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用秩和比法纵向与横向结合评价临床科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秩和比法纵向与横向结合对我院2004年各临床科室的医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本院2003年及2004年的统计工作报表。2.指标选择:非手术科室选取了16个指标,包括医疗工作负荷(每床出病区人数、每床危重病人抢救次数、住院病人CD率)、医疗工作质量指标(入院三日确诊率、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医疗工作效率指标(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费用指标(病例分型费用超标率)及其他指标(甲级病案率、48小时病案回收率、医院感染率、医院…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5年医疗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对我院2005年主要医疗数量、效率、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1.数据来源数据来自我院统计室2005年床位使用及住院者动态报表、诊断质量报表、危重抢救统计报表和手术分类报表。选取代表性强、独立性好、灵敏度高的11项统计指标作为分析指标(表1)。2.分析方法表12005年我院医疗质量指标月份入院人数门诊人次手术人次)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好转率(%)抢救成功率(%)15357560582273118.063.0111.32100.00100.0046.5847.7487.3423539387301236…  相似文献   

3.
主成分分析在医院管理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某医院2000-2009年的医院管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数据来自某医院2000-2009年统计报表数据,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指标12项,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日均门诊人次、治愈好转率(%)、院内感染率(%)、危重抢救成功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出院者平均住院药品费比例(%)、出院平均费用(元)、病死率(%)、CT阳性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各年份的综合值,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从12项指标中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3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4.947%.由此得到该医院2000-2009年综合得分分别为,-8.07、-9.18、-7.44、-4.09、-0.75、0.22、2.57、5.72.可见,综合评价值仅2001年比2000年低,其余年份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医院发展实际相符合,反映了医院管理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在医院管理质量综合评价中,医院的工作效率与医疗质量同等重要,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只有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堤下,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使医院得到更大的发展.从医院目前的发展来看,减轻病人负担、加强医患合作等方面还需要采取更加有力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医疗质量指标填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疗质量指标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主要依据 ,也是等级医院检查的重要项目 ,它对加强医院的管理 ,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我院在病历检查中发现的医疗质量指标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作一分析 ,并提出改进对策。1 存在问题1 1 诊断质量指标填写失真这组指标为 :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与手术后诊断符合率、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入院 3日确诊率。填写失真现象 :为使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 ,门诊诊断不填住院证上的诊断或修改住院证上不符的诊断 ;为使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 ,把修正后诊断作为入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灰色理论评价医院内部各部门医疗质量管理效果。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院5个住院科室医疗活动过程中的7项医疗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7项医疗质量指标包括:出院病人数、住院手术人次、住院抢救危重病人人次、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出院病人药品使用构成、实际住院床目数。结果被评价的5个科室的综合排序依次为:妇产科、外科、五官科、中医科、内儿科,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客观实际情况相一致。结论灰色关联理论适用医院内部医疗质量管理效果的评价,也可用于其他部门的工作效果的评价.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综合医院医疗质量关键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选择原则和体系建立原则,分析指标体系建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我国综合医院医疗质量关键评价指标的科学选择及建立统一、规范、实用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近10年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确定了病床使用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平均每医生年门诊人次数、病床周转次数、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治愈好转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人均业务收入、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率、人均住院费用等13项医疗质量关键评价指标.结论 我国综合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及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已经形成,且意见较为统一.筛选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方法学已经成熟,并且本研究经分析确定了13项医疗质量关键评价指标.然而,国内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在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是近年来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综合评价中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 ,本文应用该两种方法分别对某院 2 0 0 1年各科住院医疗工作进行综合评价。1 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来源于某院信息科 2 0 0 1年卫生部门住院工作统计报表。2 方法2 .1 指标的确立〔1〕:根据有关文献确立 4类 10项指标2 .1.1 工作强度指标 :门诊诊疗人次 (X1) ,住院病人次(X2 )。2 .1.2 工作效率指标 :病床周转次数 (X3) ,病床使用率(X4 ) ,平均住院日 (X5)。2 .1.3 诊断质量指标 :出院诊断符合率 (X6 ) ,三日确诊率(X7)。2 .1.4 治疗效果指标…  相似文献   

8.
应用加权TOPSIS法评价医院医疗质量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医院管理工作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工程 ,如何科学全面准确地评价管理工作一直是研究的课题。本文运用系统工程决策分析中的TOPSIS法对我院“九五”期间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统计室 1996— 2 0 0 0年各年度医院工作情况统计报表 ,选取每日平均门诊人次、入院人数、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病房抢救成功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和病死率等 10项指标 ,见表 1。各指标的权重wj 分别为0 11、0 15、0 10、0 0 8、0 0 8、0 10、0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某医院2009—2013年医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Critic法,对门诊人数、出院人数、手术人数、病床周转率、病床使用率、治愈好转率、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日和病死率9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09—2012年医疗质量逐年提高,综合评价值依次为0.9059、0.9532、0.9722、1.1241,2013年有所下降,综合评价值为1.0151。结论 医疗质量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而医院管理和决策对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医院诊断符合等指标的认识和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云  宋卫亚 《中国医院统计》1997,4(4):243-243,242
诊断符合指标是反映一个医院诊断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展示和考核医院诊断质量和水平,并且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依据.所以正确的统计至关重要.目前该指标常用的是门诊与出院诊断待诊率、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诊断待诊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以上这些指标,特别是门诊与出院、入院与出院诊断的待诊,疑诊,诊断符合等在实际统计时很容易混淆或重复统计.病人自门诊至出院(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时的诊断有四种情况(参见表1),我们将这些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杨虹 《中国医院统计》2010,17(3):235-237
目的 分析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因素,探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对策. 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某院2003-2008年平均住院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治愈好转率是影响平均住院日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床位数、抢救成功率、病床使用率、入出诊断符合率、三日确诊率、周转次数、病死率. 结论 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诊疗流程,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快速发展学科,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才能真正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解湛江市二级综合医院的医疗质量状况,对9家医院综合水平进行排序,找出某院与同行的差距,以及需要改进之处,为该院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从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提取2009年湛江市九家二级医院的直报数据,根据广东省卫生厅采用的指标公式整理并提取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病床工作日、有效率、病死率、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急诊抢救成功率、三日确诊率、入出诊断符合率、药品比例、平均每医生收治住院病人数、平均每医生负担诊疗人次、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等15个有代表性的医疗质量、效率指标.使用变异系数赋权与功效系数法,对这九家医院的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运用Excel求出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根据指标包含的信息确定权重,再计算功效系数,然后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法计算出总功效系数,对结果进行排序.结果 A~I代表的九家医院医疗质量总功效系数分别为68.7、79.1、71.9、86.5、86.0、79.5、87.6、83.3、90.3.I单位平均住院日等4个指标排名第1,2个指标排第2,综合水平名列前茅;G单位病死率等3个指标排第1,平均住院日排第2,3个指标排第3,综合水平第2;A单位虽然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排第1,有效率排第2,但是病床使用率等权重较大的8个指标排在第8或9,综合水平排名最后.结论 A单位在医疗技术培训、抢救水平、外科及儿科建设、宣传等方面要加大力度,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军医大学开展床位分类管理做法与成效。方法收集军医大学各附属医院2014年1—9月和2015年1—9月的医疗数质量指标和卫生经济指标进行比对。结果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床位分类管理,能有效控制床位规模,改善病区环境秩序,降低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次均住院费用、药占比,提高每床日门诊指数和利润率。结论开展床位分类管理是解决军队医院规模无序扩张的有力抓手,是提升医院诊疗质量的重要措施,但在建立配套信息化管理、不同病区绩效考核制度、效益分配政策及建立双向转诊模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恰当的评价方法,提示影响收容人次变化的主要因素及相互次序,对其发展态势进行量化比较分析,为医院管理提供评价依据.方法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面积关联法对影响医院收容人次的院内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 排序结果 r1>r6>r4>r3>r8>r2>r7>r10>r5>r9,其中门急诊人次、平均住院日的高关联度是保持医院收治人数稳步上升、医院医疗质量指标和效率指标不断提高的主要因素;其次床位使用率〉实际床位数〉病死率〉出院占床总天数〉治愈好转率〉病床周转次数的较高关联度是次要因素;而抢救成功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的低关联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薄弱点.结论 通过对这种不明确的灰色的问题量化后进行定性分析,找出影响目标值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客观深入地反映收容人次潜在的信息,结果 客观可信,此方法 在医院管理、绩效评价中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相关院内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的主要院内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向与幅度。方法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某市47家医院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门诊每人次费用、病床使用率和卫技人员人均门诊量,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40,0.339,0.347,而每床卫技人员数则呈负相关,系数为-0.271。结论门诊由于投入人力资源相对较少,收益较高,但门诊和住院工作量所反映的医疗质量仍是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同时,医院也应注意控制人力成本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卫生技术人员数、医疗房屋建筑面积、新区财政卫生事业经费和平均每诊疗人次费用为投入,病床使用率和年门诊总人次为产出,对浦东的医疗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并用投影方法对无效的原因进行探索,认为提高病床使用率和降低患者的平均每诊疗人次费用是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全面评价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确定其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方法 运用专家评分法和CRITIC 法分别求出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系数和客观权重系数,再求出综合权重系数。结果 综合权重系数最小为0.0334,最大为0.0504,其中指标开放床位数(X6)、万元以上设备数(X7)、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比例(X12)、年门急诊人次数(X21)和年住院人次数(X22)的综合权重系数较小;而指标次均住院天数(X9)、医疗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X13)、孕产妇死亡率(X18)、出入院诊断符合率(X19)和次均门诊费用(X25)的综合权重系数较大。结论 本研究确立的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在通过医疗效益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评价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其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符合当前医疗发展趋势。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求指标权重系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传统的病床工作效率评价方法的缺陷,提出矫正的病床工作效率指标,为医院病床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资料来源于唐山市某综合医院2008年的医疗统计报表和绩效考核方案。用标准住院天数对病床综合效率指标进行矫正,并测算各科室的开放床位的可信区间。结果 各科室的病床工作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口腔科、ICU和儿科的效率最高。20个科室中病床设置合理的有6个科室,14个科室需要调整,其中需增加床位的有6个科室,需减少床位的有8个科室。结论 矫正的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应探索应用单病种或病例分型的标准平均住院天数矫正病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