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曹运莉  杜小莉  朱珠  朱莹  王德志 《中国药师》2011,14(12):1820-1822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情况,为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和优化药房服务提供量化依据.方法:通过药房信息系统(PIS)和纸质处方获取2010年某日的门诊处方时间信息,计算取药等候时间,对不同院区和不同时段的取药等候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东院和西院门诊药房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9.32( 1.75 ~27.87) min和5.82(1.20~ 17.45)min,两个院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院门诊药房的高峰时段分别为10:01 ~12:00和13:31 ~ 15:30,西院的为10:01 ~ 12:00和14:31 ~ 16:30.上午高峰时段的取药等候时间长于非高峰时段(P<0.05),但差值小于0.8 min.下午高峰时段与非高峰时段的取药等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抽样日的数据看,门诊药房取药等候时间中位数小于10 min.可进一步优化取药流程,缩短取药等候时间.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2):324-327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配药取号机的设置及其实施前后的调配效率,以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减轻发药药师工作强度。方法:实施取消处方付费时分配药房取药窗口号,等候区增设取号机,由取号机取号时分配窗口取药的方法。结果:实施后的新院区门诊患者缴费后到取药的等候时间为9.2 min,实施前的老院区患者缴费后到取药等候时间为25.5 min;实施后比实施前缩短等候时间的效率节省了63.92%。结论:实施门诊药房取药环节增加取号机,患者取号后药师再配合自动化设备进行处方调配的模式,门诊收费处多点设置流程缩短了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对取药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葛菁  冯雷  李瀛  朱珠  刘燕  葛悦 《中国药师》2014,(11):1957-1960
目的:门诊药房使用智能药架改进服务流程,为新流程的服务效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析智能药架服务流程下药师调配时间和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的数据,并比较流程改造前、后的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等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智能药架流程下药师调配时间在5 min之内的占71.52%,在10 min之内的占95%以上;在9个时段中,2013-10-21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中位数比2010-10-18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结论:智能药架服务流程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升门诊药房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4,(37):3487-3489
目的:缩短门诊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数据收集(统计2013年每月药师摆药后患者未领取即无效摆药的高、低处方量)、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患者200份和药房工作人员50份)的方法分析引致高峰时段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较长的原因,改进门诊药房发药流程及制订相关措施,并评价改进后效果。结果与结论:引起取药时间长的原因主要是无效摆药处方量大(65112张)、患者不知晓取药流程、取药大厅秩序混乱等,为此采取了流程改进(患者缴费后取药信息延迟3 min再传入药房后台摆药)及完善配套设施、明确流程标识、优化等候环境等相关措施。结果无效摆药处方量由每日最高量112张减少至8张;患者取药时间由30112张)、患者不知晓取药流程、取药大厅秩序混乱等,为此采取了流程改进(患者缴费后取药信息延迟3 min再传入药房后台摆药)及完善配套设施、明确流程标识、优化等候环境等相关措施。结果无效摆药处方量由每日最高量112张减少至8张;患者取药时间由3060 min缩短到260 min缩短到28 min;药师每人每天发放处方量由原来114张增加至134张;患者满意度从88.6%提高到97%,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药师的工作效率,降低调配差错率。方法调取医院门诊药房医院信息系统(HIS)2019年2月18日至3月17日8:00-18:00的电子处方129574张,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药师配药路径,对比智能药筐使用前(2019年2月18日至3月3日)、使用后(2019年3月4日至3月17日)医院日均处方量和差错率,药师配药时间,以及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结果使用智能药筐系统优化后日均处方量增加1398张,内差差错率由6.00‰降至5.48‰;智能药筐系统安装后,各时段患者数不同程度增加,但药师配药时间及患者等候时间不同程度缩短,且取药高峰期(10:01-12:00)缩短更明显。结论门诊药房智能药筐系统能优化药师配药路径和患者取药流程,是国内医院药学智能化改造升级的趋势,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房的工作效率,且该系统仍有继续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王哲 《抗感染药学》2021,18(5):752-755
目的:探究基于闭环管理改造模式下的门诊药房管理系统对提高患者取药高峰时间段发药质量,以及缩短等候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门诊药房实施闭环管理改造模式后(2020年1月-3月)门诊患者72例为实施后组,另选2019年10月-12月门诊患者63例为实施前组;调查与比较2组患者高峰时间段(9:40 am-11:40 am与15:10 pm-16:40 pm)内药房发药差错率、平均取药等候时间、处方合格率和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差异,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与对策.结果:实施后组患者9:40 am-11:40am与15:10 pm-16:40 pm时间段内药房发药差错率均低于实施前组(P<0.05),平均取药等候时间均短于实施前组(P<0.01),处方合格率和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采用闭环管理改造模式的门诊药房系统可降低取药高峰时间段发药差错率、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处方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门诊自动化药房与人工普通药房对医院门诊患者取药效率及药房管理和运用流程优化的影响。方法选定我院2017年1~6月门诊药房全部处方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我院自动药房在药房管理、患者取药及满意度方面的相关指标。结果我院药房药品自动配药品种占全部品种的40%左右,门诊处方全自动配药率为58%左右,全自动处方配药时间平均为38s,患者满意度达到95%。结论门诊自动化药房在我院应用良好,全自动配药及库存管理流程简便清晰,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房自动化系统和常规方法对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的药房取药患者512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进行给药,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药房取药患者5120例为观察组,实施自动化系统进行给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药房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药房等候时间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处方调配时间、上班人员、高峰期窗口人员等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超过90%的患者在15min内取到药品,观察组患者药房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房自动化系统相比于常规取药方法,应用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淑兰  梁萌  甘永祥 《中国药房》2014,(29):2714-2717
目的:建立处方干预信息化工作模式,节省不合理处方修改时间,提高门诊患者满意率。方法:通过建立医师-药师处方用药信息交互平台,搭建药师与医师交流的渠道,实现医师与药师之间的局域网内信息交互,建立处方干预信息化新模式。以处方信息出错后患者取药的等候时间及患者满意率为指标,比较医嘱干预传统模式与新模式的效果。结果与结论:处方用药信息交互平台的建立实现了药师与医师间的实时交流,与传统模式比较,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由26 min缩短为3 min,满意率提高了18.47%,有效提高了医师与药师之间的交流效率及门诊取药患者的满意率,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燕华 《中国药房》2015,(7):949-951
目的:建立由多个药房组成的门诊药房管理模式。方法:在我院由1个门诊药房改为4个楼层药房的要求下,分析药房原有流程的缺点,建立门诊药房新流程,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新型分药房发药模式。结果:原有的1个门诊药房无法满足患者就近取药的需求,原有的收方、发药流程致患者的排队时间较长,且易致发药差错、工作量分配不均;新建的门诊分药房采用取药刷条码报到及预摆药模式,患者可自主选择取药楼层,可合理分流患者,改善取药环境,简化收方发药流程,系统自动判断皮试处方。与旧模式相比,采用新模式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从原来的平均10~15 min缩短为5 min(占90%),减少了取药差错,各窗口工作量相对平均等。结论:建立的门诊分药房发药模式提高了药房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辛海莉  张震江  张卫同  张海群 《中国药事》2018,32(10):1430-1434
目的:探讨解放军总医院一体化智能门诊药房的管理与实践。方法:对发药流程和业务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信息化集成下的自动调剂流程,使高峰时段患者平均取药等候时间控制在7.7分钟以内,患者满意度提升了1.48%。信息化手段用于药品入、出、存和效期的精细化管理及运维监测系统调配人力资源,故障语音播报系统使故障处理时间平均缩短3分钟。发放合理用药指导,提高了患者依从性。结论:门诊药房的信息化、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药房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是现代门诊药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胡秀珠 《中国药师》2014,(6):1063-1065
目的:探讨某妇幼保健院门诊药房实施计算机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该院门诊情况制定药品入库出库程序管理制度,分析实施计算机管理后,药品管理、处方调剂管理、人员管理等程序完善的情况,对取药等候时间、药品盘点时间、账目符合率等进行记录.并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药房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计算机管理后,门诊药房管理在准确度、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药等候时间、药品盘点时间、账目符合率分别为(8.97±1.55) min、(1.24±0.41)d、(96.47±1.04)%,优于实施管理前的(19.25±3.14) min、(3.25±1.14)d、(88.54±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后患者对药房服务水平满意度为4.21,高于实施前的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门诊药房实施计算机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能够缩短患者取药时间,科学管理药品.  相似文献   

13.
徐加佳  朱青 《中国药房》2014,(45):4269-4271
目的:优化我院急诊药房输液处方调配流程,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方法:介绍我院急诊药房输液处方调配流程,通过对比新旧调配流程中输液处方调配流程步骤及药师发药时间、患者满意度以评价新流程效果。结果:新流程将医师工作站、收费系统、输液护士工作站与药房药师系统信息同步,将原发药窗口分为输液处方审方和调配两个窗口,以及将调配窗口与静脉输液配置中心以传送带相连直接将输液药品传送至输液处。新流程中患者取输液药品步骤明显简化,且无需患者携带输液药品至输液处;药师平均发药时间较旧流程缩短了约105 s(117→12 s),第三方测评的患者满意度从90.10%提高至92.51%。结论:采用新输液处方调配流程不但缩短了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且为患者输液提供了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4.
肖怀玉 《中国药房》2014,(21):1952-1954
目的:利用流程改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各项医院药学工作。方法:分析旧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依据药库和药房(门诊、住院药房)的工作特点设计、实施新流程并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取消部分工作环节实施新流程后,各项工作程序得到简化、效率提高,药品库存大幅下降,存销比由96.03%降至28.51%,住院药房药师被动等待医嘱时间及护士停留药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门诊药房工作环境改善,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由32.5 min缩短为12.5 min,调剂出门差错率由0.04%降低为0.01%。结论:流程改进能明显提高医院的药学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自动化药房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从设计理念、自动化设备和设计方案等方面介绍我院南区自动化药房建设的情况,并总结其运行3年多后的效果。结果:自动化药房的设计遵循设备自动化、布局合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信息化等原则,结合我院药房位置、药房布局、患者流量、患者特点、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从功能上分为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配备了不同的自动化设备并调整了相关发药流程。自运行以来,每年节省人力成本约50万,发药差错率控制在0.01‰以内,患者等候取药时间(约1 min)缩短至原来的1/10,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基于整体设计的自动化药房优化了发药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提高了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黄卫娟  江东新  程偲 《中国药房》2009,(22):1726-1728
目的:寻求一种适合医院门诊西药房的情、理、法综合的管理手段。方法:通过结合我院门诊西药房实践积累的经验,并查阅大量文献,分析在药房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通过弹性排班制的实施、综合药品管理、持续改进的工作措施等手段加以应对。结果:使药房管理合情化,减少差错,确保药品的质量,大大缩短患者取药的时间,提供了优质服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患者满意度从2006年4月的80%上升到2008年3月的97.8%。结论:采用科学的、人性化的和规范化的管理使药房管理做到情、理、法合一,从而使药房各种硬件和软件产生最佳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优化我院门诊药房工作流程。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仿真数据处理、咨询专业顾问公司等方法找出目前我院门诊药房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制定优化流程的具体措施。结果:我院门诊药房现有流程的主要问题是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过长和药房工作效率低。而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为预调配、手写处方、药房的布局不合理、屏幕提示及药师叫号、药房空间不足和硬件故障等。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流程的主要方向是简化流程,取消预调配;建立医师工作站,实行电子处方;合并中、西药房;更新硬件配置;增加指引标识;优化空间布局,调整药品摆放;调整各岗位药师比例。结论:通过优化流程,可提高药师的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医师、药师三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郭首兵  李永兵 《中国药事》2017,31(7):824-82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门诊药房全体药师成立品管圈小组,设立活动主题,对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故障较多、窗口发药效率低和药师调剂差错较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设定目标、拟定对策、确认结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故障发生次数由每周156次下降到48次,药师每小时发药处方由102张提高到161张,调剂差错由每周12件下降至每周5件,患者平均候药时间由5.6 min减少至3.2 min,退药事件由每周36件减少到17件。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工作效率,改善了药师工作质量,降低了调剂发药错误率,缩短了患者候药时间,减少了患者退药事件,该院药学服务质量有了大幅提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