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变结构控制策略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的调速和定位。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 ,采用变结构控制的伺服系统响应速度快 ,控制精度高 ,对负载变化和自身参数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其调速和定位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变结构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定向交流伺服系统;从实现的角度,采用了基于观测器重构状态的控制方案。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采用变结构控制的伺服系统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对负载变化和自身参数扰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其调速和定位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变结构控制理论 ,分析和设计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定向交流伺服系统 ,并采用了基于观测器重构状态的控制方案。仿真实验表明 ,采用变结构控制的伺服系统响应速度快 ,控制精度高 ,对负载变化和自身参数扰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其调速和定位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变结构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永磁同步电机磁场定向交流伺服系统;从实现的角度,采用了基于观测器重构状态的控制方案.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采用变结构控制的伺服系统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对负载变化和自身参数扰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其调速和定位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段滑模控制的位置伺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参数变化及负载扰动等问题,分析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将滑模变结构控制与矢量控制相结合,设计了适用于矢量控制位置伺服系统的分段式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试验结果表明分段式滑模变结构控制伺服系统符合定位过程中时间最优化的原则,响应迅速,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原理。从分析影响双闭环调速系统性能的因素着手,提出了PMSM位置伺服系统综合设计方案。电流环采用三角载波比较方式的电流滞环控制方法,能够比较容易提高伺服系统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速度环调节器应用了变结构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快速性、定位无超调。仿真模块是基于MATLAB/SIMULINK和Powerlib模块库搭建起来的,通过仿真结果得出这两种控制策略的完美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为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一种新型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金  王离九 《电气传动》1994,24(4):13-16
本文从滑模变结构理论出发,针对交流伺服系统,提出一种新型控制策略,理论分析、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使交流伺服系统同时具备良好的鲁棒性和快速性,定位无超调位精度和跟踪精度高等优点,并且改变了传统的三环串级模式,简化了系统结构,其控制策略易于数字实现。为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了变结构系统理论和Lyapunov设计方法,将变结构控制策略应用于直流电动机的调速,从实现的角度,采用了基于观测器重构状态的控制方案,设计了直流调速变结构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变结构控制使得直流调速系统对负载变化和自身参数扰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控制结构简单实用,其性能优于PID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齐蓉  林辉  李玉忍  谢利理 《微特电机》2004,32(8):24-26,46
系统以TMS320F240 DSP芯片为核心,以斜槽无刷稀土永磁正弦波同步电动机为伺服电机,提出软件伺服策略,构成变结构全数字高精度宽范围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系统兼顾稳态和动态性能,实现了位置换向和时间换向相结合的变结构控制,使这两种控制结构的优点都得到发挥。软件伺服实现的变结构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较单纯用一种控制结构的系统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小的转矩脉动,其调节速度更快且更易于实现低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0.
交流伺服电机快速准确定位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讲述了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系统控制过程,分析了位置闭环系统在减速过程中易造成定位误差较大的原因,给出了分段线性减速的控制算法。利用微机强大的控制功能,实施了变结构控制思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满足了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1.
滑模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解决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位置伺服系统中速度不控或控制律设计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简化的位置、速度控制器一体化设计方法。分析常规变结构伺服系统中位置、速度滑模控制器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利用状态变量间的对应关系改进传统滑模面。借鉴经典PID伺服系统的控制思想,综合设计系统的外环控制器,实现精确的位置定位及速度控制。在此基础上,采用积分及前馈等补偿策略以消除变结构系统中固有的抖振现象,并提高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文中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型预测变结构控制交流伺服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交流位置伺服系统存在的结构复杂及系统性能受不确定性影响严重等缺点,将模型算法控制与变结构控制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变结构控制策略.该方法采用交流伺服系统的一阶ARMA模型作为预测控制的参数模型、在线实时反馈校正,利用变结构的思想求控制量,有效克服了不确定性的影响,而且控制算法简易,很好地满足了动态较快的电动机实时性要求.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的交流伺服系统,能很好地克服非确定性的影响,且具有很高的静态精度和良好的动态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3.
交流伺服系统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的控制方案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科要介绍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及其新近发展,指出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突出优点和主要缺点,概述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现状,深入分析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作者基于滑模变结构理论、为交流伺服提出和设计的几种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4.
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交流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提出了一种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该方法设计简单,既不牺牲滑动模态的鲁棒性,同时又有效地减小了抖振。仿真结果表明:由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构成的交流伺服系统,具有较好的快速性、抗负载扰动及参数摄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感应电动机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仿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提出了感应电动机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阐述了滑模变结构控制交流调速系统的实现方法,给出了仿真实验波形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交流伺服系统的滑模变结构加速度控制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了一种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变结构加速度控制法。通过对变结构系统进行加速度控制,可以大大削弱变结构控制产生的抖动,提高运行的平稳性和定位精度,减少能耗。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解决了变结构控制在原点附近和恒速运行区段中的抖动问题,而且结构简单,按照精度要求可方便地调节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7.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控制策略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仇翔  俞立  南余荣 《微特电机》2005,33(10):39-43
从直线电机的原理与分类引入到目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控制问题,分别从经典控制、现代控制及智能控制三个方面,介绍了目前直线电机伺服系统控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还就目前较成熟的鲁棒H∞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进一步展开描述。  相似文献   

18.
交流永磁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陈荣  严仰光 《电机与控制学报》2004,8(3):205-208,236
电机控制方法主要有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两种控制方法。在系统控制结构、控制方法对系统硬件的要求、系统的控制性能等方面对两种控制方法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对系统控制的硬件要求较高、低速性能较差、电机调速范围较窄,适用于速度变动范围不宽的调速系统。而使用矢量控制方法时,系统调速范围较宽,低速性能良好。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自身特点,只有选择矢量控制方法才能满足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结合了变结构系统理论和Lyapunov设计方法,将变结构控制策略应用于直流电动机的调速,从实现的角度,采用了基于观测器重构状态的控制方案,设计了直流调速变结构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变结构控制使得直流调速系统对负载变化和自身参数扰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控制结构简单实用,其性能优于PID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0.
滑模-PI变结构控制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宪民 《电气自动化》2002,24(1):24-25,39
本文针对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转矩脉动和噪音比较大的特点,根据变结构控制理论,提出采用滑模-PI变结构的控制策略。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表明,对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实行变结构控制,有助于克服非线性因数对系统的影响、减小转矩脉动、降低噪音和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而在误差很小的范围内,切换为PI控制,则有助于克服滑模存在的颤震问题,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