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尊在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与初中生抑郁症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23年2-4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湘西州3所初中学校共1 308名学生,使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PHQ-9抑郁症状筛查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中介分析、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结果 (1)ACEs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抑郁症状(β=0.801,t=7.246,P<0.05),自尊和社会支持均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抑郁症状(β=-0.406,t=-14.276,P<0.05;β=-0.027,t=-2.781,P<0.05)。(2)自尊在ACEs与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effect=0.468,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33%。(3)社会支持直接调节ACEs与抑郁症状的关系(β=-0.017,t=-3.043,P<0.01);社会支持在“ACEs→自尊→抑郁症状”这一中介路径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身体活动量表、简版老年人抑郁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 38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人身体活动得分为(18.9±9.1),社会支持得分为(35.4±6.3),抑郁症状得分为(5.8±1.6),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为21.0%(249/1 188);身体活动与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r=0.291,P<0.001),身体活动与抑郁症状存在负相关(r=-0.210,P=0.012),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存在负相关(r=-0.308,P<0.001)。身体活动对抑郁症状具有直接效应(β=-0.179,P<0.001),社会支持在身体活动与抑郁症状间具有中介效应(β=-0.063,P<0.001)。结论 身体活动可以直接对抑郁症状产生负向作用,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产生间接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和年龄在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自编《中小学生欺凌状况调查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1 199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中小学生网络受欺凌与抑郁症状(r=0.22, P < 0.001)和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40, P < 0.001),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38, P < 0.001)。抑郁症状在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间起中介作用(β=0.33, P < 0.001)。年龄调节中介效应后半段路径(β=-0.01, P < 0.001),且抑郁症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结论  抑郁症状在中小学生网络受欺凌影响自杀意念中起中介作用,年龄调节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服刑人员抑郁、述情障碍与童年创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Ⅱ)、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和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对广东某监狱456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服刑人员抑郁症状、述情障碍和童年创伤的检出率分别为78.6%,28.9%和59.8%。入狱时间较长的服刑人员,其抑郁得分较高(t = - 2.261,P<0.05);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服刑人员,其述情障碍得分越低(F = 5.121,P<0.01)。童年创伤和抑郁、述情障碍均呈正相关(r值为0.355、0.298,均P<0.001),抑郁和述情障碍呈正相关(r = 0.436,P<0.001)。结论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其抑郁、述情障碍与童年创伤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心理矫治中应给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5.
刘珏  郭年新  麻超 《现代预防医学》2018,(10):1783-1786
目的 考察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并分析安全感和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安全感量表、拒绝敏感性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677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有47.7%的大学生在儿童期至少经历过一种类型的虐待,有无虐待经历的大学生在安全感、拒绝敏感性和抑郁症状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74, P<0.001; t = -4.85, P<0.001; Z = -4.78, P<0.001);儿童期虐待直接正向预测抑郁症状[β = 0.48(0.39~0.57), P<0.001];安全感和拒绝敏感性在儿童期虐待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β = 0.21(0.14~0.28), P<0.001; β = 0.04(0.01~0.06), P<0.05; β = 0.02(0.01~0.03), P<0.05]。结论 儿童期遭受过虐待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儿童期虐待可以通过降低大学生的安全感并提高拒绝敏感性进而增加大学生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独感在中学生社交焦虑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为预防中学生抑郁症状提供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运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173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抑郁症状与家庭关系、友谊关系和集体关系孤独呈正相关(r=0. 376、0. 369、0. 422,P均0. 01),社交焦虑与家庭关系、友谊关系和集体关系孤独呈正相关(r=0. 237、0. 285、0. 245,P均0. 01),社交焦虑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0. 411,P 0. 01)。在中介模型里,社交焦虑对抑郁症状正向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 34,P 0. 01),对孤独感中的家庭关系孤独、友谊关系孤独和集体关系孤独正向预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β=0. 22,0. 29,0. 24,P均0. 01)。家庭关系孤独、友谊关系孤独和集体关系孤独对抑郁症状正向预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β=0. 28,0. 06,0. 22,P均0. 05)。结论中学生孤独感在社交焦虑与抑郁症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集体关系孤独的中介作用最大。减少孤独感体验有助于预防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抑郁与衰弱在孤独感与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使用老年抑郁量表、Tilburg衰弱量表、孤独感量表及SF-12简明健康调査量表对183名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测查,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 Bootstrap 法(Process 插件)进行链式中介检验。结果 孤独感与抑郁、衰弱呈正相关(r1=0.71,r2=0.60,P<0.01),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61,P<0.01);回归模型显示,孤独感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β=-0.14,P<0.05),抑郁、衰弱在孤独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β1=-0.11,β2=-0.16,P<0.05),且抑郁-衰弱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有统计学意义(β=-0.19,P<0.05)。结论 孤独感既可直接预测老人的生活质量,又可分别通过抑郁、衰弱的中介作用,以及抑郁-衰弱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何丽    于静  别荔  苏梅    姚海艳  赵俊香  杨玉静  蔡庆  吴方园   《现代预防医学》2022,(20):3712-37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孕妇的焦虑症状是否在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间发挥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患者健康问卷(PHQ - 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 - 7)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 767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孕妇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r = - 0.077~ - 0.222,P<0.001),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r = - 0.183~ - 0.298,P<0.001),焦虑症状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r = 0.581,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症状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维度、支持利用维度与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1.43%、74.07%、65.02%;在客观支持维度与抑郁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6.88%。结论 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可通过焦虑症状对孕妇抑郁症状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孕妇社会支持水平,将有助于减轻焦虑症状,进而避免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抑郁症状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依据。方法 本研究在2019年11至12月抽取了安徽2所医学专科院校一、二年级在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有7 534名医学专科生纳入研究。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国际体力活动简版问卷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医学专科生童年期虐待经历、体力活动以及抑郁症状资料收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体力活动的不同水平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1%,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6%,高于女生的14.9%(P值<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有童年期虐待经历(OR = 4.01,95%CI:3.17~5.08)和低体力活动水平(OR = 1.44,95%CI:1.20~1.74)均与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P值均<0.05)。与无童年期虐待经历和高体力活动水平相比,无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低体力活动水平(OR = 2.08,95%CI:1.03~4.20),有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低体力活动水平(OR = 7.18,95%CI:4.05~12.71)、有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中体力活动水平(OR = 5.22,95%CI:2.97~9.18)、有童年期虐待经历和高体力活动水平(OR = 5.11,95%CI:2.88~9.08)均与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P值均<0.05)。结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低体力活动水平均与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存在正向关联,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可能有利于缓解童年期虐待经历对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婚姻质量与女性抑郁的关系,探讨人格特质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Locke-Wallace婚姻调适测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对139例女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施测。结果 女性抑郁症患者的神经质、精神质得分与SDS得分呈正相关(P<0.01),内外向、婚姻质量得分与SDS得分呈负相关(P<0.01)。婚姻质量与神经质之间存在交互作用(β=-0.163,P<0.01)。高神经质组中,婚姻质量对女性抑郁存在预测作用(β=-0.503,t=-3.591,P<0.01);低神经质组中,婚姻质量对女性抑郁不存在预测作用(β=-0.263,t=-1.090,P>0.05)。结论 婚姻质量可以负性预测女性抑郁,神经质在婚姻质量与女性抑郁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济宁市农村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2019年3—4月随机抽取济宁市2所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15名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16分者218人(30.5%);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影响抑郁自评得分(F=7.397、4.169、P<0.05),不同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留守状况的学生抑郁自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留守状态的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198~0.48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离异(b=7.037)、家庭月收入5 000元以下(b=2.219、2.212)、儿童期遭受情感虐待(b=1.555)、性虐待(b=0.615)和情感忽视(b=0.203)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 济宁市农村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风险,减少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学生不同时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6所高校5 913名在校本科生,采用网络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基本信息、家庭有关信息、不同时期不良经历以及是否患有抑郁症.率之间的比较用x2/Fisher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5 913名大学生中,自我报告被医生诊断患有/患过抑郁症的有82名,患病率为1.4%.2 198名(37.2%)有童年期不良经历,l 757名(29.7%)有青少年期不良经历,5 158名(87.2%)有上大学后的挫折经历.1 329名(22.5%)同时有童年期和青少年期不良经历,1 160名(19.6%)同时有童年期和青少年期不良经历以及上大学后挫折经历.童年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有关,童年期有不良经历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童年期无不良经历者的2.351倍(95%CI=1.475~ 3.747),而青少年期不良经历、上大学后的挫折经历以及各时期不良经历的叠加均与抑郁症无关(P值均>0.05).结论 需积极关注有童年期不良经历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预防或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了解大学生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征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和浙江6所高校的1 244名学生,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童年期负性事件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64%,自杀意念得分女生(8.47±2.20)高于男生(5.92±1.25),农村学生(7.90±0.92)高于城市学生(5.68±1.16).有84.57%的大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精神质、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内外向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42,0.65,-0.58,P值均<0.01).精神质、神经质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和大学自杀意念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43,0.54,效应量分别为13.19%,39.33%.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人格特征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对母子关系的影响,为提高亲子关系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3个地区36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为基线研究对象,于2021年12月收集随访资料,共6 111名儿童纳入研究。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和儿童-家长关系量表(CPRS)分别评估母亲ACEs和母子关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母子关系的关联。  结果  母亲童年期性虐待、躯体忽视和同伴欺凌与母子亲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3,-0.03,-0.03),母亲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同伴欺凌、社区暴力、家庭功能不全与母子依赖和母子冲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9,0.08,0.05,0.14,0.06,0.11,0.08,0.04;0.18,0.17,0.07,0.20,0.11,0.16,0.12,0.10)(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各种类型ACEs与男童亲密性母子关系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躯体虐待、性虐待和同伴欺凌史的母亲与女童亲密性母子关系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17,-0.62,-0.19,P值均 < 0.05);母亲各种类型ACEs对男女童冲突性母子关系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7~1.96,P值均 < 0.05);母亲童年期性虐待与男童依赖性母子关系呈正相关(β=0.53,P < 0.05),与女童依赖性母子关系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其他类型ACEs对依赖性母子关系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9~0.41,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不良母子关系有关,关注有ACEs的母亲对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EBPs)的关联及性别差异,为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选取安徽省阜阳、芜湖、六安3个地区城乡幼儿园9 647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CEs-IQ)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分别调查母亲ACEs及学龄前儿童EBPs。  结果  学龄前儿童困难问题、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障碍、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17.4%,16.3%,18.3%,22.7%,34.2%,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显示,母亲不同类型ACEs均与学龄前儿童EBPs的发生风险升高有关(OR=1.51~2.97,P值均 < 0.01);随着母亲ACEs种类数增加,儿童EBPs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OR=3.13~9.61,P值均 < 0.01)。母亲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社区暴力与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的关联,男童高于女童(ROR值分别为1.25,1.26,1.41,P值均 < 0.05)。  结论  母亲ACEs与学龄前儿童EBPs发生风险的升高相关,关注母亲ACEs有益于学龄前儿童EBPs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母亲情绪症状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间的中介作用,为情绪行为问题儿童的家庭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6—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芜湖市3个区县的12所托幼机构3 012名学龄前儿童。使用问卷星方式调查其家庭及儿童基本情况、儿童情绪行为发展、母亲生活经历、母亲情绪症状等,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并采用GLS法评估母亲情绪症状在母亲不良经历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间的中介作用。  结果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困难与长处问卷(SDQ)中的困难因子得分为(10.08±4.05)分,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6.6%,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6.5%。母亲不良经历总分与SDQ困难总分以及母亲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得分均呈正相关,儿童SDQ困难总分与母亲抑郁、焦虑、压力情绪得分均呈正相关(r=0.17~0.71,P值均 < 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抑郁、焦虑、压力等情绪在母亲不良经历总分与儿童SDQ困难总分间的中间效应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2.6%,15.2%,17.1%。  结论  母亲童年不良经历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受到母亲情绪症状的影响。关注母亲早期生活经历和心理健康,有益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7-2018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某高校大一年级2 786名学生完成儿童期创伤问卷、状态特质抑郁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儿童期创伤、自动思维和消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正向的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负向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2,0.43,0.14,-0.33,P值均<0.05)。自动思维中介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Bootstrapping法的95%CI为0.03~0.06)。消极应对分别调节了儿童期创伤与自动思维和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P值均<0.05)。结论儿童期创伤影响抑郁特质,其关系受到应对方式和自动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状与清晨觉醒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关联,为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招募安徽省马鞍山市3所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共1 552名,收集其清晨即刻唾液,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皮质醇质量体积浓度;抑郁症状使用情绪与心境问卷量表评价,同时收集体力活动、视频时间、睡眠时间、父母文化程度、青春期发育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并测量身高和体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唾液皮质醇水平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4%,抑郁症状组皮质醇水平中位数(374.38 ng/mL)高于非抑郁症状组(339.4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38,P<0.01).控制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混杂因素后,相比于皮质醇水平位于P25~ P75组青少年,P75组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OR=1.47,95%CI=1.07~2.01).结论 青少年清晨唾液高水平皮质醇浓度与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高度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在不同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选取沈阳市某寄宿制中学1 086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一般人口学特征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ACEs、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评分的关联性,自举(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软件检验睡眠质量的中介效应。结果 ACEs与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194、0.378,P<0.01),睡眠质量得分和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361,P<0.01)。总样本中,调整混杂因素后,睡眠质量在ACEs、虐待和忽视与抑郁症状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4.58%、21.66%、11.60%;睡眠质量在家庭功能不全与抑郁症状关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59.79%。女生中睡眠质量在ACEs及其各维度(虐待、忽视、家庭功能不全)与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均高于男生。 结论 睡眠质量在AC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提高中学生尤其是女生的睡眠质量,有助于ACEs经历者抑郁症状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