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以阳池、阳溪、阳谷为主穴治疗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在传统针刺取穴基础上加用阳池、阳溪、阳谷3穴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刺取穴进行治疗,两组均以6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腕手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Fugl-Meyer手、腕功能分值和ADL值提高较明显( P<0.05)。结论:针刺三阳穴能明显提高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行手功能及改良巴氏指数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手运动能力积分、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观察组手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刺配合雷火灸可以提高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针刺人迎穴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两组治疗4星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人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脑血管病,是一组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的疾病,中老年多发。经过大量临床观察证明,针刺对中风后所致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疗效确切。笔者自2005年以来应用早期针刺治疗中风50例疗效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迅速,有效地恢复言语、肢体功能障碍。“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可收到标本兼治,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中风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行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感觉障碍评定积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的86.7%(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感觉障碍总积分、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P0.05),以上各项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是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中风恢复期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传统针刺组)和治疗组(分期针刺组)。后期应用运动功能评定(FMA)、步行能力分级(FAC)等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从治疗后FMA、FAC等量表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方面,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特点的疾病,痉挛性偏瘫为脑卒中后恢复过程中的必然过程,其出现代表肢体肌力的恢复,若停留在此阶段,会影响患者进一步的功能恢复,甚至导致肢体挛缩,功能完全丧失。针刺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中风偏瘫的重要方法,但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根据近10年来文献,现将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机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晓琼 《新中医》2013,(11):102-104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法联合高压氧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运动功能障碍突出的中风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分期针刺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评估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分期针剌法联合高压氧治疗中风软瘫期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的疗效,且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具有显著疗效,能促进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调气养血针刺法与传统头针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按照随机实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试验组采取调气养血针刺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头针针刺,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30天。观察两组患者中风后感觉障碍的变化。结果:临床感觉功能评定中,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2%,经统计学处理,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调气养血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疗效优于传统头针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头穴丛刺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观察认知功能障碍与运动功能恢复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头穴丛刺治疗。分别在针刺治疗前和针刺治疗后2月进行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评定,详细记录其积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认知评定采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进行评定。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t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结果:头穴丛刺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有效且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认知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结论:针刺治疗对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且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平衡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对平衡针刺法的疗效作出正确评价。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平衡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痉挛拮抗肌侧取穴治疗。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对2种方法改善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面作出疗效评价。结果:平衡针刺法与传统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患者后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Ashworth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衡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都能较好改善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治疗组P〈0.001,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F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单侧针灸法。  相似文献   

14.
中风后抑郁作为中风后继发性情志疾病,不仅延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又增加中风的病死率。目前临床中风后抑郁多采用SSRIs对症治疗,针刺作为一种整体调节的治法,临床应用方兴未艾。文章收集2016~2018年针刺与SSRIs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文献,从两者的疗效入手,对比疗效差异,发掘针刺或针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潜力。  相似文献   

15.
针刺夹承浆穴治疗胃痛:夹承浆穴分左右两个穴。夹承浆以承浆穴为中心左右旁开1寸处。将左夹承浆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8号2.0寸毫针平刺1~1.5寸;针刺方向向右边的夹承浆穴,针刺手法以捻转泻法为主。当出现酸、麻、胀“得气”感后,立即起针。本组45例,均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内大迎穴治疗中风后舌体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5例中风后舌体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0例,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内大迎穴,对照组采用传统穴位针刺(金津、玉液点刺放血),4周后通过比较2组患者舌体运动功能的评分情况来进行疗效评定;并通过比较2组患者构音、吞咽功能的评分来进行间接疗效观察。结论:针刺内大迎治疗中风后舌体运动障碍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治疗组有效率82.2%,对照组有效率56.7%(P〈0.05)。本法在改善舌体运动功能的同时,使患者的构音和吞咽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提高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风之病位在脑,因病灶所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既往,对中医药、针刺疗法治疗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的报道较多,对其他症状如平衡障碍、视觉障碍、感觉障碍、排便障碍、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的报道较少。针对中风病灶病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别采用针刺辨证取穴配合中医辨证用药进行治疗,扩大了中风病的取穴范围,拓展了中风治疗的思路,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寻找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最佳方法。方法:随机将96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分为透穴刺法组(治疗组)50例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46例,分别采用足部穴位透刺和常规下肢穴位针刺,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透穴刺法和常规针刺治疗都能恢复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的功能活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且治疗组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透穴针刺法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足部各方向功能活动的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快速针刺治疗早期中风临床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针刺治疗早期中风(脑梗塞)所致偏瘫,其治疗作用已经得到大量临床疗效所证实,但就其作用尤其针刺治疗后即刻效应的作用,始终未能明了,为了探讨这一奥秘,自2004年5月至今临床用快速针刺方法治疗早期中风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不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侧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45例确诊患者予以针刺健侧手少阳三焦经穴,以巨刺法治疗。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结果:共治疗45例,其中临床治愈25例,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56%。结论:巨刺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