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旨在探讨功能性便秘及其不同亚型与心理障碍关系。方法  1 对全部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结肠通过时间测定 (Colonictransittest,CTT) ,参照AGA诊断标准 ,将FC分为正常通过型便秘 (NTC)、慢通过型便秘 (STC)、混合型便秘 (MC)及出口梗阻性便秘(OOC) 4组 ,对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和临床表现可疑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进行了肛直肠测压和排粪造影检查。 2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elf ratingDe pression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 (Self ratingAnxietyScale ,SAS)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thehospitalanxietyanddepressionscale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测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 32例 ,男性 8例 ,女性 2 4结结肠排出率 (排出率 =2 0 -残量数 2 0× 10 0 )和传输指数 (TI)。同时进行盆底肌电图检查记录盆底肌和腹部肌群的肌电活动情况并观察两者有无矛盾运动的存在。结合两项检查结果最终对患者做出分型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1 结肠通过时间检查显示 2 0例患者为出口梗阻型便秘 (TI:4 8h为 0 5 5± 0 0 7,72h为 0 85± 0 39) ;12例为慢传输型便秘 (TI :4 8h为 0 17±0 15 ,72h为 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通过时间和盆底肌电图检测对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男性8例,女性24结结肠排出率(排出率=20-残量数/20×100)和传输指数(TI).同时进行盆底肌电图检查记录盆底肌和腹部肌群的肌电活动情况并观察两者有无矛盾运动的存在.结合两项检查结果最终对患者做出分型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2.63针刺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合谷、曲池、大肠俞、天枢、中脘对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确切临床疗效及其机理. 方法选取45例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三组:针刺治疗组、生物反馈治疗组和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从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如粪便量、及硬度等)、助排方法的使用(如泄剂或灌肠等)、结肠传输时间、直肠肛管压力检查和胃电图、核素扫描胃排空试验等多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针刺合谷、曲池、大肠俞、天枢、中脘对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确切临床疗效及其机理。方法 选取 4 5例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患者 ,分为三组 :针刺治疗组、生物反馈治疗组和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 ,从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 (如粪便量、及硬度等 )、助排方法的使用 (如泄剂或灌肠等 )、结肠传输时间、直肠肛管压力检查和胃电图、核素扫描胃排空试验等多角度研究。结果 针刺疗法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的有效率为 5 3 3% ,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 6 6 7% ;针刺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排便困难、粪便太…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动力学特点的评估,旨在为这类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50例功能性慢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年龄20 ~70岁,钡剂灌肠造影或结肠镜检查除外结肠解剖学及形态学病变.符合慢性便秘的诊断, 病程≥3月.均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排除功能出口型便秘.对照组20例为健康受试者.应用不透X线标志物法,检测5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患者的胃肠传输功能(4h胃排空,24h,4 8h,及72h的结肠传输率).结果便秘患者胃肠传输动力学评估与正常组比较,便秘患者4h胃排空(79. 10±3.56% vs 93.57±6.38%),48h结肠排出率(50.30±3.20% vs 85.19±4 .28)及72h结肠排出率(94.17±1.45% vs 98.33±1.95%)均明显降低(P<0.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50例便秘患者其中32例72h全结肠排空率低于正常组x-2s(94.43%), 计算其传输指数(TI)48h为0.34±0.05,72h为0.46±0.08,提示为结肠慢传输.1.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各区传输及传输指数STC组标记物在结肠各区段残留数均高于正常对照,比较STC结肠各段残留48h RC(6.26±3.20)多于LC(2.44±1.40)(P<0.01)和SR(2.2 0±1.42)(P<0.01).72h则标记物残留于LC、SR多于RC.提示结肠各段均存在传输缓慢,48h RC慢传输型,而72h表现为LC及SR慢传输.2.运动指数便秘患者的乙状结肠及直肠运动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C是CFC常见的类型,结肠传输试验及传输指数的测算有助于结肠动力障碍的病理生理学评估及分型诊断并为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出口梗阻性便秘是指排便出口处器官、组织的功能性改变而造成的排便困难的一种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近年来针对出口梗阻性便秘治疗的研究不断被业内学者报道,本文将在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方面的近年研究进行综述,为提高出口梗阻性便秘治疗水平,规范治疗原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5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8例,年龄14~83(49.8±16.2)岁。患者在正常饮食情况下口服胃肠动力标记物胶囊一枚,于48 h后拍摄腹部立位平片,观察钡环标记物在分段结肠的分布情况,进而明确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诊断,并根据分型指导患者治疗。出口梗阻型患者明确有直肠前突及内脱垂者给予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慢传输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混合型及正常传输型便秘患者排便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大便性状的Bristol分级、大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65例患者中,慢传输型32例,出口梗阻型13例,混合型2例,结肠传输功能正常者18例。治疗4周后,失访7例。随访58例中,28例慢传输型患者、7例出口梗阻型患者、2例混合型患者及16例正常传输型患者的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及排便困难程度均较前改善,治疗有效;另5例无效。结论 结肠传输试验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分型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该疾病的临床规范化诊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48例便秘患者下消化道动力研究,探讨习惯性便秘、糖尿病便秘、肠易激综合征(IBS)便秘患者下消化道动力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1.观察组48例便秘患者病史均>2年,且已排除器质性病变.其中习惯性便秘患者18例、糖尿病便秘患者14例、IBS痛秘型患者16例.男性21例、女性27例, 年龄16~63岁,平均34.3岁.2.对照组健康志愿者15名.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20~ 61岁.平均年龄32.4岁.3.方法(1)全结肠通过时间采用Marks法,钡条购自北京航天航空技术所.根据运输指数TI,将异常传输患者分为结肠慢传输型0≤TI<0.5、出口梗阻型0 .5<TI>1.0和混合型TI=0.5.(2)直肠肛门压力测定采用购自瑞典CTD-Synectics公司测压灌注系统.通过直肠初始感知阈值(FSV)、排便感(DSV)、排便紧迫感(DUSV)、直肠最大耐受量(MTV)评价直肠敏感性.结果习惯性便秘患者TI=0.71±0.25,其中出口梗阻型占71.3%、慢通过型占23.9%、混合型占23.9%;FSV 46.32±3.99*、DSV 119.05±11.87*、DUSV 2 50.78±8.34*、MTV 329.63±17.65*.糖尿病便秘患者TI=0.39±0.18,其中出口梗阻型占33.4%、慢通过型占59.2%、混合型占7.4%;FSV 53.27±4.15*、DSV 124 .08±13.78*、DUSV 241.93±9.65*、MTV 310.85±14.67*.IBS便秘患者TI=0 .31±0.21,其中出口梗阻型占26.8%、慢通过型占62.3%、混合型占10.9%;FSV 28.14 4.35、DSV 70.52±12.32、DUV 175.36±21.34、MTV 283.34±19.89.对照组腹部平片显示无钡条存留.FSV 21.37±2.33、DSV 66.46±4.12、DUSV 192.39±9.56、MTV 274.73±25.08.全结肠通过时间在各组便秘患者均有延长,经t检验,习惯性便秘患者T I与糖尿病便秘和IBS便秘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各观察组直肠敏感性与正常组相比P*<0.05.结论根据TI和直肠敏感性,初步了解不同便秘患者的下消化道动力特点, 以便分别给予促动力剂、解痉剂、提高直肠敏感性药物和泻药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拟通过随机双盲对照应用电子药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疗效,对便秘症状、全胃肠传输试验(GITT)和生活质量等的影响. 方法门诊随机入选的符合罗马Ⅱ标准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53例,均在一年内经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根据症状、GITT以及肛门直肠测压确定为慢传输型F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了解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40例便秘患者,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43.40±14.13)岁,范围18~68岁.正常对照20例.40例结肠传输功能正常的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FOOC)患者进行肛肠动力和排便动力学的检查.使用多导灌注式测压法,按标准程序进行肛肠测压,分析其肛肠动力参数,运动指数(MI),排便反射,直肠感知性,以及肛管肌电图EMG)测定并与20 例自愿受试者对照.结果静息状态下肛门内括约肌压力FOOC组(83.90±23.40)高于正常对照组(32.40±15.20)(P<0.05),直肠静息压、外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及EMG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OO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肛管主动收缩压和肛管最大缩榨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肛管测压时进行模拟排便试验,观察有无括约肌反射.本组肛管测压及EMG嘱受检查者进行模拟排便动作,FOOC病人25%(10/40)肛管外括约肌无排便时的松弛反射,52.5%(21/40)E MG提示为矛盾性收缩,提示这部分患者存在盆底肌群失协调.用球囊扩张法检查肠管的感知是评价内脏感觉敏感性的常用方法,FOOC组最低感知量、排便感知量、直肠最大耐受量以及引起排便反射的最小感知量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提示为低敏感性直肠.FOOC 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肛管超慢波及不规律波增多,肛管慢波、自发性松弛减少,运动指数升高.结论 FOOC患者的肛管、直肠排便动力学的改变,揭示这类病人存在平滑肌、横纹肌、自主神经或体神经的功能障碍.动力学特点为慢性功能性便秘和分型、诊断和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患者直肠肛门运动有无障碍及运动障碍的类型,以便指导治疗.方法 DM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40~74(58.4)岁,平均DM病程9.3 年,均有便秘及排便困难,其中3例有便秘、腹泻交替现象.功能性便秘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31~82(59.8)岁,均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并行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造影检查除外肠道器质性疾病.所有DM患者进行了直肠肛门测压及不透X线标志物法测定48h胃肠通过时间.观察指标肛门括约肌静息压、缩窄压、力排时括约肌运动情况、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气囊注气后初始感觉、初始便意及最大耐受的注气量;48h 胃肠通过时间不透X线标志物排出的%,及残存标志物所在部位.结果 1.肛门括约肌静息压、缩窄压(较静息压上升的幅度)DM组分别为80 .23±8.54mmHg、144.34±30.65mmHg(其中3例上升幅度<125mmHg,且持续时间<4 0s ),功能性便秘组分别为76.47±20.02mmHg、173.87±25.87mmHg;2组间无明显差异; 2.排便动作时肛门括约肌压力反向升高或不松弛D为2/8例,功能性便秘组为13/23例,DM 组明显少(P<0.05); 3.直肠肛门感知测试DM组及功能性便秘组初始感觉、初始便意及最大耐受感觉的注气量分别为68.57±11.80mL及212.62±11.89mL(P=0.08); 4. 48h胃肠通过时间DM组及功能性便秘组不透X线标志物排出率为19.17±7.79%及49 . 58mL 12.27%;不透X线标志物50%在乙状结肠以上2组分别为7/8例及4/23例,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1.本资料中,DM便秘的主要类型是慢通过,排便动作时肛门括约肌反向运动明显较功能性便秘少;功能性便秘则出口梗阻型比例较大.2.部分DM患者直肠肛门测压既表现为排便时肛门括约肌的矛盾运动,又可见最大肛门括约肌主动收缩压低,持续时间短的双重表现,表明DM便秘与功能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学差异,可解释症状上便秘及腹泻交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的诊断方法及分型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连续入选法,调查2000年4月~2001年4月门诊便秘患者210人,15 7例(74.76%)为就诊前治疗效果差的.便秘的诊断标准按照罗马Ⅱ标准.通过病史采集、肛门直肠指检、全胃肠通过检查(GIT)和肛门直肠测压(ARM),判断每一位患者的动力障碍类型 ,并综合其结果,制定出分型诊断方法,进一步再评估以上各项的作用以及有多少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分型判断方法1.出口梗阻型便秘(OOC)肛门直肠指检力排时括约肌有反相收缩;ARM力排时肛门括约肌压力反相性升高、或不能松弛、或直肠压力不升高,并结合症状排便费力、肛门阻塞感等.2.慢通过型便秘(STC)GIT检查50%以上的标志物在乙状结肠以上,排便次数<3次/周,粪便坚硬和无便意等症状可作参考.3.混合型便秘(MC)肛门指检和ARM提示有出口梗阻,GIT提示有慢通过,并有排便费力等有关症状.结果 1. 210人中男女比为1∶2.04,年龄(16~82岁)中位值44岁.慢通过型(STC)、出口梗阻型(OOC)及混合型(MC)分别占10.2%、50.8%和39.0%.STC或伴有慢通过的MC患者粪便常较坚硬(P=0.036),而便次减少和排便费力对分型诊断帮助不大(NS) .2. 188人进行了肛门指检,106例(56.38%)力排时肛门括约肌有反相收缩,STC、OOC、M C分别占2(1.89%)、62(58.5%)、42(39.6%),与正常组相比P<0.001.3. 168人完成了GIT检查,>50%在乙状结肠以上共53例,STC、OOC、MC分别占29(54.7%)、4(7.55%)、2 0(37.7%);与>50%在直乙结肠内相比P<0.001,后者共22例,STC、OOC、MC分别占3 (13.6%)、15(68.2%)、4(18.2%).4. 142人进行了ARM,模拟排便时肛门括约肌压力反相升高 72例,STC、OOC、MC分别占4(5.56%)、41(56.9%)、27(37.5%),与正常组相比P<0 .001. 5.有关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症状判断分型只作为参考,ARM的灵敏度最高94. 44%;肛指的灵敏度较低82.54%,但特异度较高95.23%;而GI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 .09%和87.88%. 6. 4项检查均完成的有118例,单纯以症状来判断分型,OOC占52.5%, 逐步累加各项检查,OOC比率也基本不变,但部分混合型便秘,需要结合GIT和ARM得以证实.7 .经过联合检查判断分型后,146例(69.5%)改变了治疗方案,其中107例(50.9%)为多种通便药治疗无效的OOC或MC.8.本研究210例便秘患者的病因构成比以功能性为多数>50%,其中心理因素及特发性便秘占相当比例47.1%.51.9%合并痔疮,14.8%和48.6%分别合并胃食管反流和消化不良症状.结论慢性便秘的症状、肛门直肠指检、GIT和ARM是判断其动力障碍的类型的有用方法,ARM可提高OOC的诊断正确率,GIT对诊断STC很有帮助.正确的分型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用于功能性便秘治疗的肛直肠肌功能生物反馈系统的研制.该系统具有高性能的肌电放大器,良好的电气隔离保护,并采用了即插即用、方便快捷的USB接口同PC机相连接,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显示,该系统将肛门括约肌的活动信息反馈给便秘患者,指导其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起到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证实,该治疗系统对于"肛门痉挛"引起的出口梗阻性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IBS患者回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肽类激素—血管活性肠肽 (VIP)免疫活性的测定 ,研究其在细胞内含量与IBS患者的不同症状关系 ,探讨IBS的发病机理 ,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IBS患者 80例 ,每位患者通过结肠镜检查取回结肠结合处黏膜 3块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肠粘膜组织进行处理、染色。然后光镜下观察进行分析。依据不同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 3组 :腹泻组 (腹泻为主 ) 30例 ;便秘组 (便秘为主 ) 2 0例 ;混合组 (腹泻、便秘交替 ) 30例。选择外科手术后的远端结肠作为对照。各组IBS患者回结肠结合处黏膜标本按阳性染色积分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评价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依照罗马Ⅱ标准选取的出口梗阻型便秘(OOC)18例,混合型便秘(MC)5例.应用GITT、CD、ARM、AES对OOC结肠传输功能、排粪过程、肛直肠压力及盆底肌形态进行测评.对8例存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严重OOC和MC病例给予A型肉毒毒素耻骨直肠肌注射治疗,并初步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是对功能性便秘及盆底肌功能紊乱患者进行肛管动力学检查, 了解其动力特点及肌电改变,探索非药物治疗肛直肠动力异常所致排便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 1.对象32例功能性便秘及盆底肌功能紊乱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6.7岁,均有持续1年以上排便困难或排便不畅,所有患者经电子肠镜或钡灌肠检查排外直肠肛门器质性疾病.盆底肌功能紊乱为便秘和/或盆底肌电图描记出现腹前斜肌与盆底肌矛盾运动.正常对照组20例,女10例,男10例,平均年龄44.2岁,近两年内无消化道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2.方法所有患者行不透X线标志物胃肠道通过时间(G ITT)测定及肛肠测压,最后选择生物反馈治疗.使用美国天柱公司生产的Orion PC/12mEMG 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仪包括柱状肛管内肌电感受器、3个腹前斜肌体表电极和一台与之相连的生物反馈治疗机.纵行插入肛管电极与腹前斜肌体表电极构成电流回路,进行直肠电和盆底肌电(EMG)描记分析,评估肌电活动,最后在肌电图指导下,选择生物反馈课程,指导患者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疗程1月,每周2~3次.结果 1. 24h GITT结果所有患者24h钡条排出率20.2%.其中出口梗阻型 17例(17/32,53.1,15.6%),慢通过型5例(5/32,15.6%),混合型10例(10/32,31.3%) .2.健康对照组和便秘组肛肠测压结果见下表.3.直肠电和盆底肌电(EMG)评估32例患者不论为出口梗阻型或慢通过型、混合型便秘均出现腹前斜肌-盆底肌的矛盾运动,且两者收缩幅度明显降低.其中15例患者(15/32,46.8%)腹前斜肌收缩幅度明显降低(<50mmHg ).4.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32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1疗程后,显效21例、有效10例,1例老年男性(慢通过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96.9%.治疗后便秘患者每周自主完全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0.8±3次/周提高到3.8±1.1次/周(P<0.01).32例患者中有10例随访1年,其中8例患者每周排便次数恢复正常,2例半年后复发,每周排便次数减少至1~2次,经一疗程生物反馈治疗后随访至今一年余无复发.5.生物反馈治疗后EMG评估 全部患者治疗后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矛盾运动消失,且运动幅值增加>50mmHg.表健康组和便秘组肛肠测压参数结论功能性便秘及盆底肌功能紊乱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异常,盆底肌电评估有腹前斜肌-盆底肌的矛盾运动,生物反馈治疗后矛盾运动消失,每周排便次数见增加 .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便秘患者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功能性便秘较为常见,又分为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慢传输型便秘(STC)及混合性便秘(MC)。国内外学者将难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症状缓解的功能性便秘称为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对于此类患者,在长期无效的内科治疗下有增加肿瘤发生、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及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风险。外科手术是顽固性便秘治疗的最后选择。外科学者从未停止对便秘术式的改进,PPH-STARR、TST-STARR、金陵术等术式均有较佳疗效的报道。然而便秘的外科治疗仍然面临引发机制不明确、缺乏预判疗效的方法以及缺乏远期疗效的研究结果等问题。本综述首先阐述顽固性便秘的流行病学、治疗现况及诊断分类标准,并系统性回顾了便秘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效果的评估、术后并发症及当前外科治疗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了解便秘的外科治疗进展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评价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依照罗马Ⅱ标准选取的出口梗阻型便秘(OOC) 18例 ,混合型便秘 (MC) 5例。应用GITT、CD、ARM、AES对OOC结肠传输功能、排粪过程、肛直肠压力及盆底肌形态进行测评。对 8例存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严重OOC和MC病例给予A型肉毒毒素耻骨直肠肌注射治疗 ,并初步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跟踪随访 3个月至 1年 ,6例临床排便困难症状缓解 ,4例可撤掉或减少泻剂使用量 ,2例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缩短 ;2例肛直肠测压提示肛管静息压和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压较术前明显减低 ,矛盾…  相似文献   

20.
李家新 《医学信息》2007,20(6):1061-1062
目的探讨婴幼儿便秘的常见病因;方法对156例门诊便秘患儿采用饮食调节,给予缓泻剂、微生态制剂等手段缓解便秘症状,并进行随访,结合上级医院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给予常规治疗后,141例(90.4%)患儿便秘症状消失或缓解,11例(7.0%)为先天性巨结肠症或巨结肠类缘性疾病,2例(1.3%)为幼儿甲减,2例(1.3%)为不明原因性便秘。结论婴幼儿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肠道及内分泌和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