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人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预混制剂与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速效制剂,进行疗效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对比评估。方法:85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A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B组使用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以空腹血糖小于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为目标,记录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的情况及两组血糖达标的时间。结果:A、B两组最终均控制到血糖达标水平,两组最终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而A组血糖达标时间较B组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结论: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预混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较三餐前注射速效门冬胰岛素降糖效果更显著,且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忽视胰岛素使用的护理 ,有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利影响 ,为此本文作者拟浅述胰岛素治疗的护理知识及有关注意事项 ,希望能对正确使用胰岛素有所帮助。1 胰岛素注射1.1 注射部位 常规途径是皮下注射 ,以皮肤松弛处为宜 ,常用注射部位是离脐≥ 5cm的腹部皮下以及上臂、股部和臀部的皮下 ,患者自行注射以股部和腹部较为方便。一般不推荐肌内注射 ,但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脱水严重时可采用。不同部位皮下注射吸收速率快慢不一 ,其顺序是 :腹部、上臂、大腿、臀部。运动、热水浴、按摩可增加皮肤血流量 ,促进吸收。反复同一区…  相似文献   

3.
王霖 《中外医疗》2009,28(35):27-27
目的观察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的疗效。方法将32例糖尿病酮症患者均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0.2~0.5U(/kg·d)分三餐前20~30min腹部皮下注射,睡前注射0.1~0.2U(/kg·d);观察血糖、尿酮体、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胰岛素皮下注射能使患者病情好转,尿酮体转阴,治疗成功达100%。结论胰岛素皮下注射是治疗糖尿病酮症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减轻胰岛素反复皮下注射造成的皮下脂肪萎缩硬化,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利用,导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医护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既往有在人体注射部位采用划格、划线及画圈等方法注明注射部位,但由于多种因素使得很多病人不愿意接受或难以长期坚持。为此,我们发明并制作了胰岛素腹部注射部位定位板(以下简称定位板)。我院于2000年4月开始将定位板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贾红蔚 《中原医刊》2002,29(7):17-18
2型糖尿病人的特征是胰岛素分泌异常与胰岛素作用障碍,胰岛素作用障碍即胰岛素抵抗。临床上我们常见到,晚期2型糖尿病人胰岛功能衰竭,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虽胰岛素用量较大,超过生理分泌量,但血糖控制仍不佳,这样的病人往往有胰岛素抵抗。文迪雅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化学名为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病人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注射部位易产生硬结,局部脂肪萎缩,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且每次皮下注射胰岛素需要更换注射部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而胰岛素泵使用者输注胰岛素部位基本固定,避免了胰岛素在不同部位吸收的差异,减少了皮下注射时,局部产生硬结以及脂肪萎缩,便于胰岛素的吸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还能保证手术安全,利于手术后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就餐、工作、睡眠、活动、旅游等安排上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安全性和依从性.我科从2010年7月-2011年7月对20例Ⅱ型糖尿病人应用了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物实验中皮下注射给药途径的不同注射部位的准确性。方法对409只KM小鼠以墨汁注入剖检法对腹部及颈背部皮下注射,比较其误注频度。结果总误注率,腹部为10.94%;颈背部为22.58%。结论为了减少误注频度,应首选腹部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病人自行注射胰岛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人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观察随访,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方法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2004年12月-2009年12月实施胰岛素注射的病人1100例,并记录注射过程中出现折针、感染、剂量不够等问题.结果 糖尿病人自行注射胰岛素血糖情况得到良好控制,但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结论 糖尿病病人在自行注射胰岛素过程前应进行健康教育,并要进行调查,随访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自行皮下注射行为进行现状调查,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使用胰岛素笔自行皮下注射的糖尿病患者86例,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和注射行为观察法了解患者目前现状。结果入选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知道针头一次一换、自己的胰岛素类型、相关不良反应分别只占12.79%、30.23%、31.40%,注射胰岛素行为观察得分为50~90分,平均得分(71.58±11.32)分。结论糖尿病患者自行皮下注射胰岛素操作方法欠规范,知识相对匮乏,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教育,提供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注射法的改进付文荣石家庄市友谊医院内科(050081)关键词皮下注射法;胰岛素;方法学;改进传统皮下注射法用于一般药物尚可,而对长期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则不大适宜。因长期注射使注射部位皮肤变硬,皮下组织增生,注射后药液易于外溢,且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皮下注射胰岛素选择脐周部位进行疗效观察。方法监测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皮下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层厚薄不一,导致治疗效果差异显著。结论皮下注射胰岛素选择注射部位时应注意皮下脂肪层的厚度,以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2.
无针注射仪对健康成人胰岛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 探讨无针注射仪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健康成人胰岛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2.方法采用自射对的方式,与传统有针注射器皮下注射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比较,观察血清胰岛素浓度的变化。3.结果 与传统方法比较,无针注射仪可使血清胰岛素值时间提前(t=7.48,P〈0.01),峰值增高(t=2.83,P〈0.05),曲线下面积增加(t=2.84,P〈0.05),血糖降工加大(t=8.24,P〈0.01)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对胰岛素注射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最近的研究提示正确的注射技术同胰岛素类型和剂量一样。对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为使胰岛素的吸收稳定可靠,就要采取正确的注射技术,真正做到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4.
应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①准确执行医嘱: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②注射时间、部位和方法: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普通胰岛素于饭前0.5小时皮下注射。低精蛋白锌在早餐前1小时皮下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其速效性。③胰岛素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A.低血糖反应:是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与剂量过大或(和)饮食失调有关。B.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全身性荨麻疹少见,可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罕见严重过敏反应。C.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使用后该部位可缓慢自然恢复。对低血糖反应者,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果、含糖饮料或静注50%葡萄糖液20~30ml;对过敏反应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肌肉内注射胰岛素改善胰岛素过敏反应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慧  陈兵  蔡红卫  王富华 《重庆医学》2006,35(10):906-906
皮下注射是临床胰岛素常规给药途径,但部分可发生胰岛素局部过敏反应,既往报告对胰岛素过敏反应的处理有多种,如加抗组织胺药物、换用胰岛素剂型、脱敏注射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注射。肌肉内注射胰岛素改善胰岛素过敏反应国内外未见报道,我们将近期采用肌肉内注射胰岛素改善胰岛素过敏反应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97例糖尿病人中使用了中性胰岛素,并与普通胰岛素进行比较,发现它是一种与普通胰岛素降血糖作用相似的速效胰岛素,可用于合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人。不仅可皮下、肌肉注射,也可静脉给药。而且具有副作用小,更适于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混合注射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腹部手术围术期患者分成二组,观察组(30例):给予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滴;对照组(36例);给予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22;00皮下注射诺和灵N。比较二组血糖迭标时间、胰岛素每日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纽血糖迭标时间、胰岛素每日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胰岛素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在围术期是较合理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Insulin,INS)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多肽类药物,因其易被胃肠道的酶所降解,迄今为止胰岛素的使用途径仍为皮下注射(iv)。但每日多次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因此,胰岛素非注射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非注射胰岛素制剂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MI在正常范围的中国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专用笔进行垂直注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BMI在正常范围内在门诊接受胰岛素治疗的40例糖尿病患者,用ESAOTE DU6型超声诊断仪测量研究对象4个点的腹部皮下脂肪厚度与分布。结果:4个点的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和分布不均匀,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40例BMI正常的患者中有9例患者腹部皮下脂肪厚度<5mm,分别为:脐下5cm处3例,离脐5cm水平处1例,离脐10cm水平处5例。结论:当皮下脂肪厚度<5mm时,直接垂直注射不可取,有胰岛素注入肌肉层的风险。正确的方法是遵循轮换原则、垂直并捏起注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对高血糖危象患者血糖水平、MCP-1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89例高血糖危象患者应用微量泵持续注射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停止微量泵注射胰岛素后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和对照组(n=44,在停止微量泵注射胰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