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食管信号叠加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创性经食管信号叠加直接记录窦房结电位(SNP)的技术。方法:对8只犬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并对256例食管电生理检查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和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均在正常范围的患者,其中男142例、女114例,年龄10~74(44.2±12.4)岁进行检测。采用自制三导心电微电位检测仪将食管导联的信号放大(增益达到100_μV/cm)、滤波(0.1~50Hz),16位模/数(A/D)转换,系统采样频率2kHz,对信号进行叠加,189例(74%)记录到食管 SNP。结果:所测信号叠加食管 SNP 为 P 波前的低幅、低频波,可见有两种形态:园顶型(60%)和上斜型(40%)。所测窦房传导时间为(83.3±26.7)ms,分布范围为(23~118)rm;波幅为3.5~27.7μV;dv/dt为0.43~1.93mV/s。结论:我们认为在适当的滤波、高增益和抗基线漂移技术条件下,利用经食管信号叠加技术,大多数窦房结功能正常的患者可直接记录到食管 SNP。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记录实验动物犬和人的食管窦房结电图(SNP)的技术与方法.方法:对各8例实验动物犬和人的食管与心内窦房结电图进行对比研究.检测仪采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自制的微电位检测仪,系统带宽0.5至1 000Hz,采样频率为2KHz,增益为200~10万倍,且A/D转换器为16位精度.结果:通过信号叠加对犬的食管和心外膜以及人的食管和心内膜所记录的SNP对比研究证实:在高增益条件下,采用信号平均方法经食管能记录到实验动物犬和人的SNP.结论:通过适当的技术可记录到SN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食管导联信号平均无创性直接地记录窦房结电位(SNP)的技术。方法对8只犬进行了系列的实验研究,直接将双极电极放置于犬的食管导联、窦房结区和右房等部位进行同步记录与信号叠加同步记录;还对窦房结区、右房、左房等部位的局部电活动进行同步记录与观察;当交界心律出现时,再记录上述电位关系的改变。结果食管导联记录的P前波与窦房结区记录的电位同步,并超前于右心房的电位。结论采用信号平均叠加方法经食管导联所记录的P前波确为窦房结电位。  相似文献   

4.
用Ag—AgCl电极于50例正常人的前胸体表,记录到每搏窦房结电位。它在相应的心电图P波前出现,窦房传导时间为54~174ms,舒张期斜坡不明显,向上斜坡之dv/dt为0.33~2.17mv/s,波幅7~45μv。在4条麻醉狗,同步记录体表窦房结电图、腔内窦房结电图和肢体导联心电图,作对比定性观察,证实了从体表记录到的P前波是窦房结区电活动在体表的反映。通过对1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简称SSS)及10例其他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显示出它在反映心脏传导系统各部分、特别是窦房结的电活动方面的优越性,能起到常规心电图无法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离体兔心窦房结部位的心外膜面记录到窦房结电位。它在相应的心电图P波前出现,窦房传导时间为8~30ms,舒张期斜坡之dv/dt为0.16~0.64mv/sec,向上斜坡之dv/dt为5.1~25.1mv/sec,“4相”向“0相”过渡匀滑,波幅为230~790μv给予河豚毒素后可使叠加在其上的A波消失,因而图形与窦房结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相似,并可在给予异博定后立即消失。证实此电活动是窦房结区以起搏细胞为主的跨膜电位变化在心外膜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房性早搏所计算窦房传导时间(SACT)与食管心电生理检查所测SACT的相关性.方法 房性早搏根据公式(代偿间期-基础心动周期)÷2计算SACT,食管电生理检查采用S1S2程控期前刺激法测定SACT.结果 在5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中食管电生理检查SACT延长者31例,自然房性早搏延长者33例.两者所测SACT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通过自然房性早搏也可判断窦房传导时间,有利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20例杂种麻醉狗同步记录腔内SNE和ECGⅡ,均记到具特征性的P前波(SACT44~68ms)。在电灼希氏束形成房室分离的模型上,于无心室活动的A-A间期里亦成功地记录到P前波。静脉给予异搏定P前波减小或消失。故认为P前波与心室活动无关,也非心房起始波,而是窦房结电位。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67-1368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律后窦房结的功能。方法:采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检测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1周及3个月窦房结功能的变化,测定指标包括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间窦房结功能的差异。结果:患者复律后1周SNRT(1332±149)ms、CSNRT(460±81)ms及SACT(168±29)ms,较复律后3月(1130±121)、(356±74)、(140±25)ms及对照组(1134±80)、(348±83)、(138±19)ms均明显延长,复律后3月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可以影响窦房结的功能,而房颤复律后窦房结功能可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9.
1978年Narula提出心房连续起搏法(简称CAP法)间接测定窦房传导时间(SAC-Tc)、其计算公式基于几个假定条件。究竟这些假设能否成立,众说不一,但均无直接证据。近年来导管电极法记录窦房结电图(SNE)成功,它不仅可用以直接测定窦房传导时间(SACT_d),也为判断SACT_c的真实性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测定了14例SACT_c,并同步记录SNE,根据SNE中直接测定的有关时间间期证明CAP法的某些假设值得商榷。材料和方法一、受检者:均系我院临床心脏电生理或心导管检查的住院患者。14例中男6人,女8人,年龄为17~53岁。其窦房结功能(SNF)均正常,所有受检者检查前至少三天未服用任何影响SNF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将7F双极心导管电极,从颈外静脉插入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记录到以P前波为特征的窦房结电图。它与兔的窦房结电图相似。P前波出现在相对应的心电图P波之前,窦房传导时间为16~37ms,舒张期斜坡之dv/dt为0.10~0.63mv/sec,向上斜坡之dv/dt为4.7~23.5mv/sec。波幅为100~600μv。P前波在刺激颈迷走神经或窦房结局部注入肾上腺素时发生改变,局部注入异搏定时消失,证实了P前波即窦房结电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食管心房调搏在快速型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5例快速型心律失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实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测定食管导联的R-P'E、P'E-R时限,比较V1导联的R-P'时限与食管导联的R-P'E时限,并与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结果作比较。结果经心脏电生理确诊后的分型:顺向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O-AVRT)57例,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S-F)]19例,房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扑动1例,心房颤动2例,左心室特发性室速3例,冠状动脉窦无冠窦底起源的AT合并右房间隔部起源的心房扑动1例,左心房AT合并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发现AVNRT(S-F)型病人食管导联中R-P'E < P'E-R,且R-P'E < 70 ms;O-AVRT型病人大多R-P'E < P'E-R,且R-P'E>70 ms;右侧旁道型病人V1导联的R-P' < 食管导联R-P'E;左侧旁道型病人V1导联的R-P'>食管导联的R-P'E。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85例病人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效终止率为88%。结论食管心房调搏可以鉴别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类型,尤其是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心脏电生理检查以及射频消融术均提供了帮助,且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有较高的终止率。  相似文献   

12.
Sinoatrial node electrogram (SNE) was recorded successfully in recent years, using transvenous electrode catheter. Via SNE and intratrialelectrogram (IEG), one could measure sinoatrial conduction time(SACT) directly, observe sinoatrial node (SN) potential changes in cadiac cycles, diagnose some sinus arrhythmias which couldn't be confirmed by surface ECG. All these could offer accurate evidence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The authors recommend a modified metho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electrode catheter, by which one can increase success rate of obtaining stable SNE. Using this method, the authors recorded SNE in 10 cases with SSS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用窦房结电图直接测定窦房传导时间7例。其中,5例窦房结功能正常,SACTd<120ms;1例病窦综合征,SACTd180ms;1例存在第1度房室传导阻滞,其SACTd不能准确测量。介绍了测定方法,并对窦房结电图的应用价值和记录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为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同步记录心内窦房结电图(SNEi)和食管窦房结电图(SNEe),然后改用只为120例不同年龄的4组健康人记录SNEe。经以上两种途径测得的窦房传导时间(SACT)相关良好。SACT与年龄呈正相关,老年组的SACT显著长于其它年龄组。结果提示:SNEe和SNEi具有同等程度的可靠性。不同年龄组共用一个SACT诊断标准是不恰当的,应分别制定其标准。  相似文献   

15.
用7F食管双极电极,在麻醉狗的食管记录到以P前波为特征的窦房结电图。其P前波与腔内窦房结电图的P前波同步,形态相似,具有舒张期斜坡与向上斜坡,以及二斜坡过渡匀滑等特征。给异搏定(维拉帕米)后消失,恢复窦性心律时重新出现,表明它是窦房结区电活动在食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一组窦房结电图的描记结果。全组病例包括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及6例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1~52岁,平均35.2岁。测定的窦房传导时间:病窦者30~120ms,非病窦者133~200ms,两者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有关窦房结电图描记的其他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及体会,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间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其中有3例术中中转开胸.与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平均为(13.8±3.4)/例:(11.1±2.6)/例;胸部手术失血量更少(160.5±24)ml:(290.5±36.5)ml;术后胸管拔管时间更短( 3.9±1.5) d:( 4.9±2.4) d;肺部并发症更少( 7.3%) :(15.6%) ;总体住院时间更短( 12.3±3.5) d: ( 15.4±5.6) d; 但胸部手术时间更长( 125±43.5) min/ 例: (60.5±30.6) min/例.结论 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作为外科微创一种新型的技术,其对外科医生手术技术及器械要求较高,但多方面的优点弥补了开胸手术的不足,只要硬件条件及临床手术条件允许下,应积极推广应用.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淋巴清扫彻底、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对临床诊断的60例病窦,20例可疑病窦及60例单纯窦缓者检测体表窦房结电图,发现窦房结除起搏频率低于60次/min外,60例病窦中的57例,20例可疑病窦中的15例,窦房结有心电图不易发现的起搏或/和传导功能障碍。起搏功能障碍的表现为:起搏功能不稳定,时而起搏,时而停止,形成间歇性窦性停搏或窦房结与心房间游走心律;偶见窦性搏动或窦房结无起搏功能,完全由次级起搏点取代等。传导功能障碍的表现为:传导时间延长或窦房传导阻滞等。此结果表明体表窦房结电图在检测窦房结功能障碍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We recorded sinus node electrogram (SNE) in 10 0f 11 patients with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by a new method, which could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stable SNE (91%). Their direct sinoatrial conduc- tion times (SACTd)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without SSS. According to SNE, two types of I degree S-A block in 9, and special type of II degree S-A block in l of 10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