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MR成像的主要技术改进之一是提高采集速度,虽然许多序列的采集时间已从分钟降至秒,但技术和与梯度切换相关的生理学问题还是限制了MR各种序列的扫描速度.并行采集技术(不依赖于快速的采集速度和较高的场强来减少采集时间)主要利用阵列线圈的内在空间敏感性来保证影像质量和数据的空间信息.就并行采集技术的概念及其临床应用,特别是在体部和心血管系统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磁共振(MR)机器和腹部MR增强扫描序列的发展,并行采集、容积内插技术等快速采集技术的应用,一次屏气可以完全采集全肝图像,并能做多期的增强扫描。比较西门子公司并行采集全面自动校准部分并行采集技术GRAPPA以及最新推出的鸡尾酒技术CAIPRINHA。CAIPRINHA通过改善重叠条件的方法来实现GRAPPA无法处理"混叠伪影"及g因子噪声的更好改善[1]。本研究旨在探讨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并行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并行采集技术的原理 磁共振(MR)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成像速度一直是人们致力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一些序列的采集时间已达到数秒,但因受技术限制及生理因素的影响,图像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并行采集(parallel acquisition, PA)技术减少了相位编码的数目,又能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因此以上问题迎刃而解.理论上PA技术可达到亚秒级水平 [1],但因受伪影和信噪比(SNR)的影响通常只能提高1.5~3倍.在相同的采集时间内,应用PA技术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同时,在快速自旋回波和单次激发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中,它通过减少回波链的长度减少图像的模糊效应 [2].  相似文献   

4.
<正>目的各向同性亮/黑血间隔并行采集容积扫描(VISIBLE)技术是近年来开发的能同步获取血管抑制(黑)及无抑制(亮)影像的三维MR序列,本文旨在评估VISIBLE检  相似文献   

5.
正摘要目的 MR静脉成像(MRV)方案一直采用血池对比剂和长扫描序列来术前挑选适合于治疗的病人。然而,血池对比剂的可变性、高成本以及缩短常规MR采集时间的需  相似文献   

6.
MRI敏感度编码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发展的多线圈并行采集技术诸如敏感度编码技术、空间谐波同步采集技术以及阵列线圈敏感度编码和并行重建技术等不但缩短了测量时间,而且优化了图像质量。现综述敏感度编码技术的成像原理,并就敏感度编码技术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1991年首次报道MR胆系成像(MRC)。以往MRC均应用T_2W屏气的梯度回波序列成像,并应用注射对比剂的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CE-FAST),但目前只有Siemens MR机具备这种技术。为此,作  相似文献   

8.
Regier  M  Nolte-Ernsting  C  Adam  G  沈亚其 《放射学实践》2008,23(12)
目的:模型猪行上尿道磁共振尿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评估1.5T和3.0T MR的成像质量。方法:本研究选用4只健康家猪,体重71~80kg(平均73.6kg),分别在1.5T和3.0T MR扫描仪上进行标准T1W3D-GRE和高分辨T1W3D-GRE扫描,且3.0T上所有序列均采用并行采集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普通TSE和使用并行采集技术的TSE两种磁共振扫描技术所获颈椎图像的信噪比,分析并行采集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和方法:使用西门子0.35T Magnetom Ci永磁型磁共振仪,对14例随机病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8岁,平均体重52.5kg)分别进行普通TSE和使用并行采集技术TSE的颈椎扫描,然后分别测量两组图像中椎体,脑脊液和脊髓的信噪比,并对组织的信噪比数据进行t检验,检验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经检验普通TSE和使用并行采集技术的TSE两种扫描技术所得脊髓、椎体、脑脊液的信噪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普通TSE与并行采集技术TSE两者图像的信噪比经t检验没有显著差异,所以在常规扫描中可以用并行采集技术TSE来代替普通TSE,从而加快扫描速度,减少运动伪影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3.0T MR滑动窗共轭梯度高限性反向投射重建心肌灌注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应用的MR心肌灌注成像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单次激发技术,其空间覆盖有限,不能覆盖整个左心室(仅获取1~3层图像数据),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以及信噪比均较低,每层扫描时间较长,容易产生运动伪影;对于并行采集[一般性自动校准部分并行采集(GRAPPA)或敏感度编码(SENSE)]和EPI技术,虽然每层的扫描时间减少,但仍不能覆盖整个左心室(仅获取3~4层图像数据),分辨率和信噪比均较低.滑动窗共轭梯度高限性反向投射重建(sliding-window conjugate-gradient highly constrained back-projection reconstruction,SW-CG-HYPR)作为一种新的MR心肌灌注成像方法,与传统的心肌灌注成像方法相比,能够覆盖整个左心室,提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信噪比,并能减少运动伪影.本研究的目的是前瞻性评价3.0 T MR SW-CG-HYPR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此研究得到当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获得所有受试者检查前的知情同意。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单次注射对比剂、相位编码和层面编码方向并行成像[即集成并行采集技术(integrated 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iPAT^2):Siemens,Erlangen,Germany)行全身各解剖部位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对23例病人进行了3.0T增强的全身MR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MR扫描仪对腋下血管成像的检查,充分利用MR的优势。材料与方法:1)采用快速二维时间飞跃(Fast2DTOF)扫描加用补偿技术。2):三维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3DFSPGR)增强扫描,注射MR造影剂,同时进行扫描。结果:将扫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得到连续的血管影像资料。讨论:1)Fast2DTOF序列扫描不用造影剂可得到腋下血管影像,预饱和的使用区分动、静脉,心电门控技术去除动脉搏动伪影。2)3DFSPGR序列增强扫描,缩短扫描时间,造影剂的使用增加正确诊断率,注射时间与扫描时间协调一致,正确选择造影剂剂量与注射速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3.0T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其成像速度和信噪比的提高,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就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技术、成像方法、扫描序列、临床应用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成像和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建立标准节段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快速单次激发梯度回波序列(turbo FLASH)加并行采集技术(iPAT)行心肌MR灌注成像获得标准节段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6名健康志愿者及5例经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心肌缺血患者采用turbo FLASH加iPAT心肌MR灌注成像,将3层定位于标准短轴位,另外2层分别定位为垂直长轴和水平长轴位。结果全部受试者均完成检查。3层短轴位加垂直长轴和水平长轴位图像能获得整个左心室心肌灌注图像,满足心肌标准17个节段分段。于3例心肌缺血患者中观察到心肌低灌注区。结论采用turbo FLASH序列加iPAT同时行短轴位以及垂直长轴和水平长轴位心肌MR灌注成像是可行的,获得图像能覆盖左心室心肌17个标准节段.可以用于MR心肌灌注成像全面评价左心室心肌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的MRI诊断与术前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MR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MR多种成像技术诊断胰腺癌正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MR多序列动态增强断面扫描与MRCP,MRA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为胰腺癌的术前分期和手术切除性评价了一条安全,简便,无创伤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唯唯 《放射学实践》2006,21(2):216-216
目的:评价ADC图和动态增强平面回波MR序列对诊断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名头颈部癌伴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行扩散加权(DWI)和动态增强T2。灌注加权。DWI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500和1000s/mm^2,并重建出ADC图。多层面MR灌注成像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T2WI,在首过团注Gadolinium-DTPA(0.2ml mol/kgBW)后每两秒采集一次,共采集2min以获得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计算出淋巴结的ADC值和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的百分比,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2通道头部线圈与并行采集技术iPAT(integrated 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s)技术在头颅MR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常规16通道头部线圈、32通道头部线圈、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技术以及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3的iPAT技术共4种检查方法,扫描健康志愿者头颅MRA 15例和各种临床要求检查MRA的脑部疾病患者20例.扫描结束后分别对上述4种检查方法所得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均匀度和对比噪声比进行测量,并对35例健康志愿者和患者扫描所得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和比较.结果 运用常规16通道头部线圈和32通道头部线圈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到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均匀度和对比噪声比,两者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2通道线圈和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技术所得到的图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后者扫描时间明显缩短,而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技术以及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3的iPAT技术所得到的扫描图像质量两者比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头颅MRA检查中,配置了32通道线圈的新型MR成像仪的检查所得到图像,能够明显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对比噪声比,iPAT技术能够明显缩短各序列扫描时间,32通道头部线圈加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为2的iPAT技术的联合运用能够在显著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并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MR T2W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和定性诊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随着近年来MRI技术的进步,1次屏气即可完成全肝T2WI的图像采集[1-3].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 precession,True FISP)序列在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rue FISP序列成像速度极快,单层采集时间短,对呼吸运动不敏感,即使不能自主屏气的病人也能获得较清晰图像.SIEMENS公司称之为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 precession)序列;GE公司称之为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FIESTA(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state acquisition)序列;PHLIPS公司称之为B FFE(balance fast field echo)技术[4-5].现就MR True FISP的成像原理、成像方法及其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现况及发展前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发展的多线圈并行采集技术诸如敏感度编码技术、空间谐波同步采集技术以及阵列线圈敏感度编码和并行重建技术等不但缩短了测量时间,而且优化了图像质量.现综述敏感度编码技术的成像原理,并就敏感度编码技术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本项前瞻性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一种新型的由并行成像及扩展回波链长采集的各向同性三维(3D)快速自旋回波(FSE)脉冲序列(3D-FSE-Cube)与常规二维(2D)FSE序列采集的踝关节MR影像。本研究遵从HIPAA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核,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对10名健康志愿者(4名男性,6名女性;年龄25~41岁)的踝关节进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