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性骨折28例,对比术前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内骨块占位情况与术后相比差异.结果 28例随访,手术结果优良.对比术前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内骨块占位情况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可有效地矫正和防止脊柱后凸畸形,避免晚期腰背痛及迟发性神经损伤等后遗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坚强,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赵爱彬  张勇  张金鹏  朱庭标 《中国医药》2013,(12):1743-1744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5±32)ml。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其中40例随访成功,时间12~30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46%恢复至术后1周的90%,平均达(33±4)mm,后缘高度由术前的74%恢复至术后的95%,平均达(32±4)mm;Cobb角术前平均为(31±4)°,术后平均(8±4)°,且最后1次随访中,伤椎前后缘高度与术后1周相比无明显丢失。结论在椎旁肌间隙人路基础上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微创、术后伤椎高度恢复满意,不易复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例,研究组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分别测定2组患者末次复查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于术前及末次复查 X 线比较椎体后凸角度及高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复查后 ODI 为(4,99±2,03)%,对照组 ODI 为(9,67±3,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患者末次复查 X 线显示椎体后凸角度及高度明显矫正,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后凸角度及椎体高度矫正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法相比植骨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59例后路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31例,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28例。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并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0.2±10.8)min,术中出血量(80.3±29.3)ml,手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64.2±20.1)ml,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脊膜损伤。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6±14.3)min,术中出血量(182±61.7)ml,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210.1±70.5)ml,脑脊液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优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obb角纠正率及椎体塌陷纠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现代微创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骨折手术方法。方法对56例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骨折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对比,并加以改进。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5.3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随访发现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后恢复伤椎高度,无腰椎管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无造成伤后神经根及脊髓损伤症状,横突旁植骨融合良好。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骨折手术方法较传统后路治疗腰椎骨折相对简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旁肌间隙人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复位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32例,对比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内骨块占位情况与术后相比差异。结果32个患者手术结果优良,对比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内骨块占位情况,术前与术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钉复位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矫正和预防脊柱的后凸畸形,而且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但手术范围暴露有限,适应症局限是其不足。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后期容易引起驼背畸形,腰背部顽固性疼痛,部分患者需要二次手术截骨矫正畸形和椎管减压。本科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46例,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切口双侧椎旁肌入路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本组共25例胸腰椎骨折病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59—72岁。手术方式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并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高度、Cobb角,记录并比较术前至末次随访时VAS值。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临床效果满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双侧椎旁肌入路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诊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腰背痛Denis分级及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A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腰背痛Denis分级1级的患者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可达到理想的整复效果,但前者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患者疼痛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例,经损伤椎体后路钉棒固定后,行椎弓根植骨,对照组32例,仅经损伤椎体后路钉棒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损伤节段椎体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26例(78.8%),骨折不愈合7例(21.2%),对照组骨折愈合17例(53.1%)例,骨折不愈合15例(46.9%),两组的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好,骨折愈合速度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椎(T10~L3)前路手术入路局部解剖结构指导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10具(男性6具、女性4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胸腰段脊椎(T12~L3)进行解剖学研究,并于2010年1月~2013年10月对30例脊髓压迫主要来自于椎管前方的胸腰段椎体暴散性骨折病人行胸腰段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0~65岁,平均38.5岁。均采用右侧卧位、左侧入路,切除左第十一肋骨,行T12、或L1、L2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其中T125例,L112例、L213例,所有病例均行相隔一个椎体、短节段固定。观察手术时间中出血并发症发生以及术后随访对比分析,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1.3)h,平均术中出血量(400~2100)800mL,术中胸腹损伤5例,术后胸腔引流3例,无大血管损伤及内脏脏器损伤,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病例。随访6~46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例均获满意复位,随访期间无复位丢失,内固定位置佳,无松动断裂,均于5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结论对于胸腰段(T12~L2)椎体暴裂性骨折,脊髓压迫主要来自于椎管前方,熟悉脊椎前入路局部解剖,掌握前路技术要点,采用前入路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脊髓减压确实,术中植骨融合率高,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对恢复脊柱高度及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1年10月收诊的47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高度丢失率、复位率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为(116.83±17.92)ml,手术时间为(83.83±15.92)min,受伤脊椎椎体复位率为(85.62±11.04)%,对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为(16.83±7.92)%;术后神经恢复情况评估:A级0例,B级2例,C级4例,D级9例,E级32例。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以很好地恢复脊柱高度和功能,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与拆除内固定后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6±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3.4±5.8)ml,术后引流量为(53.2±6.1)ml,JOA评分为(25.3±1.0)分;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7.3±9.9)min,术中出血量为(312.3±13.1)ml,术后引流量为(363.8±16.9)ml,JOA评分为(19.3±0.6)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负荷,临床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同,术后疼痛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如月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26-2928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跨伤椎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10.0±14.9)min,长于对照组的(91.0±13.7)min(t=5.93,P<0.05);研究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0.0±34.4)mL、(258.0±42.5)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时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分别为(91.3±1.7)%、(11.2±1.9)°、(2.5±0.2)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6.6±2.3)%、(14.5±1.1)°、(3.5±0.9)分(t=5.25、3.24、6.17,均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减少和避免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笔者选取了2006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其中68例为男,42例为女性,年龄为14~83岁,平均(46.16±7.2)岁,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度有了显著的改善(P〈0.05),且脊髓神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伤椎椎弓根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患者均为爆裂骨折,先行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后经伤椎椎弓根植入人工骨植骨材料。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期间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前后椎体高度比。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3.4个月。术后1年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5.6%,平均Cobb角丢失<3°,无1例出现神经症状恶化,钉棒系统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伤椎内植入人工骨材料应用于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能增强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避免脊柱爆裂骨折因复位后椎体再塌陷,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同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内注射骨水泥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5个月。骨折椎体前后缘均恢复满意,术前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47.5±6.4)%和(19.1±2.7)%,术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9.2±1.4)%和(1.6±0.4)%。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17.6~*矫正至4.3~*,平均矫正12.3~*.无术后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在早期稳定的基础上为前柱提供长期稳定,能同时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意义。方法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轻中度爆裂性骨折38例,了解术后内固定及疼痛情况变化。结果 38例患者均得到6~24个月随访。术后0周至末次随访时R值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