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是胃镜检查时较常见的病变,可为食管黏膜和黏膜下肿物及消化道壁外组织脏器等压迫所致的隆起,由于病变表面覆盖正常黏膜上皮,常规胃镜无法准确判断其层次来源、性质和大小。纵轴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能在胃腔内对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扫描,了解其结构、大小及来源,并根据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笔者回顾了在本院及外院检查发现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在本院行纵轴EUS检查的34例患者,分析纵轴EUS检查在食管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沈建伟  吴颖萍  陈惠蓉  沈晓伶  王昌雄 《浙江医学》2010,32(5):700-701,I0003
上消化道隆起行病变常规内镜检查难以明确病变的起源及性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已成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尤其是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为探讨经EUS指导下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采用微探头超声内镜(minprobesonography,MPS)检查了187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并对其中的51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包括息肉、粘膜下肿瘤及消化道腔外正常器官或病变组织的压迫,通常普通内镜检查难以判断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及性质.超声内镜(EUS)兼有胃镜和超声检查的优点,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对于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Olympus GF-UM2000型EUS和UM-25R微探头对93例常规内镜检查疑诊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EUS检查. 结果 发现外压性改变14例,息肉17例、黏膜炎性隆起7例,黏膜下肿瘤49例,其中间质瘤34例(食道17例,胃14例,十二指肠3例),食道脂肪瘤1例,胃脂肪瘤1例,食道静脉瘤2例,食道囊肿1例,胃囊肿2例,胃异位胰腺2例,十二脂肠Brunner's腺瘤6例.另6例未发现异常. 结论 EUS能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层次结构,明确病灶起源;结合病变的回声、边界等超声影像特征,可准确判断黏膜下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包括息肉、粘膜下肿瘤及消化道腔外正常器官或病变组织的压迫,普通内镜检查难以做出明确诊断.超声内镜(EUS)兼有胃镜和超声检查的优点,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于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对118例普通胃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超声内镜(EUS)行内镜下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类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 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2004年3月-2011年8月行常规检查时发现消化道黏膜面呈半球状隆起的患者18例,患者常规内镜检查考虑消化道类癌后均行EUS检查,对其中直径<1cm的行EMR治疗,直径1~2cm的行ESD治疗。结果 18例患者EUS所见考虑肿瘤可能,未累及肌层,其中17例病灶深度判断正确。病灶部位为直肠11例,胃3例,食管2例,十二指肠球部2例;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内镜下切除治疗,17例切除完整,1例病变与肌层有粘连,转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联合EUS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直径≤2cm且未累及肌层的消化道类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y,EUS)联合粘膜切除术在胃隆起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镜检查发现的216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EUS检查。排除血管性病变、外压性改变、进展期癌变患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最终入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患者共有165例,所有患者手术标本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EUS,根据内镜图像及超声回声特点对165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判定,发现间质瘤60例(36.36%)、息肉36例(21.82%)、异位胰腺20例(12.12%)、脂肪瘤17例(10.30%)、平滑肌瘤10例(6.06%)、神经纤维瘤9例(5.45%)、囊肿7例(4.24%)、胃癌3例(1.82%)、未明确诊断3例(1.82%)。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165例患者EUS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8.18%,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内镜联合黏膜切除术能在准确判断胃隆起性病变起源层次和回声改变情况下,有效提示病变性质,使得对胃隆起性病变的切除更加准确,对于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于应用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上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检查,再采用ESD进行治疗,比较术前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记录手术耗时、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残留复发率。结果食管病变6例,其中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1例,平滑肌瘤4例;胃内病变14例,其中胃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各3例,异位胰腺1例,间质瘤7例。术前EUS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100%。手术时间16~100(32.8±15.7)min;整块切除率85%,出血率为20%,穿孔率10%,术后随访1~12个月,无残留与复发。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检查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治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10年5月36例EUS诊断为胃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内镜(EUS)的影像特征。将EUS的诊断结果与内镜或手术切除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1年状况。结果 异位胰腺好发于胃(29/36,80.5%),尤其是大弯侧(19/36,52.7%),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隆起性病变,中央见脐样凹陷(25/36,69.4%);其EUS主要特征为病变主要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32/36,88.8%)的偏高或网格样混杂回声占位,内部回声不均匀(27/36,75%),7例(7/36, 19.4%)出现特征性管状结构样回声,29例(29/36,80.6%)边界清晰,27例(27/36,75%)病变边缘不规则。有12例(12/36,33.3%)患者在行异位胰腺切除术后,相应的症状消失。结论 胃镜结合超声内镜检查是判断胃异位胰腺范围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局限于黏膜层、黏膜浅层及黏膜下层的直径小于15mm的病变,内镜下治疗是最佳选择,特别是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累及固有肌层时,最好手术治疗。对有上腹痛和不适的患者,建议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 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15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进行超声内镜检查(15例病变均位于黏膜下层),应用TT刀、HOOK刀、IT刀等工具进行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先用1∶10000肾上腺素加美蓝在黏膜下注射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相分离。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再对肿瘤进行钝性分离,完整切除病变。结果:病变最大直径为6~18mm,平均8mm,15例均成功完成ESD治疗,手术时间26~61min(平均41min)。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本组ESD病例未见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对6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结果平滑肌瘤34例,息肉2例,脂肪瘤1例,静脉瘤1例,异位胰腺1例,壁外压迫23例。均明确了病变的起源层次。结论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定位和初步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总结其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者24例II缶床资料,分析EUS图像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 外压性病变5例(20.8%),其中纵隔神经鞘瘤1例.纵隔淋巴结核1例,纵隔肠源性囊肿1例,胰腺癌2例,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为60.O%.黏膜下病变19例(79.2%),其中间叶源性肿瘤9例,脂肪瘤1例,食管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食管结核2例,胃壁脓肿1例,胃壁蜂窝织炎1例,胃癌2例,胃壁巨大憩室嵌入脾脏1例,壶腹癌1例.有2例进行了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EUS-FNA),均获得细胞病理学诊断,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符;定位诊断准确率94.7%,定性诊断准确率63.2%.结论 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但对其定性诊断价值较低,积极开展EUS-FNA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超声内镜(EUS)诊断与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7月至2010年11月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黏膜隆起性病变,EUS结果高度怀疑直肠类癌且病变<1.0cm的患者进行内镜切除.术后明确病变切除是否完整,切除完整后于病变切除创面边缘取材4~6块同时送检.术后病理评价EUS诊断准确率,分析病变侵袭性状况,以及内镜完整切除率.随访观察每半年1次,复查肠镜及肝脏超声.结果 共纳入直肠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13例,均为采用EUS筛查高度怀疑类癌且具有内镜切除指征的患者.内镜切除均取得成功,病理证实类癌符合率84.6% (11/13),1例考虑为颗粒细胞瘤,1例考虑为间质瘤.11例类癌患者随访观察(37.7±13.5)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病例.结论 EUS在直肠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在评价内镜切除指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镜治疗1.0cm以下直肠类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子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结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 ESE)及外科手术在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常规电子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层及黏膜下病变行EUS检查患者118例共120处病灶。将EUS拟诊诊断与内镜下手术及外科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包括病理类型、起源)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符合率。结果 黏膜层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100%(16/16),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3.75%(15/16);黏膜下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符合率为88.5%(92/104),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7.1%(101/104);本研究中,所有病变术后病理与EUS拟诊的总体符合率为90%(108/120),总体分层诊断准确率为96.7%(116/120)。结论 EUS能准确地显示食管各层结构、判断肿瘤的起源,较准确地估计肿瘤的性质。对于食管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扩大内镜下手术治疗适应证、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应在治疗前常规应用。对黏膜下病变,提倡在EUS的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和评价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US检查上消化道病变198例,在EUS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发现食管和胃内有隆起性病变或其他病变,但诊断未能确定。结果EUS检查的198例患者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46例。食管静脉瘤5例,食管间质瘤6例,食管外压8例,胃平滑肌瘤18例,胃间质瘤43例,胃脂肪瘤8例,胃息肉16例,异位胰腺7例,胃溃疡9例,胃癌8例,胃外压迫12例,未见明显异常者12例,部分病例经内镜摘除或外科手术证实。经EUS检查明确诊断的为182例(91.9%),而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的为120例(60.6%),P<0.05,证明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优于内镜。结论EUS对上消化道病变,尤其是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文就电子内镜超声检查(EUS)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以正确判断病变是粘膜下病变或是外在正常组织器官或占位病变压迫所致进行探讨。方法 1998年6月~1999年2月笔者就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7.97岁,进行电子EUS扫描,采用Olympus GF—UM2000/EU—M30型电子超声内镜,查获隆起性病变,分别用无气水水囊法,元气水充盈法或两法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7.5或12MHz超声频率,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3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幽前异位胰腺3例,胃静脉瘤3例,胃底静脉曲张1例;上消化道外在正常组织器官压迫所致者23例,上消化道外恶性肿瘤压迫6例,B超、CT或MRI均对6例胃外恶性肿瘤压迫和1例异位胰腺作出诊断,但对其他病例则未能作出诊断。结论本文3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用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而应用电子EUS扫描则均能明确诊断。此外,据文献记载EUS未曾有过将外在压迫误诊为粘膜下病变,也未曾有过将胃粘膜下病变误诊为外在压迫,本文结果与文献记载一致,这表明EUS扫描是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在食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105例经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患者,结合内镜下治疗及病理结果,比较小探头超声在诊断及鉴别诊断各种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结果小探头超声能够清晰的分辨食管壁各层结构:由内向外分别为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有基层及浆膜层,超声内镜下依次表现高、低、高、低、高回声。常见的食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为息肉、平滑肌瘤、静脉瘤、脂肪瘤、囊肿。超声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100%、85.7%、100%、100%、100%,因而能够指导食道黏膜下病变的治疗及判断预后。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是诊断及鉴别诊断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7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EUS检查结果.结果 17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按病变部位分为食管49例(28%),贲门6例(3%),胃96例(55%),十二指肠25例(14%).按病变类型分为间质瘤67例,外压35例,黏膜下囊肿25例,息肉...  相似文献   

19.
张志伟  耿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50-1451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27例行EUS扫描,采用Olympus G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及微型超声探头,分别用无气水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者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15例患者是在无痛下进行。结果:27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中,十二指肠息肉3例、十二指肠囊肿7例、十二指肠间质瘤4例、十二指肠纤维瘤4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4例,十二指肠静脉瘤2例、十二指肠脂肪瘤3例。部分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对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结论:本文27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而应用EUS则基本明确诊断,表明EUS对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内镜检查对食管粘膜表面病变如炎症、溃疡、肿瘤等均有较好诊断价值 ,但对粘膜表面正常或几乎正常的粘膜下病变 ,以及食管壁外脏器和 /或肿瘤压迫引起的隆起性病变则诊断较为困难 ,而超声内镜 (EU S)检查能清晰地显示食管壁及其周围结构 ,因此对此类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势。笔者旨在比较 EUS、胃镜、X线钡餐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2年 1月~ 1999年 12月应用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食管病变 16 7例。男性 98例 ,平均年龄 47.8±4.6岁 (36~ 6 7岁 ) ;女性 6 9例 ,平均年龄 49.7± 3.2岁 (34~ 5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