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17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ICU)隔离病区住院的16例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COVID-19组)和38例核酸检测阴性(对照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产妇分娩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6例确诊为2019-nCoV感染的产妇中,轻症1例(6.25%),普通型15例(93.75%)。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分娩孕周,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热和咳嗽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17~0.386、χ^2=0.012~2.048,均P>0.05)。两组产妇的羊水量、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胎盘重量,以及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55~1.015、χ^2=0.021~0.316,均P>0.05)。新生儿COVID-19核酸检测未发现阳性者。结论非重症感染2019-nCoV产妇与未感染产妇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COVID-19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未发现感染2019-nCoV。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抗原夹心免疫层析法抗体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7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为临床诊断阳性病例,另选同期就诊的85例确诊未感染2019-nCoV患者为临床诊断阴性病例。采用基于双抗原夹心法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进行血清总抗体(IgG、IgM和IgA)检测,分析两种方法2019-nCoV总抗体(IgG、IgM和IgA)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结果:建立针对2019-nCoV抗体检测的双抗原夹心免疫层析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2019-nCoV总抗体(IgG、IgM和IgA)与临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7.77%、100%和98.48%;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分别为98.88%、100%和99.24%。两种检测方法检测血清2019-nCoV总抗体(IgG、IgM和IgA)的总符合率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5,χ2=225.0;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法对于2019-nCoV抗体检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巨细胞病毒感染(CMV)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CMV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统计患者预后,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178例患者中,共检出CMV感染者45例,感染率为25.28%;感染组患者糖皮质激素抵抗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肠镜检查溃疡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经治疗,感染组患者好转23例(51.11%),未感染组好转107例(80.45%),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MV感染及糖皮质激素抵抗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MV感染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合并CMV感染患者来说,宜早期行抗病毒治疗以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自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截至2020年2月20日全国发现感染病例累计7万余例,2019-nCoV传播速度快,影响大。为尽快了解2019-nCoV感染的发生、发展进程,本文对2019-nCoV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了解其致病机制,科学、合理的采取诊疗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5.
随着确诊人数的增加,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oavirus,2019-nCoV)感染的表现呈现多样性,出现了继发或首发为心血管系统损害表现的临床症状。本文将结合近日来公布的2019-nCoV感染患者病例资料和最新的研究,对此次2019-nCoV感染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心血管系统损害表现、可能机制及治疗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自2019年12月底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报告了一组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的病因不明的肺炎病例,现已经证实该疾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疫情迅速蔓延,波及全国各地及23个国家,截至2020年2月8日,已造成34 955例感染,725例死亡。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及SARS和MERS的流行病学研究,就2019-nCoV感染的流行特点作一综述,并对疫情发展趋势和防控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后的2个监测年度漯河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的变化。方法 下载“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漯河市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监测年度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后漯河市流感流行特征的变化。结果 2019—2020年度ILI%(流感样病例占急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为2.06%,2020—2021年度为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18.43,P<0.05);2019—2020年度及2020—2021年检出病原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8.29%和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8,P<0.0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之前,漯河市ILI%周分布曲线呈现春季和冬季双峰分布,而在2020—2021年度,ILI%全年呈现低水平波动趋势,无明显高峰;2019—2020监测年度,5~<15、25~<60年龄组流感样病例构成比分别为26.30%和5.67%,均高于2020—2021年度构成比(分别为18.38%和4.7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感染控制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6月该院收治的5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和25名医护人员设为对照组(未予以感染控制管理),另抽选2019年7—12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共患者60例和25名医护人员纳入观察组(予以感染控制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感染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医务人员手卫生、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废物处理以及个人防护方面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开展感染控制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感染出现,提升科室的感染控制管理质量,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9.
朱芳 《医疗装备》2021,(6):49-50
目的探讨孕期生殖道感染对母婴结局及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广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孕期生殖道感染分为感染组(30例)和未感染组(40例)。所有产妇进行对症治疗,记录感染组的治疗有效率,并比较两组胎膜早破周期、分娩周期及母婴结局。结果感染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感染组胎膜早破周期、分娩周期均早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略高于未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生殖道感染可引起胎膜早破、早产,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需进行积极的预防与治疗,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实验室核酸检测的原理方法,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中的价值与实验室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20年1月23日-2020年2月2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发热门诊的患者以及筛查的湖北旅居者的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开放读码框1ab(ORF1ab)、核壳蛋白(N)基因。结果共检测的3 824例标本中,阳性病例35例,阳性率0.91%。结论疫情期间对发热门诊患者及湖北旅居者进行2019-nCoV核酸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检测2019-nCoV科学可靠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待检标本中的2019-nCoV核酸,对监测和控制疫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宫颈癌(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CC患者127例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05例分别作为CC组和CIN组,另选取同期来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44名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一般资料、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STAT3表达情况以及高危型HPV感染情况、STAT3表达情况与CC临床病例参数的关系。结果在对照组、CIN组和CC组宫颈组织中,STAT3阳性率分别为15.91%、53.33%和80.31%,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7.27%、77.14%、93.70%,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C患者中,病理高中分化程度患者STAT3蛋白表达高于低分化患者,淋巴结转移患者STAT3蛋白表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STAT3阳性表达率和高危型HPV感染率上升,同时STAT3表达与CC患者病理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因此临床可通过检测STAT3对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组织病变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防控与诊疗救治并行时,如何制定COVID-19医院感染防控策略,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以"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原则,分别从"管人"、"管物"、"管流程"方面提出建立应急防控组织体系、发挥疾病预防控制科的专业作用、加强门急诊的管理、加强住院患者的防控管理、管理各级各类人员、制订诊疗防控流程、环境的清洁消毒、人员培训教育、加强后勤物资保障等防控策略与具体措施。结果所有来院患者均得到科学合理接诊,医务人员身体和心理状态稳定,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均未出现COVID-19。结论研究医院的COVID-19防控策略可为疫情流行期间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预防感染过程中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本院使用常规器械清洗消毒管理的200件非一次性医疗器械为本研究对照组,同时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本院采取程序化器械清洗消毒管理的200件非一次性医疗器械为本研究观察组,比较两组医疗器械的各项合格率。记录医院实施不同器械清洗消毒管理期间的感染发生率。调查医院应用不同器械清洗消毒管理期间的工作人员满意度以及工作倦怠感评分。结果:观察组各项医疗器械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程序化器械清洗消毒管理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工作人员个人成就感低落评分较常规器械清洗消毒管理明显更低,工作人员满意度以及情感衰竭评分、去人格化评分较常规器械清洗消毒管理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医院内实施程序化器械清洗消毒管理可有效提升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李春辉  黄勋  蔡虻  陈萍  陈文森  陈修文  邓子德  董宏亮  付强  高武强  高晓东  龚瑞娥  巩玉秀  侯铁英  胡国庆  胡必杰  李洁  李卫光  林玲  刘丁  刘聚源  刘卫平  刘运喜  陆群  马红秋  茅一萍  孟秀娟  逄崇杰  乔甫  任南  单淑娟  孙树梅  汤灵玲  童德军  王辉  王力红  王庆红  文建国  吴红曼  吴红梅  吴静  吴秀颖  鲜于舒铭  向天新  熊薇  徐艳  阎颖  杨怀  杨亚红  姚希  袁晓宁  岳丽青  曾翠  曾烂漫  张浩军  张静萍  张乐  张卫红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左双燕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3):199-213
 

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 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包括赴武汉抗疫一线的部分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适用于同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和普通患者的医疗机构;指导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合理有效利用防护用品,同时也覆盖了几乎所有非一线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使用。本共识通过评估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肺炎暴露的风险,根据暴露风险来确定不同区域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标准。本共识主要内容还包括:个人防护用品介绍及适用范围,三级防护穿脱流程,个人防护用品异常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同时,本共识特别强调,要合理进行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区域划分,以及重点分诊岗位安排有经验的感染科或呼吸科医生参与分诊,这些是风险评估的前提要求;在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时,既要防止防护不足,又要避免 滥用与过度使用,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为前提,预防新冠肺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 2019,2019-nCoV)感染者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标本中病毒核酸和抗体的检测情况,为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诊疗和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2月26—27日采集娄底市7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25例无症状感染者的粪便、血液和咽拭子,应用RT-PCR方法开展2019-nCoV核酸检测,采用胶体金方法开展2019-nCoV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共采集96份粪便,95份咽拭子,83份血液标本,粪便2019-nCoV核酸检出率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症状感染者阳性率(47.06%)高于确诊病例(12.70%),<40岁患者的阳性率(37.5%)高于≥40岁患者的阳性率(8.33%);咽拭子的阳性率无症状感染者(12.5%)和确诊病例(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标本2019-nCoV 抗体检出率为94.0%。 结论 出院患者咽拭子、粪便标本均不同程度检出2019-nCoV核酸,无症状感染者粪便标本核酸检出率高于确诊病例,提示应重点关注无症状感染者在疫情传播中的作用,需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出院患者的持续追踪和管理,综合多个指标进一步评估传染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收集分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特点,指导社区COVID-19的早识别、早筛查和早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7日至3月7日于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感染病区就诊的94例COVID-19轻症确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82例,女性12例;年龄17~69岁,平均(46.01±12.35)岁。以患者鼻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为确诊日期,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潜伏期以及临床表现等。 结果92例(97.9%)患者有可疑接触史,5例(5.3%)为无症状感染者。所有患者自接触可疑患者到出现临床症状时间为1~16 d,自出现临床症状到确诊时间为1~30 d。不同月份发病患者自出现临床症状到确诊的时间不尽相同:12月份(1例)为14 d;1月份(60例)为1~30 d;2月份(28例)为1~17 d。患者入住方舱医院的平均时间(20.31±5.05)d,所有患者自出现临床症状到呼吸道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9~44 d。63例(67.0%)出现发热,45例(47.8%)出现干咳,25例(26.6%)出现乏力等。 结论2019-nCoV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常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对于有类似表现并有可疑流行病学患者应尽早启动2019-nCoV核酸检测的筛查流程,早期发现可疑患者,并尽快就诊于方舱医院等感染病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我国31个省份<18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的流行特征, 为优化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4月29日至2022年5月31日, 中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所有年龄<18岁的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对感染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临床严重程度以及确诊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进行分析, 并分析不同流行阶段感染者的流行特征。结果研究期间, 我国共报告63 916例<18岁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其中, 确诊病例14 777例(23.12%), 无症状感染者49 139例(76.88%)。月报告感染者数在2022年4月达到高峰, 为40 864例。感染者分布在30个省份的1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其中, 上海市(41 562例)、长春市(5 753例)和吉林市(3 888例)占全国报告总数的80.11%(51 203/63 916)。男性占54.34%;感染者年龄M(Q1, Q3)为10(5, 14)岁, 57.73%的感染者集中在6~15岁;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56.14%)。确诊病例的发病至确诊时间M(Q1, Q3)为1(0,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