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Medline进行检索,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甘龙牡""心律失常""心悸"为关键词,收集、整理近10年有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对报道中的适应症、临床疗效、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基础等进行分析。结果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轻、中度心律失常。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剂,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或与调节离子通道、改善应激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桂枝甘草汤在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及辨治体会,为临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把桂枝甘草汤近现代研究及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心得加以总结。结果:桂枝甘草汤温阳益气,是治疗心悸的基本方,其方加减在临床辨证施用治疗心阳虚衰之心动过缓具有良好疗效。结论:桂枝甘草汤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和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整理《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谱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中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医案及文献信息建立心律失常医案信息采集表,并根据经方使用频次分别建立心律失常古代医案、现代临床研究文献及个案经验文献三类方剂谱。结果共纳入古代医案107则,现代临床研究435篇、个案经验540则。古代医案中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共36首,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汤(18)、甘麦大枣汤(10)、苓桂术甘汤(8)、肾气丸(8);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共45首,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汤(221)、麻黄附子细辛汤(76)、桂枝甘草汤(16);现代个案经验文献涉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共68首,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汤(138)、麻黄附子细辛汤(73)、苓桂术甘汤(29)。结论《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以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最为多见,同时麻黄附子细辛汤、甘麦大枣汤、肾气丸等也是常用经方。  相似文献   

4.
桂枝甘草为临床常用的辛甘化阳药对,该药对可独立成方,如桂枝甘草汤,又可以此药对为基础组方配伍使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著名的经方药对。本文对桂枝甘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药对可用于心律失常、原发性低血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共统计《伤寒杂病论》254首方,按功效主治分为15类,其中主治为安神作用的方剂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酸枣汤、甘麦大枣汤三首,其所治疾病病机各不同,却均配伍炙甘草组方,其意义不能仅局限于调和诸药,还有补中土、调脾胃以安养心神之功。故本文以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安神剂三方为基础,以四气五味为论理工具,以炙甘草用量为配伍限制条件,来探讨安神剂中炙甘草的配伍意义,目的在于为现代临床安神剂中炙甘草的准确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桂甘胶囊治疗老年心律失常310007解放军杭州疗养院宫曙光,王征,曹国英桂甘胶囊是古方桂枝甘草汤的新制剂,桂枝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炙甘草组成,原为抬出汗过多,心阳不足,心下悸动而设,具有温阳通脉,补益心气之功。我们用治心阳虚弱之老年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蒋健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科学教授,对经方十分推崇,擅用经方治疗外感、内伤疾病;并通过配伍后世医家验方、效方,增强治疗针对性,提高临床疗效.介绍蒋健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臂麻;炙甘草汤治疗胸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治疗肾着;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己椒苈黄丸治疗肠鸣;小柴胡汤治疗低热之验案数则,以体现其临证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8.
王政  周永学 《河南中医》2016,(9):1491-1493
加减复脉汤是在《伤寒论》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去人参、桂枝、生姜、清酒、大枣,加入白芍,易生地黄为干地黄而成,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之功,是临床上治疗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之主方。加减复脉汤在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去人参、桂枝、生姜于理可以理解,但考代表本草关于大枣的功效以及大枣在《伤寒论》中的使用与配伍规律,结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复脉汤的使用,大枣与炙甘草相配,且两者量都较大,以补益心脾,调和阴阳为主,加减复脉汤为阴虚液亏之证而设,其去大枣,失去其调和阴阳之意,阴液无以生化;而大枣之性不似桂枝、人参、生姜之温热,故笔者认为从炙甘草汤大枣配伍规律来看,去大枣似有不妥。  相似文献   

9.
甘草常作为佐使药,在方剂中被广泛运用,有"诸方必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之说。然正因其过于普遍的应用,多数临床医家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视之婉若等闲之辈,剂量取舍亦无圭臬。历代古医籍对甘草一味多有详细阐述,誉其为"国老",尤对其炙用者,多提及补益之效,"虽非为君而为君所宗",其功效绝非后世合和而已。本文搜集整理历代医家对炙甘草补益之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伤寒论》中以炙甘草为主药的甘草泻心汤、炙甘草汤、橘皮竹茹汤的配伍,结合现代药理,重点阐释炙甘草补益之性,以正其名。  相似文献   

10.
刘运至 《河南中医》2011,31(4):329-330
目的:观察经方合用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炙甘草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29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7%.结论:炙甘草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神经性疾病,西医学多以安慰剂和植物神经调节剂来缓解,无有效治愈措施。将《伤寒杂病论》中可归属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条文按照方证进行分类总结:心脏神经官能症之心阳不足证中,依据不同的症状给予不同的方药,如桂枝加桂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阴血不足证用炙甘草汤和酸枣仁汤;痰湿阻滞证用瓜蒌薤白半夏汤;郁证用甘麦大枣汤。围绕这4种分型,结合《伤寒杂病论》条文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经方治疗进行剖析、解读,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能有思路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2.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多属阴血不足、气阳无力,临床运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多获良效。对炙甘草汤方解药效、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探讨了中医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良好疗效与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中医药》2015,(6):47-48
<正>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第—方,具有解表和里、调补阴阳之功效,被历代医药方家誉为"群方之冠"。桂枝汤类方是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化裁而来的一组方剂,包括桂枝新加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研习《伤寒论》,认真学习历代医家对桂枝汤类方的应用经验,临证揣摩,学有所悟,并以桂枝汤类方辨证治疗产后病,常常获效。现略举数例。1桂枝新加汤治疗产后身痛  相似文献   

14.
桂枝甘草为临床常用的辛甘化阳药对,该药对可独立成方,如桂枝甘草汤,又可以以此药对为基础组方配入其他方剂中使用,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原发性低血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0,(8)
目的:研究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配伍的药效及药效作用机理。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配伍组(桂枝组、甘草组、桂枝甘草汤组),通过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释放功能(6-keto-PEG1α、TXB2cAMP,cGMP)、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等实验,研究不同配伍抗血栓的药效及作用机理。结果:桂枝甘草汤与桂枝组、甘草组比较,可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大鼠体外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增高血小板6-keto-PEG1α水平,降低cGMP水平及钙离子的浓度。结论:桂枝甘草汤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而发挥其抗血栓作用,表明桂枝配伍甘草,辛甘化阳,能增强温经通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动过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临证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动过缓,证属心阴阳两虚者,往往选用炙甘草汤,但疗效常常较差。究其原因,乃剂量太小,药力不够。查阅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炙甘草汤的剂量为“炙甘草汤方,甘草炙四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斤,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擘”。据考证东汉一两等于现代0.4455两,而现代中药每两均计为30g,故仲景方炙甘草汤的现代药用剂量应为炙甘草50g,麦门冬、麻仁各70g,人参、阿胶各30g,生地黄130g,桂枝、生姜各40g,大枣30枚。笔…  相似文献   

17.
正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1])。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药,加阿胶补心血;臣以炙甘草益气养心,配伍人参、大枣补心气;麦冬滋养心阴,配伍麻仁润心液;桂枝、生姜宣阳化阴,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温通阳气,加清酒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诸药合  相似文献   

18.
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临床主要用于心率失常、失眠、心血管神经症等治疗,运用该方治疗疾病副作用少,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临床上的应用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的方剂简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下简称桂甘龙牡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1]:"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方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阳虚所致的烦躁不安、心悸、乏力、心胸憋  相似文献   

19.
心律失常为心血管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约有2 000万心律失常患者,给公共卫生健康带来沉重负担。目前,药物与手术治疗已成为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手段。然而,“治”心律失常药物存在“致”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尚存在一定的失败率与复发率,因此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亟待提升。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在病因病机上,与肝郁气滞、痰浊内蕴、水饮凌心、火热扰心、瘀阻心脉、寒凝心脉及气血阴阳亏虚密切相关。因此,提出郁悸、痰悸、饮悸、火悸、瘀悸、寒悸、虚悸7种中医证型。在经方治疗策略上,郁悸推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痰悸推荐温胆汤,饮悸推荐苓桂术甘汤等苓桂剂,火悸推荐三黄泻心汤,瘀悸推荐血府逐瘀汤,寒悸推荐麻黄附子细辛汤,虚悸则根据气血阴阳的不足,推荐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黄连阿胶汤、炙甘草汤、归脾汤等。若证型相兼,则合方而治。基于“方证对应”与“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的中西医整合医学思想,该研究提出在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中,主张有是证用是方,倡导“病机-病理-药性-药理”四位一体的中西医整合诊疗模式,进一步提升经方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为一味多功效中药。"药对"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桂枝在不同的配伍环境下,发挥不同的功效。桂枝常用的四类药对分别为辛温解表类桂枝-麻黄、桂枝-柴胡药对;活血通络类桂枝-茯苓、桂枝-桃仁药对;调和气血类桂枝-白芍药对;温达通阳类桂枝-附子、桂枝-黄芪、桂枝-甘草药对。配伍后,药对中的化学成分产生了一些变化,如桂枝-麻黄配伍后,两者有效成分含量均降低,且产生了单味药中没有的化学成分;桂枝-柴胡配伍后,有效成分溶出量与配伍比例有关;桂枝-茯苓药对、桂枝-白芍药对、桂枝-附子药对中的有效成分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而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桂枝-黄芪、桂枝-甘草配伍后,黄芪及甘草中有效成分含量均增加。不同药对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其中桂枝-麻黄药对可发汗解热;桂枝-柴胡药对可镇痛;桂枝-茯苓药对具有利尿、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桂枝-桃仁药对可抗凝血;桂枝-白芍药对可抗炎镇痛等;桂枝-附子药对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桂枝-黄芪药对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心肌缺血等作用;桂枝-甘草药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血栓等作用。本文对桂枝四类药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进行综述,为更好的开发利用桂枝药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