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胆源性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不同特点.方法 比较2009年2月-2012年8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A组)和同期16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患者发病年龄轻,以男性居多,白细胞增高比率较高,严重肝损害及血尿淀粉酶增高比率较低,CT检查有胰腺形态改变者比率较高,合并脂肪肝及糖尿病患者较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源性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特点不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增高不明显,CT检查阳性率较高,可在诊断时多加应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更应注意控制血脂和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近4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01/2014-10 2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者临床信息,分析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变化.结果:2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年龄60岁(中青年组)155例,年龄≥60岁(老年组)80例;重症胰腺炎55例,非重症胰腺炎180例.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急性胰腺炎均以胆源性、暴饮暴食及高脂血症最常见;中青年组胆源性、酒精源性、暴饮暴食比例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症组以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最高,而重症以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最高;重症组胆源性、酒精源性、高脂血症、腹痛、恶心呕吐比例及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4年急性胰腺炎发病仍以胆源性为主,不同年龄段急性胰腺炎病因有差异,高脂血症更容易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3.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脂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脂和临床特点。方法 2001年1月~ 2003年12月共收治各种原因的急性胰腺炎146例。其中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0例,随机以胆 源性、酒精性胰腺炎各15例为对照;记录发病8小时尿淀粉酶、血淀粉酶、血脂和血糖等指标,进 行发病48小时的临床APACHEⅡ和CT严重指数(CTSI)评分。结果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占胰腺 炎的6.85%。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血脂异常7例表现为高甘油三酯(TG)血症,3例表现为以高TG 为主的混合型高血脂症,血清TG明显高于酒精性和胆源性胰腺炎(P<0.01)。高脂血症性急性胰 腺炎有2例淀粉酶(尿、血)在正常范围,其淀粉酶均值显著低于胆源性胰腺炎和酒精性胰腺炎(P <0.01)、血糖水平与酒精性胰腺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胆源性胰腺炎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P<0.05)。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血清TG水平与CTSI、临床APACHEⅡ评分、血淀粉酶无 相关性(r=0.342、0.381、0.051)。与胆源性胰腺炎、酒精性胰腺炎比较,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发病48 小时的CTSI、临床APACHEⅡ评分及平均住院天数无差异。结论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经 过和预后无异于其他原因的胰腺炎,病情的轻重与血脂高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21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18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96例其他病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脂血症胰腺炎的 TG 水平、脂肪肝发生率、SAP 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病因胰腺炎.结论 高脂血症所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均有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治疗及减少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ABP患者依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内镜组行ERCP治疗和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其腹痛缓解时间及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随访所有ABP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117例ABP患者中急性轻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9例(84.6%),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8例(15.4%)。内镜组和对照组总例数分别为49例和68例。内镜组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轻症胆源性胰腺炎和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腹痛缓解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镜组无明显内镜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5—37个月);7例失访,随访率94.0%。内镜组的复发率0(0/46)明显低于对照组46.8%(29/62)(P〈0.01)。结论与常规治疗比较,ERCP治疗ABP是较好方法之一,不仅疗效好、恢复较快,而且安全,并能减少胆源性胰腺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方法选取江北区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7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56例(复发组),初发性胆源性胰腺炎216例(初发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诱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初发组比较,复发组中男性所占比例、APACHE-Ⅱ评分、中重度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合并胆总管开口狭窄率、合并高脂血症率、手术治疗率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复发组复发2次者与复发2次以上者的胰腺炎分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0)。复发组有明确诱因者明显高于初发组(80.36%vs 58.33%,P=0.002)。复发组中高脂饮食、饮酒率明显高于初发组(P值均0.05),但是2组胆道感染、口服药物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复发性胰腺炎在男性中多见,相对较重,常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开口狭窄、高脂血症,手术治疗率高。高脂饮食和饮酒是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提高对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25例老年(60~84岁)SAP患者的例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0例非老年人(22—59岁)对照组SAP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SAP患者以胆石症为主要病因,多伴其他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APACHEⅡ(24、48h)和Ranso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患者的局部并发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和死亡原因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我国老年SAP病因以胆源性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伴发疾病多,并发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发生率较高。老年人急性胰腺炎仍以内科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广东地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和梅州市人民医院1990年至2005年急性胰腺炎(AP)病例共1582例。根据病因分为HLAP(123例)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828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显著差异;HLAP组的TG水平显著高于ABP组;但血清淀粉酶仅有36%的患者升高3倍以上,显著低于ABP组的62%。HLAP组的SAP比例、脏器衰竭发生率、总体病死率和复发率均显著高于ABP组(P〈0.05)。结论HLAP具有显著的重症化和复发性趋势,预后较为凶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8例作为血液净化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收集同期本院其他科室收治的15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15例作为常规治疗组,未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48小时后血清淀粉酶(AMY)、三酰甘油(TG)浓度、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死亡数.结果 血液净化组在首次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后血清淀粉酶、三酰甘油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8小时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组死亡3例(16.7%),常规治疗组死亡4例(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可以较快降低HLAP患者血清淀粉酶和三酰甘油水平,缓解病情,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病类型和预后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脂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的患者临床特点 ,旨在加强对高脂血症影响急性胰腺炎发病类型和预后的认识。方法 随机选择 2 0 0 12 0 0 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住院 4 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分为高脂血症 (11例 )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两组。结果  4 3例患者中 ,7例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高脂血症组 5例 ) ,计数相关分析显示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发病比例增高与高脂血症呈正相关 (χ2 =6 5 8,P <0 0 5 ,r =0 4 6 )。高脂血症组患者中酗酒者、体重超重 (BMI>2 4 )合并有糖尿病者明显高于胆源性胰腺炎组 ;2例重症患者血淀粉酶正常 ;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显著多于胆源性组。结论 高甘油三酯血症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发病呈显著正相关。教育患者饮食控制、减轻体重或应用降脂药物等 ,有助于防治急性胰腺炎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78/116)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肝损害。按病因分类,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者的发病率为79%(38/48),胰胆手术后(含胆囊切除术后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发病率为68%(15/22),暴饮暴食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发病率为67%(20/30),其他因素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发生率低。胆源性胰腺炎较非胆源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更明显,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3.72、4.12、3.26、3.64、3.25,P均〈0.01)。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大多合并肝损害。  相似文献   

12.
从胰腺的受累部位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胰腺炎时胰腺的常见累及部位及病因,初步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0年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40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累及部位及病因作回顾分析。结果74.0%患者为高脂血症导致的胰腺炎;100%胰腺炎患者胰腺尾部受累,83.8%患者为胰腺尾部或体尾部受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以体尾部或头体尾部同时受累为主,胆源性胰腺炎主要以胰腺尾部或体尾部受累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96.1,P〈0.01)。轻症胰腺炎主要为胰腺尾部和/或体尾部受累;重症胰腺炎主要为体尾部或整个胰腺受累。两者在受累部位方面比较具有显著差异(X^2=187.5,P〈0.01)。胆源性胰腺炎主要是轻症胰腺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中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胆源性胰腺炎。两者相比差异显著(X^2=10.9,P〈0.05)。结论胰腺炎的受累部位提示胰腺炎的发生除胰酶激活引起自身消化之外,胰腺微循环障碍造成胰腺实质缺血缺氧亦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对于胰腺炎的治疗除了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之外,改善胰腺微循环亦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组34例(22.4%),对照组即无复发组118例(77.6%).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以胆源性为主(52.9%);酒精性(14.7%)、高脂血症(8.8%)和其他因素(2.9%)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饮食不当(8.8%)和特发性(11.9%)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组患者胸水、腹水和假性囊肿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30.8%、23.1%和19.2%,对照组分别为29.2%、11.5%和3.1%,假性囊肿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胆道结石和酒精是其常见病因,原因不明者占较高的比例.明确病因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可有效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前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了解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胆囊切除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组)和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后急性胰腺炎( 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的病因均为胆囊结石,且其中24例为胆囊多发小结石;B组占同期所有病因导致急性胰腺炎的8.9%,其中16例为胆源性胰腺炎,6例病因未明,10例为复发性。 A组DBIL/TBIL、GGT异常例数均多于B组( P均<0.05)。肝功能检验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胆囊切除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是胆囊多发小结石,多数病例DBIL/TBIL(>50%)及GGT高于正常,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为胆总管结石,并且具有复发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源性AP 97例,高脂血症AP 32例,酒精性AP 21例。对比3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严重程度分布、并发症、评分及住院天数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胆源性AP组发病年龄显著大于其他2组,以女性患者多见;而高脂血症和酒精性AP组患者均以男性多见(P值均0.05)。胆源性AP患者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病更为常见,高脂血症AP患者合并糖尿病更为多见(P值均0.05)。与其他2组相比,胆源性AP患者血淀粉酶、ALT、AST水平较高,入院时C反应蛋白和72 h后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P值均0.05)。而高脂血症AP组患者血糖、血脂(TG、CHO)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P值均0.05)。3组AP患者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AP患者急性液体积聚的发生率、MCTSI评分均低于其他2组(P值均0.05);而酒精性AP患者全身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P0.05)。3组患者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病因的差异不会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根据患者人口分布、合并疾病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可以早期识别急性AP的病因,作出及时相应的处理,改善患者愈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间收治的28例HLAP和64例A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LAP组BMI、重症患者比例、Ranson评分≥3、CT分级为D、E及APACHEII≥8分者均较ABP组高(P〈0.05)。HLAP组血清TG、GLU、UA均显著高于ABP组,而ALT、AKP、TBIL、DBIL及血AMY均显著低于ABP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LAP组患者死亡率为14.3%),显著高于ABP组的1.5%(P〈0.05)。结论与ABP组相比,HLAP组通常病情较重,多为SAP且常不伴有血淀粉酶的显著升高,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9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72h内)行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与同期保守治疗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ERCP组全部成功实施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72例胆总管结石者行网篮及气囊取石,所有92例均行鼻胆管引流,重症组10例同时行胰管支架引流。ERCP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RCP组重症组病死率8.3%,对照组重症组病死率33.3%。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治疗是安全的,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我国近十年急性胰腺炎(AP)病因变化特点,并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病因构成的不同。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入选的23篇有关AP病因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汇总、归纳和分析。结果比较2005—2009年和2010—2015年间国内AP常见病因构成的不同,胆源性AP、酒精性AP、高脂血症性AP在2010—2015年时间段发生率升高,且高脂血症性AP已超过酒精性AP,位居第二位;特发性AP的发生率在2010—2015年时间段降低。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AP常见病因发生率,发达国家中酒精性AP、特发性AP发生率较高,而我国高脂血症性AP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AP存在时间演变,胆源性AP、酒精性AP、高脂血症性AP发生率逐年升高,发达国家与国内情况有所差异,仍以胆源性AP和酒精性AP为主。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以改进诊治方法。方法:对110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中83例确是胆源性胰腺炎,其中入院时胆道仍有梗阻(梗阻型)34例,梗阻已解除(非梗阻型)49例。其余27例不是胆源性胰腺炎,20例只是胆源性一过性胰高压,7例乃一般胰腺炎,发病与胆道无关。结论:诊断胆源性胰腺炎要有根据,临床上不可凡遇胆道有结石,血或(和)尿淀粉酶升高就诊断为胆源性胰腺炎。要根据治疗前胆道有无梗阻对胆源性胰腺炎分型论治:梗阻型应尽早引流解除胆道梗阻,非梗阻型宜积极保守治疗,病情缓解后在同一住院期内手术。胆源性一过性胰高压和胰腺炎要按胆道或胰腺病情处理,不可一概按胆源性胰腺炎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糖尿病并发急性胰腺炎4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糖尿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40例中12例(30.0%)临床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8例(20.0%)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22例(55.0%)有胆源性疾病,22例(55.0%)有高脂血症。36例(90.0%)经过内科保守治疗治愈,3例(7.5%)死亡,1例(2.5%)转上海医院继续治疗。结论糖尿病病人常并发代谢紊乱,导致高脂血症、胆石症,易诱发胰腺炎,并发DKA,AP患者急性炎症反应又加重各器官的损害,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病情较重,应及早诊治,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