困难或排便不畅,所有患者经电子肠镜或钡灌肠检查排外直肠肛门器质性疾病.盆底肌功能紊乱为便秘和/或盆底肌电图描记出现腹前斜肌与盆底肌矛盾运动.正常对照组20例,女10例,男10例,平均年龄44.2岁,近两年内无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2.方法所有患者行不透X线标志物胃肠道通过时间(G ITT)测定及肛肠测压,最后选择生物反馈治疗.使用美国天柱公司生产的Orion PC/12mEMG 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仪包括柱状肛管内肌电感受器、3个腹前斜肌体表电极和一台与之相连的生物反馈治疗机.纵行插入肛管电极与腹前斜肌体表电极构成电流回路,进行直肠电和盆底肌电(EMG)描记分析,评估肌电活动,最后在肌电图指导下,选择生物反馈课程,指导患者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疗程1月,每周2~3次.结果 1. 24h GITT结果所有患者24h钡条排出率20.2%.其中出口梗阻型 17例(17/32,53.1,15.6%),慢通过型5例(5/32,15.6%),混合型10例(10/32,31.3%) .2.健康对照组和便秘组肛肠测压结果见下表.3.直肠电和盆底肌电(EMG)评估32例患者不论为出口梗阻型或慢通过型、混合型便秘均出现腹前斜肌-盆底肌的矛盾运动,且两者收缩幅度明显降低.其中15例患者(15/32,46.8%)腹前斜肌收缩幅度明显降低(<50mmHg ).4.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32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1疗程后,显效21例、有效10例,1例老年男性(慢通过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96.9%.治疗后便秘患者每周自主完全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0.8±3次/周提高到3.8±1.1次/周(P<0.01).32例患者中有10例随访1年,其中8例患者每周排便次数恢复正常,2例半年后复发,每周排便次数减少至1~2次,经一疗程生物反馈治疗后随访至今一年余无复发.5.生物反馈治疗后EMG评估 全部患者治疗后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矛盾运动消失,且运动幅值增加>50mmHg.表健康组和便秘组肛肠测压参数结论功能性便秘及盆底肌功能紊乱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异常,盆底肌电评估有腹前斜肌-盆底肌的矛盾运动,生物反馈治疗后矛盾运动消失,每周排便次数见增加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各种类型慢性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和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40例慢性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病人(诊断标准与疗效判定标准遵循19 99年全国便秘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其中慢传输型3例,出口梗阻型31例,慢传输与出口梗阻混合型2例,肠易激综合症型4例.所有入组病人发病时间皆超过2年,都经过一般正规的保守治疗,有4例还经过手术治疗,治疗无效.40例病人皆进行了一个疗程的生物反馈治疗(2次/周,共10周),治疗方式有两种肌电图介导和压力介导的生物反馈.治疗前后以及治疗期间所有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填写症状问卷表、治疗日记、心理症状自评表(SCL-90 ).所有病人在治疗结束后都进行了至少一年的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与门诊相结合).数据统计采用x2检验方法(使用SAS10.0软件包).结果所有40例病人皆为自愿入组,其中大部分病人为女性.每个病人都接受了一个疗程的物生反馈治疗.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便秘病人的排便困难、粪便太硬等症状,可以明显减少便秘病人口服泻药和灌肠的次数,其总有效率为62.5%;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肛管直肠压力在行生物反馈治疗前后变化,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在本研究中,生物反馈疗法的成功与否与病人的一般状况(如年龄、性别等)、便秘分型和生物反馈的方式等均无关,唯一的影响因素是病人心理状态,心理状况高症状组的病人接受治疗失败的比率明显升高(P<0.05);出口梗阻型便秘病人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成功率明显升高(P<0.01).Hopkins心理症状自评量表结果显示总分由治疗前42.80±31.27减少为治疗后24.05±20.62(P<0.01);所有行生物反馈治疗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无1 例出现副作用.结论本研究充分证明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治疗慢性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行之有效、而且有确切长期疗效、无副作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测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 32例 ,男性 8例 ,女性 2 4结结肠排出率 (排出率 =2 0 -残量数 2 0× 10 0 )和传输指数 (TI)。同时进行盆底肌电图检查记录盆底肌和腹部肌群的肌电活动情况并观察两者有无矛盾运动的存在。结合两项检查结果最终对患者做出分型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1 结肠通过时间检查显示 2 0例患者为出口梗阻型便秘 (TI:4 8h为 0 5 5± 0 0 7,72h为 0 85± 0 39) ;12例为慢传输型便秘 (TI :4 8h为 0 17±0 15 ,72h为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