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蛋白(F蛋白)为病毒表面结构蛋白,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因此对F蛋白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病毒感染的机理,从而为研究RSV的免疫机理、研制特定部位的亚单位或多肽疫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编码呼吸道合胞病毒(RSV)G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观察其对RSV感染小鼠的保护性及特异性免疫效应,为研制安全有效的RSV新疫苗提供线索和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含RSV G蛋白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测序和酶切鉴定,Western blot检测目的 基因经体外表达后的免疫原性.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后以RSV感染,病毒滴定法检测肺组织标本中RSV滴度,HE染色法检查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活化状态.结果 成功构建了编码RSV G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G.Western blot证实目的 蛋白在体外具有免疫原性.被免疫小鼠感染RSV后肺组织病毒滴度降低,肺组织中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小鼠血清中产生较高滴度的抗RSV-G IgG.小鼠BALF细胞中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并且IFN-γ(Th1)、IL-4(Th2)两类细胞因子表达显示平衡.结论 编码RSV G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G能诱导产生CD4~+ CD25~+T细胞亚群,对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膀胱细胞的一个正常基因中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可以活化癌基因。这种突变将引起一种正常细胞蛋白p2l第12的位甘氨酸被缬氨酸所取代。Harvey和Kirsten小鼠肉瘤病毒(分别Ha-MuSV和Ki-MuSV)的ras转化基因也可以编码p21蛋白。现在除了知道p21的分子量为21,000和它可与质膜内表面结合外,对其p21了解甚少。  相似文献   

4.
文摘     
025在体外Ca~( )和磷脂调节pp60~(src)催化的p36蛋白磷酸化反应[Glenney JR jr: FEBs Letters 1985;192(1):79(英文)] p36蛋白是酪氨酸激酶的主要底物之一,结合在细胞质膜上。p36蛋白是许多组织的正常组分,小肠的含量尤为丰富。从鸡成纤维细胞和猪小肠分离的p36是以单体或以10KDa亚单位构成的复合物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De Larco和Todaro最先分离出了灰鼠肉瘤病毒(MSV)转化细胞生长因子,并把它看作肿瘤表现型表达的自发信号。由于这些生长因子能与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受体相互作用,所以与EGF是部分同源的。然而,这两种多肽的抗原性是不同的。显然;由肉瘤提取的因子,只是几种多肽生长因子中的一种,它促进在各种转化细胞中出现转化表现型。这些转化生长因子(TGF)被认为是激素样的  相似文献   

6.
在CD_4及CD_8抗原与蛋白酪氨酸激酶P56~(Ick)的相互作用中首次发现一种新的受体-激酶作用模式,T细胞表面抗原与能转化及活化细胞的细胞内分子家族成员间的这种联系可能在T细胞生长调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最近已有人证实了CD_4/CD8-P56~(Ick)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而且还发现T细胞受体复合体(TCR--CD_3)与另一种src激酶P59~(fyn)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横纹肌肉瘤RD细胞系的生长调节及作用机制。方法^3H-thymidine掺入实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和生长曲线检测经TGF-β1处理不同时间的RD细胞生长活力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榆测RD细胞周期的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5、p21和p27在RD中分布的变化;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olt检测RD细胞中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5、p21、p27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TGF-β1处理RD细胞后,其牛长活力明显降低,并出现G1期停滞。p21,p27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上升,且p21南胞核表达改变为胞核胞质内均有表达。p15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TGF-β1对RD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促使细胞G1期停滞。TGF-β1可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RD细胞中p21、p27的表达。TGF-β1可能通过上调p2和p27而非p15抑制RD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8.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ellular-abelsongene,C-Abl)属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Abelson超家族一员,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可参与调控细胞的周期变化、凋亡及转化等途径,它的激活或突变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有重要的联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阐述C-Abl在肿瘤中的重要作用,可为肿瘤的发生与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及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介导多重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是一种与多种肿瘤发病相关的DNA致瘤病毒 ,其编码的潜伏膜蛋白 1 (LMP1 ) ,是一种具有转化活性的瘤蛋白。LMP1通过多条信号途经 ,介导细胞转化、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禽类成红细胞增多症病毒(AEV)是一种能诱发易感禽类患成红细胞增多症和纤维肉瘤的反转录病毒,也能转化组织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和红细胞,转化作用需要AEV基因组的v-erb B基因,v-erb B编码一种糖蛋白,这种糖蛋白位于转化细胞的致密细胞内膜和细胞表面,目前还不能证实v-erd B蛋白具有何种酶活性,因而AEV的致癌机制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发用以快速构建多种可诱导性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蛋白的细胞系创新性的技术路线.方法 将不同的RSV病毒蛋白基因分别连接到含有PiggyBac转座子位点的Cumme诱导表达载体上,与PiggyBac转座酶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利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并用Cumate诱导病毒蛋白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均表明,加入诱导剂Cumate后,筛选的细胞系中开始表达相应的病毒蛋白,提示细胞系构建成功.结论 利用PiggyBac转座子可以高效率的构建诱导性表达RSV病毒蛋白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SARS病毒S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使用SARS-CoV S 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获得SARS病毒S蛋白的免疫血清。人工合成包含169条部分氨基酸序列重叠的SARS-CoV S蛋白的多肽库。将多肽片段包被ELISA板,利用免疫小鼠血清,通过抗体结合试验来筛选SARS病毒S蛋白的线性B细胞表位。并将筛选结果与使用B细胞表位分析软件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重叠肽合成法筛选到SARS.CoV蛋白两条多肽片段S335—352和S442—458.能与免疫动物血清特异性结合,与使用Bcipep数据库预测B细胞表位的结果相一致。结论鉴定了两个新的SARS病毒S蛋白B细胞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表达中国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地方株G蛋白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 ,以用于RSV感染防治的研究。方法 用基因克隆技术将中国RSV地方株G蛋白基因插入到痘苗病毒载体中 ,与痘苗病毒共感染获得重组病毒。用免疫印迹、ELISA、蚀斑减少试验等方法检测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及生物活性。结果 RSV地方株G蛋白在痘苗病毒中获得较好的表达 ,表达产物的糖基化程度较高 ,且该重组病毒免疫家兔可诱发特异性抗体产生。蚀斑减少试验证明 ,用该表达产物制备的抗血清具有中和病毒的活性。结论 重组病毒表达的中国RSV地方株G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免疫原性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正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一种导致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下呼吸道疾病的重要RNA病毒~([1-4])。据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33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中约10%会引起  相似文献   

15.
猪瘟病毒E2糖蛋白抗原表位的预测、多肽合成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CSFV E2蛋白免疫原性肽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对猪瘟病毒&糖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了预测,结合&基因的变异分析,人工合成了两条多肽(Pep1和Pep2)序列,与抗mE2蛋白的兔血清和抗mE2的8株单抗进行反应,并将两条多肽分别与载体蛋白(BSA)进行偶联和免疫家兔。结果:两条多肽均与兔的抗血清及单抗A11反应;多肽Pep2与单抗D5和D8反应。多肽Pep1与BSA载体蛋白偶联(Pep1-BSA),免疫家兔后能够产生针对多肽Pep1的抗体。结论:两条多肽Bep1和Pep2中,只有多肽Pep1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病毒与人类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清楚。肿瘤病毒是一种生物性致癌因子,具有生物的基本特性,含有DNA或RNA,能进行复制和遗传,产生子代病毒。肿瘤病毒对人有感染性,有些病毒对某些细胞具有特异亲嗜作用,引发疾病,并诱发肿瘤。肿瘤病毒的核酸能够整合到宿主细胞DNA链上,使人体细胞发生转化。有些肿瘤病毒基因组中含有病毒癌基因(viral oncogene,v-onc),可编码转化蛋白-癌蛋白(oncoprotein),使细胞发生恶性变化。RNA肿瘤病毒的v-onc,实际上起源于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c-onc),两者序列同源。c-onc存在于正常细胞中,而它的异常激活产生过量的编码蛋白,而又可诱发癌变。  相似文献   

17.
<正>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一种引起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也与婴幼儿哮喘反复发作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报告RSV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L)IL-2受体表达的影响。 实验方法 一、RSV对PBL IL-2R表达的影响:新分离的PBL悬液中,加入PHA(广州医工所产品)200μg/ml,混匀后加入24孔细胞培养板,1.0ml/孔(含10~6细胞)。将细胞分两组,每组3孔。置37℃5%CO_2温箱中培养  相似文献   

18.
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特点。方法 对145例患儿(男97例,女48例,年龄4个月~13岁,平均4.2岁),用HE、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电镜技术进行观察。所用抗体有:波形蛋白、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D99(12E7)、白细胞共同抗原(LCA)。结果 145例患儿中,100例随访1~20年。组织学分为胚胎性、葡萄状、梭形细胞型、腺泡状和实性型。5年存活率:葡萄状85%、梭形细胞型横纹肌肉瘤85%,胚胎性60%,腺泡状40%、实性型横纹肌肉瘤25%,预后最好的是梭形细胞型和葡萄状横纹肌肉瘤,预后次之的是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预后差的是腺泡状和实性型横纹肌肉瘤;预后好的部位是膀胱和头颈部,预后差的部位是躯干四肢、腹膜后和盆腔;免疫组织化学:107例均表达波形蛋白,除NSE、CD99和LCA均阴性外,结蛋白、SMA和肌红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75%和37%。15例肿瘤经电镜观察,其中10例发现有肌丝和肌节结构。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有利于儿童横纹肌肉瘤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分型。  相似文献   

19.
汉滩病毒核衣壳蛋白C-端T细胞表位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鉴定汉滩病毒核衣壳蛋白 (HTNVNP)C 端T细胞表位 ,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理、疫苗研制及抗病毒免疫反应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FRS恢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用IFN γELISPOT实验和T细胞增殖实验 ,测试 7名患者PBMC对 2 3条NPC 端合成多肽的T细胞应答。结果 IFN γELISPOT实验结果表明 ,2名供体(3、4 )可分别检测到对 5 1、70号 2条多肽特异性T细胞应答。在供体 3,70号肽特异性T细胞频率为4 5SFC 10 6 PBMC ;在供体 4 ,5 1号肽特异性T细胞频率为 82SFC 10 6 PBMC。T细胞增殖实验与ELISPOT结果基本一致 ,但 5 3号肽和 6 4号肽还可分别刺激供体 1和供体 4的T细胞增殖 ,而未能诱导IFN γ分泌。结论  5 1号和 70号多肽可能是NPC 端较强的T细胞表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杂交瘤技术得到能分泌伪狂犬病病毒(PrV,Pseudorabies Virus)特异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细胞融合率为98%,分泌特异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达65%,得到不同类和亚类的杂交瘤细胞系,克隆出的杂交瘤细胞系染色体数在82~109条之间。微量血清中和试验表明这些细胞系分泌的抗体为非中和性抗体。利用单抗IgG1与荧光素结合,制备出伪狂犬病病毒特异的荧光抗体,建立了伪狂犬病免疫荧光诊断法。同时,利用放射自显影和SDS-PAGE对病毒结构多肽进行了分析,表明伪狂犬病病毒主要有13种多肽成分,能被高免血清识别的有5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