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豫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风险因素,建立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接受氯氮平治疗的63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氯氮平血药浓度监测值分为超标组(≥ 600 ng·mL-1)140例和对照组(<600 ng·mL-1)491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性别(OR=4.127,P<0.001)、BMI (OR=1.074,P=0.01)、日剂量(OR=1.013,P<0.001)、发热(OR=19.266,P<0.001)、氯氮平服药史(OR=2.505,P<0.001)、联用美托洛尔(OR=2.446,P=0.007)、联用普萘洛尔(OR=2.493,P=0.003)是发生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AUC达到0.870,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具有最佳一致性。结论:性别、BMI、剂量、发热、服药史、联用美托洛尔、联用普萘洛尔是豫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氯氮平高血药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构建的列线图具有最佳辨别力和出色的校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上皮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抽取10只设为正常组,其余随机分为AKI组,APS低、高剂量组各10只,地塞米松组11只。建模后6,12,18 h时APS低、高剂量组APS 100,200 mg·kg-1灌胃,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10 mg·kg-1灌胃,正常组及AKI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建模后24 h测磷法检测肾上皮细胞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RT1)。结果:与AKI组比较,APS低、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Na-K-ATP酶活性增强(t=3.894,P=0.005;t=6.564,P<0.01;t=6.565,P<0.01);与APS低剂量组比较,APS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Na-K-ATP酶活性增强(t=2.544,P=0.034;t=2.635,P=0.030);与AKI组比较,APS低、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SIRT1蛋白表达量升高(t=9.923,P<0.01;t=12.042,P<0.01;t=10.960,P<0.01);与APS低剂量组比较,APS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SIRT1蛋白表达量升高(t=4.985,P=0.001;t=5.000,P=0.001)。结论: APS可改善脓毒症AKI大鼠肾上皮细胞能量代谢,可能与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血药谷浓度(Cmin)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浓度变异的因素,并对其进行用药安全性评价。方法:患者使用的维持剂量有减半维持剂量(A组)和标准维持剂量(B组),采用HPLC法测定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收集伏立康唑用药相关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影响伏立康唑Cmin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监测了53例肝硬化病患者的74个血药浓度。A组患者伏立康唑Cmin为(4.02±1.94)μg·mL-1,B组患者伏立康唑Cmin为(6.89±4.57)μg·mL-1。其中A组中有30.8%的Cmin高于治疗窗上限,B组有63.4%的Cmin高于治疗窗上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中伏立康唑Cmin与白蛋白值、INR值、合并使用肝毒性药物和CYP2C19抑制剂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对B组血药浓度有影响的因素。伏立康唑在A组和B组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和38.9%。结论:减半维持剂量在肝硬化患者中仍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肝硬化患者使用伏立康唑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从而保证伏立康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用药的指导作用,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前瞻性非随机对照方法,依据患者是否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进行分组,A组(未进行基因检测)和B组(基因检测组),B组根据代谢表型分UM组(超快代谢型),EM组(快代谢型),IM组(中间代谢型),PM组(慢代谢型),均采用标准给药剂量,比较各组血药谷浓度(Cmin)、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采用RT-PCR法检测基因型,RP-HPLC法检测Cmin。常规治疗前、治疗后3 d、7 d和治疗结束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细菌学情况、肝、肾功能检测。结果:A组和B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EM、IM和PM 3组间Cmin和不良反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PM组的Cmin显著高于EM组(P<0.01),PM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EM和IM组(P均<0.01)。单因素分析表明CRP和基因型对Cmin有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基于CYP2C19基因型和炎症严重程度进行伏立康唑起始剂量用药,有助于获得目标谷浓度,提高疗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代谢产物7-羟基甲氨蝶呤(7-OHMTX)血药浓度监测在成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HD-MTX)延迟排泄预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进行HD-MTX治疗的137例次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相关信息,利用SPSS 25.0软件,分析MTX延迟排泄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疾病种类、体质指数)、MTX化疗的输液时长、用药剂量、给药前血液学、肝肾功能指标(WBC、HB、PLT、N、ALT、AST、Ccr、BUN)、血药浓度相关性,并建立延迟排泄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44 h或68 h 7-OHMTX血药浓度、7-OHMTX/MTX血药浓度比值、诊断、输液时长、化疗前AST值等与延迟排泄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迟排泄仅与7-OHMTX44 h血药浓度(P<0.001)或7-OHMTX68 h血药浓度(P=0.001)呈正相关,与7-OHMTX/MTX44 h或7-OHMTX/MTX68h血药浓度比值(P<0.001)呈负相关,44 h/68 h延迟排泄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949/0.962。结论:高浓度7-OHMTX、低比值7-OHMTX/MTX是MTX化疗延迟排泄的危险因素,通过测定44 h或68 h 7-OHMTX浓度及其与MTX比值,均可以较好地预测MTX排泄延迟,44 h预测模型较68 h预测模型可以提前24 h预警,便于临床及时调整亚叶酸钙(CF)解救方案,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应激性心肌损伤之后,大鼠心肌组织及心肌细胞的状态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的方式,建立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模型,观测大麻二酚治疗之后应激大鼠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血清中CORT、BNP、c-TnI、TNF-α和Il-1β的含量变化,以及应激前后心肌组织中mRNA的差异表达,将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前100位基因按照具有氧化作用和抗氧化作用进行分类,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研究方法,观察大麻二酚对应激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研究应激性心肌损伤后心肌细胞中蛋白质差异表达。结果: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和生化酶学检测验证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模型,心肌损伤的大鼠心率和血压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CORT (P<0.05)、BNP (P<0.05)、c-TnI (P<0.05)、TNF-αP<0.05)和Il-1βP<0.01)也显著升高,使用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大鼠的心率(P<0.05)和血压(P<0.01)明显下降,血清中CORT (P<0.001)、c-TnI (P<0.001)、TNF-αP<0.01)和Il-1βP<0.05)也显著降低,转录组显示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前100位基因中,44个基因发挥氧化作用,34个基因具有抗氧化作用。体外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应激之后细胞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 (P<0.01)和GSH (P<0.01)显著降低,经过剂量为2.5 μmol·L-1的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 (P<0.05)和GSH (P<0.01)水平却明显升高,利用Hoechst 33342和Annexinv-FITC/PI进行双染凋亡细胞检测,发现应激之后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大麻二酚预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应激之后Gsk3β和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而Nrf2和Bcl2蛋白表达量则显著降低,经过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Gsk3β、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Nrf2和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大麻二酚可预防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并且其作用机制与减少Gsk3β、Bax的表达和升高Nrf2、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2018年12月某院发生的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住院患者临床特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ESBL)情况及药敏结果等。结果: 共纳入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170例,ESBLs菌株98例;重症医学科占比最高(50例,29.4%),其中ESBLs菌株30例(30.6%),非ESBLs菌株20例(27.8%)。ESBLs菌株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全部耐药;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为70.6%、20.2%、80.2%。ESBLs组WBC、NEU计数、NEU%、PCT水平高于非ESBLs组,差异有显著性(Z=-2.149,P=0.032;Z=-2.521,P=0.012;Z=-2.990,P=0.003;Z=-2.149,P=0.032;Z=-2.543,P=0.011)。单因素分析示慢性肺部疾病、泌尿道梗阻、慢性肝胆疾病、高血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用药史、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χ2=4.891,P=0.027;χ2=6.746,P=0.009;χ2=7.934,P=0.005;χ2=6.041,P=0.014;χ2=36.862,P< 0.001;χ2=15.178,P<0.001),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肺部感染、泌尿道梗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是ESBLs菌株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χ2=6.515,P=0.011;χ2=3.709,P=0.050;χ2=39.237,P<0.001;χ2=16.922,P<0.001)。ESBLs菌株致病变多见左肺或同时累及双肺(χ2=9.042,P=0.002;χ2=6.541,P=0.013)。结论: 该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较高,耐药率高,炎症程度更明显。经验性治疗应结合患者危险因素考虑合理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重症感染患者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0名重症感染患者(CRRT组8人,非CRRT组22人)接受静脉用多黏菌素B治疗48 h后测定多黏菌素B谷浓度(Cmin)、中浓度(C1/2t)和峰浓度(Cmax),收集2组患者临床信息,并分析CRRT对药物浓度、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CRRT组CminC1/2tCmax分别为(0.983±0.872)μg·mL-1、(2.141±1.116) μg·mL-1、(4.644±1.597) μg·mL-1,非CRRT组分别为(2.333±0.967) μg·mL-1、(3.502±1.191) μg·mL-1、(7.252±2.272) μg·mL-1,2组间各浓度差异显著(均P>0.01)。疗效方面,CRRT组临床有效率(25.0%)低于非CRRT组(40.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RT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无相关关系(P>0.05),非CRRT组Cmax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临床有效的Cmax最佳阈值为8.352 μg·mL-1。不良反应方面,CRRT组和非CRRT组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25.0%和9.1%(P>0.05),非CRRT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率为54.5%,均与血药浓度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CRRT会降低多黏菌素B的血药浓度,非CRRT组中Cmax浓度与临床疗效相关。对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有必要的,特别是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普萘洛尔对氯氮平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4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氯氮平片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随机、开放、2周期交叉的空腹生物等效性试验,其中15人早晚服用氯氮平片100 mg,另外9人服用氯氮平片+普萘洛尔,每周期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血样采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样中氯氮平的浓度,使用WinNonlin 7.0软件计算参比制剂组氯氮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用氯氮平相比,合并使用普萘洛尔后,氯氮平的平均AUC0-12Cmin,ssCav,ss均显著增高(P=0.043,P=0.017和P=0.042);合用普萘洛尔组的氯氮平Cmax,ss均值也较单用氯氮平组高[(854.11±286.47) ng·mL-1 vs.(671.14±160.98) ng·mL-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用普萘洛尔组氯氮平的平均t1/2显著长于单用氯氮平组(P=0.001)。结论:合并使用普萘洛尔可显著增加氯氮平的系统暴露量,在临床上需注意普萘洛尔对氯氮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肝功能不全重症患者中伏立康唑血浆谷浓度(Cmin)的分布特点,并考察Cmin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重症监护病房中接受静脉用伏立康唑治疗的肝功能不全患者的Cmin数据和生理病理资料,采用Child-Pugh评分进行肝功能不全分级,伏立康唑Cmin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SPSS软件用于统计分析。结果:44例肝功能不全患者(包括肝移植患者)共92个Cmin纳入最终分析。经验治疗方案下(维持剂量:200 mg bid iv),患者的平均Cmin超出治疗窗(2-6 μg·mL-1)上限且Cmin个体差异较大[中值±四分位距,(6.17±3.20)μg·mL-1],仅43.5%的Cmin在治疗范围内。Child-Pugh C级患者的Cmin显著高于Child-Pugh AB级患者的Cmin[(7.98±3.60)vs.(5.28±3.16)μg·mL-1,P<0.001],Child-Pugh分级是Cmin的独立影响因素。此外,肝移植患者的Cmin低于非肝移植患者,且两者的Cmin差异在Child-Pugh C级中较为显著[(7.35±2.95)vs.(8.99±4.21)μg·mL-1,P=0.033]。结论:200 mg bid iv维持剂量下,伏立康唑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Cmin高,按Child-Pugh分级的肝功能是Cmin的主要影响因素。肝功能不全重症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时,应基于Child-Pugh分级减少给药剂量和/或延长给药间隔,同时进行严密的血药浓度监测,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体内泊沙康唑对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7例allo-HSCT受者,采用环孢素免疫抑制治疗且血药浓度位于治疗窗(150~300 μg·L-1)内,之后合用泊沙康唑预防真菌感染.收集受者合用泊沙康唑前与合用1~10 d内的环孢素谷浓度(C0)、浓度剂量比(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阐明奥氮平不同给药次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获得奥氮平不同给药次数的有效浓度范围及警戒浓度值。方法: 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采用奥氮平治疗14 d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年龄、性别、奥氮平日给药剂量、浓度、给药天数、给药次数/日、合并用药、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分析奥氮平给药次数与收集指标的关系,确定奥氮平不同给药次数的有效浓度范围,结合不良反应发生率确定奥氮平警戒浓度值。结果: 奥氮平的给药次数与日给药剂量(β1)、浓度(β2)、减分率(β3)具有相关性(r=0.381、0.102、-0.082,均P<0.01),多元回归方程为y=0.882+0.041β1 -0.002β2-0.002β3;根据检出率值最大原则,奥氮平浓度qd和bid给药分别对应的10,90 ng·mL-1和15,110 ng·mL-1的界值,检出率数值均大于总病例的上限界值2.02;当奥氮平浓度≥130 ng·mL-1界值时,不良反应发生率≥70%。结论: 当奥氮平剂量相同时,给药次数增加,峰浓度降低,有效浓度范围更宽,对于奥氮平大剂量使用时更安全。奥氮平qd和bid给药有效浓度范围分别是10~90 ng·mL-1和15~110 ng·mL-1,最佳疗效浓度范围为15~45 ng·mL-1,安全使用警戒浓度值应小于130 ng·mL-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亚急性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 cholestasis,IHC)大鼠肠内菌群变化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 38只IHC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姜黄素低剂量组(9只)、姜黄素高剂量组(10只)、阳性药物组(10只),9只健康大鼠设置为对照组。姜黄素低、高剂量组姜黄素200、400 mg·kg-1灌胃;阳性药物组熊去氧胆酸60 mg·kg-1灌胃;对照组与疾病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为每天一次;干预14 d。检测肝功能指标、胆红素代谢指标、炎症指标;qRT-PCR反应定量检测肠内菌群;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p-NF-κB p65、核因子抑制蛋白(IκBα)、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疾病组比较,姜黄素低、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降低,白介素-10(IL-10)均升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增加,大肠杆菌均减少(P<0.05);与姜黄素低剂量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ALP、ALT、AST、GGT、TBIL、DBIL、TBA、IL-1β、IL-6、TGF-β1均降低,IL-10均升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增加,大肠杆菌均减少(P<0.05)。与疾病组比较,姜黄素低、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均降低(P<0.05);与姜黄素低剂量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均降低(P<0.05)。结论: 姜黄素可改善亚急性IHC模型大鼠肝功能、胆红素代谢、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推测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CYP3A5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给药剂量(D)、血药浓度(C0)和浓度/剂量比(C0/D)的影响,为临床Tac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诊断为胆道闭锁并行儿童活体肝移植术的患者188例,回顾性收集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Tac的DC0以及各生化指标。根据供、受者的基因型,分为快代谢组(CYP3A5*1/*1)、中间代谢组(CYP3A5*1/*3)和慢代谢组(CYP3A5*3/*3);综合考虑供者与受者基因型,分为供者-受者均表达组、供者不表达-受者表达组、供者表达-受者不表达组、供者-受者均不表达组,比较各组D、C0、C0/D结果: 按照供者或受者的基因分型,与CYP3A5*3/*3组比较,CYP3A5*1/*1CYP3A5*1/*3D、C0、C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考虑供受者基因型,除个别时间点外,与供者-受者均不表达组比较,其余3组的C0与C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者表达-受者不表达组与供者-受者均不表达组的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道闭锁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Tac的药动学受到供者、受者CYP3A5基因多态性的共同影响。在移植术后4周内,要达到相同的的血药浓度,供者或受者基因型为CYP3A5*1/*1CYP3A5*1/*3的患者需给予更大剂量的Tac。  相似文献   

15.
叶晨  李军  傅茜  闫佳佳  黄民  陈孝  王长希  陈攀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22):2373-2377,2382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原研药和仿制药的浓度、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中国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中的一致性。方法:通过筛选纳入2015年1月到2021年1月肾移植术后使用他克莫司原研药(普乐可复)、仿制药(赛福开)的病例。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2组体质量及CYP3A5基因分型后,比较术后3,7,14d的剂量校正谷浓度(dose-adjusted trough concentration,C0/D)、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结果:最终初步纳入137例患者(411个C0点),其中普乐可复58例(174个C0点),赛福开79例(237个C0点)。倾向性得分匹配后共纳入96例患者(288个C0点),每组各48例。2组患者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C0/DC0达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性方面,2组患者6个月的存活率均为100%,普乐可复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3%,赛福开组为1.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普乐可复组和赛福开组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的肝功能异常均为1例、院内感染分别为3例和1例、院外感染分别为3例和6例、总感染事件分别为6例和7例,血糖异常分别为31例和33例,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原研药普乐可复和仿制药赛福开在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中的C0/D、C0达标率、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泵注硫酸镁对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且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随机分为硫酸镁组(M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25例。记录和比较2组在入室时刻(T0)、诱导前(T1)、诱导后(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 (T4)、切皮时(T5)、开始切除动脉瘤时(T6)、切除动脉瘤后(T7)、缝皮时(T8)和气管拔管时(T9)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术中舒芬太尼和阿曲库铵每小时的平均使用量及总药量,术后1、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M组T2T3T6T7T8T9时的MAP值低于C组(P<0.05);T4T5时2组MAP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M组T3T5T8T9时的HR值均显著低于C组(P<0.01);T2T4T6T7时2组HR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M组麻醉性镇痛药舒芬太尼和肌松药阿曲库铵的平均输注速度及总用药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1)。术后1 h、4 h和8 h,M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硫酸镁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可以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同时可以减少患者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可作为一种麻醉辅助用药应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艳山姜挥发油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内皮间质转分化(EndMT)的干预作用及信号机制。方法:以10 ng·mL-1 TGF-β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EndMT模型。实验共分为两个部分:(1)分组:正常组,模型组(10 ng·mL-1 TGF-β1),EOFAZ低剂量组(10 ng·mL-1 TGF-β1+1 μg·L-1 EOFAZ),EOFAZ高剂量组(10 ng·mL-1 TGF-β1+4 μg·L-1 EOFAZ)。EOFAZ干预作用2 h后加入TGF-β1共同孵育72 h。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波形蛋白(Vimentin)和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以及Notch-1的蛋白表达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2)分组:正常组,模型组(10 ng·mL-1 TGF-β1),γ-分泌酶抑制剂组(10 ng·mL-1 TGF-β1+15 μmol·L-1 DAPT),EOFAZ高剂量组(10 ng·mL-1 TGF-β1+4 μg·L-1 EOFAZ)。DAPT及EOFAZ干预作用2 h后加入TGF-β1共同孵育72 h。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otch-1,Snail和Slug的表达。结果:内皮细胞经TGF-β1处理72 h后,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CD3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Vimentin,Notch-1,Snail和Slu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P<0.05),给予EOFAZ作用后能逆转上述改变。同时在给予DAPT阻断Notch信号后,Notch-1,Snail和Slug蛋白水平下降(P<0.05)。结论:EOFAZ干预TGF-β1诱导EndMT的作用与Notch信号相关,其可以进一步调控Snail和Slug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