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P2P电子商务系统中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姜守旭  李建中 《软件学报》2007,18(10):2551-2563
P2P电子商务系统中恶意节点的存在会破坏系统的正确性和可用性.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通过计算节点的信任度可以识别出恶意节点.这种机制的可用性依赖于信任度的计算方法、信任机制的准确性及其抗攻击能力.然而,P2P环境下已有的信任机制在上述3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影响信任度的信任因素的选取.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P2P电子商务系统中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在该机制中,一个节点具有两种类型的声誉.一个节点相对于另一个节点的局部声誉是根据另一个节点对其交易行为的评价来计算的.一个节点的全局声誉是根据所有与其交易过的节点对它的评价来计算的.通过较全面地引入影响信任度的信任因素,既解决了局部声誉和全局声誉的精确计算问题,又提高了信任机制抗攻击的能力.为了确定节点所给评价的真实性,提出了一个节点评价的质量模型,并给出了节点评价的可信度计算方法.在计算信任度的过程中,利用置信因子来综合局部声誉和全局声誉,并给出置信因子的确定方法.最后,对信任机制的有效性和抗攻击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信任机制优于其他现有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P2P电子商务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高磊  郭玉翠 《计算机工程》2012,38(19):92-95
多数P2P网络信任管理模型无法准确计算节点间的推荐信任值,且节点交易过程中不能有效防止恶意推荐.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信任迭代的信任管理模型,通过引入信任迭代、推荐可信度和迭代信任值的概念,根据节点间的直接交易经验计算节点间的推荐信任值,将推荐链划分为主链和副链,从而更全面地参考推荐信息,减小因推荐链的取舍对推荐信任值造成的影响,并给出一种新的推荐信任值迭代计算方法,使计算结果更合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推荐信任值,抑制恶意推荐行为.  相似文献   

3.
机会网络中,节点间进行交互必须考虑其他节点的可信性。针对机会网络节点间信任问题,提出基于声誉的机会网络信任模型。该模型采用贝叶斯方法计算节点的直接声誉,并将时间退变因子引入到间接声誉的计算当中,利用加权求合的方法合成信任值,根据此信任值节点双方进行访问控制并更新信任表。最后研究模型各个参数对信任值的影响,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节点交互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组群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杰  张新有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12):4646-4649
由于P2P网络的开放、匿名等特点,使得P2P网络对节点缺乏约束机制,节点间缺乏信任。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非结构化P2P网络的信任模型——BGTrust。该模型对组群内信任采用局部推荐信任和组群间信任采取全局信任的方法进行处理,充分结合了全局信任和局部信任的优点。仿真表明,该信任模型在对交互的信任度评价可信度和抑制恶意节点方面较已有模型有一定改进。  相似文献   

5.
一种对等网中基于相互信任的两层信任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瑜  古志民x  顾进广  赵红武 《软件学报》2009,20(7):1909-1920
在P2P 系统中,声誉模型是建立节点间信任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现有的P2P 声誉模型几乎都是纯分散式的,具有信任收敛慢、信任管理复杂和网络开销大等缺点.在TLT(two-level trust)中,节点自发组织为信任簇,信任评价以簇为单位.每个簇由簇首和成员节点组成,簇首和成员节点之间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簇首为了提高自身的簇间服务信任,利用簇内服务信任观察成员节点的服务性能,过滤恶意的成员节点;成员节点为了提高服务声誉和接受更好的服务,利用代理信任考察簇首的管理能力.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TLT 中,节点的信任值收敛快,恶意行为能够被快速识别;TLT 可扩展性好,如信任管理简单和网络开销小.  相似文献   

6.
移动商务与基于位置服务的发展,使得移动网络中用户之间进行服务拍卖成为可能.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评估对移动网络中的服务选择起重要作用.面向移动服务拍卖的信任管理是一种基于信誉模型,通过度量反馈偏移度均值作为反馈可靠度,进行交易反馈的加权.而与在线商品拍卖相比,移动服务交易信任评估更依赖于交易环境,所以模型中融入包括交易时间、地点、交易额度的环境上下文因素,实现了一种不同上下文动态信任映射机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信誉的信任计算方法相比,该模型能降低对恶意节点、诚信节点,以及全局信任评估的误差值,并能有效抵抗节点利用低风险交易进行信任欺诈.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对等网络系统中的声誉模型不能很好地处理虚假反馈和合谋的问题,结合公平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ratings的声誉模型.采用两个度量来评价节点:服务信任和回馈信任.服务信任表示服务节点提供服务的可靠性;回馈信任表示评价节点评价的可靠性.该模型根据节点历史交易情况,通过比较评价节点的评价值以及比较评价节点的回馈信任,识别虚假反馈和合谋,并给出了具体量化的服务信任和回馈信任数学表达形式.实验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面对各种网络攻击,P2P网络需要有效的信任机制隔离恶意节点,保证节点的成功交易。考虑节点行为特征和差评的重要性,提出基于差评散布的信任机制。服务节点一旦提供的服务被给出差评,对其近期交易的相关节点进行差评的散布,加大差评对服务节点声誉的影响力度。经过二次计算的节点声誉值能真实反映节点近期的声誉水平与交易趋势。实验结果表明,该信任机制能保证正常节点的交易成功率,有效对抗各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系统的信任建模与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亮  郭亚军 《计算机工程》2009,35(10):129-131
针对P2P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声誉的信任模型。通过引入影响信任度的信任因素改进局部声誉与全局声誉的计算方法,准确地反映出节点的信任度,降低信任度计算的时间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相比现有的信任模型,能提高系统交易成功率,并有效用于P2P电子商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声誉的多维度信任计算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早斌  丁倩  李开  肖国强 《软件学报》2011,22(10):2401-2411
针对移动Agent电子商务环境,大多数基于声誉的信任算法是单维度的,评价的节点只对历史交易给出单一的评价,并不区分节点服务内容,给出的信任评价粒度较粗.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声誉的多维度信任算法RMDT(reputation-based multi-dimensional trust).给出了一种新的推荐可信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勇  侯洁  白杨  夏云  秦志光 《计算机科学》2013,40(2):103-107
用户对P2P网络安全性的需求刺激了信任模型的发展。在分析现有信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反馈相关性的动态信任模型—CoDyTrust。其在时间帧的基础上,采用虚假信任过滤机制和信任聚合机制,并在信任值计算中引入信任相关系数、信任遗忘因子、滥用信任值和推荐信任度等,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动态调节这些模型因子,在准确评价节点对不同资源信任的同时,实现网络中恶意行为检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DyTrust能够更好地反映网络中节点行为,准确检测恶意节点,有效抵御振荡、撒谎和合谋等攻击。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任机制的移动多Agent系统中,代理Agent一般通过直接信誉值和推荐信誉值来判断对于另一个Agent的信任程度。由于系统相对巨大,直接信誉值通常难以获得,判断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推荐信誉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整个多Agent系统进行社会网络的挖掘,用以得到与代理Agent存在潜在社会关系的一组Agent。对这组Agent提供的推荐信息充分信任,并优先使用这些Agent提供的信息进行推荐信誉值的计算。最后通过双方直接交易的多寡判断综合信任值中直接信誉值与推荐信誉值的权重。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RepTrust : P2P环境下基于声誉的信任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超  刘念祖 《计算机科学》2011,38(3):131-135
声誉是一种新型的信任建立机制,在P2P网络中,利用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可以孤立劣质节点,选择更为可信的节点进行交互,以规避和减少风险。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与网络结构藕合过紧、防止联合欺作和声誉时效性处理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声誉的信任模型RepTrust。模型采用与获取路径甚至评价者rater无关的声誉信息计算信任度,利用基于大多数原则的算法过滤不实声誉,利用衰减因子处理声誉的动态性。仿真实验表明模型在信任度计算、对付欺作和动态声誉处理等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推荐的网格计算的信任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明确给出了网格环境下信任的定义,详细分析了信任属性。根据网格的特点,提出了以域为单位的两层信任模型,包括域间信任关系和域内信任关系,着重介绍了域间信任的计算模型。在信任计算模型中,信任评估采用基于贝叶斯评估方法;对信任的推荐采用基于PageRank技术的全局推荐信任计算。最后给出了应用中综合评估信任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徐培  廉彬  邵堃  陈俊  安宁 《计算机科学》2015,42(12):157-161
信任关系模型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开放网络中都是最复杂的社会关系模型之一,是一个很难度量的抽象的心理认知,因为它涉及假设、期望、行为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借鉴以往的研究经验,综合考虑多种信任关系要素,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决策的信任融合模型。该模型基于直接信任度、间接信任度和信誉值的演化,依据信任融合获得决策信任度,为主体评判下一次的交互提供依据。为了证明信任融合模型的有效性,假设客体在ω类活动中以期望为PωX的概率从事该项活动。实验证明,信任融合模型得到的决策信任度和客体可信度的差异明显小于直接信任度、间接信任度或信誉值。  相似文献   

16.
陆悠  华泽  盛浩  奚雪峰 《计算机科学》2013,40(1):127-131
信任测度是信任机制的核心和基础,现有的信任机制面临着恶意用户操纵信誉的安全威胁。基于用户及其行为社会属性的信任测度模型对传统的信任机制进行了扩充,引入用户及其行为所映射的本质特性即社会属性来描述和分析恶意用户及其行为的特征,在信任测度过程中增加信誉评审过程来修正对信任测度的攻击,从而保证了分布式环境中的信任测度的可信性。模拟实验表明,该信任测度模型能有效地应对恶意用户对信誉的操纵攻击。  相似文献   

17.
在已有信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P2P网络信任模型。模型不仅计算节点信任值,还量化节点的资源付出值。在计算过程中,节点服务活跃频度和评分行为相似度被用来计算节点的全局信任值。依据节点的信任值和付出值划分权限。位于不同层次的节点,所拥有的权限和服务范围也是不同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评估节点的信任度,继而明确节点的权限层次,资源请求者据此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网络拥塞,进而提升网络的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承实  张栋  田磊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4):199-201
信任管理作为网格研究的核心内容,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目前提出的诸多信任评估模型都基于实体身份,本文首先描述了基于实体行为的信任和信誉定义,在此基础上,基于被评估者的行为给出了一个动态信任评估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P2P信任模型存在的网络开销大、不能很好地处理节点行为的动态性改变及共谋攻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信任模型。通过直接交互节点的局部评价加权其评价可信度计算节点的全局信誉值;采用基于局部评价标准差、局部评价集中度的方法识别和抑制共谋攻击;根据节点行为的改变动态更新其信誉值和评价可信度。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模型较现有模型在网络开销、抑制共谋攻击和节点行为的动态性等方面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可信网络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其已然成为热点研究,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可信网络无法完全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它对于信任关系准确度量与预测的需求还不能满足,因此还需要加大对于动态信任关系量化以及信任模型的研究。本文对目前信任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一种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的信任模型以及网络可信度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