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IL-1B-511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胃癌患者与匹配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和IL-1B-511基因多态性,探讨IL-1B-511基因多态性是否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84例胃癌患者以及与这些患者性别、年龄匹配的84例对照人群的IL-1B-511基因多态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人群中的Hp感染率。结果胃癌患者IL-1B-511 T/T基因频率及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P<0.05或P<0.01)。胃癌患者Hp阳性感染者IL-1B-511 T/T基因型个体显著多于对照人群。结论IL-1B-511 T/T基因型可能增加HP感染后汉族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IL-1B-511基因多态性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后胃黏膜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探讨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采用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胃癌低发区广东省普通人群192例的基因型;(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人群的Hp感染率、胃蛋白酶原I(PGl)、胃蛋白酶原Ⅱ(PGII)和胃泌素(Gastrin)的浓度。结果Hp阳性者PGI/PGII显著低于Hp阴性者(P<0.01),Hp阳性的IL-1B-511T/T基因型者PGI/PGII比值显著低于C/C和T/T基因型者(P均<0.05)。血清胃泌素浓度与IL-1B-511的基因型没有明确的关系(P>0.05)。结论在胃癌低发区,IL-1B-511基因型可能增加感染H.pylori后胃黏膜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和发展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河南汉族胃癌患者白细胞介素(IL)-1B和IL-1RN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以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对河南汉族65例胃癌患者和130例非胃癌患者的IL-1B-31、IL-1B-511及IL-1RN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患者IL-1B-31 C/C和IL-1B-511 T/T位点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人群(OR分别为6.6(95%CI=1.2~3.5)和3.3(95%CI=1.1~10.1));但IL-1RN各基因型频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B-31 C/C和IL-1B-511位点T/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河南地区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65例胃癌患者和130例非胃癌患者的IL-1B基因位点多态性。结果:IL-1B-31及IL-1B-511均有3种基因型,分别是C/C、C/T和T/T;病例组Hp阳性感染率(70.8%)高于对照组(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P0.05)。Hp感染时,IL-1B-511和IL-1B-31的T/T均能增加胃癌发病的风险,OR分别为8.1(95%CI:2.4-10.1)和11.5(95%CI:1.9-13.1)。结论:IL-lB-31和-511 TT基因多态性与河南地区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IL-1B及IL-1r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IL-1)B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芯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65例胃癌患者和71例健康对照IL-1B-31和-511及IL-1ra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IL-1B-31T/T携带者、IL-1B-511C/C携带者显著增加(χ^2=6.014,P〈0.01;χ^2=9.533P〈0.001)。其他等位基因或基因型未见差异。结论:胃癌的易患性与IL-1B-31TT和IL-1B-511CC基因型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1基因IL-1B-31/-511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IL-1β分泌水平的关系。方法使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对胃癌手术患者及消化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全血标本结合PCR体外扩增方法,检测人IL-1B基因-31和-51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IL-1B-31C/T和IL-1B511C/T)。比较IL-1B基因-31和-511位基因多态性与各种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IL-1B-31及IL-1B-511位点的T携带子在胃癌组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比较,分别增高胃癌发病风险OR=3.675(95%CI:1.359-9.940)、OR=3.111(95%CI:1.163~8.322)。不论在胃癌组还是在十二指肠球都溃疡组IL-1B-31T携带子、-511T携带子基因型患者血清IL-1I]水平均高于IL-1B-3C/C、-511C/C基因型患者,且IL-1B-31T携带子、-511T携带子基因型在胃癌组患者的IL-1β水平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患者高。结论IL-1B-31T基因型和IL-1B-511T基因型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且与IL-1β分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B基因启动子区-511位点基因(IL-1B-511)多态性与广东省客家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方法采集梅州客家人群52例胃癌患者及52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样和临床资料,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平台及MassARRAY-IPLEX技术对IL-1B基因-511位点(-511C>T)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IL-1B基因-511位点在梅州客家人群中存在CT、CC、TT 3种基因型,CT、CC、TT基因型在胃癌组的分布频率为44.23%、36.46%和17.31%,在健康对照组分布频率为53.84%、21.15%和2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C、T 频率在胃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58%、39.42%和48.08%、51.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性别进行分层分析,发现男性人群中携带-511C/T基因型患胃癌危险是-511C/C型的7.00倍(95%CI 1.29~37.91).结论 IL-1B-511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该人群胃癌易感性无相关,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IL-1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IL-1(interleukin-1)B基因+3954、-511、-31位点和IL-1受体拮抗因子基因(IL-1RN)多态性在广东地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探讨IL-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法检测广东省192名普通人和84例胃癌患者的IL-1基因多态性。【结果】胃癌患者IL-1B-511和IL-1B-31 T基因携带者(T+)频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78.6%vs54.7%,x~2=14.1,P<0.01,OR=3.0,95%CI 1.7-5.5和35.7% vs 18.8%,x~2=9.2,P<0.01,OR=2.4,95%CI 1.4-4.3),而IL-1 B+3954位点T和IL-1RN2基因携带者频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x~2=2.1和0.6,P>0.05)。【结论】IL-1B-511和-31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与我国广东地区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D-10)基因-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我国胃癌高发区和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广东省104例普通人群及104例胃癌患者和陕西省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各102例的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ELISA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结果 IL-10-1082位点A/A、A/G、G/G三种基因型在本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86.7%、10.7%和2.4%.在胃癌低发区,胃癌患者携带IL-10-1082 G·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4.4% vs 7.7%,X2=4.02,P<0.05,OR=1.01,95%CI=1.08~3.10),IL-10.1082 G*基因型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X2=5.36,P<0.05,OR=6.0,95% CI=1.23~17.52);在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IL-10-1082 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2.7% vs 16.6%,P>0.05).两地区胃癌人群ID-10-1082 G·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12.7% vs 14.4%,X2=0.13,P>0.05);两地区普通人群中,高发区IL-10-1082 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低发区(16.6% vs 7.7%,X2=4.27,P<0.05,OR=1.29,95% CI=I.12~6.11).结论 IL-10.1082 G等位基因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IL-1B(T-31C和C-511T)及其拮抗基因IL-1RN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经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病例180例及其年龄和性别频数匹配的对照308例,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PCR)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以及环境因素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IL-1B启动子区域T-31C和C-511T基因多态性呈高度连锁不平衡(D'=0.862,R2=0.721,P=0.000),未发现IL-1B(T-31C和C-511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显性模型调整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95(0.62-1.47)和0.85(0.55-1.31);IL-IRN变异基因型(1/2和2/2)可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调整OR=1.32,95%CI=0.71-2.36);分层结果显示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组中,1L-1RN变异基因型(1/2、2/2)显著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调整OR=2.03,95%CI=1.02-4.80).结论 IL-1RN基因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