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医耳鼻咽喉科的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医耳鼻喉科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讨。文章认为,中医耳鼻喉科统编教材难以适应现代化中医教育,中医耳鼻喉科教学应重视临床教学,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实用性,要避免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现象,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时期医学的迅猛发展,临床实践教学在面临很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本文针对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陈述与分析,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理论依据以及指导方向,以期使临床实践教学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在新形势下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宋晓光 《中医教育》2009,28(3):48-49
中医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的手法治疗、牵引固定、特殊检查法等对基本的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故在教学当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原因是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持续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很少开展相应的临床实践活动,只能等到毕业实习时才能接触到临床实践的机会,如此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中医康复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9—10月134名教务与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就中医康复学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中医康复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结果:中医康复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医康复学理论基础薄弱占35.00%,中医康复学教学体系不完善占22.50%,重视现代康复技术与中医康复融合差占15.83%,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时间不足占13.33%,中医康复专业学生积极性不高占7.50%,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需求占5.83%。结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当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用于中医康复学更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有效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外科护理学》教学法改进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敏 《中医药导报》2006,12(9):98-98,101
文章从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法改进措施,理论教学方面主张以护理程序讲授护理技术的新模式,并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引入多媒体教学等;临床实践方面强调临床见习带教的规范化、程序化,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巩固。  相似文献   

6.
试论骨伤专业开设《骨科手术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熊渭平主题词骨伤科学,手术实验,教学长期以来,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解决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矛盾,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骨科手术学》教学因其...  相似文献   

7.
临床实践理论教学在目前的《中医内科学》教学中是缺失的,但它是在《中医内科学》基础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客观存在的桥梁环节,它主要包括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流程理论。以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为基本证型是构建《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理论基础的现实选择。它实现了中医内科病症的病人具有相对固定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用药方向,实现了中医内科病症的基础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吻合,使中医内科病症临床实践具较强的操作性、相对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在实际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方法及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的规律,它既具有非常系统的医学理论,又涉及广泛的临床实践。笔者在数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如何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如何提升针灸学实验教学效果,有几点体会,写出来与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9.
总结归纳南京中医药大学在解决中医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的经验。从优化临床课程设计、建立高水平临床师资队伍、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系统构建了中医本科临床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医教协同背景下深入推进中医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弱化”是《中医诊断学》教学的共性问题,提出教学—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开设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的教程,增加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过渡环节,采用点线面教学设计、教考分离与多元评价的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建立了多元、开放、动态的培养模式,遵循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从而实现强化中医思维的核心目的,为中医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倡导的基础与临床应有关系及双向转化研究模式,可启发、促进我们思考和解决针灸医学所面临的相应问题。针灸基础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因其学科特点应与临床应用密切联系,但目前却似乎脱节严重,笔者认为对此应把握4个方面的认识: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关系;正确解读传统针灸理论的内涵;区分针灸理论中哪些是基于实践,哪些是文化观念的影响;区分现象与对现象的理论解释。另外,笔者提出转化研究中理念自觉的重要性与2个研究层次,以及建立有助于研究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是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临床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基本要求。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的目的是以其所学的理论验证于临床实践,临床带教就是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组装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作为"医家之宗",一直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历代学习中医学者必须研习《内经》之书。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传统的《内经》案例教学(CBL)教学方法多侧重相关知识与理论的记忆、掌握与理解,在如何应用相关理论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本文探索其引入到《内经》教学中,并将问题教学(PBL)法引入以构建《内经》实践教学。其中结合《内经》自身特点,构建PBL核心问题,把握核心问题,实施PBL教学法,将有效拓展教学内涵;结合《内经》理论,筛选古今医案,应用标准化病人(SP),实施CBL教学法,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二者优势互补,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搭建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连接的桥梁,有效提高学生应用《内经》理论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及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推拿临床工作后,初涉《推拿治疗学》的教学,通过教学活动,我们体会到,要搞好《推拿治疗学》的教学,单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远远不够,一定要重视教学规律,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要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临床示教)的合理运用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在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效链接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大幅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也为高水平医护人员的培养,提供实践平台,为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提供了手段,提升了实验实训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阴斌,男,汉族,天津市人,教授。从事医疗与教学工作历经40余载,治学严谨、学识深邃,重视理论联系实践。鉴于阴教授多年的临床实践,特别对眩晕治疗颇具经验。学生愚钝将其整理归纳为六法,以供同道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临床实践教学,是决定中西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思维训练与科研训练,渗透医学人文教育”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锻炼了临床思维,提高了人文素质,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长期以来,在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我们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一肚子理论,遇到病人却不知道如何运用的护士。鉴于此,笔者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运用SP,以训练学生的临床实践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9.
药理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亦是链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学科的桥梁课程。为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药理学教学内容,促进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改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理论和临床实践脱节等问题,本文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系统教学法,以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协同学习,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中药色象理论提供统计资料上的佐证并进一步对其临床实践与研究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指导色素性皮肤病的临床用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临床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中药有效方剂,对其方药进行药味、颜色、配伍等方面的统计处理和分析,并以白癜风为例对中药色象理论的临床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治疗色素沉着类皮肤病多以浅色类药物为主,治疗色素减退类皮肤病则以深色类药物为多,并与药物间配伍密切相关。结论:中药色象理论所揭示的现象与规律符合古今临床实际,可运用该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