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中子与光子混合照射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35MeVp→Be快中子(N)和6MVX射线(X),分别以0,40,80,120,160,240,320,400cGy和0,100,200,300,400,600,800,1000cGy的不同剂量照射鼻咽癌细胞株CNE1,经克隆形成分析绘制细胞存活曲线,计算快中子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BE),再根据等效剂量设置两个照射方案(1)1周分次照射分别采用X×5次、N×2次和XNXXN的照射方式,照射后进行克隆形成分析,比较存活分数;(2)两次照射分别采用X+N、N+X和X+X的照射方式,比较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快中子的RBE为2.4,6MVX射线单次照射200cGy的快中子等效剂量近似为80cGy。克隆形成分析表明,XNXXN照射的细胞存活分数(0.0079)明显低于X×5次(0.018)和N×2次(0.017)照射(P<0.01)。流式细胞分析发现,混合照射诱发的凋亡率较高,两种射线不同顺序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的变化不同,X+N组出现了更明显的G2期阻滞。结论快中子和光子混合体外照射对CNE1细胞有协同杀伤效应,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可能在混合射线的损伤修复机制中起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体外胃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方法:~(60)Coγ射线单次照射胃腺癌BGC-823细胞,照射剂量分别为0、2、4 Gy,利用MTT和克隆形成率实验检测各剂量组BGC-823的增殖能力;同时利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各剂量组BGC-823细胞的凋亡;用PI单染测定各剂量组BGC-823的细胞周期。结果:与0 Gy组相比,2、4Gy 60Coγ射线照射可显著抑制胃腺癌BGC-823细胞的增殖(P〈0.05),诱导BGC-823细胞在照射后依次出现S期和G2/M期阻滞。4Gy 60Coγ射线照射后48h,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0Coγ射线照射可抑制胃腺癌细胞BGC-823增殖、诱导胃癌细胞出现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快中子、光子及快中子光子混合射线照射小鼠胸腔后心肌的病理改变。方法:168只小鼠被随机分为中子组、光子组、混合线组(快中子加光子)。分别照射等效快中子、光子及快中子加光子混合射线,每个剂量点均在照射后第3,14和28天分别取6只小颈处死,开胸取出心脏后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切片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结果:在照射后第3、14天和28天,3组小鼠心肌的病理改变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结论:快中子加光子混合射线照射小鼠胸腔后, 不会加重心肌放射损伤,对临床应用混合射线治疗胸部肿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例1:患者女,82岁。1978年8月因右腘窝肿瘤经外院手术切除,病理为“胴窝滑膜肉瘤”。术后给予^60Coγ线局部照射DT65Gγ/6.5周。治疗后下肢功能正常。1980年4月因进食阻挡经食管x线摄片诊为食管中段癌,病变长3cm,黏膜中断,狭窄横径1.0cm。食管拉网查到鳞癌细胞。行单纯放疗,^60Coγ线4野照射DT66Gy/6.5周。放疗结束,症状缓解,食管摄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及探讨快中子及X射线诱导人直肠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方法:不同剂量X射线(0、2、4、6、8、10Gy)及具有同等放射生物学效应的相当于X射线1/3剂量的不同剂量快中子(0、0.67、1.34、2.01、2.68、3.34Gy)照射细胞,于37℃孵育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进行Hoechest 33 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并计数凋亡指数AI(凋亡细胞的百分数);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特有的形态学特征;此外,我们分别对不同剂量(0、2、4、6、8、10Gy) X射线及快中子(0、0.67、1.34、2.01、2.68、3.34Gy)照射后24小时的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基因表达(p53及bcl-2)的检测.结果:不同剂量X射线和快中子照射的细胞凋亡指数随着照射剂量和受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同一时间点,快中子诱导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X射线;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较阳性对照组,p53基因表达下调明显,bcl-2基因表达下调不明显;不同剂量快中子照射后的细胞,p53及bcl-2基因表达下调均不明显.结论:高能X射线和快中子诱导人直肠癌细胞的凋亡具有明确的时间-剂量相关性,随着受照后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逐渐增大,凋亡指数渐趋升高,无明显变缓之势;快中子照射人直肠癌细胞,与X射线相比较,可引起较大的凋亡反应;此外,照射后p53及bcl-2基因表达下调,说明此两类基因都参与了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及探讨快中子及X射线诱导人直肠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方法:不同剂量X射线(0、2、4、6、8、10Gy)及具有同等放射生物学效应的相当于射线1/3剂量的不同剂量快中子(0、0.67、1.34、2.01、2.68、3.34Gy)照射细胞,于37℃孵育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进行Hoeche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并凋亡指数AI(凋亡细胞的百分数);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特有的形态学特征;此外,我们分别对不同剂量(0、2、4、6、8、10Gy)X射线及快中子(0、0.67、1.34、2.01、2.68、3.34Gy)照射后24小时的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基因表达p53及bcl-2)的检测。结果:不同剂量X射线和快中子照射的细胞凋亡指数,随着照射剂量和受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同一时间点,快中子诱导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X射线;不同剂量快中子照射后的细胞,较阳性对照组,p53基因表达下调明显,bcl-2基因表达下调不明显;不同剂量快中子照射后的细胞,p53及bcl-2基因表达下调均不明显。结论:高能X射线和快中子诱导人直肠癌细胞的凋亡具有明确的时间-剂量相关性,随着受照后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逐渐增大,凋亡指数渐趋升高,无明显变缓之势;快中子照射人直肠癌细胞,与X射线相比较,可引起较大的凋亡反应;此外,照射后p53及bcl-2基因表达下调,说明此两类基因都参与了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7.
最近研究表明电离辐射可以改变细胞周期的进程,而且不同的辐射敏感性细胞辐射后存在不同细胞周期变化规律。已有的研究发现^60Coγ射线对于卵巢癌细胞(A2780)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主要发生G1阻滞,而对白血病细胞(HL-60)主要是G2 M期阻滞。p27^kip1是一类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抑制剂,作为细胞周期负性调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最近有研究者发现细胞G2 M期阻滞p21蛋白高表达和p27^kip1蛋白的低表达共同调控,但是p27^kip1蛋白在γ射线引起的细胞周期改变过程中表达和分布的改变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深部X线与电子线 (β射线 )两种射线对疤痕疙瘩术后的放射治疗疗效。 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科 1988年~ 1998年收治的 36 2例深部X线治疗患者与 1998年~ 2 0 0 0年 6月份收治的 87例电子线 (β射线 )治疗患者 ,均经手术切除。深部X线组 :在手术拆线后经深部X射线治疗 ,剂量 2 0 0cGy/次 ,2~ 3次 /周 ,DT2 0 0 0cGy。复发患者给予同等剂量放射。电子线 (β射线 )组 :在术后半小时至 7天开始给予高能电子束 6MeV治疗 ,剂量 2 0 0~ 5 0 0cGy/次 ,连续照射。DT10 0 0~ 2 0 0 0cGy复发患者给予 10 0 0~2 0 0 0cGy。结果 深部X线治愈率是 82 9% ,电子线 (β射线 )治愈率是 85 1% ,两者的治疗效果经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手术后放射治疗是治愈疤痕疙瘩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纯系小鼠CFW/L_1腹腔注射10~5或10~6艾氏腹水癌细胞(EAC),24小时后腹腔注射抗EAC 血清。在腹腔内注射10~5艾氏腹水癌细胞的小鼠中,有90%其肿瘤生长受到了压抑,而注射10~6癌细胞的小鼠则40%受到抑制。当接种10~6腹水癌细胞0.5小时后,再注射正常脾细胞到同种或同基因小鼠,抗血清抗肿瘤的能力增大了,有90~100%的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受到了抑制。对接种有10~5肿瘤细胞的小鼠,在单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纯放射及放射联合健择(gemcitabine)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细胞周期改变的影响,探讨健择对CNE-2细胞的放射增敏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60Coγ射线单纯照射和照射联合健择对CNE-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单纯照射导致CNE-2细胞G1期阻滞,照射剂量〈6Gy时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6Gy时G1期阻滞基本稳定在一定水平。5mg/L、10mg/L、15mg/L健择与CNE-2细胞共育24h后照射2Gy,以S期阻滞为主;随着单次照射剂量的提高,以G1阻滞明显。CNE-2细胞与健择15mg/L共育12h后照射2Gy,开始时以G1阻滞为主,但24h后以S期阻滞明显。且至少维持36h以上。结论:健择对CNE-2细胞有中度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健择引起S期或G1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1.
Zhu SC  Wang YX  Li R  Han C  Qiu R  Shen WB 《癌症》2007,26(2):127-131
背景与目的:肿瘤细胞照射后常表现为细胞周期的变化,本研究采用细胞周期监测点激酶CHK1和CHK2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RNA)转染食管癌细胞,观察对其蛋白表达以及60Co γ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并构建质粒连接的CHK1和CHK2 shRNA,分别提取质粒DNA并采用脂质体转染TE13细胞并传代;采用Western blot、RT-PCR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HK1和CHK2蛋白和muRNA表达、以及5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5 Gy γ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结果:采用CHK1和CHK2 shRNA转染TE13细胞后,其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单纯5 Gy γ射线照射后24 h,TE13细胞G2/M期比例由未照射组的32.17%增至6147%;shRNA转染的TE13细胞在5 Gy γ射线照射后24 h,C2/M期比例由单纯照射组的61 47%降至28.13%(CHK1)和42.80%(CHK2),P<0.05.5 Gy γ射线、CHK1 shRNA力5 Gy γ射线、以及CHK2 shRNA力5 Gy γ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7.0%、13.0%和21.0%.shRNA转染的子一代TE13细胞在转染后120 h,对CHK1和CHK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已基本消失:转染120 h后以5 Gy γ射线照射24 h,CHK1或CHK2 shRNA转染组G2/M期比例高于单纯照射组,P<0.05;至转染后144 h和5 Gy γ射线照射后48 h,转染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G2/M期比例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质粒连接的人CHK1和CHK2 shRNA转染TE13细胞后,可以明显抑制其mRNA和蛋白表达并消除照射后G2/M期阻滞,增加放射敏感性;提示TE13细胞γ射线照射后G2/M期检测点可能受CHK1和CHK2激酶双重调节,但以CHK1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移植肿瘤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以及Bcl-2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左后肢腹股沟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接种后7天γ射线全身照射75mGy,照射后24、48小时分别处死直接测量肿瘤大小变化,取肿瘤组织分别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周期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直接荷瘤组相比,低剂量照射组肿瘤生长缓慢(P<0.05),24小时后肿瘤细胞阻滞于G1期,Bcl-2蛋白表达下降,48小时后肿瘤细胞凋亡增加(P<0.001)。结论低剂量辐射可使机体肿瘤细胞阻滞于G1期并通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增加,明显提高机体抗肿瘤的作用,具有肿瘤治疗和辅助放化疗的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5例T2b 期声门鳞癌的放射治疗效果 ,复习文献 ,讨论提高T2b 期声门鳞癌放疗生存率的方法。[方法]1985年至1994年江苏省肿瘤医院和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T2b 期声门鳞癌15例 ,均行单纯放射治疗 ,局部5cm×6cm~5cm×7cm小野照射 ,照射剂量DT7000cGy~7500cGy,DT180cGy/次~200cGy/次 ,53天~57天。[结果]1例失访 ,随访率达93 33%。5年无瘤生存率53 34%。[结论]T2b 期声门癌的放射治疗效果较差 ,较理想的放疗方法为 :DT7000cGy左右 ,DT120cGy/次 ,一天2次(或DT>200cGy/次 ,一天1次)照射 ,≤45天  相似文献   

14.
γ射线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周期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γ射线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抑制作用机理。方法:对大鼠VSMCs进行原代培养,经^3H-TdR掺入法观察γ射线对VSMCs增殖情况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射线对VSMCs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γ射线对VSMCs p53、细胞周期素D(cyclin 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γ射线对寻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γ射线照射可诱导VSMCs出现G1期阻滞,在照射后一定时间内会导致p53表达增强,cyclinD和PCNA表达减弱,结论:γ射线可抑制VSMCs增殖,其机制可能主要是γ射线诱导VSMCs出现G1期阻滞,抑制VSMCs进行有丝分裂,在这个过程中p53,cyclinD和PCNA等分子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照射单次剂量对宫颈癌放疗晚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本文对 2 9例放疗后出现晚期并发症的宫颈癌Ⅲb期病人与 30例放疗后未出现晚期并发症的宫颈癌Ⅲb期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体外照射单次剂量DT为 195~ 2 0 5cGy者 ,晚期并发症组 2 0例 ,占 6 9% ,对照组 6例 ,占 2 0 % ;单次剂量DT 180~ 194cGy者 ,晚期并发症组 9例 ,占 31% ,对照组 2 4例 ,占 80 %。P<0 0 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晚期并发症组的平均肿瘤深度较对照组增大。两组A点及B点放射总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体外照射单次组织量 2 0 0cGy比 185cGy提高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低剂量辐射免疫兴奋效应的动物模型,探讨低剂量X射线照射对人大肠癌HCT-8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大肠癌细胞周期.结果 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后,大肠癌G0/G1期细胞百分数升高(P<0.05),S期细胞百分数降低(P<0.05),G2 M期细胞百分数升高(P<0.05).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DNA合成及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移植肿瘤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以及 Bcl-2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左后肢腹股沟皮下接种 S180肉瘤细胞,接种后7天γ射线全身照射75mGy,照射后24、48小时分别处死直接测量肿瘤大小变化,取肿瘤组织分别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周期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凋亡相关蛋白 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直接荷瘤组相比,低剂量照射组肿瘤生长缓慢(P<0.05),24小时后肿瘤细胞阻滞于 G1期,Bcl-2蛋白表达下降,48小时后肿瘤细胞凋亡增加(P<0.001)。结论低剂量辐射可使机体肿瘤细胞阻滞于 G1期并通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增加,明显提高机体抗肿瘤的作用,具有肿瘤治疗和辅助放化疗的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疤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深部X线与电子线(β射线)两种射线对疤痕疙瘩术后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科1988年-1998年收治的362例深部X线治疗患与1998年-2000年6月份收治的87例电子线(β射线)治疗患,均经手术切除。深部X线组:在手术拆线后经深部X射线治疗,剂量200cGy/次,2-3次/周,DT2000cGy。复发患给予同等剂量放射。电子线(β射线)组:在术后半小时至7天开始给予高能电子束6MeV 治疗,剂量200-500cGy/次,连续照射。DT1000-2000cGy复发患给予1000-2000cGy。结果 深部X线治愈率是82.9%,电子线(β射线)治愈率是85.1%,两的治疗效果经卡方检验无显差异(P>0.05)。结论 手术后放射治疗是治愈疤痕疙瘩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PC-3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为临床放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和AnnexinV-FITC联合PI双染法和Ap02.7单抗法流式细胞仪(FCM)定量检测原代HUVEC和PC-细胞在0-10Gy的6MV-X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照射后24h和48h两种细胞均出现明显G0/G1期减少和G2/M期增加,但2Gy照射时仅对PC-3细胞周期有影响,两种细胞照射后均未出现辐射相关的凋亡。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两种细胞出现G2/M期阻滞但不引起凋亡发生,两种细胞均有一定的辐射抗拒性。  相似文献   

20.
电离辐射调控脂质体介导的TNFα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用脂质体LipofectaminTM2000介导重组质粒p-Egr-TNFα转染人HeLa细胞,研究该重组质粒在不同剂量γ射线作用下在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材料与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的表达,并探讨剂量效应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后,p-Egr-TNFα在HeLa细胞中表达量为(250~400)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照射转染后的HeLa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S期和G2M期阻滞,呈现剂量依赖性的增高,G0/G1比值则呈现剂量依赖性的下降.与之相对应,细胞凋亡率也呈现剂量依赖性的增高.结论:60Co γ射线可以调控脂质体介导的重组质粒p-EgrTNFα,在被转染的HeLa细胞中表达量明显增高,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也呈现剂量依赖性的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