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培养和提高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三年制2016级护生118名、初中起点五年制2014级护生110名为调查对象,采用护理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为(115.69±15.54)分,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学制、与父母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家人打电话的频率以及是否热爱护理专业等。结论高职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学校应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加强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提高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是护理人员核心能力之一,通过对中专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分析,得出可以从加强师资培训、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改善课程体系、专业课上渗透、改革评价体系等多个环节加强对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王艳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7):84-85
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极其缺乏,加强对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十分迫切.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积极探索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4.
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职业形象及人文素养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患者对实习护生职业形象及人文素养满意度和期待,分析目前护理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教学医院对实习护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36个临床科室的295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对实习护生提供的护理服务及护生的职业形象满意度较高,而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价偏低。结论现阶段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整体欠缺,教学医院应侧重于对护生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的熏陶与培养,将人文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持续改良和整体优化医院人文环境,从而培养出具有人文关怀特质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有针对性地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中专护生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护理人才,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完善教学管理组织和规范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人文实习环境,并针对中专护生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后,中专护生人文素质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 培养中专护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中专护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中职护生护理专业形象认知行为的现状及目前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探讨培养护生职业形象认知行为及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旨在为中职院校合理设置人文课程,突出中职特色等方面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600名护生人文素质现状及800名住院患者或其家属对实习护生人文素质及职业形象的满意度。结果护生对自身人文素质及职业形象的认同度较高(3.30±0.10分)、对学习人文知识的期望度较高(2.88±0.12分)、对目前学校人文课程的开设及人文环境的满意度较低(2.18±0.10分),住院患者或其家属对实习护生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满意度较低。结论目前学校护理教育中存在人文教育比重过低,人文类课程开设形式不尽合理,护理专业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尚缺乏规范的评价标准。通过院校联合的方式在学校教育及临床带教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临床实践中人文关怀的带教、运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行示范引导、制订护生人文素质及职业形象的评价方法与标准等来加强中职护生良好职业形象、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对护理人文关怀的内涵进行梳理诠释,对实习阶段护生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就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人文关怀意识、增加见习机会、加强社会实践和实习等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有效途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在护理教育中应用反思日记的方法,并验证反思日记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高职护生教育中应用反思日记法,通过问卷调查验证其效果。结果课程结束后,两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S1、S2、S6、S8维度得分和总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护生在课程开始前与课程结束后人文关怀能力S1、S3、S4、S6、S7、S8维度得分和总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反思日记可以更好地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开展,高职护生仅凭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已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培养高职护生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同时,还需对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推动护理人文教育质量发展,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关怀品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人文教育模式,以本校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共297人)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融入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以护生人文关怀品质问卷和教学反馈问卷评价其效果。结果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干预后比干预前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人文关怀能力和人文关怀感知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99.7%的护生对人文关怀教学给予正性评价;55.6%的护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17.8%的护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教学。结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得到护生的认可,但是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没有得到显著改变,仅在人文关怀能力和人文关怀感知方面有所突破。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探索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方式,全面提升护生人文关怀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名在我校就读的护生随机分为A组和B租,每组各100名护生,为A组护生在《急救护理》教学中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为B组护生进行《急救护理》教学,对比分析两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结果:与B组护生相比较, A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较强,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护理》教学中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对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显著,对护生人文素质修养的提高及其自身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儿科护理教学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措施,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中专三年级学生92名,通过教师的人文关怀潜移默化影响护生,并通过儿科护理教学及临床实践等方式实施人文关怀培养。结果干预前、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儿科护理教学中对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提高了护生人文素质及修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叙事教育主导的多元发展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将2019级护理班46名作为对照组,2020级护理班48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叙事教育主导的多元发展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对两组学生人文关怀意识及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评价,并对观察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教学实施后观察组学生人文关怀意识、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认知、勇气维度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叙事教育主导的多元发展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还能促进护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课程思政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我院2018级护理专业两个自然班的大专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对实训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验组护生在课程前后进行人文关怀能力问卷调查并进行自身对照比较,课程结束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护理技能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课程前与课程结束后人文关怀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的护理技能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护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培养了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为高职护生人文关怀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加强护生人文关怀教育树立护理新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护理教育新理念的实施方法和运用价值。方法:用3年的时间,对200名在校护生采用“参与式”、“情景式”教学、“人文行动工程”、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护生的情、理、知、行等人文关怀方面的综合素质。结果:护生在临床实践中体现了良好的人文素质,在护患关系、护患沟通、医护协作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获得了平均91.67分的测评成绩。结论:加强在校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培养护生的关怀理念,并将其融入临床护理实践中,既是可行的,也是完全必要的。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护理新理念已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即将实习的2006级和即将毕业的2005级高职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人文课程的认识和态度、人文课程的设置及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结果95.65%的高职护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认为人文课程在树立良好护士职业道德、扩大知识面、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结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护理教育的软肋之一,只有及早改革才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影响护生人文关怀素养和能力培养的因素,结合多年护理实践教学经验,探索护生人文关怀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培养护生职业情感,实现护士职业誓言;体现护理核心价值,凸显以人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72名,通过带习教师的人文关怀理念潜移默化影响临床护生,并采取角色模范式、日志式、对话式等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结果实施前后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增强了临床护生的关怀能力,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外科护理教学以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满足临床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我校4年级两个班高职护生,通过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外科护理教学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即按照基础体验、观察和思考、展示和总结、实际应用4个环节组织教学。结果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外科护理学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护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明显提高。结论体验式教学法是培养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遵义市某“三甲”医院实习的149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2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实习科室的人文氛围、学校教师的关心以及人文护理相关培训是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主要因素。建议学校、医院及临床科室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注重学校教师对护生的人文关怀,加强人文关怀相关培训,通过多元化途径潜移默化地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