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小波去噪算法在含噪盲源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微  彭华  王彬 《数据采集与处理》2015,30(6):1286-1295
无噪模型下的盲源分离算法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并不适用。针对该情况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先对含有高斯白噪声的混合信号进行去噪预处理,然后使用盲源分离算法进行分离。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信噪比较低条件下的基于平移不变量的小波去噪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高频系数滑动窗口法准确估计含噪混合信号的噪声方差,然后使用Bayesshrink阈值估计算法 得到更加合理的阈值,最后在不降低去噪效果的同时缩小了平移不变量的范围,减少了运算量。实验仿真表明,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与传统小波去噪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去除噪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盲源分离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独立分量分析(ICA)是基于信号高阶统计量的盲源分离方法,在高阶统计量方法中,由于高斯信号的高阶累计量为零,所以系统存在加性高斯噪声时就难以处理。提出了一种基于curvelet阈值去噪和FastICA算法的含噪信号盲分离的方法,并对高斯噪声环境下的混合图像进行了盲分离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解决由于存在加性高斯噪声而导致经典ICA算法性能发生严重恶化的问题;同时将curvelet变换去噪应用于含噪图像的盲源分离中,可以提高混合图像的信噪比,相对于小波去噪后的ICA算法,其分离性能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传统稀疏算法对信号的稀疏程度要求高、抗噪能力差。针对该问题,从K-SCA假设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超平面隶属度函数的欠定盲源分离算法。该函数基于局部统计,具有良好的抗噪性能,适用于噪声和信号稀疏程度较低条件下的信号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同类算法,该算法对信号稀疏要求低、分离精度高、容噪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盲源分离方法,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FPGA的实现方案.针对传统盲分离算法对源信号统计特征敏感的弱点,该方法在小波变换域实施盲分离算法.同时,在分离过程中引入了空域相关滤波,使本文方法具有抗噪特征.将该方案应用于多接收天线系统中的多跳频信号的分离应用中,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脑电信号中的眼电和心电串扰伪迹,提出一种基于最小相依成分分析的互信息(MILCA)算法的伪迹消除方法.在提升小波硬阈值法对多路原始脑电信号去噪基础上,运用MILCA算法对各通道信号进行盲源分离,同时采用信号间互相关系数和互信息量作为指标,分析伪迹分离程度.与Extend Infomax、FastICA 2种常见盲源分离算法的对比结果表明,运用MILCA算法对脑电信号中的眼电及心电伪迹的分离结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6.
FastICA算法及其在地震信号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CA算法是求解盲源分离问题的有效算法。建立了ICA算法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求解条件及多解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一种基于负熵极大的FastICA算法,讨论该算法在地震信号去噪中的应用。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ICA算法是求解盲源分离问题的有效算法。建立了ICA算法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求解条件及多解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一种基于负熵极大的FastICA算法,讨论该算法在地震信号去噪中的应用。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于UWT(非抽样小波变换)去噪与FastICA(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相结合的含噪盲源分离方法,采用先去噪后分离的方式实现了在加性高斯噪声环境下混合图像的盲分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从加性高斯噪声中分离出源图像,与曲波阈值去噪后的FastICA方法相比较,该方法能获得更好的峰值信噪比。  相似文献   

9.
张志禹  毕杨 《计算机应用》2007,27(2):438-441
曲波变换是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具有复杂纹理的图像进行去噪。在分析独立分量分析(ICA)的基本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快速离散曲波变换和FastICA算法进行有噪图像盲分离。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含有加性观测噪声的混合图像,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去噪分离。  相似文献   

10.
单入多出的盲源分离SIMO_BSS是一种特殊的欠定盲源分离。针对单信道问题,通常采用总体经验模态分解和独立成分分析联合使用EEMD_ICA算法。然而,以EEMD为基础的盲源分离算法,会产生边缘效应降低信号分离准确率。因此,提出了一种在端点处增加预测极值点的方法来抑制边缘效应,在时间、空间复杂度上要明显优于基于周期延拓源信号的方法,而且适用于长序列信号的分离。在不同的信噪比SNR下,通过心电ECG混合信号仿真,该方法比EEMD_ICA方法,以及EEMD_PCA_ICA方法分离出的信号相似度高。最后将该算法实际应用到周期压电信号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明显的去噪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最优化问题算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对最优化问题的结构和实例进行严格描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沿算法框架、算法模式再到具体算法的路线来解决最优化算法设计问题的方法。文中对算法模式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给出求解最优化问题的一个算法框架,以及从该算法框架导出算法模式、算法及其实现程序的实例,同时对算法模式的使用步骤,算法框架、算法模式与算法三者之间的关系,算法模式的编程实现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双向AC算法及其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典的多模式字符串匹配算法-AC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向AC算法.该算法在预处理阶段构造正向和反向两个有限状态自动机,匹配时使用正向有限自动机从文本串中间位置向右扫描,同时依据反向有限状态自动机从中间位置向左扫描.将该算法应用于开放源码的入侵检测系统Snort中,实验结果表明较BM算法、WM算法和AC算法本算法有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简化正弦余弦算法,本文首先在对该算法进行理论分析后,提出正弦余弦算法的一个简化算法——正弦算法。然后利用10个标准的优化算法测试函数和一个选址问题来对正弦算法进行测试,并与正弦余弦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正弦算法的搜索效率明显高于正弦余弦算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聚类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以及增强聚类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基于KHM算法以及改进的引力搜索算法,本文提出一种混合K-调和均值聚类算法(G-KHM)。G-KHM算法具有KHM算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但同时针对KHM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在初始化后数据开始搜索聚类中心时采用了一种基于对象多样性及收敛性增强的引力搜索算法,该方法改进了引力搜索算法容易失去种群多样性的缺点,并同时具有引力搜索算法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可以使算法收敛到全局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G-KHM算法能有效地避免陷入局部极值,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以及稳定性,并且相比KHM算法、K-mean聚类算法、C均值聚类算法以及粒子群算法,在分类精度和运行时间上表现出了更好地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随机最大似然算法(SML)在波达方位(DOA)估计中由于多维非线性优化导致计算复杂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限定粒子群(PSO)算法搜索空间的SML算法。该算法克服了一个缺陷,即在采用ESPRIT算法限定PSO初始化空间时,在阵列结构是非均匀线性阵列而且信号是相干信号时ESPRIT算法不能直接处理信号,且需要采用一组预处理技术,这增加了算法计算的复杂度。提出的算法的关键之处在于采用假设技术确定初始化点来代替ESPRIT算法的解,结合克拉美罗界(CRB)确定PSO算法的初始化解空间。这一方法不必再采用预处理技术,且利用限定PSO初始化空间的算法大大降低了SML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为相干情况和非相干情况都提供了相当好的初始值。最后,将该算法与许多现有算法进行比较,验证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scribes a recognition algorithm for zip code field recognition. The algorithm consists of an initial character segmentation algorithm and a connected-numeral splitting algorithm. The initial character segmentation algorithm employs connected component analysis with component merge technique based on proximity. The numeral splitting algorithm consists of a slant splitting algorithm based on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wo postprocessing algorithms based on local shape analysis. The splitting algorithm is integrated with a statistical classifier to form a segmentation-recognition algorithm to resolve the ambiguity of connected numeral splitting. The performance is tested by recognition experiments on zip code fields collected from real USPS mail envelop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二叉树的轮廓线索树的一个新的构造算法 .与 Reingdd的算法相比 ,该算法简单、高效、便于分析 ,易于推广到 m-叉树的轮廓线索树的构造算法上  相似文献   

18.
信息隐藏检测算法发展至今已有多种算法,本文中只是对二值图像的信息隐藏检测算法进行研究,并对该算法的思想和算法特征做了简略的介绍,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MMTD的信息隐藏检测算法,将MMTD算法应用到信息隐藏检测算法中是首次。因此该种算法能够作为现有检测算法的补充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道路的承载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算法和状态空间模型遗传算法的两阶段混合优化算法,建立以车辆平均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为了解决差分进化算法在后期收敛速度变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引入改进后的状态空间模型遗传算法形成一种混合算法。然后,用所提出的混合算法对5个经典测试函数进行寻优测试,并与定时控制、差分进化算法以及状态空间模型遗传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算法不仅提高了收敛速度,并且在保证了算法收敛精度的前提下缩短了迭代次数。最后,以单交叉路口为例,验证该混合算法在求解信号灯配时问题时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recursive hybrid algorithm for training a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network. The algorithm consists of a propo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to position the RBF centres and the Givens least-squares algorithm to estimate the weights.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about the problems of clustering in positioning RBF centres. Then a new clustering algorithm called adaptive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problems. The capabil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was tested to model three data sets: one simulated and two real data se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lgorithm provided good perform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was then compared with adaptive k-means, non-adaptive k-means and non-adaptive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s.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RBF network that used the propo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was found to b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that used other clustering algorithms. Simulation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algorithm was not sensitive to initial cent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