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的中医证型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61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中医证型类型及舌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患者证型以气虚血瘀证(27.6%)出现频率最多,舌象以淡红舌(21.2%)、红舌(21.2%)、薄白苔(78.2%)、舌下络脉淡紫色(27.6%)为主;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患者证型以气虚血瘀证(17.5%)居多,舌象以暗红舌(27.8%)、薄白苔(78.2%)、舌下络脉青紫(26.3%)为多见;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患者证型以阳虚水泛夹痰瘀互阻证(17.6%)为多,舌象以暗红舌(25.7%)、白苔稍厚(35.3%)、舌下络脉青紫(40.4%)最为常见。结论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证型呈现由以气虚血瘀证为主逐渐向以阳虚水泛夹痰瘀互阻证为主转化的趋势,舌色由淡红逐渐向暗红转变,苔质由薄苔逐渐向稍厚苔转变,舌下络脉颜色由淡紫向青紫转变,提示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患者血瘀程度逐渐加重,舌象逐渐趋于异常或体现出气虚血瘀、虚实夹杂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舌象联合听力学检查对中医耳鸣辨证的作用。方法选择传统中医辨证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脾胃虚弱、肾精亏损5个证型的53例主观性耳鸣患者,分别由西医医师进行舌象观察及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结果各证型中风热侵袭型均表现为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肝火上扰型中有12例表现为舌深红、苔黄,1例表现为舌淡、苔薄白或薄黄;痰火郁结型均表现为舌深红、苔黄;肾精亏损型均表现为舌淡红、苔薄白;脾胃虚弱型中有14例表现为舌淡红、无苔。不同证型鼓室导抗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图显示风热侵袭型突出表现为全频听阈升高,平坦型曲线占7/9;肝火上扰型表现为高频听阈升高,陡降型曲线占9/13;肾精亏损型表现为低、高频听阈升高,显降型和山型曲线各占4/9、3/9;痰火郁结型表现为中、高频听阈升高,缓降型和陡降型曲线各占2/7、3/7,脾胃虚弱型表现为中、高频听阈升高,陡降型和切迹型曲线各占5/15、4/15。结论中医舌象联合听力图可能对西医医师进行中医耳鸣辨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774例COPD患者急性期和稳定期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舌象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红(33.5%)、苔黄(67.1%)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则以痰热壅肺证(18.9%)为最多,在中医证候与舌色、苔色的关系方面,痰热壅肺证中以舌红苔黄所占比重最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淡红(43.5%)、苔白(55.9%)出现频率最高。证候则以肺肾气虚证(12.7%)为最多,在中医证候与舌色、苔色的关系方面,肺肾气虚证中以舌淡红苔白所占比重最大。结论:本研究显示,急性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红、苔黄出现频率最高。反映了急性期主要表现为以痰热为基本特点的证候特点。稳定期患者舌象的总体分布以舌淡红、苔白出现频率最高,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着病情好转,舌象逐渐趋于正常或体现出本虚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湿热证黄腻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所致湿热证的舌象和证型分布,分析湿热证黄腻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变化的特征。方法:56例湿热证患者为实验组,32例健康者正常舌象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刮取舌苔送检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结果:脾胃湿热证为最多见的证型;红舌占异常舌色的明显多数;湿热证舌苔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正常薄白苔(P〈0.05),黄腻苔苔质厚者低于苔质薄者(P〈0.05),苔色深者低于苔色浅者(P〈0.05);不同的湿热证分型(除大肠湿热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证型间两两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湿热证证型分布、舌象以及黄腻苔舌上皮细胞凋亡的异常变化反映了湿热证的病证实质;舌上皮细胞凋亡受抑程度不同,可能是导致湿热证黄腻苔苔质厚薄和苔色深浅不同变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脾胃湿热证的舌象、舌苔脱落细胞的结构。方法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为对象,同脾胃气虚和健康人为对照,采用舌象、舌印片脱落细胞成熟指数、成熟价值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脾胃湿热证舌象以红舌黄腻苔为主,舌印片MI、MV变化以红舌和黄腻苔最明显。结论舌象能反应脾胃虚实证候,舌印片MI、MV与舌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20年2月至3月湖北武汉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2月25日—3月20日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确诊的124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恢复期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包括基本信息、中医证候及舌象,运用传统中医辨证后进行分析并提出思考。结果 124例患者中医证候主要为咳嗽、咽痒、胸闷、心烦、乏力;最常见的舌象包括红舌、黄苔、薄苔、腻苔;证型主要为湿热证、郁热证、气阴两伤证。结论此阶段新冠肺炎中医证型出现了湿郁化热、气阴两伤,并且肝郁气滞或者气郁化火者明显增多,使证型呈现复杂多样化,成为此阶段新冠肺炎患者证型的主要特点和辨证论治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研结合动态连续观察的方法,收集9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患者确诊时中医证候以及中医治疗后证候变化规律。[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时以发热(70.41%)、咳嗽(57.14%)、胸闷(29.59%)、乏力(28.57%)、咽喉不适(28.57%)、气促(27.55%)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舌象多见淡红舌(46.94%)、红舌(31.63%)、胖大舌(13.27%)、齿痕舌(13.27%)等,苔质以厚腻苔(53.06%)、薄苔(34.69%)、薄腻苔(10.20%)为主,苔色多见白苔(52.04%)、黄苔(32.65%),脉象以濡脉(44.90%)、细脉(16.33%)、弦脉(15.31%)为主。聚类分析提示患者中脾虚湿阻证47例(47.96%)、湿郁化热证51例(52.04%)。经中医治疗后,舌象多见红舌(52.04%)、淡红舌(36.73%)、齿痕舌(18.37%),苔质以厚腻苔(45.92%)、薄苔(43.88%)为主,苔色多见白苔(68.37%)、黄苔(18.37%),脉象以濡脉(75.51%)居多。[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虚湿阻证及湿郁化热证两型为主。治疗后,患者舌脉变化提示湿热病邪得以去除,正气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苔色与病情程度、中医证型、舌象其他方面特点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诊断学舌诊内容制定舌象观察表,先肉眼观察记录患者舌象,然后采用Olympus(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对慢乙肝患者的舌面、舌底进行拍照,将图象输入计算机,由专业人员对舌象进行观察记录。采用spssForwindows 1 1 .5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慢乙肝苔色以淡黄苔多见,反映了热邪内蕴的病理本质。苔色加深,病情加重,提示苔色可提示病情的轻重。湿热中阻证病情较黄,与其他两证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说明苔色对于辨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苔色越深,老舌越多,舌苔越厚,燥苔越多,说明苔色可提示邪气(尤其是热邪)的亢盛程度(p <0 .0 5 )。剥苔、裂纹在深黄苔中多见,与其他苔色.组存在显著性差别(p<0 . 0 5 ) ,提示深黄苔阶段邪热伤阴程度较重。舌底结节数量在深黄和黄苔中较多,在淡黄苔和黄苔中存在显著性差别(p<0 .0 5 ) ,其数量随苔色加深而增多,说明热邪越重,舌底血液循环越差,因而结节数越多。苔色越深,齿痕数越少,说明齿痕舌可提示热邪不盛。结论:观察慢乙肝苔色,可了解热邪盛衰和病情轻重状况,对于临床辨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苔色与舌象的其他特征存在密切的联系,为临床解释舌象其他特点的病理意义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患者舌象特点及其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治慢性湿疹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16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蕴型80例,血虚风燥型80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舌象采集仪和临床结合的方法进行舌象的采集分析。[结果]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这4个方面对采集舌象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的舌形、苔色及苔质和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的舌色、舌形、苔色及苔质和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证型慢性湿疹患者舌象之间比较显示,舌色、苔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湿疹患者的舌象和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舌诊信息的综合运用在慢性湿疹的诊断和中医证候的区分上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为慢性湿疹的诊断和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48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舌象与分期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48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早,中、晚期的舌象变化,结果,舌象早期以淡红舌、红舌、薄白苔、白腻苔为多见,中期以红舌,绛舌,黄腻苔,黄燥苔为多见,晚期以绛舌,紫暗舌,黄燥苔,焦黑苔为多见,淡红舌,红知,薄白苔,白腻苔顶后较好,有舌形,舌态改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200例抑郁症患者舌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抑郁症病人的舌象特点,研究抑郁症的中医病机。方法对确诊的抑郁症病例拍摄舌片,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抑郁症患者中,舌象异常者176例。舌色异常以暗红最多,红舌、青紫舌次之;舌形异常依次为舌点刺、舌齿痕、舌胖大、舌娇嫩;舌苔异常为白腻苔、黄腻苔多见。结论抑郁症舌象异常率较高,其特征可为中医辨证及病机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舌象及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指标的特点,分析舌象与睡眠节律、体重指数(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因打鼾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80例,其中确诊为OSAHS的患者68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析各组舌象、舌下络脉的特点。研究各组舌象与体重指数及睡眠节律的关系。结果:OSAHS患者舌质分布由多到少依次是淡白舌、红舌、淡红舌、斑点舌。舌苔分布由多到少依次是白厚腻苔、薄白苔、黄腻苔、薄黄苔。对照组主要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轻中度组以淡白舌、红舌和白厚腻苔、黄腻苔为主;斑点舌主要集中在重度组。舌下络脉分级分布主要以1级为主,3级少见,3级舌下络脉主要见于重度OSAHS患者中。舌象与BMI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OSAHS患者BMI多较高,超重和肥胖患者占绝大部分(约89.71%),不同舌象患者的BMI指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睡眠节律的比较分析显示,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睡眠节律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重度组的Ⅱ期睡眠时间的延长和REM期睡眠时间的明显缩短。结论:淡白舌或红舌、苔腻、舌下络脉1级为OSAHS患者的主要舌象特点。OSAHS患者出现斑点舌、舌下络脉3级多提示病情程度较重。OSAHS重度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睡眠节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胰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舌象及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60例初次接受含吉西他滨(GEM)方案化疗的胰腺癌患者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的 d 4,d 8清晨的舌象和证型的变化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首次化疗后的 d 4,d 8与化疗前的舌象构成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红舌和紫黯舌明显减少,淡红舌、淡白舌及齿痕舌明显增加;黄苔和灰黑苔均明显减少,薄白苔和花剥苔或无苔明显增加。通过证型分析,发现化疗后比化疗前正虚类证候增多(P ﹤0.05),邪实类证候减少(P ﹤0.05)。结论胰腺癌化疗前后证候会发生变化,主要是化疗药物损伤脾肾两脏,引起脾虚湿滞和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4.
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征、生化特征、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疲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并发症、生化结果,归纳分析其临床、生化特征和中医证型。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主要表现乏力、蚋差、腹胀、口干、黄疸,舌象多为黯红少苔,脉弦细居多;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高胆虹素血症厦低蛋白血症。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多为膊匿发病,肝脏的是症活动程度较重,肝脏的合成功能显著下降,腹水是常见的并发症;中医辩证以肝肾不足,瘀血阻络多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6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象特征与证型关系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胃炎患的舌象特征与证型关系,设计应用“舌象量级识别记录表”对166例慢性胃炎患的舌象进行观察分析,并对舌象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关系作判别分析,筛选出淡红舌、淡白舌、青紫舌、黄苔和剥苔5个变量参数,建立了慢性胃炎不同证型的舌象分类判别函数。所得的判别函数对原始数据判别正确的总回代率为51.80%,其中脾胃虚弱型73.33%,脾胃湿热型70.00%,胃络痴血型和胃阴虚型分别有59.09%和55.00%。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竭虚证患者临床辨证舌象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客观地描述慢性肾衰竭虚证患者的舌象特征,以揭示其舌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方法:应用TP-1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舌象参数,采用酶法、比色法等技术检测CRF患者血生化指标。结果:慢性肾衰竭虚证5种证型中舌色指数以脾肾阳虚型为最高,润燥指数以阴阳两虚型为最低;5型中,舌象参数与血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不同证型舌象参数对应的血生化指标不同。结论:TP-1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能够客观地描述慢性肾衰虚证5种证型舌象特征,指标重复性较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肾衰各证型与舌象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管镜下气管粘膜征象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肺系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和气管镜下气管粘膜征象。结果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以痰浊阻肺、痰热蕴肺为主,气管镜下粘膜呈水肿、充血、溃疡,舌象以舌淡红苔白厚腻为主,表明气管粘膜征象、舌象与辨证分型接近一致。肺癌中医证型以肺热血瘀、痰瘀阻肺为主,与支气管扩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管粘膜征象以充血、糜烂、坏死为主,舌象以舌暗红紫苔黄厚腻为主,提示气管粘膜征象与舌质相一致,与辨证分型亦相一致。结论气管粘膜形态学和病理的变化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舌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气管粘膜病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舌象与证型、病情轻重、病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肺炎组134例,对照组健康儿童30例,采用DS01-B中医舌象仪采集并分析肺炎患儿住院第1,3,5,7,10天的舌象,并记录其症状、体征、证型。结果:两组舌形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均以正常为主。两组舌色、苔色、苔质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康儿童舌色以淡红为主,苔色以白为主,苔质以薄为主。肺炎患儿舌色以红为主,苔色以黄为主,苔质以厚、厚腻为主;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以薄苔为主,痰热闭肺证以厚苔为主,湿热闭肺证以厚腻苔为主;轻度肺炎以淡黄苔、白苔、薄苔为主,中重度肺炎以黄苔、厚苔、厚腻苔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红舌逐渐减少,黄苔、厚苔、厚腻苔先增多后减少,淡红舌、白苔、薄苔先减少后增多。结论:小儿肺炎舌象的舌色、苔色、苔质,能反映肺炎表里寒热虚实及气血津液的变化,能判断病情进退。  相似文献   

19.
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与人体津液盛衰和敷布运行有直接关系。舌象作为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反映,与津液盛衰的关系更加密切,临床研究显示SS患者大多数有明显的舌象表现。阴虚内热型表现为舌质红或红绛起刺,苔薄而干,或中剥、少苔、无苔;气阴两虚型表现为舌淡胖、边有齿印或瘀斑、舌尖稍红、苔薄白;气(阳)虚失运型表现为舌质淡嫩而胖大,苔白滑;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舌淡胖有瘀点、或瘀斑,或舌下脉络迂曲,舌面少津。因此,以舌象作为SS辨证分型依据是其独特的辨证方法,更易为临床掌握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舌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胃镜受检者进行舌象观察 ,舌苔主要观察薄白苔、薄黄苔、白腻苔、黄腻苔 ,舌质观察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紫黯舌 ,并均予以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诊的 12 0例CSG患者作为临床资料 ,汇总、研究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12 0例中Hp感染检出率为 4 3. 3% ,Hp感染所占比率舌苔顺序依次为黄腻苔 >白腻苔 >薄黄苔 >薄白苔 ,舌质则为紫黯舌 >红舌>淡白舌 >淡红舌。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舌象变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