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成都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形成了极具川西特色的乡村景观,具有地域性景观特色,在乡村景观研究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川西林盘保护的角度出发,以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土城集体村为例,通过对川西林盘乡村的景观构成四要素进行层级划分分析,针对目前川西林盘地区乡村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论述,并重点分析了川西林盘乡村景观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乡村景观优化策略,为优化今后的川西林盘地区乡村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QuickBird、TM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结合实地调研,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成都市第二圈层的林盘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斑块数目主要以中小型表斑块为主,在面积上,以大型斑块为主;川西林盘景观整体上呈现林盘斑块的破碎度大,景观连通度小,斑块分散,分布不均匀,林盘斑块结构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川西林盘景观生态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统筹城乡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众多城市都陷入"千城一面"的窘境——城镇正在逐渐丧失特有的文化特色和风貌景观。与此同时,不少乡村也呈现出同质化发展的现象,即使在具有鲜明特色、丰富传统性特征的地方,也很难保存原有的地域性特征。川西林盘作为一种特殊的乡村聚居形式,是传统川西农耕文明的结晶,是宝贵的历史沉淀产物,其地域景观独具特色。然而城镇化进程使部分林盘的物质类和非物质类乡土景观缺乏自身特色,逐渐丧失其特有文化。本文基于景观基因的研究视角,以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镇龙泉村林盘为研究对象,挖掘和解析其乡土景观基因,识别其景观特征,并提出景观基因识别的8大识别因子和23项识别指标,构建了川西林盘乡土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为我国川西林盘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城市发展,而且注重乡村统筹发展.川西林盘是成都市乡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面临着衰退和消失的窘境,重新认识川西林盘的价值,加快推进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事关成都乡村振兴的成效.文章在总结前期对川西林盘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剖析公园城市背景下川西林盘的规划与探索,明晰成都市乡村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路径,以期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实践提供启示,为乡村规划创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川西林盘的文化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林盘作为川西农耕文明与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构成了川西平原独有的田园风光。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川西林盘的文化、建筑、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正被快速涌来的城市流所吞噬。文章分析了川西林盘消失的原因,并结合政府的规划措施提出如何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阶段,有效的保护和挽救独具特色的川西林盘。  相似文献   

6.
更正说明     
<正>本刊2019(10)P45《护理单元空间满意度的影响要素研究》一文的第二作者宣晓东为通讯作者,特此说明。2019年12月1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成都市第二圈层林盘的自然、社会环境及生态资源状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针对川西林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规划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林盘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席晓冬  周媛  刘蕊  万会兰  蔡萌 《四川建筑》2014,(2):38-39,36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借助各种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定量分析,研究2001~2011年成都市第二圈层林盘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林盘景观类型的稳定性不断降低,斑块粒径增大,多样性指数增加,人为活动对林盘景观的干扰加强;大量林盘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在深入分析林盘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林盘生态规划策略,对川西平原独特的生态环境以及地方特色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称叹。山水 文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寄 予某种精神需求与价值导向的呈现,具备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属 性,其形成过程展现了“形-意-象”转换的逻辑关系与科学 智慧。川西林盘是中国典型的乡村聚落形态,是乡民于川西平 原山水自然之中赋予精神创造的景观物象。以山水文化“形意-象”逻辑关系为整体思路,以“人-情”“物-景”为两大 方向,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数理统计、地理信息技术等方法进 行分析和论证,探究川西林盘人文精神需求和物质表征的价值 导向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相应的营建办法,致力于 “人-情-物-景”的交流与融合,继而建构起川西林盘人居环 境营建的整体思路与方法。旨在秉持发扬国故传统、与古为新 的精神,以川西林盘为代表寻觅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 营建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川西平原地区自然环境、社会伦理观念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川西林盘空间特征的影响,厘清了在特有的自然与历史大背景下川西林盘空间特征形成的原因,总结出川西林盘物质空间特征与居民活动互动下的"和谐共生的生态包容力、睦邻友好的家园内凝力、从容不迫的精神世界"等家园精神内核,以期对川西林盘这一自然、社会环境下的空间与生活共同体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设计:创盟国际/一造科技Architects:Archi-Union/Fab-UnionOCT"水西东"林盘文化交流中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林盘区域的中部,西邻桤木河,周边被大面积的田野与竹林环抱。该项目试图融入原有林盘景观,延续川西传统建筑的材料、空间要素,在建筑结构性能化新思维和数字建造创新营造方法的指引下,探索建筑文化性与建造性的共存、在地性与新技术的结合,将地方的场所精神与未来建筑新观念以及新技术进行融合。整体空间规划设计构思的情景来自于宋朝诗人黄鉴所作的七言律诗《过安仁》:图画宛然山远近,人家对住水  相似文献   

12.
川西林盘冬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两栋典型川西林盘冬、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现场测试,采用ASHRAE55-2004关于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评价方法作为评价依据对被测川西林盘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川西林盘的冬夏季室内热环境略优于当地农宅,绿化遮阳与构建室外微环境可改善农宅的室内热环境,对于我国农村住宅节能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3)
<正>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作者及审稿专家,方便查询论文信息、投稿、询稿及审稿,提高期刊工作效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采用了期刊采编系统,并建立了门户网站http://nature.swun.cn。该采编系统在功能上可以实现作者在线投稿、在线查询稿件处理进展;编辑在线收稿、送审、在线编辑加工;审稿专家在线审稿;各种表格、数据的批量生成和保存等。为编者、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搭建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广大作者、读者可以通过西南民族大学主页(www.swun.cn)右下方学报编辑部图标进入,自然科学稿件投稿亦可直接输  相似文献   

14.
川西林盘人居环境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川西林盘人居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吴良镛的人居环境理论,从林盘的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人居环境优化的对策,为川西林盘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园林》2021,(6)
正为紧贴时代脉搏,突显时代主题,集中展示中国风景园林标志事件和新时代重大规划,2021年下半年《园林》拟选推出如下专题(所列专题顺序,不作为最终发刊专题顺序):(1)美丽乡村景观(;2)城市双修(;3)行业技术标准研究(;4)疫情下的康养景观(;5)城市绿地空间生态安全格局;(6)江南园林传承;(7)公平性视角下的城市景观;(8)公园城市;(9)城市生态廊道。《园林》专题文章采用专家约稿与作者自由来稿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诚邀各专题相关领域优秀学科带头人自荐或推荐符合本刊甄选标准的优质稿件,协助编辑部组稿。  相似文献   

16.
《园林》2021,(4):44-44
为紧贴时代脉搏,突显时代主题,集中展示中国风景园林标志事件和新时代重大规划,2021年下半年《园林》拟选推出如下专题(所列专题顺序,不作为最终发刊专题顺序):(1)美丽乡村景观(;2)城市双修(;3)行业技术标准研究(;4)疫情下的康养景观(;5)城市绿地空间生态安全格局;(6)江南园林传承;(7)公平性视角下的城市景观;(8)公园城市;(9)城市生态廊道。《园林》专题文章采用专家约稿与作者自由来稿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诚邀各专题相关领域优秀学科带头人自荐或推荐符合本刊甄选标准的优质稿件,协助编辑部组稿。  相似文献   

17.
正1"林盘"的由来"川西林盘"亦称"林盘",蜀语也,乃溪畔农舍、竹树盘绕之地。1 600多年前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对四川腹地成都平原的定义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川人自古蜀便在这片都江堰滋润的平坦、扇形冲积平原和周边起伏的丘陵上从容地引水耕田、修房建院、种竹栽树,这里形成河水环绕的自然农耕村庄,成都方言称为"林盘"。这种散布于水系密布田野的绿岛般的古蜀人居聚落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其虽由人作但又宛自天成的特征体现了古蜀文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朴素  相似文献   

18.
胡俊  陈鹏 《四川建筑》2009,(Z1):104-106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成都市农村住房造成极大的损害,在聚居点灾后重建规划中,提出组团分散型的布局模式。通过对传统川西林盘的分析,挖掘建筑形态、院落空间和生态环境三个重要元素,试图将这些重要元素引入到聚居点灾后重建规划中,使川西林盘特色得以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荔林水乡"城市特色发展历程着手,以莆田市部分乡村地区景观正逐步转型至城乡公园景观为契机,以田园景观为视角,分析了当地"荔林水乡"景观格局下各景观要素的特征形式与内涵;以乡村地区景观特色发展的原真性和可持续性为原则,提出研究兴化平原"荔林水乡"田园景观原型的意义,以解决当前城乡公园景观发展的困境,探讨当地特色景观格局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练家祠堂     
正练家祠堂依山傍水左环右抱,是一座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融合了门堂、书廊、拜堂的三进两落制的徽式合院建筑。采用了两纵三横"品"字型结构及"四封火"屋脊形式。祠堂配置有名人堂、功德轩、议事厅、廊桥、四个休息厅、理事房、礼房等功能。它三面环山、外接广场、毗邻荷塘、古树名木牌坊矗立与宗祠建筑交相辉映。建筑着眼于传承川西几千年的建筑格局及精华。把徽式建筑风格纳入了川西林盘文化中,同时吸收川西书院廊桥结构依坡地顺势而就,因地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