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21例,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为高尿酸(HUA)组118例和正常尿酸(NUA)组303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静脉血糖(FPG)、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总蛋白(UTP)、尿肌酐(UCR)、尿尿酸(UUA)。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8.03%,HUA组的体质量指数( BMI )、舒张压、TG(甘油三酯)、AST(谷草转氨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血肌酐、尿素氮、UCR、UMA、UTP较NUA组明显升高, 而HDL、FEUA 、Ccr均明显低于NUA组。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TG、血肌酐、尿酸排泄分数、肌酐清除率是 SU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存在更明显的肥胖,脂代谢紊乱,肝肾功能损害,是发生高尿酸血症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社区人群中无症状轻度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FR,eGFR)及尿白蛋白肌酐比(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的关系,分析轻度HUA对肾脏的不利影响。方法对广东省珠海市1 276名社区居民行横断面调查,在全人群及男、女性人群中分别比较轻度HUA组与正常组eGFR、ACR的差异。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及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轻度HUA是否构成eGFR降低及ACR轻度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全人群及女性人群中,轻度HUA组eGFR均低于正常组,且单因素、多因素及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均显示轻度HUA是eGFR降低的危险因素;在全人群、男性及女性人群中,轻度HUA组ACR与正常组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人群中,仅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轻度HUA构成ACR轻度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无症状轻度HUA可能对南方社区人群特别是女性人群的肾脏滤过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韦良广 《广西医学》2014,(4):525-52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150例,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非高尿酸血症组(NUA)99例、高尿酸血症组(HUA)51例,检测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并观察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HUA组体重指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24 h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NUA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N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加重T2DM患者代谢紊乱,并促进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尿酸正常(NUA)组(42例)和高尿酸(HUA)组(26例),分析两组病人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HUA组体重指数(BM I)、甘油三酯(TG)、血压(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腰臀比值(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NUA组(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低于NUA组(P<0.05)。(2)HUA组冠心病、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颈动脉斑块和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NUA组(均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并可导致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尿酸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血尿酸水平与性别、年龄、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及与合并冠心病( CHD)、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2年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601例,根据患者血尿酸结果分为A组:高尿酸血症(HUA)组即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420μmol/L、绝经前女性>350μmol/L,B组:非高尿酸血症组(NUA),男性及绝经后女性血尿酸≤420μmol/L,绝经前女性≤350μmol/L;对两组病程、年龄、血糖、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肌酐(SCr)、24 h微量白蛋白尿(24 h UMA)、空腹胰岛素(FINS)及临床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A组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CHD)的发病率均高于B组,P<0.05;其中A组DR、DPN、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较B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②A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肌酐、血甘油三酯(TG)、24 h UMA、空腹胰岛素(FINS)均高于B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征组分的评价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需要重点筛查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临床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MD)伴高尿酸血症(HUA)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HUA分为单纯组(355例)与合并组(108例),根据患者一般资料、血糖指标、血脂指标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单纯组与合并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饮酒史、舒张压、收缩压、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血压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高及男性、有饮酒史是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HUA的危险因素为男性、有饮酒史、血压偏高、体质量指数偏大、脂代谢(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可针对性从患者饮食、运动等日常生活习惯与行为的控制与调节入手进行有效预防与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量(TyG-BMI)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和胰岛素抵抗代谢(METS-IR)指数对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HUA)风险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698例。根据血尿酸值(SUA)将698例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分为非高尿酸血症组(SUA<420 μmol/L,NUA组)和HUA组(SUA≥420 μmol/L)。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评估简易胰岛素抵抗指标及其四分位数对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HUA的影响。采用ROC曲线评估4种简易胰岛素抵抗(IR)指标对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HUA的预测价值。 结果 HUA组的TyG指数、TyG-BMI指数、TG/HDL-C比值、METS-IR指数较NU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2DM患者是否发生HUA(赋值:0=否,1=是)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肌酐(Scr)、维生素A结合蛋白(RBP)、TyG指数、TyG-BMI、TG/HDL-C和METS-IR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HU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yG指数对T2DM患者发生HUA的参考价值最高,AUC为0.73(95%CI:0.68~0.77),灵敏度为76.6 %,特异度为57.8%,约登指数为0.34;其次是TyG-BMI、TG/HDL-C、METS-IR。 结论 TyG指数、TyG-BMI、TG/HDL-C和METS-IR对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HUA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15-4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纳入338例高血压患者测定空腹尿酸水平,分为HUA组和尿酸正常组。进行血糖、血脂及肾损害标记物等检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HUA高血压患者的尿素氮(5.9vs 5.1mmol/L,P?0.05)、血肌酐(81.3vs 68.3μmol/L,P?0.001)、胱抑素C(1.2vs 0.9 mg/L,P?0.001)及尿微量白蛋白(33.0vs 11.1mg/L,P?0.001)水平均高于尿酸正常组(n=255),而eGFR水平(72.9vs 84.9mL/min,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尿酸与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胱抑素C、病程及血尿酸是eGF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3月—2017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的T2DM患者73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影响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合并高尿酸血症(T2DM+HUA)的患者110例(合并HUA组),不合并HUA的T2DM患者625例(无HUA组)。合并HUA组患者的年龄、脂蛋白a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明显低于无HUA组(P<0.05),而合并HUA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ic transaminase,AST)、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肌酐(creatinine,Cr)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明显高于无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较低年龄、高BMI、高TG、低eGFR是新诊断T2DM合并HUA的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中,相对年轻、超重、伴高TG血症、低eGFR的男性更要关注HUA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betatrophin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82例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为T2DM组。T2DM组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 < 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etatrophin水平,同时检测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T2DM病人各组的betatrophi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大量蛋白尿组betatrophin、FPG、FIns、HOMA-IR、C肽(FCP)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 < 0.05)。T2DM组的betatrophin水平与TG(r=0.425)、UACR(r=0.319)、FPG(r=0.287)、HOMA-IR(r=0.292)显著正相关(P <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etatrophin、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UACR、TG是影响betatroph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betatrophin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中显著升高,随着病情加重,betatrophin水平也逐渐升高,提示betatrophin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血尿酸(SUA)水平与体质指数(BMI)、血脂、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327例,依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HUA)组59例和正常尿酸(NUA)组268例.比较两组BMI、血脂、肾功能等临床相关指标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结果 在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中,HUA患病率为18%.与NUA组相比,HUA组BMI、三酰甘油(TG)、 血肌酐(SCr)、以C肽代替胰岛素改良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尿白蛋白/肌酐显著升高(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肾脏病(DKD)、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199,P<0.001)、TG(OR=1.293,P=0.012)、SCr(OR=1.019,P=0.008)是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HU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HUA与体重增加、脂代谢紊乱、肾功能下降有关,且有较高的DKD及NAFLD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青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 1月—2017年6月在南充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0~45岁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青年患者319例。将患者按诊断高尿酸血症的标准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56例)和血尿酸正常组(163例);分析两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尿酸(UA)、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GHb)、代谢性疾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超重或肥胖)发病率和睡眠质量差患者构成比均升高(P?<0.05)。UA与TG、Scr呈正相关(rs?=0.165和0.698,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lR=2.584(95% CI:1.233,5.414)]、代谢综合征[OlR=6.751(95% CI:3.514,12.968)]和睡眠质量差[OlR=2.229(95% CI:1.290,3.851)]为2型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青年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青年患者可能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及睡眠质量差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血尿酸水平的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情况,探讨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EpiData 3.0建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数据库,纳入完整病例资料1 411例,按血尿酸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尿酸(HUA)组和正常尿酸(NUA)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HUA组患者中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NUA组(P<0.05),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清门冬酰胺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酰胺基转移酶(ALT) 、谷氨酰转肽酶(GGT) 、胆碱酯酶(CHE)、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女性、高HbA1c、高HDL-C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因素(女性:OR=0.705,95%CI=0.501~0.993,P<0.05; HbA1c:OR=0.912,95%CI=0.840~0.991,P<0.05;HDL-C:OR=0.539,95%CI=0.335~0.868,P<0.05),BMI≥25 kg·m-2、高SBP和高TG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因素(BMI:OR=2.107,95%CI=1.473~3.014,P<0.05;SBP:OR=1.767,95%CI=1.210~2.581,P<0.05;TG:OR=1.111,95%CI=1.057~1.168,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重点筛查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控制体质量,同时将血压和TG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西城乡居民高尿酸血症流行情况及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18~74岁城乡居民进行抽样调查.被调查者均接受问卷调查,检测血尿酸、肌酐、血糖、血脂,尿清蛋白/肌酐比率、血尿(离心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和肾脏B超,用国人校正的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各年龄组城镇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均高于相应年龄组农村居民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8~29岁组城镇与农村的女性居民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年龄组城镇与农村的男性及女性居民发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城乡居民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16.00%,其中城镇居民高尿酸血症发病率(19.78%)明显高于农村(12.31%),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20.39%)高于女性(11.59%),高尿酸血症组的体质指数、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的清蛋白尿、肾功能下降、肾结石和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分别为8.86%、9.35%、15.21%和7.79%,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的4.94%、3.60%、8.07%和6.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城乡居民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高达16.00%,城镇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高于农村,高尿酸血症是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大血管病变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72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男性≥416.4μmol/L,女性≥356.9μmol/L)和正常血尿酸组。分析两组患者大血管病变及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AB I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尿酸正常组;而体质量指数(BM I)、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肌酐(C r)、尿微量白蛋白(MAU)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酸与病程(r=0.118)、BM I(r=0.204)、BUN(r=0.298)、C r(r=0.145)、糖化血红蛋白(r=0.107)、LDL-C(r=0.168)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下肢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预防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除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质量等危险因素外,还应控制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6.
425例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飞行人员血尿酸水平及其与血脂、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等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度在某院进行体检的425名飞行人员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按不同年龄进行分组,调查不同组中血尿酸水平;根据血尿酸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尿酸正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之间血脂和BMI水平、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结石发生情况。结果①高尿酸血症43例,占总人数的10.12%,各年龄组间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别;②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比较,BMI、腰围、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明显增高。结论高尿酸血症作为高血压、泌尿系统结石、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飞行人员身体健康,威胁飞行安全,应早期加以监测,及早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791例,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尿酸(NUA)组656例和高尿酸(HUA)组135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尿白蛋白/肌酐(UACR)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UACR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了解SUA对蛋白尿发生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①HUA组患者UACR高于NUA组[(225.53±870.90)mg/g vs(576.58±1213.86)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SUA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1 mg/dL,发生蛋白尿的相对危险度为1.096(P=0.005).结论 T2DM患者中,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引起UACR升高,是蛋白尿发生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需监测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①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病人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 (PAI 1 )与内皮素 (ET)水平变化 ,探讨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年龄 >35岁的男性高尿酸血症病人 1 38例为高尿酸血症组 (HUA组 ) ,其中单纯高尿酸血症病人 4 2例为HUA 1组 ,高尿酸并高脂血症或糖耐量异常病人 96例为HUA 2组 ,选择年龄、地域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 4 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浆PAI 1与ET水平及血清尿酸 (UA)、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空腹血糖 (FPG)及餐后 2h血糖 (2hPG)、空腹胰岛素 (FINS)、尿素氮 (BUN)及肌酐 (Cr)含量。③结果 HUA、HUA 1、HUA 2组血浆PAI 1与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t =1 4 .71~ 33.85 ,P <0 .0 1 ) ,HUA 2组的PAI 1、ET水平明显高于HUA 1组 (t =2 .4 1、2 .1 7,P <0 .0 5 )。在以UA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 ,TG、LDL C、BUN、Cr、PAI 1、ET进入方程 (R2 =0 .4 3,P <0 .0 0 1 )。④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关系密切 ,并发糖脂代谢紊乱时会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口服单种降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秦皇岛军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口服单种降糖药治疗的T2DM患者共912例,根据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分为正常血尿酸组(normal uric acid,NUA)组(n=741)和HUA组(n=171)。比较各组糖脂代谢指标及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T2DM患者发生HUA的影响因素。 结果 T2DM患者中HUA的发生率为18.8%(171/912);与NUA组相比,HUA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升高,且男性、HUA家族史、使用格列喹酮的比例升高(P<0.05或P<0.001),使用达格列净的比例降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达格列净(OR=0.414,95%CI:0.205~0.848)是T2DM患者HUA的保护因素,男性(OR=2.033,95%CI:1.054~3.921)、HUA家族史(OR=9.631,95%CI:4.1131~22.452)是T2DM患者HUA的危险因素。 结论 合并HUA的口服单药降糖治疗的T2DM患者可能与其男性性别、HUA家族史有关,可能具有较高水平的TC;使用达格列净可能降低这类患者罹患HUA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